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英語」應該是所有對英語教育很重視的父母的共同問題。在小小常出生後,常爸也曾為這個問題困惑過,也找過一些專家的書來尋找答案。有一個比較有影響力的育兒專家的書裡是這麼寫的
「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規律,0~3歲是母語發展的關鍵期,應儘量避免第二種語言的幹擾,保證母語的發展;3~6歲是母語的鞏固期,還是母語優先。3~12歲開始適量地學習外語,這個時候引入外語主要不是讓孩子學會外語,而是引起對外語的興趣……6歲以後再系統地學習聽、說、讀、寫外語。」
當時常爸還在投資銀行工作,每天忙得昏天黑地,所以看到這段貌似有理的話特別高興:不著急了,3歲以後再說吧。於是孩子的英語啟蒙就沒被放上議事日程。直到後來,孩子一歲多的時候,網絡上充斥的各種自由心證、自相矛盾的育兒知識,給常爸帶來很大的困惑,逼著常爸不得不從美國的Amazon上買來各種原版的育兒著作,並閱讀各種兒童心理學的期刊文獻,以求正本清源,獲得科學的育兒知識。而「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英語」這個問題,也被常爸重新拿出來研究了一下。結果一研究,不禁吐血三升,大呼「專家誤我」!
現在常爸把當時的研究結果總結一下,供各位父母參考,免得日後像常爸當時一樣吐血後悔。
一、分辨語言發音微妙差別的敏感期在一歲以前
華盛頓大學的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rof Patricia Kuhl研究指出:每個嬰兒剛生下來都可以分辨世界上所有語言的發音,但這種能力在6-12個月的時候急劇下降。在一歲以前,如果孩子沒有聽過某種語言的發音,在一歲時他很可能就喪失了分辨這種語言發音中微妙差別的能力。
比如,日語的發音中沒有/r/和/l/的區分,而英語中是有的。如果一個日本的嬰兒在一歲以前沒有聽過英語中/r/和/l/發音的話,很可能在一歲時,他就無法區別「rake」和「lake」的差別了。
其實不用去看日本人的例子,想想自己身邊的南方人(常爸也是南方人,這屬於自黑,南方的讀者不要見怪),大家也應該能理解。很多南方人n和l不分,前鼻音和後鼻音不分。其實他們不光是發不準這個音,而是從小聽到的方言裡沒有n和l、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所以他們從聽覺上就已經喪失了區別這種微妙差別的能力了。
到底是 Hu Nan Lu還是Hu Lan Lu?
當然,通過後天的訓練,還是可能重拾這種能力的,畢竟孩子小的時候腦部發育很快,可塑性還是很強的。但是年齡越大,重拾這種能力需要付出的努力就越大(甚至可能再也無法獲得)。
參考文獻
Kuhl, P.K., et al. 「Foreign 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 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NAS 100, no. 15 (2003): 9096-101.
二、內化語法結構的敏感期在7歲以前
Rochester大學對一群中國和韓國的移民進行研究,發現這些移民人士對英語語法的敏感度與其受到的正式訓練的多少、其努力程度、其生活在美國的年數等基本無關,而與其移民到美國的年齡有關。研究員們發現只有在7歲以前移民的那些人,其對英語語法的敏感度可以和本土人士相媲美。7歲以後移民到美國的人,其語法的敏感度隨著其移民時間的推後而下降。
這個實驗的重點放在了語法問題上。研究員們給這些參加實驗的46名移民聽同樣的幾百個英文句子,其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聽完每一句之後,讓他們判斷句子正確與否。這個實驗用的句子裡的語法是很基礎的,一般的美國本土的六歲孩子都能輕易拿高分的。下面是按移民到美國的年齡劃分的成績對比。
這個實驗的基本結論之一就是
「If one is immersed in a second language before the age of 7, one is able to achieve native fluency in the language; however, immersion even soon after that age results in a decrement in ultimate performance.」
簡而言之就是7歲以前沒有「浸入」到英語中,其語法敏感度就不可能達到本土人士的水平了。
這一結論貌似很聳人聽聞,其實理論聯繫實際,還是很容易理解的。常爸在美國讀書的時候,聽過一些在美國生活很長時間的人或者國內頂尖外語學校專業八級水平的人說英語,乍一聽倒是說得很流利,但是仔細一聽,各種單複數不分,「他」和「她」不分的情況比比皆是。因為在中文裡,沒有單複數的概念,而「他」和「她」是一個發音。所以,即使是成年後在美國生活多年的人,說英語的時候,受中文的影響還是非常嚴重的;不管多努力,其語法的敏感度想要達到美國小學生的水平,都是非常困難的。
看到這兒,你還相信「3~12歲開始適量地學習外語,這個時候引入外語主要不是讓孩子學會外語,而是引起對外語的興趣」這種觀點嗎?如果到12歲還僅僅是「有興趣」,而沒有將英語的語法結構內化的話,恐怕將來說英語,也是「他」、「她」不分,單複數不分,更不用說更高級一點的語法了。當然,不排除一些天賦異稟的小朋友,很晚才開始學英語也能說得非常地道,沒有一點「中式英語」的痕跡,但是常爸不敢拿孩子的未來賭這個局。
參考文獻
Johnson J S, Newport E L. Critical period ef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fluence of maturational state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Cognitive psychology, 1989, 21(1): 60-99.
三、嬰兒接觸兩種語言不會造成語遲
人們通常認為,學說兩種語言的小孩在語言系統上發展得會慢一些,因為他們可能會混淆兩種語言。
根據Dartmouth College的Laura Ann Petitto教授的研究,從小接觸兩種語言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就像有兩塊獨立的區域去分辨學習這兩種不同的語言,並不會造成所謂的「語言混淆」。
"We found that if children are exposed to two languages from a very early age," says Petitto, "they will essentially grow as if there were two monolinguals housed in one brain, and this will occur without any of the dreaded 'language contamination' often attributed to early bilingual exposure."
另外,Petitto教授的研究還表明,孩子並不會因為學習兩種語言而出現「語遲」的現象;相反,處理兩種語言需要更多的腦力,反而加速了孩子大腦的發育。
參考文獻
Petitto L A, Katerelos M, Levy B G, et al. Bilingual signed and spoken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birth: Implications for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early bilingual language acquisition[J].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001, 28(02): 453-496.
Susan Knapp. Researchers: No harm in learning two languages. Dartmouth News.
四、從小學習一門外語,有助於提高自控力
常爸在之前發表的一篇《提高幼兒自控力的五個方法》提到,從小學習一門外語,有助於提高幼兒的自控力(在「常青藤爸爸」公眾號輸入「自控力」可以看自控力相關文章)。現在把相關的分析摘抄如下。
學習外語能提高自制力?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困惑:難道知道 「狗」在英語裡叫「dog」就能幫孩子抵制棉花糖的誘惑了?是的,很有可能。
研究表明,學習多種語言能夠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自制力,而不僅僅是讓他們在語言上佔優勢。原因是:學多種語言是很有挑戰性的,雙語的孩子在說一種語言的時候,必須抑制另一種語言的幹擾。而「自控力」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抑制現時誘惑的幹擾,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將來要實現的目標上。雙語的孩子,開口說話的時候就是在練習他的自控力了,因此他們比單語的孩子有更多訓練的機會,顯示出更強的自制力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當雙語者在兩種語言間切換的時候,他們的前額皮質、基底神經結、 和前扣帶皮質會很活躍,而這部分的腦組織在執行需要自控力的任務時也很活躍。換句話說,雙語者平時更頻繁使用與自控力相關的這部分腦組織。這或許可以從另一個維度解釋為什麼說兩種語言可能提高自控力。
參考文獻
Yoshida H. The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early bilingualism[J]. Zero to Three, 2008, 29(2): 26-30.
看完上面列舉的一些科學研究成果,各位想必對「孩子應該幾歲開始學英語」有了自己的判斷。在大家著急忙慌地去買各種英語兒歌CD來給孩子「磨耳朵」,以期孩子在一歲前能保持其分辨英語發音中微妙區別的能力之前,不妨再耐心等幾天。下一篇文章常爸要跟大家聊聊「磨耳朵真的有用嗎?」這個話題。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常青藤爸爸)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