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係學院介紹: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是國內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國際關係學院,是我國培養國際問題的教學與研究,以及外交與涉外工作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1960年,北京大學建立政治學系,1963年改名為國際政治學系。國際關係學院即由此發展而來。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學國際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研究所和亞非研究所經合併調整,組成現在的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學院現有4個本科、9個碩士和6個博士專業對外招生,即本科的國際政治、外交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管理;碩士的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外交學、國際政治經濟學、中外政治制度、中共黨史、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博士的國際關係、國際政治、外交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外政治制度、國際政治經濟學。其中國際政治、科社與國際共運是全國重點學科。學院還與北大政府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設立了政治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國際辦學已成為學院的辦學特色。學院現與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瑞士日內瓦高等國際關係與發展學院、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日本東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美國蒙特雷國際關係學院均有聯合培養的雙學位項目;與日本東京大學、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共同執行三國間政府項目「亞洲校園計劃」。參加聯合學位及英文授課碩士項目的國際學生每年超過50人。此外,學院與美國康奈爾大學、日本新潟大學等亦保持著長期或短期的交流關係。
學院現有在職教師5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20人,助理教授8人。至2019年秋季學期,本科生共有501人,碩士研究生384人,博士研究生191人,其中港澳臺及外國留學生總計401人。招生規模特別是研究生、留學生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
國際關係學院全日制50人,非全日制23人 擬接收推免人數 22人 備註說明 學術型研究生只招收轉檔學生,學習方式為全日制;其中擬接收推薦免試生22人(含與倫敦經濟學院、巴黎政治學院聯合培養項目定向推免生不超過5人)。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公共管理碩士),學習方式為非全日制。
本院不向考生提供任何參考書目、參考資料及往年試題。030206 國際政治 全日制9 人
01. 國際政治理論與實踐 全日制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 英語一 或 202 俄語 或 203 日語 或 253 法語 或 254 德語
③ 614 政治學概論
④ 946 戰後國際關係與新中國外交
02. 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研究 全日
03. 世界民族問題研究 全日制
04. 東亞地區研究 全日制
05. 亞太研究 全日制
06. 中東研究 全日制
07. 中亞研究 全日制
08. 非洲研究 全日制
新祥旭總結2018、2019、2020年國際政治複試分數線:
專業代碼:030206
專業名稱:國際政治
總分:345.00
政治:55.0
外語:55.0
專業課一:90.0
專業課二:90.0
2020年,是北大招生目錄變更較大的一年,與2019年招生目錄對比分析如下:
1、北大國際政治招生人數9人(含推免3人);
2、030206國際政治專業科目代碼934變更為946;
20年國際政治考研碩士錄取名單,其中最高分402分,最低分371分
4 100010000240031 胡力丹國際政治399.00 91.00 83.16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5 100010000240028 伍子涵國際政治402.00 88.00 82.68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6 100010000240035 劉紫樂國際政治382.00 88.00 79.88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7 100010000240344 黃彥鈞國際政治381.00 88.00 79.74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8 100010000240022 羅子琳國際政治379.00 88.00 79.46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9 100010000240318 高婧雯國際政治386.00 82.00 78.64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10 100010000240354 曹君國際政治371.00 83.00 76.84 全日制非定向就業 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
2019屆一共錄取6名全日制學生,目前最高分415分,最低分336分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整體來說競爭很大。
2018年北大國際政治全日制一共錄取5名學生,最高分399分,最低分384分,北大國關學院的各個專業對於專業課的壓分是比較低的,大部分年份考生考到360分左右就基本可以進入複試(個別年份除外,像18年)。在四門科目中公共課成績上也不會拉開太大分差。政治外語總分能保證在140分-145分,就不會被拉開差距,就算是達到要求。兩門專業課拉開的分差是很大的,有的考生考70-80分,有的可以考110分-120分。導致最終總成績差距拉大,與北大國關院失之交臂。
新祥旭北京大學國關學院各專業課參考書目
637政治學概論參考書
1.燕繼榮《政治學十五講》(政治學理論部分的核心參考書目,要重點掌握和記憶其中的政治學名詞)
2.孫關宏《政治學概論》(用作補充政治學十五講,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發展等章節內容)
3.海伍德《政治學》(本書主要在於輔助理解,外專業跨考的推薦先看本書打好基礎)
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對於準備政治學概論大題非常重要,需重點把握書中的)
5.曹沛霖《比較政治制度》(與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重點掌握各)
6.潘維《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其中內容重在理解和記憶作者的)
7.閻學通《國際關係分析》(國際政治概論部分重要基礎書目,推薦先看.)
8.陳嶽《國際政治概論》(要重點記憶其中提到的國際政治學名詞)
9.李少軍《國際政治概論》(與前兩本書配合使用,重在補充前兩本書的內容)
10.宋偉《國際關係理論》(重點掌握其中涉及到的)
11.孫學峰國際關係理論講義(非常重要,比較全面的各流派國際關係理論講解)
12.王聯《世界民族主義論》(本書基本上囊括了世界民族部分試題的大部分重點)
13.王聯《中東政治與社會》(常考內容,重點掌握政治伊斯蘭的理論與實踐及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844戰後國際關係與新中國外交
1. 《國際關係史》(戰後卷上、下冊)方連慶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 《中國當代外交史:1949-2001》,謝益顯,中國青年出版社
3. 《新中國外交思想》,葉自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 《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張植榮,北京大學出版社
5. 《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楊公素,張植榮,北京大學出版社
6. 《中東政治與社會》,王聯,北京大學出版社
7. 《國際組織》講義,張海濱
8. 《當代中國外交》,顏聲毅,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王泰平,世界知識出版社,1998年版
10. 《冷戰後的國際關係》,宮少朋等,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版
專業課:政治學概論
備註:
就考試內容而言,專業課一的考試內容為國際政治學概論(國際政治概論和國際關係理論)和政治學概論(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學概論)。其中專業課一,國際政治概論佔75分左右;政治學概論75分左右,即名詞解釋各3個、簡答題各2個、論述題各1個。國際政治概論部分,國際關係理論約佔1道簡答題,同時可能作為論述題的分析工具,因此,約佔分15—25分,其餘部分為國際政治概論。 政治學概論部分較為靈活,主要的命題方向為中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西方政治史。另外專業一的出題老師每年都會變的。如果有學弟學妹想要有針對性的指導或者複習起來有困難的這裡推薦新祥旭,會根據你的情況匹配專業的學長和學姐評價還是不錯的,雖然價格高一點但是性價比很高,不會走彎路而且實實在在的做北大在研究生中還是很有口碑的!想要了解更多可以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考研研究僧」更多乾貨等著你哦,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哦,有問題可以跟朱老師留言或者私信哦!
這門專業課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細分為政治學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國際政治學概論、西方國際關係理論四個部分,複習起來很需要時間和精力,我把我的相關的參考資料給和複習思路大家講一下作參考。這四個部分每一部分包含哪些內容,首先要進行大體的劃分,然後把這些內容系統的串聯起來,便於理解和記憶。
比如政治學原理,書看得多了你就發現其實都是圍繞著以下面的問題講得:政治權力、國家、政治制度(政黨和政黨制度、民主和法治、選舉制度、議會制度)、政治團體、政治意識形態、政治發展。
政治學原理複習時我的參考書主要有《政治學概論》(孫關宏等著復旦博學系列第二版)國內意識形態色彩不那麼濃厚,明顯的海外派,但也不乏本土關懷,屬國內上乘的政治學教材;英國人海伍德的《政治學》,西方學者的書,但觀點較為客觀中立,且涵蓋的知識點很全面,是學習政治學不可多得的好書;《比較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曹沛霖等著)通過比較,讓你對憲政、法治、民主及西方的各種政治制度、政治原則(主權在民、三權分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還包括相應的政治思想及思想家的觀點的羅列和對比,對加深對西方政治制度和理念的理解非常有益,在此極力推薦。
北大燕繼榮的《現代政治分析原理》(也有一本《政治學十五講》,其實內容差不多)這本書很大一部分內容與海伍德的《政治學》驚人的一致,不知為什麼。但也有其獨到之處,需要認真研讀;許Sir和潘維老師的政治學原理和比較政治學講義,重要性就不再贅述了,自然要達到背通的的程度。兩份講義寫得都比較簡明,需要自己去理解、擴充。尤其潘老師的講義,牛人牛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那麼那麼嚴謹了,說的話乍看起來有點荒謬、摸不到頭腦,其實你真的讀懂了後就會發現潘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學者。除此之外做筆記時為查缺補漏還參考了一些書,如美國人羅斯金的《政治科學》,人大楊光斌的《政治學導論》,都寫得不錯,不過只是為了完善筆記翻了翻,沒有一遍又一遍的反覆研讀。政治意識形態、政治發展。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必須複習的內容,是對政治學原理知識的必不可少的補充,比如2011年的簡答就涉及到了霍布斯利維坦的意義,雖然大家都知道,但沒認真複習政治思想史就很難寫出高水平的答案。除此之外,答論述題也需要有思想史方面的論據作支撐,而論據的充實與否肯定是閱題的重要標準。我複習的參考書以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為主,也參看了徐大同和馬嘯原的書。唐老師的書以思想發展的脈絡為線索,娓娓道來,絕對是思想的盛宴,但看起來感覺條理性不是很好,對基礎不好的人來說肯定是個考驗,徐大同和馬嘯原的書像紀傳體一樣以人物為線索一個一個的介紹下來,條理清晰,但缺乏深度和思想的連貫性,這兩種書一起看相得益彰,易於理解和記憶。
國際政治學概論的複習要首先弄明白這門學科講的是什麼,包含哪些基本內容。概括的講,這門課程主要講的是國際政治行為體及其行為,以及圍繞國際政治行為體及其行為形成的相關理論問題。國際政治行為體包括國家|、政府組織、NGO等,國際政治行為包括戰爭、和平與衝突。每一個要素展開都包含大量的內容,拿國家來說可以延伸出主權、綜合國力、國際格局、國家利益、民族和民族主義等,戰爭與和平則涉及到時代主題、軍備及其控制、核時代的戰爭問題、國家安全、恐怖主義等。
關於複試:
複試形式為面試,內容涉及考生所報專業的理論、歷史、現實問題,重點考察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考試成績採用百分制,60分及格。考生面試結束後複試組成員現場獨立評分,平均分即為考生的面試成績。按照學校規定,複試成績平均分低於60分者自動喪失錄取資格。考生的外語聽力及口語測試均在複試中進行(由各專業分別考核),成績計入複試總成績。
總成績=[初試權重(70%)×初試各門總成績/5(其中公共管理碩士為初試各門總成績/3)+複試成績(換算成百分制)×複試權重(30%)]
2019年北京大學國際政治考研-「政治學概論」考研試題
641 政治學概論
一、名詞解釋
1、宗法制
2、搭便車效益
3、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國民公會
4、夥伴關係
5、軍備競賽
6、軟實力
二、簡答題
1、簡述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選辦法/任期特點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3、美國提出印太地區概念的戰略意圖,文化因素對當代國際政治的影響
三、論述題
1、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相互關係
2、從國際格局的角度分析南海問題如果影響中國與東協關係的互動與發展。
2020年北京大學國際政治考研-「政治學概論」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6小題,每題5分,總分30分)
1.文化霸權
2.轉移支付
3.沙裡亞
4.國際戰略
5.地緣政治
6.伊斯蘭恐懼症
二、簡答題(4小題,每題15分,總分60分)
1.主權和治權的關係
2.舉例各個國家不同的合憲性審查
3.加泰隆尼亞獨立問題由來發展
4.何為「中美脫鉤論」
三、論述題(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專業選擇3-4題,其餘專業選做1-2題,每題30分,共60分)
1.國家安全和個人權利關係如何
2.世界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抬頭,和全球化聯繫?
3.回顧歐洲一體化進程並討論其前景
4.當前全球治理面臨的挑戰及中國的作用
複習總結
第一,對於跨專業同學,應該先以國際關係史作為複習入口,因為難度小、壓力小,可以先熟悉細節再圖拔高;對於本專業同學,則應該在國際政治學的基礎上夯實國關史知識,先把歷史整體過一輪。
第二,參考入門教材,按照政治學、比較政治學和國際政治學的順序進行第一輪複習,這三者的次序最好不要打亂。
第三,精讀國際關係史,在梳理政治學概論幾個科目框架的同時,有意識把國關史和政治學概論兩者交叉。
第四,對政治學概論進行第二輪複習、拔高。
第五,複習西方政治思想史和中國政治思想史。
第六,第三輪複習國關史,重點放在用政治學概論的概念解讀國關史,方法是練習歷年不同學校的真題。至於具體每個階段的時間則因人而異,但具體原則是「入門要慢夯實基礎」「拔高靠刻苦閱讀總結」「做題目標是熟練答題框架」。
此外,《國際關係實用手冊》對總結名詞解釋很有幫助,費正清關於中國的幾本專著也有助於了解中國政治的相關問題。在複習的同時還應該關注時事,例如重要社論、官方文件、國內外時事評論都應該當成是每周的必修課。如果學有餘力,可以略讀《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國家與社會革命》《變動中的政治秩序》《世界民族主義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