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您好:
簡介
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於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堅持把黨的民族工作規律與高等教育規律相結合,把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與普通高等教育的普遍性相結合,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規律,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努力探索辦好民族院校的新路子,學校的各項事業獲得了快速發展。
學校佔地1446畝,校舍面積72萬平米,館藏圖書280餘萬冊,擁有全國高校第一家民族學博物館。校園內綠樹成蔭、花香四季,具有濃鬱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湖光山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教學、科研和生活的優美環境。
學校現有56個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預科等各類學生23258人,招生範圍擴大到了31個省(市、自治區),在湖北、河南、內蒙、新疆、廣西等5個省(區)進入第一批招生,新生第一志願錄取率超過90%,少數民族學生比例達到61%以上。現有教職工1891人,其中專任教師1201人。教師中,有正副教授571人,博士、碩士導師301人,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29人,省部級專家32人,擁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學位教師比例達到72%,形成了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素質較高、發展良好的師資隊伍。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開設了9大學科門類的60個本科專業;有覆蓋10大學科門類的碩士學位點53個,其中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2005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擁有民族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學校現有20門國家、省級精品課程,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湖北省高校優勢學科,2個湖北省高校特色學科,14門省部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008年學校成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設有少數民族經濟、女書、土家族、應用化學、等離子體、生物醫學工程等48個研究所(中心)。「十五」期間,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05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40餘項;教學科研人員出版各類著作近200部,發表論文4000餘篇。學校高度重視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校訓激勵學生奮發圖強,鼓勵學生全面發展。近60年來,學校已累計培養了約70000名各民族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他們遍布祖國的四面八方,為維護民族團結與穩定,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南民族大學傑出的辦學成就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隨著教育改革與開放的不斷深入,學校加快了對外交流、開放辦學的步伐。目前,學校已與美國的威斯康星Plattville州立大學、La Crosse州立大學,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北墨爾本高等技術學院,加拿大的聖?弗朗西斯?澤維爾大學,德國路德維希堡財政與公共管理大學,日本的東京學藝大學、文理大學、文教大學,韓國的全北大學、全州大學、慶熙大學、全南大學,法國波爾多四大等2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與合作關係。2008年學校與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聯合創辦了「孔子學院」。學校定期選派優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國外訪問、交流、學習,選派教師出國講學、進修和科學研究,也聘請外國專家來校執教和開展合作,擴大了學校在國際上的學術影響。
近年來學校事業獲得了飛速發展,2001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2年學校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2003年9月,學校成為國家民委與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01—2002年、2003—2004年、2005—2006、2007—2008連續4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2005年5月學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2006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再度榮獲優秀。2008年學校獲得「國家民委文明單位」稱號。
中南民大人在團結奮進的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不斷推動各項事業改革,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為構建和諧校園,實現建設特色鮮明、人民更加滿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學的目標不斷前進。
點擊右下角「寫留言」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