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記者從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院小兒內科了解到,一位三歲幼童誤服家中老鼠藥,被送到醫院時全身皮膚滲血,耳鼻出血。民大醫院通過一系列搶救措施,才讓該幼童才得以脫離生命危險。
據了解,民大醫院小兒內科平均每月接診三四例小兒誤服病例,州中心醫院兒科平均每月接診兩三例。降壓藥、農藥、避孕藥、溫度計裡的水銀……幾乎誤服什麼的都有。
醫生提醒家長,一定要把家中各種藥物,包括有毒類物品放在孩子看不到、接觸不到的地方。孩子萬一誤服,應第一時間催吐或就近就醫,同時不要忘記帶上誤服的藥物,供醫生識別,以便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小孩好奇心強,常出現誤服各種藥物病例
日前,州城市民張女士心有餘悸的向朋友說起一件事。「孩子把家中大人吃的降壓藥吃了幾顆,當時嚇死我了。」張女士的孩子一歲零四個月,在孩子把藥放嘴裡正在咀嚼的時候還好及時被大人發現,「我再也不敢把這些藥放在離孩子近的地方了。」
然而,這並不是個例。民大醫院小兒內科主任遊文忠向記者介紹,該科室每年都會接診較多的幼兒誤服病例,平均每月有三四例。
「上月恩施某鄉鎮一孩子因為誤服家中老人的止痛藥,由於路上耽誤了六七個小時,送到我們醫院的時候全身多臟器衰竭,最後花了很大的代價才被救活。」遊文忠說,這名兩歲多的小孩看到奶奶每天都在吃治療關節疼痛的藥,他誤認為是糖。在奶奶上山務農的時候,小孩子擰開放在桌上的藥瓶,嘗到藥粒外的糖衣是甜的,便一口氣吃完了藥瓶瓶裡的藥。
遊文忠介紹,小孩子生性好動,好奇心強,沒有安全意識,很多誤服的情況都是家長沒有管理好藥品所致。2017年,一名7歲的女孩被外婆發現尿中有血,在送往該醫院後,孩子把所有關於血尿的檢查都做了,最後才發現小女孩出血的地方是陰道。「後來我們仔細尋找原因,才得知孩子的媽媽在家中放有避孕藥,小女孩好奇吃了下去。」
州中心醫院臨床藥學科主任張晶向記者介紹,該醫院平均每月接到幼兒誤服的病例有兩三例。「前段時間有個三歲的小孩子吃了奶奶放在枕頭下的催眠藥之後便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奶奶怎麼都叫不醒。送到我們這裡時,我們及時針對服下的藥物找解毒藥、對其催吐才讓孩子醒過來。」
誤服藥物應第一時間催吐或送醫
遊文忠告訴記者,誤服藥物的幼兒中,農村比城市多一些。很多農村的孩子家長在外打工,都是爺爺奶奶在家照顧,老人的安全意識較薄弱,所以常有誤服的情況發生。
他表示,如果已經誤服,如果離醫院路途較遠,家長可以第一時間催吐,刺激嘔吐、快速排毒。
張晶介紹,家長給孩子自行催吐最簡單的方法是喝水催吐,讓孩子喝大量的水,用手指刺激孩子舌根,幫助孩子把誤服的藥物吐出來。但要注意,不要讓嘔吐物歐堵塞呼吸道。如果在孩子意識不清醒和誤服強酸強鹼性藥物的情況不適合催吐。
如果就醫條件較好,應該趕緊送往醫院搶救,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催吐,通過消化道把還沒有吸收的毒物及時排出來。
州中心醫院兒三科主任劉景珍介紹,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不要慌張,應及時報警求醫或自己送醫,預先跟醫生打電話。同時,儘可能搞清楚還吃誤服了什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