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什麼是分形理論嗎?

2020-12-20 大吃一鯨評論

「分形理論太可怕了。」

如果你稍微認真一點了解這個理論,就有一種細思恐極的感覺,仿佛自己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

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的提出不過是最近50年間的事情。其提出者是美籍數學家本華·曼德博(法語:Benoit B. Mandelbrot):

1967年,Mandelbrot在美國權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統計自相似和分數維度》(How Long Is the Coast of Britain? Statistical Self-Similarity and Fractional Dimension)的著名論文。

海岸線作為曲線,其特徵是極不規則、極不光滑的,呈現極其蜿蜒複雜的變化。我們不能從形狀和結構上區分這部分海岸與那部分海岸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這種幾乎同樣程度的不規則性和複雜性,說明海岸線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態和整體態的相似。

在沒有建築物或其他東西作為參照物時,在空中拍攝的100公裡長的海岸線與放大了的10公裡長海岸線的兩張照片,看上去會十分相似。事實上,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連綿的山川、飄浮的雲朵、巖石的斷裂口、粒子的布朗運動、樹冠、花菜、大腦皮層……Mandelbrot把這些部分與整體以某種方式相似的形體稱為分形(fractal)。1975年,他創立了分形幾何學(Fractal Geometry)。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質及其應用的科學,稱為分形理論。

簡單地說,分形理論提示我們:把複雜對象的某個局部進行放大,其形態和複雜程度與整體相似。

這個理論是什麼鬼?你不要故弄玄虛搞事情,我跟你講。

理論當然經常都是晦澀的。不過聽聽美國物理學大師約翰·惠勒怎麼說:今後誰不熟悉分形,誰就不能被稱為科學上的文化人。

我這樣苦口婆心地早早爬起來寫文章,是為了讓你不要露出沒有文化的破腚。

一 分形無處不在

隨便上幾幅美圖。

在自然界,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還是人類自身,分形無處不在。

作為當今十分風靡和活躍的新理論、新學科,分形理論被廣泛應用於信息技術、建築工程、設計乃至於藝術領域。

分形理論其實揭示了非線性複雜世界中的相似性,是在紛繁中找到簡單(但這種簡單又絕不簡單),是在雜亂無章中發現秩序。

用稍微樸素一點的,我奶奶都能聽懂的語言解釋:分形理論說的是局部與整體的相似性。

用完整嚴謹的語言:局部通過與其整體「自相似」的方式分形。

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認為:分形幾何不僅展示了數學之美,也揭示了世界的本質,還改變了人們理解自然奧秘的方式;可以說分形幾何是真正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對它的研究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疆域。

它對我們認知上的啟發在哪裡呢?

我也隨便先說兩條:

1.一就是多。

《道德經》講:「少則得多則惑。」

《宗門武庫》裡講:「若一句悟下去,如飲海水一滴,便知百川之味。」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人們可以說,一部偉大的著作包括了一切。研究一部著作,就是在研究哲學的整個王國。深入地研究一部高水平的畢生之作,我就獲得了一個中心點,藉此澄清各個方面。研究這部著作,會聯繫起一切。

先哲們講得那麼深,講得那麼認真。其實,他們所講的都跟「分形理論」可以勾肩搭背舉案齊眉了。

2.分形理論所揭示的「看似雜亂無章實質結構相似且迭代有序,缺一不可,每個結構缺一不可,每個結構都帶有對過去,當下,未來的功能作用信息!」提示我們,過去、當下(當下是過去的累積)、未來,其實沒有什麼牢不可破的阻隔。甚至於,時間都是幻象。

最重要的,這提示我們如何改變自己的未來:那便是只能通過改變自己的當下,來改變自己的未來

二 分形大法好

分形理論的直接意義是「讓那些看不到的原形畢現」「發現混亂無形中的秩序」(來自紀錄片:《自然中最大的造物之謎》)。

這個理論還有兩個很牛逼的推演。分別是空間上和時間上。

有一個典故大家都很熟悉,不熟悉的話也可以假裝很熟悉: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其實就是一種空間心智上的分形。連自己與身邊物理空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很大概率上無法正確處理社會空間中我與人的關係

第二,在時間管理上,有一個經典的說法:一日看人生,如何過好一天就是如何過好一生。

發現沒有,這也是分形。

在一日這個局部上,蘊含著一生這個整體的所有信息。

你在典型一天裡的精神狀態、社交狀態、輕重緩急的秩序狀態,跟你一生的際遇都是同形的。

我們把「一日看人生」推向極致,其實,一秒和一生都是同形的。

在一秒之內,我們的心理狀態、心念起伏(心念剎那生滅,一秒鐘裡善念、惡念都是川流不息),其實就是我們一生心念外化的縮影。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各位親愛的小讀者,不要覺得這個邪性的分形理論與我無關。如果你有什麼煩惱,試著用分形理論來分析一下。

它能讓你從紛繁表象裡雙腳抽離出來,看到真正實際。

雙腳離地了,病毒就關閉了, 聰明的智商又佔領高地了!

相關焦點

  • 果因悟道No.8:分形理論
    本文導讀:數學分形理論金融分形理論數學分形理論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是當今十分風靡和活躍的新理論、新學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數學家本華·曼德博(法語:Benoit B. Mandelbrot)首先提出的。分形理論的數學基礎是分形幾何學,即由分形幾何衍生出分形信息、分形設計、分形藝術等應用。分形理論的最基本特點是用分數維度的視角和數學方法描述和研究客觀事物,也就是用分形分維的數學工具來描述研究客觀事物。
  • 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的分形理論
    分形理論太可怕了,如果你稍微認真一點了解這個理論,就有一種細思恐極的感覺,仿佛自己一不小心撞進了上帝創世的實驗室。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是當今十分風靡和活躍的新理論、新學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數學家本華·曼德博首先提出的。1967年他在美國權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著名論文。
  • 分形理論在經濟和股票 期貨方面的應用
    分形理論是近年興起的新科學,基於分形幾何發展而來。分形理論主要用在海岸線測量,氣象預報等,我看了這個理論發現人類社會活動也符合分形,所以把他引入經濟分析,股票,期貨的分析。分形理論是當今世界十分風靡和活躍的新理論、新學科。分形的概念是美籍數學家曼德布羅特(B.B.Mandelbort)首先提出的。分形理論主要原則包含:自相似原則和迭代生成原則。分形理論分形技術在交易中的簡單應用:尋找波動特徵和轉折點的特徵讓我們先看一下簡單的分形圖,來個直觀感覺。
  • 分形理論在天線技術中的應用
    因此,迫切需要運用新的理論和方法,探索現代天線的設計,解決傳統的天線設計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研究發現,將分形幾何應用到天線工 程中,可設計出尺寸和頻帶指標更好的分形天線。世界上第一個分形天線是由美國科學家Dr.Nathan Cohen 於1988年完成的,而對分形天線進行系統的研究是從1995年8月Cohen 發表他的第一篇有關分形天線方面的文章開始的。隨後,國際上很多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始對分形天線進行研究。分形天線是分形電動力學的眾多應用之一。
  • 八卦波弦分形理論---前言
    「弦理論」就是把物質看作是波場運動。而本書就是把目前尚處於西方科學猜想階段的「弦理論」以現代數學、物理等科學知識,結合我國古老的哲學思想,以幾何分形模擬出事物發展的波場結構,從而創建出---「波弦分形理論」。在古代漢語中,「弦」是指系在弓上的玄,後又引申到琴弦。
  • 48思維模型:分形理論一非線性科學三大理論前沿之一
    一、什麼是分形1、分形的定義:部分以某種形式與整體相似的形狀叫分形。(Mandelbrot)所以, 一般地可把「分形」看作大小碎片聚集的狀態,是沒有特徵長度的圖形和構造以及現象的總稱。描述分形的幾何,稱為分形幾何。 分形幾何也是目前最前沿的學科。我們知道,經典幾何研究規則圖形,平面解析幾何研究一次和二次曲線,微分幾何研究光滑的曲線和曲面,分形幾何是研究自然界大量存在的不規則形體。
  • 把數學領域中的分形理論應用在金融市場裡面,就變成了波浪理論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市場,傳統的金融學理論不能夠做出合理的解釋,這個時候就會誕生出新的理論來解釋市場行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混沌理論和分形理論等非線性科學。進過大量研究證據表明,相比傳統金融學說,非線性科學更適合用來分析複雜的市場變化,揭示出市場變化的規律。
  • 多圖預警|分形是什麼?為何分形有如此迷人的魅力?
    誰不知道熵概念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將來誰不知道分形概念,也不能稱為有知識。——物理學家惠勒雖然惠勒的這句話目前並沒有達到標準,但是可以看得出,分形在他心中有著多麼崇高的地位。所謂的分形,就是下面這些圖片的模樣。
  • 如何利用分形理論測量海岸線的長度
    雖然曼德博沒有用「分形」這個詞彙,但這些曲線都是分形的。在論文的第一部分,曼德博討論了理查森對海岸線與其他自然地理邊界的測量出來的長度如何依賴測量尺度的研究。理查森觀察到,不同國家邊界測量出來的長度L(G)是測量尺度G的一個冪律函數。曼德博將此結果詮釋成顯示海岸線和其他地理邊界可有統計自相似的性質。
  • 看懂分形理論,就沒有必要學習價值投資了,價值投資太低級
    分形理論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法國數學家曼德爾勃羅特在他的著作中探討了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問題,後來發現海岸線是一條彎曲的曲線,其特徵是極不規則、極不光滑的,呈現極其蜿蜒複雜的變化。我們不能從形狀和結構上區分這部分海岸與那部分海岸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這種幾乎同樣程度的不規則性和複雜性,說明海岸線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態和整體態的相似。在後來的研究中,發現這種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連綿的山川、飄浮的雲朵等,隨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研究分形性質及其應用的科學,稱為分形理論。
  • 分形(FRACTAL)
    混沌主要研究非線性動力系統的不穩定、發散的過程,但系統狀態在相空間中總是收斂於一定的吸引子,這與分形的生成過程十分相像。同時,分形集就是動力系統中那些有不穩定軌跡的初始點的集合,即混沌集。混沌吸引子就是分形集。分形理論的出現是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事,但分形體的實例卻早已有之。16世紀德國畫家、藝術理論家迪勒(1471-1528)就基於一個正五邊形生成一個分形體。
  • 分形理論究竟是怎麼回事,三分鐘讓你了解到它的秘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主題是分形,大自然的達文西密碼分形是自然界人類社會乃至整個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什麼是分形?我先不去說分形的概念定義。先從我們身邊常見的現象說起,在自然界及人類社會中,我們身邊到處可見分型的影子,我隨便舉幾個例子,樹木,花菜,海岸線,閃電雲彩山脈。你們能想像到這些物體有什麼相似處嗎?我們試著去想像這些物體的形狀以及各自形狀的細節。
  • 運用混沌分形理論,探討彩票開獎號的周期性自相似形態
    邏輯斯諦映射是混沌理論的典型表現之一。邏輯斯諦映射(logistic map)亦稱拋物線映射,表現複雜非線性行為的典型映射之一,是揭示混沌周期的重要方法。3個周期之後,開始進入混沌與混沌密切相關的是分形。
  • 第十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及應用研討會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舉行
    第十屆國際混沌分形理論及應用研討會在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舉行    本次研討會由香港城市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天津工業大學、東北大學聯合主辦,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承辦,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學會(IEEE)、IEEE電路和系統分會(IEEECAS)協辦,旨在為國內外的科學家、學者、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們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討論和分享混沌分形理論及其在多領域應用中的最新發現和應用成果,對提升學校科研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促進我國混沌分形理論及其應用的發展
  • 分形創新:遺傳+變異+市場選擇等於二次增長
    這個故事有些悲憤,甚至帶些搞笑,我第一次聽哥哥跟我講的時候一直蒙再鼓裡,最後跑去問爺爺和尚到底說了什麼故事?爺爺說你哥哥忽悠你的,這是個死循環,最後我才恍然大悟。至今再思,其實這個故事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思維模型:分形理論。
  • 大自然的幾何——分形中的數列與迭代
    在 Mandelbrot 1975年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一書中,有這麼幾句話:「雲不只是球體,山不只是圓錐,海岸線不是圓形,樹皮不是那麼光滑,閃電傳播的路徑更不是直線。它們是什麼呢?它們都是簡單而又複雜的『分形』……」分形的提出是為了更好的去描述、解釋真實的大自然。也正因為此,Mandelbrot被稱為「分形之父」。
  • 分形:大自然的代碼
    從某種程度上講,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因為分形圖像的自相似性, 我們是無法判斷我們所觀察的這一部分在圖中的所在位置以及放大倍數的。相信所有去過迪廳或夜總會的人,都會被 DJ 身後大屏幕上奇幻的畫面所吸引。注視它時,你會發現大屏幕上所投放的畫面不斷地放大,讓人有一種被吸入的感覺,仿佛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世界,但似乎永遠觸不到底。當被這奇幻的畫面所吸引時,你會聯想到什麼?
  • 分形的世界
    誰不知道熵概念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將來誰不知道分形概念,也不能稱為有知識。
  • 八卦波弦分形理論第三章第一節
    第三章 正負因子的排列組合順序推導分形,是現代數學名詞,我們古代稱為格物,即「物格而後知至」,致」是對一個事物認識達到極致全面的意思,只有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分形規律,才能全面的認識事物的發展路徑,從而達到「致知」。
  • 最美的數學——分形幾何
    1973年,曼德爾勃羅特在法蘭西學院講課時,首次提出了分形幾何分形一詞,是曼德爾勃羅特創造出來的,其原意是不規則的、支離破碎的。分形幾何學是一門以非規則幾何形態為研究對象的幾何學。由於不規則現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分形幾何又稱為描述大自然的幾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