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類作文的素材整理,請你收好!
教育類作文的名言警句
1、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蔡元培)
2、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麵包,第二是教育。(丹東)
3、多辦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獄。(雨果)
4、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泰戈爾)
5、教育是一種最艱巨的事業。優秀的教育家們認為,教育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加裡寧)
6、把完善的教育留給子女,乃是最佳的遺產。(司各特)
7、求知是人類的本性。(亞里斯多德)
8、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蘇霍姆林斯基)
9、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10、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陶行知)
11、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愛因斯坦)
12、教育植根於愛。(魯迅)
13、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且點燃一把火。(葉芝)
14、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巴特爾)
15、教育之於心靈,猶雕刻之於大理石。(愛迪生)
教育類作文的素材
1、親子試驗
據《北京娛樂信報》6月2日報導,日前,在北京懷柔區舉行的一場親子教育試驗,竟然讓家長全哭了。活動一開始,主持人讓每個孩子和媽媽都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孩子通過觸摸媽媽的手尋找自己的母親。但是有5個孩子沒有認出自己的媽媽,當他們把眼罩揭開後,媽媽和孩子全哭了。
緊跟著又做了一個試驗,孩子和媽媽都戴上眼罩,所有的媽媽通過觸摸手都認出了自己孩子。而實際上,前一個試驗中,那些能摸出媽媽的手的孩子,幾乎都是媽媽感覺到是自己孩子的手,然後給他們暗示的。
為什麼孩子沒有順利找到自己的媽媽,而媽媽能順利找到孩子?親子訓練營的首席導師孫女士指出,這暴露出家庭教育愛的失衡,孩子只知道接受愛,不知道感覺愛,也不會付出愛,從而患上了無法感受愛的精神殘疾,這樣的家庭教育是病態的。
2、鼓勵孩子「一心兩用」
據《光明日報》4月22日報導,美國行為學家、心理學家和教育專家新近合作從事的一項專題研究證實: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樣,也需要後天培養,而嬰幼兒時代對其的有意識培養尤為關鍵。
專家建議,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應由淺入深地進行「一心兩用」的訓練。如:l歲前後的嬰兒可學習一邊聽音樂一邊聽說話,或一邊學步一邊聽歌;2、3周歲的幼兒可學習一邊唱歌一邊踏步,或一邊唱歌一邊用雙手揮舞出歌曲的節奏等。凡能輕鬆完成「一心兩用」訓練的孩子,記憶力較強也較富創造性。
3、別放棄另一半機會
夜深人靜,你正準備就寢之時,突然隔壁房間裡傳來嬰兒的哭鬧聲,而且一哭就是幾個小時,你的感覺會如何呢?那時,你還能靜下心來,仔細研究嬰兒的哭聲,向嬰兒學習發音嗎?
有一個人做到了,他就是世界著名聲樂家帕瓦羅蒂。當他聽到嬰兒的哭聲時,便想:奇怪,我平常唱一個小時就沒力氣了,怎麼這個嬰兒哭了這麼久還中氣十足?於是,他仔細揣摩這個嬰兒的哭聲,最後驚訝地發現,原來嬰兒哭時不單是用丹田發聲,還會在快破聲時把聲音拉回來,所以才能連哭許久不間斷。從那天開始,帕瓦羅蒂開始嘗試學習嬰兒的發聲功夫,沒多久便抓住了其中的竅門,一躍成為國際知名的聲樂家。
平時,我們只注重向感興趣的人和事學習,對於不感興趣的人和事,往往採取厭惡、迴避、拒絕的態度,殊不知,放棄了這另一半的學習,其實放棄了人生另一半成功的機會。
4、為生命畫一片樹葉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蹟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裡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5、啟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師範」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是啟功先生為北京師範大學所擬的校訓,它不但緊扣「師範」二字,而且包含了學與行,理論與實踐,做學問與做人,做一般人和做老師等之間的辯證關係。這是啟功先生對莘莘學子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寫照。啟功師從陳垣先生,恩師對他幾十年的精心教育,使啟功先生異常感動,念念不忘,他的學生不知聽了多少遍啟功對恩師陳垣的懷念和感激。在《「上大學」》一文中他曾寫道:「恩師陳垣這個恩字,不是普通的恩惠之『恩』,而是再造我思想、知識的恩誼之恩!」而在自己的執教生涯中,啟功又將此「恩」傳給了學生、後輩。啟功先生一生謙遜,從未以名人自居,終生虛懷若谷,先生教學兢兢業業,從不搞特殊。他待學生如孩子,甚至在日本以及香港也不忘給學生買回昂貴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