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的外貿人都會經常收到釣魚郵件,這些釣魚郵件其實就是國際詐騙,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奈及利亞。從事詐騙活動的奈及利亞騙子數量之多、技巧之高超令人咂舌,因此在國際上出現了一個專門詞語:奈及利亞騙局。
奈及利亞騙局的案發原因與20世紀80年代中期石油價格大跌有關。石油是奈及利亞最大的外匯收入,價格大跌之後對很多從事石油交易的商人打擊慘重。於是那些本來受過高等教育、英語流利的專業人士索性利用自己熟悉國際貿易的特長,改行從事起另一種「跨國生意」:國際詐騙。
奈及利亞騙局起初以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小型企業主為詐騙對象,騙取了巨額錢財。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化,此騙局已飛快地蔓延到俄國、紐西蘭、中國、東南亞等國,而且已從「奈及利亞騙局」逐漸演變出「辛巴威騙局」、「獅子山騙局」等其他非洲國家騙局。
騙子行騙的手段很多,令人防不勝防。但凡人口眾多,經濟水平有限的國家和地區,就會有很多以騙為生的人群。奈及利亞人口眾多,雖然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但是這些資源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因此奈及利亞貧富差距巨大,普通民眾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這導致社會風氣不正,許多人索性就幹起了詐騙的勾當。今天至信國際通過解析真實案例來給大家普及外貿知識,希望大家今後在與尼商做生意時能及時避開陷阱。
我國內某公司先後向某奈及利亞採購商(後簡稱尼商)出口兩批檯燈並安全收匯,雙方關係比較融洽。之後雙方籤定價值40萬美元的檯燈出口合同,尼商預付了25%定金,並承諾發貨後憑提單副本支付餘款。尼商收到提單副本後聲稱餘款已付,我公司多次催收,但尼商尋找各種理由搪塞拖延。貨物到達目的港後,尼商表示拒絕付款。
近年來,中尼貿易糾紛有著呈不斷增加的趨勢。客觀原因是:奈及利亞金融信貸體制相對比較落後,我國企業與奈及利亞公司所籤合同付款方式條款中存在嚴重漏洞,為開展貿易埋下了隱患。主觀原因是:我出口企業缺乏足夠的國際貿易經驗,風險防範意識不強;奈及利亞誠信文化基礎薄弱,社會信譽度整體不高,企業信用和銀行信用較差,商業詐騙盛行;奈及利亞部分公司經常會由於市場或其他一些臨時變故尋找各種藉口推遲甚至惡意拒付貨款。
我國一滬商在廣交會上結識某尼商,並先後完成兩筆貿易,向尼出口總共500輛電動摩託並安全收匯。之後,尼商稱其與尼某工會組織達成協議,由其代理該工會分三個階段從我國滬商處進口6000輛同品牌電動摩託,並向滬商提供了委託進口協議等相關材料。材料中稱,尼兩家銀行和一家保險公司承諾為該工會提供貸款支持。但經滬商調查了解,發現該尼商與工會沒有實力購買6000電動摩託,有關銀行也並未同意為該工會提供貸款。
奈及利亞的通關手續規定,進口商必須辦理CRI進口手續,否則不準貨物入港。在貨物到港尼商拒付貨款的情況下,我國滬商轉賣貨物或退運均須得到尼商同意,且退運手續極其繁雜。因此,有不法尼商與尼海關不法分子勾結,待貨物到港後拒不付款,甚至不索要提單,最後以無主貨名義由海關拍賣,從中謀取暴利。
我國一浙商與尼商籤定了價值10萬多美元的出口合同,支付方式為傳真提單副本後T/T付款。貨物到達目的港後,尼商提出無貨款可付,要求我國浙商放單,遭到拒絕。我國浙商打算將貨物轉賣給我國其他在尼公司,但尼商已按規定辦理了CRI進口手續,轉賣貨物必須經尼商同意並協助辦理,而此尼商自然是拒絕提供任何幫助。
尼商業詐騙盛行,貨到T/T付款方式是不法尼商進行詐騙的慣用方法。通常,尼商第一單信守承諾,及時付款,沒有任何推遲和延誤,從而獲取我國公司的信任,第二單就開始詐騙。
今天至信國際通過解析真實案例,給大家講解了與尼商合作時應該重點注意或者避免的事項。希望大家都能熟記於心,避免將來產生不必要的損失。
法律聲明:文章來源於國際商帳追收 ,向原創作者致敬。本公眾號旨在分享傳遞行業信息和傳播優秀文化思想,無任何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且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