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風口財經記者 王雪
12月18日,螞蟻集團旗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寶,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下架了理財頁的相關產品。此後,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攜程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相繼下架平臺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截至12月20日晚,三天之內八大平臺主動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一時間颳起了網際網路存款下架的風暴。近日,監管多次對網際網路存款存在的問題發聲,此番網際網路存款下架行動背後,或將迎來新一輪更強監管。
八大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12月18日,支付寶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下架了理財頁面的相關產品。螞蟻集團方面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
針對網際網路存款下架一事,京東數科表示,當前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的關注,京東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線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停止新用戶購買相關產品,並已對存量客戶和業務進行穩妥有序地調整:相關產品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京東金融將密切關注相關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認真落實。
12月20日,記者在度小滿金融「銀行精選」頁面發現,包含工商銀行、三湘銀行、匯和銀行在內的46家銀行暫無在售產品。度小滿方面表示,會嚴格遵守相關政策規定及監管要求,擁抱監管,堅持合規經營。對於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目前度小滿已下架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產品下架後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會根據監管政策的要求不斷完善相關業務。
記者打開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APP、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發現,平臺中有關網際網路存款的業務均已下架。此前,記者在滴滴金融APP發現,平臺銷售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涵蓋眾惠存周周付、眾惠存30天付、振惠存5年、眾惠存90天付、祥雲寶5年期、多幫利3個月、多幫利6個月、振惠存3個月、多幫利12個月、振惠存1年、振惠存3年,合作銀行包括武漢眾邦銀行、遼寧振興銀行、營口沿海銀行,起存金額為50元,存款儲蓄年化利率最高為4.88%,最低為1.65%,現滴滴金融已無網際網路存款服務入口。
儘管有部分平臺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仍在銷售,但是業內人士認為,更大規模的下架即將到來,其他公司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只是時間的問題。
網際網路存款系「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
何為網際網路存款?據悉,銀行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為銀行提供客戶引流。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為用戶提供高收益、低門檻的產品,已經成為近年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
據公開數據顯示,此前頭部網際網路平臺上所售的產品,涉及存款在售銀行50多家,且絕大多數為中小銀行。據了解,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與銀行開展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合作時,銀行以高利率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攬儲,同時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憑藉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優勢,部分銀行的存款結構大變,某銀行儲蓄存款佔比由19年末的36%飆升至85%,其中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佔比83%。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的範圍。」12月15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表示,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流動性特點區別於傳統儲蓄存款,給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帶來新課題。此前,孫天琦發表署名文章《線上平臺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引起金融界關於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的討論。這也是央行金融穩定局近一個多月來兩次在公開領域提及網際網路存款潛在的風險。
從今年11月份螞蟻金服因金融監管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而被暫緩上市,到以支付寶、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等金融平臺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可以看出今年我國對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的監管趨嚴。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改變了許多行業,與此同時也深入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線上購物到訂外賣、訂機票酒店,居民越發習慣通過網絡支付的方式來實現。網際網路金融暗藏的風險關係用戶的財產安全,因此監管升級是必然。
六大行叫停「靠檔計息」
12月14日,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齊發公告叫停「靠檔計息」產品,自2021年元旦起,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產品等,計息方式由靠檔計息調整為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
所謂「靠檔計息」產品是指定期存款在提前支取時不按照活期利率計息,而是按照實際存入時間最近的一檔存款利率計息,剩餘部分按照活期計息。由於該類產品讓儲戶既能享受活期存款的便利,又能獲得定期存款的高收益,一經推出就受到儲戶的青睞,一度成為各大銀行的攬儲利器。
由於此類產品具有隨時支取、流動性強,且因利息較高增加了銀行的吸儲成本,導致銀行負債端壓力較大,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早在去年,多個省市的銀行機構就收到監管部門的通知,要求暫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和新增用戶。今年3月,央行下發《中國人民央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將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定性為不規範存款「創新」產品,要求按規定整改。
此次六大行公告中明確表示,在明年1月1日前,提前支取這類產品,仍按照原政策執行。截至12月20日,記者了解到恆豐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均已跟進發布公告叫停靠檔計息。
對於客戶而言,如果有靠檔計息的存款產品可在本年底前提前支取,不然過了元旦再取利息就會打折扣。但是對於銀行而言,則應該轉變攬儲思路,通過服務和產品創新來吸引客戶、滿足客戶需求。
無論是加強監管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業務,還是整頓結構性存款、叫停大型銀行的靠檔計息產品,從風險防範層面來看,有利於提前遏制潛在風險及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對於品牌基礎薄弱、缺乏傳統渠道攬儲能力的中小銀行來說,無疑將面臨巨大的攬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