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東認真操作機器。(張洪旭 攝)
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一塊塊厚重的鋼材,進入切割工具機,在高溫下切割成型;數十米長的生產流水線上,一件件切割成形的鋼材,在機械臂的組裝下,搖身一變成為一座數噸重的風機塔筒……
「每一塊鋼材切割都得精準到毫釐,稍有疏忽,上好的鋼材就廢了。」
海西華匯化工機械有限公司鋼結構車間等離子切割班組長、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朱曉東,嗓門不大,正認真介紹著每一道工序。
身著藍色工裝,中等身材,總和徒弟們站在一起的他看上去毫不起眼,很難讓人把他和鋼結構行業內最優秀的技能「大師」聯想在一起。
面對難題敢於較真
今年45歲的朱曉東,參加工作已經有26年,在機械製造業領域早就熟悉了各個環節的「訣竅」和「法門」,曾經多次榮獲企業內部優秀榮譽稱號,2019年9月,榮獲「青海省勞動模範」;2020年11月,更是榮膺「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從一名普通工人到技術精湛的「大師」,朱曉東花了26年時間,秘訣只有兩個字:較真。
2017年,因業務需要,鋼結構車間購買了一部「等離子切割作業平臺」。由於這臺設備需在電腦編程下工作,車間員工在短時間內難以掌握操控技術。朱曉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上網查資料、購買學習書籍、反覆研究說明書、打電話向生產廠家詢問。那段時間,朱曉東仿佛著了魔,除了工作,他就在宿舍研究「新傢伙」,長期的疲勞和壓力下,他開始掉頭髮,視力急速下降。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僅僅2個多月時間,他就掌握了這部「等離子切割作業平臺」的所有操作方法,一舉解決長時間困擾班組的切割工藝在高海拔地區適應性的難題。
面對工作敢於「挑刺」
朱曉東現在是鋼結構車間等離子切割班組長,到處搞「飛檢」,大家都領教了他的眼力勁——「賊準」。
「鋼結構一眼掃過去,平整度、垂直度的誤差不超過5毫米。」公司鋼結構事業部經理韓斌說,「老朱的眼睛就是質量水準的『標尺』。」
你這個角沒歸方、你這裡切割沒垂直、這樣施工不對……「飛檢」中的老朱看起來像個挑刺大王,但事後很多人都對他服服帖帖。
2016年,公司接了一單「急活」——2個月內生產出20套彩鋼板廠房材料。工期短、任務重,而且當時公司現有材料不多,如果計算稍有失誤,導致廢料太多,就要從廠家再進材料,那勢必延誤工期,這單生意就砸了。
作為第一道工序的鋼材下料班,任務尤為艱巨。當時朱曉東就是這個班的班長,他把班上的人員召集起來,集思廣益,對方案進行優化,反覆校對原圖紙,為了不出差錯,他讓班裡每個人都審一遍新定的圖紙,在十拿九穩後,才開始分解零件圖,對厚度相同的零件進行排版套料,優化套料板材,減少餘料,生成切割程序。
進入下一道生產工序後,由於工序繁多,多班制24小時穿插作業相互幹擾大,安全存在隱患。朱曉東通過強化現場管理,採取增加操機人員和實施生產獎勵的辦法,要求大家在搶抓進度的同時,更要注意安全。每道工序的圖紙確認、精算材料、前道工序和後道工序的半成品交接保障,他都參與把關,那兩個月,每天連續工作20個小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就這樣,在朱曉東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這批產品保質保量保安全地完成了。
從怕老朱來,到盼老朱來,車間裡的工人們慢慢體會到,老朱的工匠精神,核心就是「認真負責」這4個字。
面對未來彰顯「勞模本色」
1994年,中專畢業的朱曉東被招聘到浙江省嘉興市冶金機械廠上班,車間師傅很喜歡這個勤學、善問、肯幹的小夥子,什麼絕活都願意教給他。進廠3個月,朱曉東成為同期學徒中第一個能夠獨立操作機車的工人。
2011年,朱曉東迎來事業上的轉機,在離家兩千多公裡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紮下了根。
初到德令哈市,南方和北方的差異,對他來說,有些許不適應,高原氣候、陌生環境、飲食習慣……「每天早上起床都有頭暈和流鼻血的現象。」
「德令哈的星空很美,像極了小時候家鄉的夜空。」那時的朱曉東,喜歡在夜晚仰望天上的繁星,對比家鄉的喧囂,腳下的這片土地是如此的寂靜。他動搖過,也迷茫過,但是有夢的人生才精彩,奮鬥的時光最美麗。隨後,他便把全部心思撲在了工作上,慢慢地,他漸漸適應了周邊的環境。
機修工、檢修工、設備檢查員……「當時廠裡接的活比較雜,小到垃圾箱,大到風電塔筒都有,分工也不像現在這樣明確,每個人基本上都是身兼多職,會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樣一來,個人的基本功練得比較紮實。」朱曉東說。
讓朱曉東記憶猶新的是,當時很多產品需要在室外組裝。夏天,一套產品組裝下來,露在外面的皮膚被曬得火辣辣的疼,隔天,就開始脫皮,連耳朵上都掉皮。冬天,又特別冷,組裝完產品後,整個人都要凍透了,手上的小口子全部裂開,滿手的血。
朱曉東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埋頭苦幹。雖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也沒有參加過系統的專業培訓,但就是憑藉這股責任心和幹勁、闖勁、鑽勁,成為了公司員工學習的榜樣。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香滿園」。幾年來,他知道促進車間生產效率的關鍵,是加強各工種之間彼此的溝通,為此,在工作中他不光自己努力完成自身崗位工作,同時也經常和工友互相交流,相互學習,在面對一個個生產挑戰時,他們相互探討,出主意、想辦法,克服了各種各樣的生產困難,在個體努力創造幸福人生的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談及此次獲得「全國勞模」榮譽稱號,朱曉東說:「偉大的時代在呼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社會急需各種高精尖的專業人才,企業需要敬業愛崗有擔當的優秀員工。我恰逢其時,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張洪旭 馬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