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輝的淘汰既在情理之中,同時也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是因為大部分觀眾,甚至是節目嘉賓,都期待著丁輝作為一個基礎學歷不高的「大齡」青年,在頂級律所實現逆襲。
而且丁輝不僅僅是一個人,他是千千萬萬非985、211畢業,已行走在鋼鐵叢林裡,社會人的代表。
情理之中:半路轉型律師的他,雖然2個月時間,考上一流法學院研究生。但是沒有四年本科堅實的法學基礎,很難短時間內成為一名頂尖律師。
同時在節目中,不管是導師的「精英主義」傾向,還是其他實習生實實在在的「學歷壁壘」,都是「丁輝們」不可逾越的鴻溝。
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耳熟能詳的國內985、211學校的名字,當然還有外國一流學府。
每當這些如雷貫耳的名詞,被輕鬆的說出來時,總有一種凡爾賽式的味道在瀰漫。
讓我一度懷疑,「學歷不重要」這句話的含義,就和「改天一起吃飯」一樣,只是成年人的文字遊戲。
在網上看到一個匿名吐槽,一位非雙一流畢業的土木系女生,畢業之際輾轉於各種招聘宣講會。
發現有的企業只到985學校校招;一次應聘中,某國企對她說:「要不是你的學校,我現在就籤你」。
更誇張的是,她經歷過某公司對來應聘的211男生表示,只要足夠優秀,可以帶著同為211,專業基本對口的女朋友一起籤合同。
這波操作厲害,HR的門檻也太低了吧,識數就行。
學歷壁壘最直觀的表現有兩點,第一,同為高學歷的社交圈,這比學個MBA,玩命遞名片高效的太多了。
四年同窗之誼,一起睡過覺,一起洗過澡,互相幫襯一下多方便。如果進入到同行業,沒準哪個領導就是學長學姐。
第二就是實打實的敲門磚,最不喜歡說「學歷不重要」這句話的,往往是企業的人力部門,因為容易打臉。
下面是2017年37所985大學的就業率統計表,其中也包括繼續深造,創業和自由職業等的數據。
也有人說,後天個人努力最重要。但是彎道超車逆襲,只會經常出現在各種談資裡,起到打雞血的作用。
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研究生,可以說自己的前半生都在努力學習了,最後你告訴我學歷不重要,這是公平的體現嗎?
其實學歷很重要,它能基本客觀的反應一個人的學習技能,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記憶程度。因為其絕對公正,所以也是用人單位,判斷一個人綜合實力,最簡單最可靠的信息來源!
下面是一位復旦大學本科生的筆記,也許你就能稍微認同學歷的重要性了。我第一次看到後,不是驚訝於其工整和思路清晰,而是被「基本規律」這四個字嚇到了。
她能在眾多的知識概念中,有意識的去捕捉規律,以不變應萬變面對不同的考題。這不僅是答題技巧,而是思維方式的先進,我服。
學歷的不重要,主要體現在書本之外的東西,比如待人接物的同理心,渴望成功的野心,面對壓力考驗的耐心等等。所有的這些集合在一起,才能讓一個人達到世俗上的功成名就。
我還有一個觀點,就很」低氣壓「了,不喜歡可以留言吐槽。
人要學會各司其職,各安其分。
打個不太正確的比喻,在動物界,誰都想成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例如老虎、獅子沒有天敵。
但是供養它們的食物,卻是必須存在的,往往是弱小食草動物,一生都要躲避「追殺」。
而人類社會也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體現在所謂的「剝削」,很多人的付出可能收到豐厚回報的只是少數人。
但人有別於動物,在人類社會金字塔上層的人,應該懂得體恤價值的基層創造者,應該明白唇亡齒寒的意思。
但是在金錢至上的意識浪潮下,一切向錢看,一切都能明碼標價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這就造成「上層」只看錢,不管「下層」死活,「下層」的也只看錢,不管同類死活。慢慢的萬物之靈的人類,就會變成動物,這一過程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中毒至深而不自知。
物質的豐富是有盡頭的,而內心的豐富,已經被忽略了太長的時間,很少有人能體會到內心充盈所帶來的幸福感,那不是錢所能衡量的。
專注內心的感受和體驗,不要被外物所牽絆,也許是我們可以嘗試去做的事情。
最後,回到《令人心動的offer》中,丁輝的律師生涯也許永遠也不會超過其他實習生,成為頂級律師。
但是他的努力和付出,一定會得到內心的極大豐富,在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方面,其他實習生很難超過他。
其實應該再開一檔節目,可以跟蹤丁輝未來的道路,我相信他一定會找到自我價值綻放的舞臺。
歡迎留言,隨緣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