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雖僅6首詩傳世,但一首「絕句之最」,一首「五絕之最

2021-02-23 詩詞故地

王之渙是盛唐的著名詩人,早年精於文章,並善於寫詩,多引為歌詞。他尤善五言詩,以描寫邊塞風光為勝,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是浪漫主義詩人。

靳能在墓志銘中稱王之渙"孝聞於家,義聞於友,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

但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然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雖僅傳世6首,就有兩首詩耳熟能詳,堪稱千古絕唱,說婦孺皆知亦不為過。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的這首詩被稱作曾被人譽為七絕壓卷之作。此詩短短28個字,詩景恢弘廣闊,壯觀蒼涼,詩風慷慨激昂,沉雄渾厚。此詩當時即被配樂傳唱,流傳甚廣。

因而被後世詩家評為「唐音」的典型。被國學大師章太炎推為「絕句之最」。

據說唐玄宗開元年間,有一年冬天,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在長安閒居時。在一個飄著小雪天氣裡,三人一塊到旗亭飲酒。當時酒樓裡有梨園班子在演唱,演唱到高潮時,出來四個年輕漂亮的姑娘開始演唱當時著名詩人的詩歌。三個人邊喝酒,邊在旁邊觀看。高適突然說:"我們三個在詩壇上也算有點名氣,平時從來沒有分出高低來。今天我們打個賭,看這四個姑娘唱誰的詩多,就算誰贏。"三人紛紛表示贊同。

只見第一個和第三個女子均唱了王昌齡的詩作,第二個女子唱了高適的詩作,王之渙急了,負氣地說:"這三個唱歌的姑娘長相也不怎麼漂亮,唱的詩也沒什麼高明之處。"他接著指著四個姑娘中最漂亮的一個說:"這個穿紅色衣服最漂亮的姑娘,如果再不唱我的詩,我這一輩子就不再寫詩了!"不一會兒,那個姑娘果然出場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正是王之渙的七絕《涼州詞》。三人一聽,哈哈大笑。

另一首《登鸛雀樓》,根據2011年武漢大學教授王兆鵬對唐詩影響力的研究,中華書局出版的《唐詩排行榜》一書排名,此詩榮登第四名。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此詩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昂揚。其中"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百年來,人人皆知的名言警句。

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無一字生僻,無一句難懂,但給讀者展現出一幅一瀉千裡、氣勢磅礴的畫面。被後世譽為「五絕之最」。

因此詩,鸛雀樓得與武昌黃鶴樓、洞庭湖畔嶽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

王之渙的六首絕句,可以說首首都是好詩。其他4首詩,一併錄之:

《涼州詞二首·其二》

唐·王之渙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送別》

唐·王之渙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宴詞》

唐·王之渙

長堤春水綠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

這首匠心獨運的小詩含蓄蘊藉。詩人從「看到的」、「聽到的」,最終寫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訴說離愁,令人讀之卻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啟迪人思,耐人玩味。

《九日送別》

唐·王之渙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按理說王之渙這樣的詩人,斷不可能僅有6首詩,是什麼緣由導致他僅存6首,原因我們不得而知,其實也大可不必理會。

王之渙雖僅有六首詩傳世,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我們依然能夠在他的詩歌世界裡去感受到詩中所蘊含的雄渾悲壯,大氣磅礴,樸實的人生哲理和深刻的道理。

這,就足夠了!

閱讀改變人生

相關焦點

  • 十首最經典的五言絕句
    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 王之渙最寫景的一首詞,雖然只有20字,確卻抒發作者寬廣之胸襟
    王之渙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非常的開闊,且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黃河遠上白雲間」,僅七個字,祖國大好河山景色躍然紙上。
  • 王之渙的一首詩,僅僅四句,境界極其廣闊,堪稱獨步千古
    在詩人輩出的唐代, 王之渙是位特殊的詩人,他的詩名雖不及李白、杜甫,卻也是當時非常出名的詩人了,但是在新舊《唐書》中卻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在《唐才子傳》中也僅僅提到他是荊門人,與高適、王昌齡私交甚好。
  • 十首經典五言絕句,首首都有千古名句
    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就象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 王之渙很勵志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千古名句,讀後令人振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便是一首具有啟迪人生作用的詩。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有著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美稱的王之渙之手,是王之渙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對於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相信大家非常熟悉。畢竟它是我們打小就學習過的一首千古絕唱,而歷代詩論家也都推崇它為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古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抱負,為了功成名就,大都要遠離家鄉。而在外久了,或者在外遭遇困境,大都有思鄉之情。到了詩人那裡,這種綿綿情感就變為思鄉詩,流傳下來。思鄉詩思鄉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詩人把月亮和思鄉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很長時間以來詩人們作詩必有的一個意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的詩歌向來含蓄內斂,思鄉詩多數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全部,比如這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能是最直白的思鄉詩了。
  • 王翰、王之渙同題《涼州詞》的兩首詩何以名絕千古
    擅長詩,多壯麗之詞,擅長歌行和絕句,名重一時。杜甫有一首《壯遊》,可以看作是他的自傳。詩的開頭說他自己自小聰慧好學,才能出眾,然後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為鄰」。把王翰和著名書法家李邕並稱,可見王翰在當時名氣還是很大的。他的詩現存十三首,最為著名的,就是這首《涼州詞》。而王之渙(688年—742年),字季凌,漢族,絳州(今山西新絳縣)人。
  • 王之渙:兩首詩打遍天下無敵手
    咱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啊,就和我的這個經歷,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接著看,你就明白了。在唐朝詩壇啊,有這麼一個人,一個沒當過大官,二不是巨富貴族,三流傳下來的詩特別少,只有區區六首。但即使這樣,中國文學史上卻沒有任何一人敢忽略他的存在;不管是誰一提起他,也得叫一聲好。這個人是誰呢?不急,咱先看一首詩,《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李白一首詩短短四句,包含五個地名,唯有杜甫這首絕句更勝一籌
    唐詩絕句,僅有四句詩,多則二十八字,少則二十字。篇幅短小卻要承受很大的信息量,自然會對語言的精鍊度要求極高。詩論家曾有言:詩中絕句、詞中小令,一句一字不得閒著,末句最當留意,須有不盡之意。可見,絕句雖短,卻要小心翼翼不能浪費一字一句,歷來詩人作絕句也是務求精煉。
  • 《唐詩三百首》中最著名的八首絕句,你最欣賞哪個
    這首詩可以稱得上古詩啟蒙必背之作,有多少人會背的第一首唐詩就是這首呢?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的想像,更沒有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 王之渙境界最高的一首詩,20字氣吞萬裡河山,最後一句成千古絕唱
    王之渙境界最高的一首詩,20字氣吞萬裡河山,最後一句成千古絕唱寫景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那就是包含天地之物,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是卻可以把道理與景色相融進去,不要讓讀者覺得它只是一味的寫景又或者是一味的說著正能量的雞湯,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在最繁榮的唐朝盛世
  • 大唐王朝,到底哪首詩詞最負盛名?有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然而他們的詩作,就是大唐最猛的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那個文化鼎盛詩歌正源人才輩出的大唐社會裡,好詩實在是太多,猛人也實在是太多了。雖說最負盛名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但也並不代表他們的每一首詩就是全唐詩中的一、二、三名。
  • 《唐詩三百首》中最優美的一首詩,被後人稱為「五絕第一」
    今天,我們來看看《唐詩三百首》中「五言絕句第一」是誰的代表作。這位詩人在整個唐代詩壇,尤其是盛唐時期,與「李白」、「杜甫」並稱為「盛唐三大詩人」,蘇軾稱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人尊稱他為「詩佛」。那首「五絕第一」就是耳熟能詳的《鹿柴》。全詩如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李清照最冷門的一首詩,鮮為人知,卻堪稱千古絕唱!
    其傳世的詞數量不多,僅有四十餘首,但卻每每都是精品佳作。僅僅我們所熟知的名作就有十多首,如《聲聲慢》、《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等等。李清照以婉約詞宗之名為世人所熟知,但李清照之才不僅限於詞,她還能詩能文,還是一位金石學大家!其詩文存世的也僅有聊聊數篇,但都價值很高,如其文《金石錄序》、《詞論》。
  • 《唐詩三百首》中12位低調的詩詞大神,一人一首傳世名篇!
    《唐詩三百首》是學習唐詩的啟蒙讀本,其中收錄了77位詩人,共311首詩作,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李白杜甫固然是我們熟悉的大詩人,其實,在《唐詩三百首》中還有一些冷門低調的詩人,雖然只收錄了一首作品,卻成為傳世的名作,值得一讀再讀。
  • 千古帝王詩,一首比一首霸氣,每一個帝王,必有一首傳世霸氣之詩
    不過先秦時期的詩,都是四言詩。就比如: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什麼的。帝王睡不著的時候,偶爾靈光乍現,就會寫一首傳世好詩。秦始皇的這首詩名叫《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祠祭大澤,倏忽南臨。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 【詩海一瓢第166首】五言絕句的對仗
    詩詞欣賞欄目第166期,繼續欣賞五言絕句。 今天重點閱讀張文啟先生去年慶祝國慶70周年時的作品,同時閱讀一下另外五首五絕。另外五首五絕中,一首是古人的,四首是黑莊戶地區朋友的。目的是了解五言絕句的對仗。 此前四期,我們學習了五言絕句的四種格式。
  • 絕句的「絕」 最早出自何處 最早的七絕和五絕又出現在何時呢
    前幾天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最早的七言絕句是什麼時候有的?有怎樣的歷史?前言七言絕句就是四個七言句組成的詩,簡稱七絕。七絕和五絕一樣,有近體詩有古體詩。南北朝開始研究四聲八病以後,詩的格律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到了初唐時,格律的規則漸漸確定,因此絕句中出現了大量的古絕句與律絕句並存的現象。其中五絕中的古絕句非常多,例如李白《靜夜思》、孟浩然《春曉》、賈島《尋隱者不遇》等等名篇多不勝數。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六言絕句,短短24字,千年來從未被超越!
    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且佳作不多。其中,王維的六言組詩作品《田園樂七首》,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了。而在王維的《田園樂七首》中,又以《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最為著名,尤其是深受宋人所稱道。
  • 李白意境十分優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便精妙絕倫!
    眾所周知,李白的詩藝術成就極高。單從絕句來看,李白便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等以五絕著稱,王昌齡、王之渙等以七絕著稱,而兼長五絕與七絕,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