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的初心】聽貴州烈士後人講述先輩故事 追尋初心力量

2021-01-10 多彩貴州網

  【編者按】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今年,全黨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為獻禮建國70周年,多彩貴州網特別策劃系列報導——《閃光的初心》,以歷史為經、現實為緯,追尋初心的力量。7月1日起,該系列報導將陸續推出,敬請網友關注。

  閃光的初心貴州烈士後人講述先輩故事 追尋初心力量

  特邀嘉賓:

    冷啟中(冷少農烈士長孫)

    龍華根(龍大道烈士侄孫)

    李朝貴(貴州省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二處處長)

  主持人:多彩貴州網記者 張玥

冷少農,1900年生,貴州甕安人,黃埔軍校畢業後,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前往南京從事情報工作,潛伏在何應欽身邊。1932年6月被捕,犧牲於南京雨花臺。

  主持人:在前期進行資料收集的時候,我們注意到,冷少農烈士曾經給家裡寫過一封長達14頁的書信,是什麼原因,會給家裡寫這麼長的一封信呢?

  冷啟中:爺爺(冷少農)本科畢業後,有一份很體面的工作。1925年,聽說廣州的形勢很好,孫中山在那裡辦了黃埔軍校。爺爺放棄了安穩的生活,到黃埔軍校參加革命。當時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是周恩來,經周恩來、周逸群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爺爺受周恩來的派遣,到南京打入國民政府高層軍事要害部門,在何應欽身邊(為)共產黨搞情報工作。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對家裡面不能直說。家裡寫信幾次催促他回家,他也沒有回。所以他的母親非常著急。(回信給家裡時)爺爺又要安慰親人,又要把自己的理想抱負說清楚,所以寫了一封14頁5000字的長信。信的複印件,今天我帶來了。信裡面說,他看見外面眾多受苦受難的人。「我要使他們人人都有飯吃,人人都有衣穿,都有房子住。完成這件事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實現。這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所以就談不上回來不回來了。」

點擊圖片查看《冷少農烈士給母親的信》全文

  由於當時的特殊環境,(爺爺)不能向親人直說他的工作(是什麼)。只說為窮苦的人們做好事,為他們的生活謀求好轉。就是用這些淺顯的生活道理,跟家裡人說。家裡面人(一度)懷疑他在外面成家。他在信裡說:「我的工作是非常艱辛的,非常危險的。如果成家,又影響了另一個家庭,所以在外面是不可能成家的,請家裡面的人放心。」

  主持人:「一個人除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外,還須顧及到社會人類......」冷少農烈士在給兒子的回信中這樣說。對於這句話,您怎麼理解?

  冷啟中:這句話,我們一直牢牢地記在心裡。雖然我的父親和爺爺沒有見過面,但是太奶奶用寫回家來的家書,教育我的父親。

點擊圖片查看《冷少農寫給兒子的家書》全文

  解放初期,土匪肆虐。周邊縣的土匪頭子聯合起來要攻打縣政府,我的父親在親戚口裡得到了消息,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給當時縣人民政府的書記和縣長,匯報了這個事情。政府就主動出擊,消滅了周邊的土匪。

  我的父親,也用爺爺書信上的內容來教育我們,要兢兢業業地工作。我在甕安縣從事教育教學、教師培訓工作,退休之後,我寫了一本專著《教師必備十大職業精神》,還到大專院校、機關宣講革命先烈的精神,激勵青少年、年輕幹部聽黨的話跟黨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持人:冷少農烈士原名叫冷肇隆,他為什麼想到要改名字呢?

  冷啟中:因為他少年時代就立志要尋求救國濟民的道路,要為民族作出貢獻。所以當他成年懂事以後,他認為原來的這個名字不符合自己的理想。當時老人給他取了名字,就是為了叫他長大了以後把家庭搞興隆發達,但是他認識到要為社會做貢獻,就把名字音同字不同,改成多少的少,農民的農,把「肇隆」改為「少農」。

龍大道(1901—1931),貴州錦屏人。1928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代理書記。大革命失敗後,浙江各地黨組織和工農運動遭到嚴重破壞,龍大道大力恢復黨的組織。1931年因叛徒告密被鋪,在上海壯烈犧牲。

  主持人:改名,為了立下初心,為了牢記使命。還有一位貴州籍烈士,在他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時,為了紀念自己走上光明道路,將原名龍康莊,改為龍大道。今天,龍大道烈士的侄子龍英文也來到了多彩貴州網演播室,我們想通過您了解一下,龍大道烈士出生在貴州錦屏縣茅坪鎮,道阻山高,他是如何接受到新思想薰陶,繼而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龍華根:龍大道烈士是我爺爺的親弟弟,我稱呼他為二爺爺。茅坪鎮是貴州和湖南的交界,盛產杉木,沿著洞庭湖上來就是沅江,再上面就是清水江,茅坪鎮就在清水江邊上,革命的思想就從湖南往貴州這邊傳播。

  當時傳播革命思想的是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的兩位會員,一位會員叫做吳志賓,另外一位會員叫黃竺笙,來到茅坪鎮辦學堂,當時我的曾祖父很支持我二爺爺到新學堂去接受新思想,二爺爺到新學堂裡面就接受了革命的思想。

  (二爺爺)考入上海大學後,進一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在上海大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加入共產黨之後更加堅定了自己革命的初心。

  主持人:龍大道烈士常年在外,投身革命,家人是否對他有過不理解呢?

  龍華根:最開始大家都只知道他在外面是求學,不知道他在外面是搞革命,直到1924年。因為他當時在上海大學讀書,黨組織準備把他派到蘇聯的莫斯科東方大學,進一步接受共產黨的思想(教育)。當時因為共產黨的經費比較緊張,如果到蘇聯求學,可能自己要自籌一部分經費。

  1924年,龍大道回到自己的家鄉,籌措經費。我的爺爺也就是在那時候,跟他交談過程中才知道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當時家裡其實是特別支持他幹革命事業的。我們家是一個木商家庭,家裡有一定的家底,家裡老人為了支持他這個經費,就把我們家裡面特別好的一塊山賣掉了,給他籌出來1萬塊大洋。他就順利的到蘇聯去留學了。

  20來歲就要結婚了,當時他已經20多歲了。我的曾祖母還有我的太祖母,對他的婚姻問題有點不太滿意。

  主持人他的哪一句話,對您的人生產生了影響?

  龍華根:我出生在80年代,通過看(二爺爺)的傳記,還有聽家裡老人敘述他的故事來了解他。這個傳記我是看了很多很多遍,其中有一句話:「革命一定會成功,人民一定會勝利。」這句話對我的觸動是比較大的。(二爺爺)這種對革命的理想信念,堅定自己初心的這種信念,一直影響著我。

龍大道烈士雕像

  我本科畢業於四川大學,研究生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而且有幸在讀研究生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堅定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這種信念。最近單位派我到錦屏縣鍾靈鄉去做駐村幹部,做扶貧工作,我也要把我二爺爺龍大道烈士對革命的這種精神帶到工作中去,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持人:革命時期,貴州湧現出許多為爭取人民民主和民族獨立,為新中國解放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革命先驅。接下來的問題,想請問李朝貴老師,您認為,在貴州籍革命先烈的身上,有著哪些閃光的初心?

  李朝貴:像剛才兩位烈士的後人說的,類似於冷少農、龍大道這樣的先烈在貴州還有很多,比如說周逸群、曠繼勳、還有王若飛等等。他們都是出生在比較富裕的家庭,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紛紛走出貴州的山門到外面去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直到後來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類似於這樣的還有很多無名的烈士,他們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比如說在楊成武的回憶錄裡,就提到在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攻佔臘子口的一位貴州人,為取得臘子口的勝利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回憶錄裡,他只說只知道他是一個在雲貴川加入紅軍的小戰士,他們平時在隊伍裡就叫他「雲貴川」,或者叫「苗娃」,他的姓名都沒有留下來。

  後來我在湖南一位長徵老戰士寫的一篇回憶錄裡,就講到這個人說到這些事,說他姓劉。就是類似於這樣的人,在我們貴州革命時期有很多。比如說整個長徵時期,跟著紅軍走的貴州子弟兵,據我們當時研究室統計就接近2萬人,後來有很多都下落不明。(很多人)在長徵途中都犧牲了,真正到陝北的也是其中的極少數。

  這些貴州子弟兵,他們都是為了民族的解放,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都不忘自己的初心,奮勇前行。

  主持人:貴州作為抗戰大後方,為前線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援。這方面的情況,您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嗎?

  李朝貴: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局部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以後,全面抗戰爆發。在國民黨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的影響下,東北華東還有東南沿海大片國土淪喪,就連國民政府的首都也遷到了重慶,大量的國土淪陷,沿海發達地區的工廠、學校、軍工企業,還有故宮裡面保存的很多國寶都紛紛遷往貴州、四川、陝西、雲南這一帶。

  雖然說貴州本身的經濟力量比較薄弱,但是為我們的前線還是提供了很多的人員支持和物質支持。貴州為了前線的勝利籌集軍糧,為了從國外資源中國的抗戰物資運到抗戰前線,當時的24道拐也就是滇黔公路必經貴州,很多民眾為了修建這些公路橋梁,做出了大量的犧牲和奉獻。這些默默無聞的老百姓也體現了他們為民族獨立,為人民幸福所作貢獻的無畏精神。

  主持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對處於新時代新徵程道路上的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想請李老師繼續解答。

  李朝貴:大家都知道,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經過了貴州,他們活動的足跡遍布了貴州的60多個縣市,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紅色遺址遺蹟,這些遺址遺蹟生動地再現了我們黨當年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作出默默無聞地犧牲和奉獻,也正體現了他們在加入共產黨時的初心和使命。

  今天,貴州正在大力開展脫貧攻堅。我們更應該大力弘揚長徵精神,講究奉獻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主持人:追憶先烈不忘初心、繼承遺志繼續前進。感謝三位嘉賓的精彩分享,也邀請大家通過眾望客戶端、多彩貴州網,持續關注系列報導——《閃光的初心》。

策劃 :陳麟統籌、編審:熊鶯文案:張玥 李遠莉主持:張玥錄製:王曉 肖子燁片頭:謝縉後期:賈過之 張玥 李遠莉 文彬 特別鳴謝: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

相關焦點

  • 「追尋閃光足跡 堅守永恆初心」——寶應法院舉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為了追尋寶應法院70周年的閃光足跡,感悟寶應法院人「守衛正義、護航發展」的永恆初心,9月30日下午,寶應法院隆重舉行「追尋閃光足跡、堅守永恆初心」匯報展演,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寶應法院建院70周年。
  • 大檢察官主講開學第一課,帶你追尋歷史初心,沐浴法治陽光
    作為該校法治副校長,湖北省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王晉再次來到校園,主講開學第一課,與師生們一起追尋歷史初心王晉以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切入點,從武漢中學的創辦史講起,引導大家,要從革命先輩的光輝足跡中追尋初心,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更多許黨許國、赤誠為民的有用人才。堅守「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培養專心治學、潛心育人的名師,以名師育名人、鑄名校。「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崇尚法治、公平正義的執著追求。」
  • 主題教育:聽西安交通大學院士講黨課 感受初心的力量
    砥礪信仰,見證初心。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西安交通大學通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何雅玲等講黨課的形式,讓更多的師生重溫初心,感悟初心。  兩個小時的黨課,數十張PPT,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主任管曉宏精心準備了一堂主題為「奮鬥的初心、信仰的力量」的黨課。日前,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新港報告廳座無虛席,500多名新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滿懷期待黨課開講。  追尋追尋者的足跡,是對革命先輩緬懷。
  • 以革命先烈先輩為鏡 續寫紅土聖地新榮光
    在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江西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聚焦答好「時代之問」,充分利用好江西豐富的紅色資源,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以革命先烈先輩為鏡,深入查找理想信念、對黨忠誠、為民服務、擔當作為、為政清廉等方面的差距,回望過去守初心、直面未來擔使命,以新擔當新作為續寫新的歷史榮光。
  • 喚醒初心使命的生動教材——湖南開展瀟湘紅色故事宣講綜述
    6月17日,為期3天的湖南省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讀書班在省委黨校開班。這次讀書班上,舉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瀟湘紅色故事專題宣講,來自湖南黨史陳列館、省立第一師範舊址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講解員們,為讀書班學員及黨校其他學員講述了《半條被子》《陳樹湘斷腸明志》等10個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
  • 傳播革命火種 堅守初心使命 ——羅平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巡迴宣講走進板橋鎮
    宣講團為使當地黨員群眾、師生們願意聽、聽得懂、能領會,在創新內容方式上想辦法、出實招,藉助文藝宣傳形式活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勢,通過微黨課、紀實演講、「清風話語」、舞蹈、朗誦等舞臺形式,並充分發揮板橋鎮革命老區的優勢,針對性的講述紅色革命故事
  • 初心使命激蕩人心——參加《株洲日報》「初心」系列報導實習體會
    原標題:初心使命激蕩人心——參加《株洲日報》「初心」系列報導實習體會 湖南省株洲市,是一方有著輝煌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無數革命先輩從這裡出發、在這裡奮鬥,留下了許多值得挖掘和傳承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株洲日報》推出「初心」系列報導,尋訪革命先輩在這片土地上的初心故事。
  • 《南湖晚報》特刊聚焦初心 讓讀者感受不熄的精神之火
    為了酣暢淋漓地呈現不同歷史時期先輩的初心表達,《南湖晚報》不惜版面,用7個人物通版報導7位先輩,每個通版又分「祖父(父親)走過的路」「時空對話」「我的奮鬥年華」「我和我的祖父(父親)」四大板塊,脈絡清晰,通過兒孫後輩的視角,探問先驅的初心,察看前輩的人生軌跡,感受他們不熄的精神火焰。 從探問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王盡美的初心開始,《南湖晚報》高起點地揭開了報導的序幕。
  • 在緬懷烈士中追尋初心力量——寫在第5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
    「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修建「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定和毛澤東撰寫的碑文。會議閉幕後,全體代表來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典禮。
  • 全國紅軍小學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國主題教育活動
    」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聽黨話、跟黨走主旋律,培養孩子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少年,開創紅色教育新局面。陝西延安橋兒溝深橋紅軍小學開展了挖野菜紅色教育研學活動,老師給學生們講述紅軍長徵時期吃野菜的故事,使孩子們深切感受到紅軍長徵的艱苦歲月。
  • 懷化職院圓滿完成「追尋紅色足跡,踐行初心使命」思政教育培訓
    懷化職院圓滿完成「追尋紅色足跡,踐行初心使命」思政教育培。紅網時刻懷化8月4日訊(通訊員 段力琳 記者 彭淵林)為追尋革命足跡,學習先輩精神,強化黨性鍛鍊,提升思想站位,7月30日至8月3日,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羅向東,黨委委員、組織人事處處長賀茂佑帶領輔導員共計26人赴井岡山開展為期5天的思政教育培訓。學員們專心投入學習,在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感受當年革命先烈英勇奮鬥的革命精神。
  • 情景劇《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創作紀實
    由此而生的帶入感,是《十一書》講述故事時著重考慮的一環。僅交代歷史素材本身,或難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因此,《十一書》在演員的選擇上頗費思量。然而,學生演員年齡偏小,表演經驗、社會閱歷不足。陳志良說,如何讓演員在短時間內了解烈士的心路歷程,理解並呈現出一個共產黨員的精神氣質,是最難的環節。
  • 【聽上虞黨史·悟初心使命】⑪抗日先鋒——陳樹谷
    追尋先輩足跡,感悟赤子之心。上虞不僅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更是一片拼搏鬥爭的紅色土壤。在這虞舜大地上,無數革命先輩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前僕後繼,英勇奮戰,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偉大篇章。時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之際,區委組織部、區委黨史研究室聯合特別推出「聽上虞黨史·悟初心使命」系列聽讀節目,以更好地弘揚正氣、樹立標杆。
  • 《紅星照耀中國》重現歷史 誠心力作講述初心故事
    高擎精神旗幟 鎖定無悔初心直擊靈魂「這不是一個應景之作,它是從我心裡流出的東西。」「我們黨從12個人,到今天的9000萬黨員!將近100年了,它必定是一個成功的範例!」王冀邢導演談及影片的創作初衷時無比動情,流露出一名第五代導演對黨和祖國的崇敬之情,展現了中國電影人努力用電影語言講好紅色故事的責任與擔當。
  • 中共一大和省一大 代表的後人 分享薪火相傳的革命精神
    「追尋——迎接建黨百年紅色故事會」走進平陽
  • 尋淮洲故裡尋初心——嶽陽湖濱街道黃沙灣社區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
    6月28日,南湖新區湖濱街道黃沙灣社區黨支部組織支部全體黨員一行30餘人,在湖濱街道工委委員黎江和社區書記白明山的帶領下,赴瀏陽市尋懷洲故居開展「尋初心、守初心、踐初心」「追尋偉人足跡、接受紅色傳統」教育的黨員活動日活動。
  • 永不遲到的祭奠——追尋1343座無名紅軍墓背後的故事
    新華社福州4月4日電題:永不遲到的祭奠——追尋1343座無名紅軍墓背後的故事新華社記者樊永強福建,武夷山市張山頭。方圓1000多畝的茂密竹林,散落著1000餘座無名紅軍墳塋。三塊青磚,一個編號,一根紅飄帶,標記著一座紅軍墓。
  • 【"守初心擔使命,抓落實見成效"系列述評④】紅星閃耀,照亮廣大...
    這封題為《天一亮,你就會看見太陽的微笑》的遺書,是化州籍革命烈士李卡的絕筆,他以浪漫優美的文字訴說「初心與使命」,被稱為廣東版《可愛的中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充分運用紅色資源加強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革命先輩對黨忠誠、堅守初心的政治品格,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公僕情懷,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使茂名的主題教育工作平添一筆亮麗的紅色。
  • 我在追尋那抹紅:聽紅色故事講解員講述背後的故事
    談起在全國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中取得佳績的「秘笈」,他自豪地說:「作為紅軍的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就是底氣和信心!」   初賽中,他選擇了《生命之約》的故事——老英雄劉巖履行與戰友生前的約定,堅持50年到天津祭掃犧牲的戰友,直到生命的盡頭。張偉說,每次重溫這則故事,就是一次與英雄穿越時空的對話。老英雄劉巖的話語「代表榮譽的鮮花和掌聲應該屬於烈士,默默無聞的奉獻才是真正的軍人!」
  • 從夢想起航的地方再出發——習近平的初心追尋
    回到我們黨出發的起點,習近平再次引用這句話激勵和告誡全黨,他強調:「事業發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能改變」,「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重回中國共產黨的「產床」,追尋黨走過的過去,就是為了強健黨的根脈,只有根脈強健,黨才能長盛不衰、枝繁葉茂;只有牢記來時的路,牢記為什麼出發,才能有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這次上海和浙江嘉興之行,是十九大後習近平首次離京活動。5年前,習近平在十八大後首次離京是到廣東考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