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一年級,這份「特別的錦囊」送給你

2020-09-05 行走的智慧

面對九月的開學季,不少家裡有即將升小學的家長憂心忡忡,比如「不會寫字、拼音還不會、十以內加減法還不能對答如流,坐不住、專注力不夠,不合群……」等焦慮和擔憂時刻籠罩心頭,當然也有不少家長可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比如「完美的幼小銜接」「加速跑、超前學」,所以迫不及待的想讓孩子去檢驗學習成果。

小學是人生的基礎,一年級是小學的基礎。告別三年幼兒園悠遊自得的生活,一年級的孩子正式開始了嚴肅、活潑、團結、緊張的學校生活:有規範的課堂學習、有團結一致的集體生活、有自由活潑的課間休息。

這不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的開始,也是他們和這個世界更加獨立相處的第一步,更是他們學習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開始。

作為一個剛剛陪孩子走過一年級的老母親,回首這一年的心路歷程,特別想將這一年還熱乎的養育心得分享給大家。於是,經過和身邊一些家長朋友的深入探討,特地整理了一份幼升小「特別清單」,送給新生一年級的家長們!

這不是一份簡單的事項般的列舉,不是提醒你要為孩子做好這樣那樣的入學準備,而是分享如何陪伴孩子堅實走好漫漫求學路的第一步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主渠道。

錦囊一:

不可忽視的入學「儀式感」

幫孩子順利走進小學生活,「儀式感」是個好幫手。中國青年文學作家八月長安曾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總是需要一些儀式的,儀式給人莊重感和宿命感,給人信心」。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成為我們自己。面對孩子步入小學的這一關鍵時刻,借用儀式感,幫助孩子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充滿希望,幫助他在即將到來的新環境中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那麼,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01

在陪同孩子開學報到的時候,鼓勵孩子自己參與入學登記報名的每個環節。比如班級參觀、校園環境熟悉等活動中,讓孩子在前、家長跟隨,讓孩子體會到自己今後就是學校的一員、也是學校的一位小主人

02

在開學之前的那個周末裡,可以做很多儀式感的事:

讓孩子參與準備學習生活用具的全過程,比如一起逛文具店準備學習用品、給新書包書皮,在書皮上寫上班級和姓名;

準備一個有趣的自我介紹,並進行「演練」(對於怯場害羞的孩子,提前準備下很管用);

一般校服如果提前發下來,那就讓孩子穿著校服到照相館去拍一張標準的、正正經經的入學照片(藍底2寸、1寸的都準備好),留下孩子作為小學生的第一個形象照,開學後建立學籍檔案也需要用;

和孩子一起準備好開學第一天要穿的校服(很多學校都有多套校服,家長一定要分清楚,一開始孩子都是迷糊蟲)、收拾好書包;

給孩子準備一束花或者一個盆栽,布置孩子的臥室,比如在牆上貼上一串藝術字「恭喜……(孩子的全名)成為一名小學生啦」,前一晚提前準備好,等孩子第二天醒來就能看到這些精心準備的場景。

03

開學第一天:

儘量早點到校,陪同孩子進班級(雙職工家庭請至少一位家長請假陪同孩子上學),如果不能進班級,那就在學校門口,一定要留個合影;

遇到新生家長,請父母主動熱心和新同學家長打招呼,並介紹孩子;

遇到校門口迎接的老師,請父母主動問好,作出良好的榜樣示範;

新生一般在下午4點前就下課,請儘量做到按時去接孩子,讓孩子在列隊走出校門的那一刻就看見父母,這會成為他喜歡上學的動力源泉之一;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感」——關於稱呼的改變,很多家庭習慣於稱呼孩子的乳名或者小名,請從入小學開始的第一天就正式地用孩子大名來稱呼,這也是向孩子展示:他將是個獨立的人了。

入學「儀式感」中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其實能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開始,培養孩子對新身份的認同、對新環境的適應、對新生活的憧憬!

錦囊二:

讓孩子喜歡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勝過一切

在Willingham《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的書中,闡述了一個核心觀點「學習違反了大腦思考的本性」。也就是說,學習本來就是反人性的,學習需要大腦思考。小學生活完全不同於幼兒園,課堂學習是學習的主要形式,穿插著的課間活動是孩子們放飛自我的調劑品。

孩子能主動融入和參與到課堂學習和課間活動中,也就掌握了在學校學習生活的最重要的一個遊戲規則。那麼,讓孩子喜歡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家長能做些什麼呢?

01

多找機會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在班級群裡,儘量第一時間呼應老師

比如,老師布置作業、下達一些班級通知或者活動等家長及時給予反饋,家長報名帶著孩子積極參與班級活動等,這些都有助於家長了解孩子學校情況,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增進家長和孩子對班級的歸屬感和榮譽感。

和各科老師都要勤溝通,但我不主張接孩子放學時候找老師「聊天」,那樣會給孩子們帶來不安全感:「媽媽和老師聊天,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事兒。」

微信留言的方式是最好的,比直接致電更能尊重老師的時間,也可以給老師預留一些對孩子情況的整理時間。

02

檢查作業和進行作業反饋,也是特別好的溝通樞紐

在一年級階段,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扶孩子上路」:尤其要認真對待作業檢查和作業反饋。

我一般會將孩子在家學習和完成作業的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然後也順便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老師們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相比看到「已完成作業。某某某。」,他對有作業情況描述的籤名反饋會更加重視,一般會就孩子在校學習的表現進行客觀陳述,這其實也是家校共育的體現

無論是老師回復「上課積極動腦,愛舉手發言」還是「上課注意力有時不集中,愛講小話」,我們都要做到平和以待,積極正面引導孩子,給孩子時間去成長,讓他喜歡上學校的老師,這是他愛上課堂學習的第一步。

03

家長能記住班上孩子的姓名以及一一對號入座,也會讓孩子更好地和同學和睦相處。

對孩子班上的同學,一方面家長要留心關注孩子在家經常提到的同學的名字和小故事,另一方面家長在送孩子去學校,要主動和同學以及同學家長打招呼、聊天。在一年級入學初,經常會出現這個同學忘帶文具盒了,那個同學忘帶作業本或者課本了;

到後期還會出現有的孩子很擅長解答某些題目,而有的孩子卻總是不理解。面對這些情況,老師在班級也會鼓勵孩子們要互相幫助。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從細節處著手,讓孩子感受到學校和班級這個新家庭的溫暖和愛。

孩子喜歡老師,課堂才會變得有吸引力;孩子喜歡同學,課間才會釋放自由玩耍的天性。

記得開學第一天,孩子放學後高興地說:「我太喜歡上學了,因為有課間休息,我們可以自由的玩耍;我太喜歡我們的老師了,課堂上他們有時候很嚴格,但課間從不管(約束)我們,有時候還給我好吃的。」這充分說明了孩子對自己支配時間的渴望,也表達了他對老師的雙向認識。

當時聽了這句話,我震驚之餘身既感開心又倍加擔心:開心於孩子喜歡上小學,擔心於孩子會不會上課都想著玩的事。後來,時間證明這一切都是老母親的杞人憂天。

錦囊三:

「愛學好問會玩」的孩子,老師和同學都喜歡

拋開有愛心、聽話、懂事、守規矩等「好孩子」常見標籤,我今天主要是談談我所認為的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另類好學生」標準:愛學、好問、會玩。這六個字看起來簡單,但對一年級孩子而言,這些要求可不低。

我參加過學校的兩次活動做義工家長,一次是班級裡開展的活動、一次是操場上舉行的全校性活動(需要孩子們站立一陣),親眼目睹了一年級新生們給老師們帶來的巨大挑戰。很多孩子坐不住、站不住,管不住腿、閉不住嘴,東張西望、抓耳撓腮,老師們在維護秩序方面就需要花費很大精力。大家可以腦補下這樣的場景。

「愛學好問會玩」這6字箴言,體現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習慣等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作為家長,又能做些什麼幫助孩子養成這樣的「新三好」品質呢?

01

愛學

老師們說一年級的孩子大致分為三類,一部分是根本坐不住,在教室裡或是上串下跳、東張西望、左鄰右舍講小話;還有一部分是老實坐著,但是「人在曹營心在漢」;還有一小部分屬於「愛學」狀態的孩子。

他們在課堂上很積極,踴躍發言、能緊緊跟隨老師。這樣的孩子,不僅專注力強,聽力理解力也更好

比如,老師上課都是用書面語,對這樣的課堂指令「同學們,咱們現在開始上課啦。請你把語文課本拿出來,翻到第6頁。我們今天學習第一單元第二課,請大家注意聽講。」,有多少孩子能夠在老師幾句話說完之後,完全按照老師的指令落成行動呢?

一個調查數據顯示,全班能夠完全把指令做到位的孩子達到20%就不錯了。這句話蘊含三個指令,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和聽力理解力都不夠,孩子都沒辦法執行指令,更談不上愛上課堂學習了。

所以,讓一年級孩子「愛學」的前提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抗幹擾力,鍛鍊孩子的聽力理解力,讓孩子能聽得進、聽得懂老師「課堂的話」。

02

好問

「好問」比「愛學」對孩子們的要求又更深一步。孩子愛上課堂學習,表示孩子能被老師的內容牽著往前走。而在學習過程中,總會碰到不懂的內容。這個時候孩子選擇「繞道走」還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確會形成不同的思考模式

孩子「好問」,說明他在思考,通過思考和找到恰當的方式進行探討,這種帶著問題的探究式學習也是童行學院一直提倡的

我時常鼓勵孩子,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有任何不明白的一定要說出來。既鍛鍊了孩子的表達能力,也促進孩子不斷思考。

有一次孩子放學回來神秘兮兮地說:課間跑去問數學老師問題,不僅弄明白了不懂的地方,還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小零食。關於孩子的思考力和理解力,我們其實也可以從親子閱讀中來培養。

03

會玩

「會玩」是一年級學生的最高境界。苦學的孩子很少有會玩的,而真正會玩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不會差。課間活動以及中午飯後午休前的自由活動時間,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會玩的孩子,他不僅會設計遊戲規則,還能照顧參與者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也會遵守學校的安全管理規定。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遊戲是生命的主要元素。」會玩的孩子更適應社會交往,心理也更加健康。這樣的孩子,不僅同學喜歡,老師們也十分欣賞。在家裡,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做活動組織者和帶頭人,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和自信心

「愛學好問會玩」折射出的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一年級孩子修好這一門邁向社會第一步的必修課。

錦囊四:

父母放下焦慮是攻破「三關」的制勝法寶

小學第一年,「寫字關、拼音關、作業關」是父母和孩子都必須面對的三大難關。

我的孩子是屬於聽力型學習通道暢通的孩子,他讀了大量的繪本但卻識字很少,也沒進行過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時候學了簡單的認字,對數學進行了簡單的啟蒙。暑假孩子參加了十五天的寫字培訓班,我在家裡和她一起看了一套學拼音的視頻和一套繪本,隔三差五的為他準備幾道數學作業。

所以,和眾多家長一樣,我帶著對孩子既擔憂又自信的複雜心情把他送進了小學。

01

關於「寫字關」

我們是部編版的教材,頭一個月語文學習是最簡單的「人口手天地人……」等認字,數學是要學會標準書寫0-9這10個數字。

所以,一開始面對的就是握筆姿勢和規範書寫的挑戰。這裡不花筆墨闡述「寫作業時驚天泣地」的經歷,直接和大家分享如何應對「寫字的挑戰」:

第一,挑好的字(這個一定要放寬要求,他畢竟是個才學寫字的孩子),用紅筆圈起來或者劃星星、三角形等特殊符號予以讚許;

第二,在其他書寫一般的字中,將筆順寫的好的圈起來;

第三,家長引導孩子自己糾錯,比如對孩子說:你再看看其他還有哪些字能夠寫得更好呢?

第四,家長故意做書寫一般的示範,讓孩子當老師為家長糾錯,培養成就感和自信心。

02

關於「拼音關」

孩子所在的學校是過了國慶後才開始學拼音,大約一個月多點的時間就學完了。由於沒做過系統學習,拼音學習對我家孩子來說是巨大的「攔路虎」。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下我做過的一些輔助學習的方法:編故事法、轉盤法、搶答比賽、盲人摸象法,家長們也可以網絡搜尋其他更多實用的拼音學習方法。如果不是特別熟悉拼音的孩子,提前預習第二天老師的上課內容,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孩子課堂學習熱情。

對抗「拼音關」,我總結最大的體會是:讓孩子在玩中學,變著花樣強化他對拼音的熟悉度。雖然一個多月拼音知識會教完,但整個第一學期老師都會貫穿拼音的學習。家長要注意的是「急不來」,要在心中牢牢樹立一個信念:孩子今天不會不代表一個星期後還不熟悉,允許他按自己的節奏成長。

03

再說「作業關」

記得當時因為孩子不熟悉拼音、識字量也不大,在學期的前半段,讀題慢、題目理解也存在很大困難,直接導致做作業很慢。

到了第二學期,孩子適應後,我無形中對孩子要求提高,對於老師下發的數學報上的能力提高題,也要求他即便不會做也要理解。

結果總是鬧的雞飛狗跳,孩子每次都懼怕做數學作業的最後一題,哪怕是常規題,他都會發怵。

所以,面對「作業關」,除了過好「寫字關」和「拼音關」外,最忌諱家長有意拔高。

當我們再說「都講過幾百遍了,怎麼還不會?!」的時候,請自嘲的想一想:我們都講了這麼多遍,而孩子還是不會,問題不在孩子,其實問題在我們這。

要知道,思維本身就是一個看不見的能力,如果他今天還不能理解,那只能表示更下一層的思維能力還沒建立。面對陪同孩子寫作業,我們的關注點不能放在「這道題會不會做」,而是需要帶著愛去「看見孩子是如何學習、如何思考的「,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面對這「三關」,我想和家長朋友們說的是:放下焦慮、聚焦優點、時刻鼓勵,把孩子的成長留給時間,這三大難關也就不攻自破了!

錦囊五:

入學第一年,我們不要總想當「甩手掌柜」

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是一條單行線。孩子從出生到進入小學、中學、大學接受高等教育,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漫長學習經歷。在教育這個話題上,「欲速則不達」來形容再適合不過。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學校中取得好成績、生活中養成好品德,我們都希望培養出別人眼中的優秀兒童。

而小學的第一年,每個孩子都面臨一場全新生活和學習方式的挑戰,會有來自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壓力,所以更加需要父母來陪他迎接這些挑戰。我們不能光想著,課內學習完全是學校老師們的事,課外學習都是培訓班老師們的事。

一年級結束,孩子經過一個暑假的自我安排,他深知「學習是自己的事兒,但又不完全是他一個人的事兒」。我很認同。

孩子說:媽媽,我玩得忘形的時候你需要提醒我;我不會做的題,你需要幫助我;我做完的作業,你需要來進行檢查。我覺得孩子的認識一點沒毛病。

我們不要總想著當「甩手掌柜」,要做的就是陪伴,用心陪伴,用愛陪伴。走過這一年,我感到:在小學第一年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在孩子的教養上,是比任何其他事情更值得付出的。

最後,用臺灣作家張文亮的散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來結束今天的分享: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

教育是一種「慢」藝術。而小學第一年,更加需要「慢」著養。慢下來,一切的焦慮和擔心將會淡出我們的心頭,而成長的奇蹟也許就出現了!

相關焦點

  • 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升小的第一年,這份「特別的錦囊」送給你
    作為一個剛剛陪孩子走過一年級的老母親,回首這一年的心路歷程,特別想將這一年還熱乎的養育心得分享給大家。於是,經過和身邊一些家長朋友的深入探討,特地整理了一份幼升小「特別清單」,送給新生一年級的家長們!02檢查作業和進行作業反饋,也是特別好的溝通樞紐。在一年級階段,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家長要「扶孩子上路」:尤其要認真對待作業檢查和作業反饋。
  • 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升小的第一年,這份「特別的錦囊」送給你
    作為一個剛剛陪孩子走過一年級的老母親,回首這一年的心路歷程,特別想將這一年還熱乎的養育心得分享給大家於是,經過和身邊一些家長朋友的深入探討,特地整理了一份幼升小「特別清單」,送給新生一年級的家長們!這不是一份簡單的事項般的列舉,不是提醒你要為孩子做好這樣那樣的入學準備,而是分享如何陪伴孩子堅實走好漫漫求學路的第一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主渠道。
  • 這份軍訓「錦囊」送給你,保你這個夏天又「颯」又美麗
    讓你又愛又恨的軍訓又來啦!還記得不停讓你拉練累到筋疲力盡的教官嗎?還記得一起站軍姿、踢正步的同學嗎?相信每一個階段的軍訓都會是你難忘的一段經歷。收好這份軍訓健康「錦囊」,保你在「千錘百鍊」之下又「颯」又美麗!
  • 老爸的「錦囊」
    我們相信,這些情感真實、感受真切的小故事,其散發出的育人魅力,定會讓你有所思、有所得。 我幾次收到過老爸設計製作的「錦囊」。老爸學的是《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就是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裡,讓執行任務的人在緊急時拆閱。
  • 《歡迎來到一年級》(2)
    孩子一年級了,家長怕麻煩老師不敢和老師溝通?孩子上小學之後不受小朋友歡迎?本文是接上一篇的《歡迎來到一年級》讀書筆記,主要講述家長和孩子如何解決上述兩個問題。《歡迎來到一年級》1、成績好的孩子經過長時間的仔細觀察,一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和成績好的孩子交朋友。孩子就是這樣,你學習成績好,我就佩服你,你在班級中的就很受歡迎。2、有「實力」的孩子剛剛說的成績好也是實力,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內容也是孩子的「實力」呢?
  • 《歡迎來到一年級》(1)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就是這本《歡迎來到一年級》可以為廣大家長解惑。今天分享的這本書作者卓立是北京著名的史家小學終身名譽校長,北京市潤豐學校校長,也是一位有著50多年一線小學教育經驗的兒童教育專家。卓立認真梳理了自己幾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為廣大父母傳授最有效的幼小銜接建議。書中的沒有大道理大理論,相反啊,都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在學校在家庭學習、生活當中具體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 4個「錦囊」送給家長
    4個「錦囊」送給家長 2020-12-0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個錦囊送給你
    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煩惱,下面這篇文章就不要錯過,送給你五個錦囊:1.多跟老師交流孩子在學校跟老師接觸的時間很多,老師也比較了解孩子。
  • 這份「錦囊」送你
    此刻,你或在奮筆疾書,或在窗前發呆,請你記住這就是你的最佳狀態,後天考場上一定會鎮定自若,相信自己,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猶如你恰好看到這篇文章。而考生家長應該與考生心態差不多吧,或許更厲害。無論怎樣,請你不要表現出來,你的擔心,你的焦慮,說實話沒有用,如果一定有用的話,那一定是副作用,孩子怎樣複習怎樣學習,隨他去吧。家長請你記住,不表露期待,更不能表露失望。
  • 分享給爸爸媽媽的書《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這是澄彤之家的第65篇文章--這是第十次的好物分享了,這次的好物分享不是分享給孩子們看的,這本書是分享給爸爸媽媽看的,特別是馬上要讀小一的家長們。4.孩子有準備好上小學一年級嗎?5.家長有準備好做小學一年級的家長嗎?6.要不要交待老師多照顧孩子,多喝水,記得上廁所等等問題?
  • 宋韶光詳解鼠年運程:籤收你的2020獨家開運錦囊!
    如果你今年收穫不多,那麼要在2020年如何鹹魚翻身?如果你今年收穫不菲,那麼在2020年裡要如何保持好運? 「吉祥天地」中國香港宋韶光老師為你全面解析個人的2020年流年大勢,涵蓋了總體運勢趨勢、事業選擇、愛情方向、貴人合作、財富特點、特別需注意狀況等。 如果對於新的一年你有了新的目標規劃,或者仍在困頓中迷茫,我們相信它都能幫助你做出準確的選擇,給出最中肯的建議,從而獲得非同凡響的2020年。
  • 你好,一年級
    夢想從這裡啟航高橋小學歡迎你高橋鎮中心小學2020級新一年級的小可愛們,來報到咯!面對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與迷茫,嚴校長語重心長地與家長們分享了龍應臺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 錦囊:為何能如此增旺運勢?
    鄭偉建博士/文大家都知道「錦囊妙計」一詞,錦囊實際上就是一種法寶、該法寶通過特製的吉祥物形成。近來不少朋友問鄭博士2018錦囊問題,在此根據大家的詢問統一回答如下:1、錦囊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錦囊是針對於2018衝犯太歲情況根據中國位理學和命理學遠離特別定製的吉祥物,已經開光,錦囊一套共有四件——分別可擺放在家中、掛置在車上、佩戴在手上以及佩戴脖子上。功效是對整個屋宅以及屋宅內的人起到鎮宅旺運化煞化太歲的作用:對事業財運、情感婚姻、學業考運等增旺運勢、趨利避害。錦囊對於12屬相都能起作用,尤其是對當年衝犯太歲的屬相能起到化腐朽為神奇之功能。
  • 珠山區這份愛心套餐,送給可愛的你們~
    珠山區這份愛心套餐,送給可愛的你們~ 2020-06-24 05: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送給大一新生的「三個禮包」(請惠存)
    歡迎關注文/秀才暑假已過去大半,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家長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努力幫助大一新生,努力提升「三個能力」,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這也是秀才送給大一新生的「三個禮包」。壹|自理能力。開學後,大學生就要離開熟悉的家,暫時與父母家人分開一段時間。
  • 「揚旅商官微」打開「錦囊」,入學順暢
    >2020級新同學:歡迎你們加入揚旅商這個有愛的大家庭今天,官微精心製作這份入學「錦囊」,希望能幫助大家查漏補缺。報到在即,用心做好各項準備哦。2020級新生入學「錦囊」,請收好!特別提醒:學生封閉式軍訓,不允許攜帶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貴重物品,家長有急事請與班主任老師聯繫!2.自備適量(建議10隻)一次性醫用口罩。2020級新同學,再次歡迎你們!
  • 「歡迎來到巴拿馬!」科大訊飛為巴拿馬總統現場做翻譯
    巴拿馬總統巴雷拉蒞臨巡展,在參觀科大訊飛展臺時親身體驗了訊飛翻譯機2.0,並接受了這份來自中國的科技贈禮。  「歡迎來到巴拿馬!」  當地時間12月3日下午,巴拿馬總統巴雷拉來到科大訊飛展臺視察。話音剛落,「歡迎來到巴拿馬」的中文即刻從翻譯機中傳出,現場響起了會心的笑聲。
  • 錦囊 臺灣新玩法
    他說:「在製作這個錦囊的過程中,我好像又做了一次臺灣小旅行,用新的角度審視一次這個我生活了三十幾年的島嶼。沒必要一次就想遊完整個臺灣,臺灣適合多來幾次慢慢遊覽。窮遊錦囊原創國人視角快速更新臺灣對於內地旅行者,有三大旅行者必去城市:臺北、高雄、臺南。
  • 看這份開學錦囊還來得及
    我們給您這一套緩解焦慮的開學錦囊!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把握工作計劃,讓制定計劃的過程更有趣,我們分享給您這份國外教師愛用的日曆。日曆當中有很多簡短的小詩、小問題,老師們可以按照實際情況調整使用。05丨 製作歡迎卡片除了準備教室物品,您還可以製作歡迎卡片寄到每一個學生的家中,或是在新學期伊始發給大家,讓大家迅速的熟悉你,熟悉班級。
  • 一年級語文考高分,拼音不會怎麼辦?這份專項訓練助你期末奪冠
    對於一年級的同學來說,這個學期是個全新的開始,是幼小過渡的重要的一個學期。許多家長朋友都有這樣的感觸,孩子在幼兒園時從沒有接觸拼音和簡單算數的練習,導致在上了一年級後學得非常吃力,總是跟不上課程內容,尤其在拼音的學習上,孩子更是一頭霧水。有家長開玩笑地說「為了讓孩子學好拼音,自己也重新把拼音學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