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多知網
文|孫穎瑩
今日,火花思維宣布已完成E1輪1.5億美元融資,本輪融資由KKR領投,現有股東GGV紀源資本、金沙江創投、龍湖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IDG資本跟投。至此,火花歷史累計融資3.4億美元。
據火花思維創始人兼CEO羅劍透露,未來火花思維將進一步打磨產品,做更多的課程,並進一步提升其服務質量。
火花思維用「2年半6筆融資」的成績,再次刷新了自己在在線數學思維賽道的加速度。
此外,據官方披露,當前火花的最新單月營收已經突破2億元,續費率80%、轉介紹率85%,付費學員突破25萬。
也是在這場發布會上,火花思維宣布了火花直播課的升級——發布數理思維L7(9-10歲)和語文L4(6-8歲)、L6(8-9歲)的課程;在AI互動課方面,火花思維也宣布目前已推出全新品牌「小火花AI課」,目前有數理思維L1-L3(3-6歲),大語文拼音、識字,和英語S1(3-5歲)的課程。
其中,英語科目系火花首次涉足的科目,該科目目前僅以AI互動課形式推出。
羅劍直言,從當下這個節點開始,人為降速一年之久的火花,要正式提速做增量了。
01
擴科英語,搭齊語數外基本學科三駕馬車
英語的涉足,意味著火花正式搭建起了語數外全學科的三駕馬車。
不過,不同於2019年下半年羅劍選擇擴科語文是出於自己的孩子有學拼音、學識字的需要,這次擴科英語,羅劍還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英語整個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了,國內外有非常多的經驗可以參考,我本身也對英語賽道的理解更為通透。剩下的工作就是搭建團隊、並結合中國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本土化的教研設計。」
團隊搭建是火花的長處。
羅劍曾對多知坦言:「要想找到最好的夥伴必須要有耐力。網際網路公司都是這麼做的,你要想做好產品必須找到最優秀的人。」
也有投資人對多知證實,火花在早期創業階段基本沒有給自己的用人留下短板,教研、產品、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都配齊了當時行業的頂尖人才。
這次涉足英語,火花請來了杜倫大學教育學博士範惠萍,她曾先後在51Talk、嘰裡呱啦公司從事教研工作,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驗。
但擴科向來如隔山。儘管火花內部已經專門成立了課程中臺,諸如曾經擴科語文的經驗教訓、擴科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點、團隊如何搭建、一個課程體系的周期如何設計等都有較為清晰的流程梳理,但更為重要的,羅劍需要想清楚的是,英語到底更適合用直播課的形式介入還是用AI互動課的形式介入?
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以斑馬英語為代表的AI少兒英語品牌早已跑出了單月超億元的規模。諸如字節跳動的瓜瓜龍英語、學而思網校的小猴英語、作業幫的鴨鴨英語等品牌也展現出後來者居上的態勢,一度將AI互動課形式的少兒英語賽道推至最紅海狀態。
而從內部的變化來看,早在上個月,火花思維就已經重新梳理了旗下的AI互動課產品,並推出全新的品牌名「小火花AI課」,定位於「真人+AI,自學進步快」的低幼學段素質教育產品。在這一產品體系重新梳理之後,小火花AI課的數學思維課程也在一個月時間裡跑出了單月營收破千萬的規模。
在羅劍的判斷裡,不同學科的互動要求不同,相對於數學、語文,英語是更適合用AI、用自學等手段介入的科目,也更容易在低幼階段進行效果外化。
內外部所趨,羅劍最終決定英語科目先在小火花AI課上線,之後再逐漸探索直播課體系裡上線的可能性。
02
後端運營短板補齊,提速做增量
伴隨著新產品的推出,羅劍也開始重新審視公司的增速策略。
事實上早在去年下半年,火花就因為自然渠道(以轉介紹為主)湧入的流量過多、導致後端運營壓力驟增,而停掉了廣告投放等外部獲客的渠道,提出「人為降速」的發展戰略。
在今天,火花從整個公司戰略層面正式提出由人為降速轉為提速做增量,除了新產品推廣所需,更為關鍵的,是火花已經做好在後端做好承接準備。
眾所周知,在線直播小班課尤其是6-8人的小班課,是一個極其依靠供給能力進行內生增長的模式。
早在羅劍創業初踏這個賽道之時,他就已經清楚地認知到了這一點:「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視教師質量的行業,但老師的培養需要時間,數量增加就不會很快。」
但正因為這個問題是小班課的自帶屬性,所以始終成為火花增速很難放開的一個重要羈絆。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下半年,火花都因為明顯的用戶增量發生過嚴重的教師儲備不足的情況。
羅劍有意在改變這一困局。
2018年6月,火花入駐了武漢光谷,憑藉當地高校林立的天然優勢,羅劍在大力招攬人才。但這還遠遠不夠。今年3月,在火花的線上周年慶上,羅劍宣布將在成都建立新的教師中心,並布局全國重點城市,搶佔最優質的教師資源。
到目前為止,根據官方披露,火花已經入駐除北京之外的武漢、西安、上海、成都四個城市,主要用途就是招聘老師。其中,武漢的規模已經突破1000多人。總體全職教師團隊規模也已經突破4000人。
誠如羅劍所言,教師的培養需要時間,而且這一年在線教育行業打響的人才招聘戰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火花的招聘帶來了一定壓力。
「我們在招聘體系方面進行了一些迭代,使得整個流程更加順暢,招聘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升;與此同時,我們也在前端培訓師的數量上進行了擴充,提高培訓的產能。」羅劍介紹。
與此同時,如何將現有的師資人效發揮到最高,也是解決師資供給壓力的另外一條路徑。
在今年4月接受多知採訪時,羅劍曾透露,火花每月為產品研發撥出2000萬的資金,除了課件本身的迭代之外,其他錢都用於開發諸多智能工具、智能平臺,幫助授課老師提高工作效率。
「現在我們每個月的投入怕是3000萬不止。」羅劍告訴多知,火花的APP最近進行了一次迭代,火花的輔導老師不需要再將報名的用戶轉到微信,而是可以直接在APP內部建群或私聊與家長溝通,簡化溝通流程、提高溝通效率。
「我們已經降速發展了一年了,組織方面也逐漸趨於成熟,我們已經準備好要做增量、提增速了。」羅劍說。
03
高速增長賽道的佛系創業者:預期放低、慢慢做
羅劍自稱是一個佛系創業者,這在一個高速增長的賽道裡奔跑始終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
就像在此次發布會上,羅劍又一次將其數理思維及語文直播課的年齡段拉長,看上去擴學段步伐更激進,但其實火花基本上沒有專門為高學段學生做一些投放獲客的事情。
「我們高學段的學員都是從低學段升上去的,目前數學思維課從L1到L6的升學率可以做到95%以上。」羅劍說。
只是羅劍也很清楚,這個升學段的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會出現學員流向應試教育品牌的情況。但羅劍對這件事情似乎看得很淡。
「就是慢慢做吧,別把預期定太高,也別覺得火花就是無所不能的。」羅劍坦言,本質還是說產品是否真的做到了足夠強的吸引力,讓留下來的孩子學得好、學得開心。這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口碑的過程。可能以年為單位出現效果,但絕不會以月為單位。他們還要繼續摸索。
當然羅劍更清楚的一點是,他們絕不會為了這樣短暫的利益而產生公司戰略集體轉向應試教育層面的偏移。這是羅劍在學科素質教育產品打造上的堅持,也是其從創業之初傾覆一切、孤注一擲決心的體現。
就像在整個火花體量已經非常大、自身管理壓力也不小的今天,羅劍每天還是會抽出時間活躍在各個火花早期用戶組建起來的家長群之中,他甚至把公司各個崗位的主要負責人都拉到了這些群裡。每當有用戶提出意見反饋,羅劍就會立刻艾特相關負責人,要求其團隊落實問題、及時改進。
再比如,在在線教育營銷戰打的火熱的今天,羅劍還是帶著自己「流量太貴了、我們不擅長做銷售」的口頭語,走在產品迭代、課程迭代、服務迭代的摸索之中。
外面戰火再激烈,羅劍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仰:「這個行業有兩種公司,一種是銷售驅動的,一種是教研驅動的。而我們從公司創立第一天開始,就想做一家教研驅動的公司。」(多知網 孫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