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張君花)1月20日,北京消費者協會發布羽絨服對比實驗結果顯示,在150件羽絨服樣品中,共有30件存在問題,其中2件樣品以粉碎毛冒充羽絨;30件樣品存在質量問題;7件產品使用說明缺項或有誤。
據了解,近日京津冀三地消協分別從線下的北京西單商場、君太百貨、西單大悅城、金源燕莎MALL店、華堂商場亞運村店等實體店及線上的京東商城、天貓商城、拼多多、蘇寧易購、唯品會等電商平臺購買了150件羽絨服樣品。並依據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範》、GB/T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GB/T 29862-2013《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等標準,委託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對樣品的外觀質量、產品使用說明、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含絨量、絨子含量、蓬鬆度、充絨量偏差、防鑽絨性等項目進行了測試。
其中,2件樣品用粉碎毛冒充羽絨,均為拼多多平臺的韓絲洛旗艦店和妮飛服飾旗艦店所售產品。14件樣品含絨量及絨子含量未達到國家標準,分別來自天貓、拼多多、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有阿依蓮、千紙鶴、雅鹿等品牌。14件樣品充絨量未達到國家標準要求,主要來自天貓、京東商城、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包括H&M、鴻星爾克、匡威、阿依蓮、茵曼等品牌。2件樣品蓬鬆度指標未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均來自天貓商城,品牌分別為弗洛拉、熙蘭雅。6件樣品纖維含量標註與實值不符,全部來自京東和天貓平臺,有熙蘭雅、卡爾美、杉杉等品牌。
紡織服裝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有的品牌為了尋求更大毛利回報率,在無法調高商品價格時,一再壓榨產品的面輔料成本與加工成本,因此低質、低價的產品就會出現。在這個問題上,品牌商與生產商都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據了解,此次選購的150件樣品中,27件來自線下實體店購買,123件來自電商平臺購買,購買價格從43.2元到2499元不等。北京商報記者了解發現,這些不達標產品均來自線上電商平臺。
北京消費者協會在通報結果裡表示,實體店銷售的羽絨服裝整體質量較好,消費者可以放心選購。電商平臺銷售的羽絨服裝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要精心選購,留存購物憑證。
對於如何改善這一現象,快消行業零售專家鮑躍忠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目前的來看,從監管層面有著很多的方式,比如說從源頭監管、渠道監管等,而要改善這些質量不達標的問題,監管部門更應該加強對於源頭監管的力度,如果從源頭加強監管力度的話,相對會對整個的產品流入渠道產生有效的控制作用,對整個電商平臺及相關企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好的約束作用。
就相關產品為何出現質量不達標及未來在質量監督層面的策略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對阿依蓮、茵曼、H&M、杉杉等品牌進行了採訪,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