深耕學海覺天地廣闊,一心科研塑智識廣博。竭誠歡迎有志於健康養老研究與實踐的學生加入我們,在這裡,有一群人和你一樣——砥礪扶疏、勤思不輟、意趣相投、協契同行,縱然前路荊棘遍野,亦將坦然無懼仗劍前行。
隨著中國進入深度老齡社會,積極應對老齡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九大從「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出發,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健康養老成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優先之策。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又對我國健康養老治理體系提出了新挑戰,亟需前瞻性思考和多學科應對。
本團隊是由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藥學院教師組成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隊伍。團隊依託公共管理學、經濟學、公共衛生和衛生技術評估等多學科研究範式和方法的融合與改進,研究內容聚焦於健康養老下的醫養結合、社區服務、衛生應急等方面。已在健康養老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究和實踐經驗,形成穩定的研究方向並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的研究成果。
公共管理、工商管理
與傳統的健康養老團隊培養機制不同,健康養老團隊秉承「頂天立地」的培養原則,既培養學生建立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又培養學生社會調查與實踐能力,同時鼓勵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與競賽。
1.理論知識體系培養。為加強研究生理論化知識體系能力的培養,該研究團隊建立制度化的理論知識培養機制。一是定期學術匯報。團隊學術培養機制中,研究生除完成學校規定的課程要求外,還必須每周進行一次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論文或成果的匯報,團隊成員針對每個研究生的學術匯報內容提出意見建議。二是以老帶新。團隊中每個高年級博士帶一到二名碩士生,進行日常的論文溝通與指導。制度化、規範化的學術培養機制使本研究團隊學術氛圍濃厚,學術交流頻繁,學術成果頻出。
學生日常學術匯報
導師團隊指導
2.追蹤調查能力培養。為提高研究生的科學調查能力,本團隊與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進行合作,在京津地區開展京津居民家庭結構與生命歷程調查。此項調查將每2年進行一次跟蹤。團隊研究生可參與團隊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寒暑假調查。通過參與社會調查,學生可以深度了解社會,掌握社會調查的方法和技巧,增強研究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同時本團隊研究生可優先利用調查建立和積累一手資料庫進行健康養老方面的學術研究、從事政府決策、諮政議政等方面工作。
團隊參與CHARLS調查前合影
研究生暑假參與CHARLS調查
3.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鼓勵研究生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團隊成員撰寫的「合作治理視角下養老機構的醫養服務供給——基於北京市養老機構的研究」、「How to Develop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Service from the Embeddedness Theory Perspective——Based on Case Study of Three Medical/Pension Institutions in Tianjin」等論文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地舉辦的國際會議上進行學術報告;團隊成員參與「華為雲杯」開放數據應用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
學生參與新加坡健康養老主題國際學術匯報
學生參與中國香港健康養老主題國際學術匯報
學生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得獎
國際交流
團隊教師有著豐富的海外交流、合作渠道。團隊教師多次出訪美國、歐洲、加拿大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並進行研究交流,與多個國外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合作基礎。
部分教師海外交流情況:
1.傅利平 2017.02-2017.03 昆士蘭大學 高級訪問學者
2.傅利平 2014.09-2014.10 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 高級訪問學者
3.傅利平 2009.10-2010.04 哈佛大學 訪問學者
4.吳晶 2013-2014 南加州大學 學術訪問
5.何蘭萍 2013-2014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學術訪問
6.譚榮輝 2016-2017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學術訪問
7.賀小寧 2019.9-2020.3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訪問學者
在團隊老師的帶動下,團隊研究生廣泛參與國際學術合作和交流,部分研究生前往海外名校進行聯合培養。
部分學生海外交流情況:
1.賀小寧 2015.9-2016.9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 聯合培養
2.沈萌 2013.10-2015.10美國馬裡蘭大學 聯合培養
3.張燁 2016.1-2016.9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聯合培養
4.鄭祖婷 2012.10-2013.10 芬蘭坦佩雷大學 聯合聯養
5.吳凡 2017.3 澳大利亞雪梨 第四屆商業和經濟多學科研究發展國際會議 學術交流
6.滕濤 2019.3 美國華盛頓 ASPA Annual Conference(美國公共管理學會) 學術交流
7.孫華俊 2019.6 新加坡 IIAS-Lien 2019(國際行政學會)學術會議 學術交流
科研項目
1.傅利平,提升智慧財產權服務水平研究,國家智慧財產權總局項目,2019
2.傅利平,全球價值鏈視角下京津冀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5
3.傅利平,中國健康養老追蹤調查(CHARLS).2017京津居民家庭結構和生命歷程調查,天津大學校級項目,2017
4.吳晶,基於離散選擇實驗構建中國大陸人群健康效用積分體系:以SF-6D生命質量量表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7
5.何蘭萍,天津市失能失智老人醫療養護模式研究,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項目,2017
6.賀小寧,中國醫患治療偏好研究:基於Best-worst標度法的探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9
7.董永慶,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勞動力外出就業的長期影響:基於對其子女人力資本的考察,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20
發表論文
1.Fu, L., Sun, Z., He, L., Liu, F., & Jing, X. (2019). Global Long-Term Care Research: A Scientometric Review.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16(12). doi: 10. 3390/ijerph16122077
2.Dong, Y., Fu, L., Tan, R., & Ding, L. (2019). The Dilemma of Medical Reimbursement Policy in Rural China: Spatial Variability between Reimbursement Region and Medical Catchment Are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16(16). doi:10.3390/ijerph16162867
3.傅利平,王玉輝.智慧醫療帶動傳統醫療衛生服務升級的機理探討:基於價值鏈嵌入與政企協同視角[J].中國衛生經濟,2020,39(01):10-12.
4.吳晶.全民醫保下的藥品價格形成與支付標準思考[J].中國社會保障,2020(03):80-81.
5.何蘭萍,王晟昱.中國大病社會救助平臺慈善救助項目現狀[J].中國公共衛生,2019,35(08):946-948.
出版著作
1.《公共服務供給與居民獲得感—社會治理精細化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06
2.《天津市社會治理科學化評價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5.02
科研獎勵
1.《天津市社會治理科學化評價研究》獲得天津市第十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公共服務供給與居民獲得感——社會治理精細化視角》獲得第十六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天津市第十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第十六屆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參政議政
1.《關於加強我市醫養結合服務精準化的建議》榮獲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2019年度參政議政優秀成果三等獎
2.《關於推動政府部門購買失能老人照料服務的建議》榮獲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2018年度參政議政優秀成果二等獎
3.健康養老團隊依託天津大學社會調查與數據中心入選2019-2022年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
參政議政榮譽證書
養老團隊依託數據調查中心所獲榮譽
教學案例
1.《春天在哪裡:負重而行的失智失能老人養老機構》2017年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庫
2.《借我一雙慧眼吧:關於低保對象精準識別的一場討論》2017年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庫
3.《敢問路在何方:養老機構如何更好地開展醫養結合服務》2020年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庫
4.《鶴童集團:社會企業參與醫養結合服務的一個範本》2020年入選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庫
案例入庫證書
接收外校優秀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直博生或招考博士生。生源所學專業包括: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及經濟學門類中符合公共資源管理、衛生政策、公共項目評估、社會保障等研究方向的專業或方向。
申請人應滿足條件
1.所接收的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畢業學校應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不含天津大學),或所學專業所類屬的學科在最新一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列A-檔及以上的其他重點高校。
2. 普通招考博士應同時滿足如下條件:
(1)學歷教育應屆碩士畢業生;
(2)本科畢業學校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或所學專業所類屬的學科在最新一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列B+檔及以上的重點高校;
(3)碩士畢業學校(不含天津大學)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或相關領域中科院院所或所學專業所類屬的學科在最新一輪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中列B+檔及以上的其他重點高校。
申請人應具備能力和特點
(1)具有良好的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礎與潛力;
(2)較好地掌握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數據處理技術,並有相關的研究基礎;
(3)有追蹤國際學科前沿的能力與潛力。
如果你想加入我們,請私信小編
信息來源 / 傅利平教授課題組
封面圖製作 / 劉 洋
圖文編輯 / 劉 洋
責任編輯 / 李 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