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捧場照理說事。
說起咱們日常使用的網絡即時通訊工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微信,微信已經成了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微信的功能覆蓋面越來越大,從最初的通訊工具,已經延伸到了社交、支付、理財、購物、遊戲等等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過,微信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和韓國,使用最多的是line和推特等工具,其中市場佔有率目前最高的就是line。Line的控股股東是韓國的naver公司,naver是僅次於谷歌、雅虎、百度、必應的世界第五大的搜尋引擎公司,naver公司掌握了line超過七成的股權。
面對來自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來自美國的谷歌和facebook等網際網路巨頭的強烈衝擊,立足於日韓等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就在剛剛,日本yahoo宣布與line的控股工資Z holdings就合併事宜達成了初步一致,將在不久後整合為一家公司,力圖共同打造一個涉足通訊、金融和電商等領域,服務1億人口規模的新數字平臺,最終目標是與中美兩國的網際網路巨頭爭奪亞洲市場。
日本雖然是個高度發達的國家,但日本在網際網路發展上卻遠不是世界的領頭羊。當中國已經出現了像騰訊這種已經整合了一個擁有10億用戶的龐大市場,打造了微信這個涉及到生活整體的服務的超級應用軟體的時候,日本的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網際網路通訊等等領域還都處於分散的狀態。
近年來,微信、支付寶等中國網際網路服務應用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日本和韓國市場,就在前不久支付寶剛剛開通了外國人來華的支付服務,日韓兩國的網際網路企業越來越多的感受到來自中國企業的競爭壓力。
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目前在世界上存在兩種市場,一種被形容為作業系統級別的市場,另一種被形容成app級別的市場。其中能稱得上作業系統級別市場的只有美國和中國,其它國家,無論是誰,無論它有多麼先進的技術,處於什麼樣的發達程度,都只能成為app級別的市場。
這種比喻非常形象,也一針見血的道破了日韓市場跟中國的最大區別,那就是規模。中國有著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這個市場已經成長起了像騰訊、阿里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
在本土培育起來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現在已經不再滿足於停留在本國市場,伴隨著中國人的走出去和外國人的走進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去開拓海外市場,其中臨近中國的日韓和東南亞等國顯然是中國企業的首要目標。
以目前騰訊和阿里這些國產網際網路巨頭在中國國內市場的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外國網際網路企業要想進來與我們競爭,顯然不太現實。
但是,這些巨頭如果走出去,在排除政治幹預的純市場條件下,這些有著世界第一大市場做後盾的中國巨頭,無論是在技術、財力上都有著碾壓般的優勢,日韓等國的本土網際網路企業無疑會面對空前強大的壓力。所以面對這種壓力,日韓企業開始抱團取暖,聯合起來抵禦外敵也不失為一種聰明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