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衝奶粉是寶媽們幾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就是這麼一件芝麻大點的小事,卻有很多寶媽在踩雷。
奶粉只需要溫水衝泡就行了?衝奶粉的水溫、奶粉的比例、放置順序、衝泡手法,每一件看似簡單的小事,執行起來都有非常嚴格的標準。
沒帶過娃的寶爸們總是覺得寶媽好當,真正上手才知道照顧寶寶吃喝拉撒有多不易。關於奶粉衝泡的四個細節,寶爸們踩雷了沒?
奶粉水的四個細節不注意,寶寶脾胃易受損
同事丹丹的閨女剛6個月大,因為工作的關係,丹丹不得不回歸職場,閨女也就交給婆婆來帶了。
丹丹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下班回到家,已經是夜裡九十點鐘,實在是沒有精力做「背奶族」,只好給寶寶採取混合餵養方式,白天餵奶粉,夜間才能給娃吃一口母乳。
這樣堅持了沒幾天,寶寶的排便情況就出現了異常。小傢伙拉臭臭的時候總是很費力,排便乾巴巴的,還經常又哭又鬧,抗拒排便,連食慾也跟著下降了。
婆婆還以為孩子是在攢肚,丹丹卻隱隱有些擔心,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等到周末休息的時候,丹丹終於忍不住帶孩子去看了醫生。
醫生說:「剛吃奶粉,排便有變化是正常的,但寶寶的情況已經屬於便秘範疇了,考慮可能跟奶粉濃度有關,要記得嚴格按照配比來衝泡,尤其是別忘了先放水、後放奶粉。」
丹丹回家後跟婆婆複述了醫生的話,婆婆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自己衝奶粉的方式不當,總是怕孩子吃不飽,把奶粉衝得太過濃稠了。
衝奶粉容易忽視的細節
1)奶粉過濃
老人們都是帶著愛娃、關心娃的初衷,本意是好的,但是卻往往好心辦了壞事。奶粉衝泡的講究非常多,尤其是衝泡的濃度,一定要嚴格按照奶粉的說明來配置。
很多老人帶娃都難免出現類似的問題,因為擔心孩子吃不飽而衝泡太濃,結果把娃給吃成便秘,反倒損傷腸胃,耽誤小傢伙身體發育了。
2)先放奶粉後放水
這種情況的結果,也會導致奶粉衝泡變濃。衝奶粉正確的順序,應該是先放水、後放奶粉,這樣才能保證準確的配比。
如果先在奶瓶中放入了奶粉,裡面的奶粉就會佔據水的空間,導致後續的水放少了,便會出現奶粉太濃的問題,容易導致便秘、消化不良等問題。
3)衝奶粉用力搖晃
這個問題在新手寶媽身上出現比較多,奶粉化得慢,寶媽們又是個急性子,總想去使勁兒搖晃,好讓奶粉化得快一些。
但是這種方法容易讓奶粉中混入太多的空氣,導致寶寶喝進去過多的氣體,小傢伙胃部呈現水平狀,還不會打嗝的小月齡寶寶,更容易出現漾奶的問題。
4)水溫不合適
衝奶粉應該用多少度的水?對於這個問題,寶媽們各執一詞:有人說要用70℃的水,殺菌效果好;有的人說應該用40℃水,寶寶飲用剛好溫涼不燙。
已經開封的奶粉當中,可能會混入阪崎腸桿菌,小月齡寶寶腸道免疫力較弱,建議六月齡以下的寶寶用70℃水衝泡,等到放置溫涼後再給寶寶飲用六月齡以上的寶寶,腸道功能基本成熟,可以直接用40~50℃的水來衝泡,避免高溫導致奶粉中維生素受損
另外,每一款奶粉都有各自不同的配方特點,建議的水溫也各有差異,寶媽們可以按照衝泡說明的溫度來選擇水溫。
寶寶喝奶粉講究多
寶寶們「進口」的東西,可不是小事情,需要寶媽們多多費心,才能保護寶寶健康安全。
▼ 奶粉的儲存注意
奶粉需要放置在陰涼、乾燥、通風的地方,每次取出適量奶粉後,需要儘快蓋好蓋子,或者是束緊袋口,避免混入空氣,導致奶粉受潮,或者是進入過多的細菌、微生物。
▼ 奶粉水的選擇
小寶寶們腸胃功能薄弱,衝奶粉的水,也是讓寶媽們糾結的大問題。其實,只要是經過燒開的自來水,都是非常安全的。
純淨水、礦泉水等經過了嚴格滅菌,都是可以選擇的,不過白開水是最物美價廉的選擇了,寶媽們不用太過擔心哦。
【寫在最後】
吃喝拉撒,是小嬰兒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四件事。想要照顧好一個幼小的娃,寶媽們需要留意的事情還有很多。
【留言板】
衝奶粉的細節,你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