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國時代饑荒的時候,有一個人想改善一下生活,但他又懶又胖,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喜,後來奇蹟終於發生了。有一天,他拿起了電話叫了「某某牌外賣服務」,不一會就送來了兔子肉,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再也不做飯,而是天天叫外賣了。
隨便一則寓言故事就把把產品或者服務加進去。
人類幾千年,文化得以傳承,最重要的是通過文字,沒有記錄就沒有歷史,所以文字對人類的貢獻超出你的想像,你一定要學會寫文章,思想這片陣地你不佔領,不然,你死了就死了。但老子死了道德經在,孔子死了論語在,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
閉門造車出門不能合轍,同行是最好的老師,能將同行的東西改編、升維成自己的,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我們關注、學習、領悟、同行文章到一定數量時,量變引起質變,我們再把看似複雜、毫無頭緒的知識用網狀結構歸納出來,通過敲碎、柔和、增加來潤色定稿,一般2到3分鐘,一篇文章就能搞定。
雜交,模仿,改編是手段,原創才是競爭力。但是,對於小白,原創就是災難,雜交,模仿,改編才是天道。哪有對錯?以結果為中心。不要自己為是,到底怎麼做?
啥叫文化,化沒了叫文化。一棟大樓你看不見它的結構,你把所有的牆拆了就只剩下框架,一本厚厚的書有用的東西可能不到百分之10,讀書不是讓書越讀越厚,把一本書讀成一頁紙、一張思維導圖,最後思維導圖也沒了,叫讀書學習。遇到一篇文章,提煉出來其間的關鍵詞,整理出知識框架結構,寫在一張A4紙或直接寫在書上。就能將文中所有的脈絡一網打盡,為我所用。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鍛鍊自己邏輯推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出來了,就能將一些看似無用的知識通過幾個關鍵詞串起來變成一篇殺氣騰騰的文章。
當我們提煉出文章中的關鍵詞時,就要讓它豐富起來,充實起來。比如我要寫這篇文章:文案寫作的道與術。我怎麼寫?非常簡單。關於專注的幾點名言找幾個,類似的故事找幾個。串起來就是了。思維框架就是:寫文章就是要改編、升維(觀點)+挖幾個小故事(網絡上俯拾皆是,偷梁換柱)+(結論:找幾個名人的結論稍微修改潤色下,幾分鐘就搞定)。也就是所有的寫作框架,確定了主題,會搜索,會添磚加瓦,一篇牛逼轟轟的文字,幾分鐘都搞定了。
有人說我怎麼搞不掂?就是你看的書太少了。量變才能引起質變。每天堅持閱讀,不斷提煉文字的關鍵詞,不斷搭建框架系統。時間久了,在自己的腦海中就有許多寫作模式。以後無論你寫任何形式的文章,都是不用動腦子,直接拿起鍵盤就是啪啪啪。
做軟文雜交之道,我們必須具備一種能力,一個關鍵詞可以變成一句話,一句話可以寫一段故事。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都填進去,看看能不能做到渾然天成。若是能做到渾然天成,就說明你學習已做到融會貫通。想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腦海裡必須有N多關鍵詞,通過這些關鍵詞,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挖到我們所需的資訊。
網狀結構+寫作框架+ 敲碎、柔和、填充。一篇文章就會渾然天成。比如寫歷史小說就是歷史背景+時間+人物+事件+結論。比如寫講道理的小文章,就是理論(觀點)+現象(故事、典故,身邊的小事兒)+規律(哲學觀點)。總之,雜交軟文要關注現實生活。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雜出來的文章才有殺傷力。
我是一個很笨的學生,但我會建立了自己的素材資料庫。所有的素材都是通過關鍵詞索引做出來的。所有的框架都是建立在文章結構的基礎上,文章結構包括:並列式、總分式、對照式、遞進式。這些最簡單的,如果你追求複雜多變,可以參考散文結構與小說筆法,包括春秋筆法。總之,掌握了最基本的框架,雜交軟文就是小事兒。
洪七公教郭靖一個月,頂江南七怪教他十年。而這個世界上,比江南七怪還不如的人多了去了,你要被他們忽悠住了,二十年都未必能學到什麼,自己雜交的軟文有用嗎?讀著舒服就行。學一萬招不如把一招練一萬遍,只要有恆心。雜交軟文,就會變得輕輕鬆鬆、簡簡單單。
道心堅定,靈臺無塵,以拙破巧,以力證道!世上什麼東西也替代不了持之以恆,才華不能夠,因為沒有什麼東西比不成功的才子更為司空見慣;天賦也不能夠,因為這個世界上到處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乞丐。惟有決心和持之以恆才是萬能的。難道不是嗎?
作者公眾號——引流增長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