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11月中旬,不少學校的期中考試也已經結束。高一期中考試對於高一學生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它不僅關係到很多學生的分班、選課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檢驗學生進入高中後的適應情況。所以很多學生和家長都非常看重期中考試的成績。
近日聽到一位高一學生家長的吐槽。這位家長的孩子在我們市裡一所中等學校的普通班學習,期中考試成績出來後全班最高分459.5分,這可是在滿分1050分的情況下才考了這麼點分數。看到分數後,不少家長私下聊天的時候自嘲到:這下家長也輕鬆了,畢竟大學的學費也不便宜,孩子這樣的成績也可以省下不少錢。
當然,這只是部分家長的自嘲,這並不是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學習,而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學習,看到這樣的成績,心裡有一種無助的感覺。冷靜過後不少家長都在群裡問老師孩子還有考上大學的希望嗎?家長和孩子又要怎麼辦才好?聽聽老師怎麼說吧。
第一,家長心態要平和。期中考試雖然重要,但畢竟只是一次檢測性的考試,最大的目的在於發現孩子的問題。從另一個方面說,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進入高中後,需要時間適應高中學習的特點,也需要時間改變初中的學習方法,一旦完成這個轉變,孩子的成績可能會有較大的提升。
第二,家長不要將失望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沒考好,家長失望是正常現象,但是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成績的突然下降對他們也是一種打擊,有的同學甚至從此一蹶不振,如果此時家長再將失望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只會更加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家長也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和引導,不能讓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同時,家長要告訴孩子,父母都是相信他們的,相信他們有能力通過努力改變現在的學習狀況,將學習成績提升起來。這樣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信心並且可以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從而從內心深處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態。
第三,學生、家長和老師一起找到原因。個人認為,平時考試最大的價值並不是分數的高低,而在於通過考試發現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在以後取得進步。這對於高一學生來說更加重要,因此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找到成績不好的原因。
如果孩子只是處於適應期造成成績不理想,那麼給孩子建立信心後只需要按照現在的學習方法堅持下去即可;如果是孩子心理原因,比如不重視學習就需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失去信心就要幫孩子重塑信心;如果是知識理解能力不足,那麼可以給孩子找一份更加適合他的資料,一份合適的資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家長心裡著急可以理解,但是家長要保持冷靜,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才是平時考試帶給孩子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