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教師節 · 復旦精神和氣質的締造者

2021-02-14 復旦青年

一所大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其精神和氣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復旦校訓就是這種精神和氣質最好的體現。馬相伯、李登輝、陳望道、顏福慶、謝希德,復旦的創立和發展離不開這五位令人尊敬的老校長。

今天是第30個教師節,在給身邊的親愛的老師們送上祝福時,別忘了回望,這些復旦精神與氣質的締造著、老先生、老師的老師們與復旦的點點滴滴,願你從中感受到「復旦」二字的厚重與力量。

馬相伯:百歲青年(1840-1939)

馬相伯,復旦大學創始人。

原名志德,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別署求在我者,晚號華封老人,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我國近代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教育家。馬相伯先生的一生正值中華民族內憂外患、多災多難之時,他積極奔走於國家民族之前途,為中華之崛起排憂紓難、毀家興學不遺餘力,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馬相伯5歲開始學習天主教經典。12歲那年,他獨自離開鎮江去到上海,進入天主教耶穌會開設在上海徐家匯的依那爵公學讀書。其間,他學習勤奮,對自然科學與數學尤感興趣,深得義大利籍教習晁德蒞的欣賞。15歲時,他開始學習法文和拉丁文,並且成績優良。

因此在18歲時,被法國領事館看中,請他去當翻譯,但他斷然拒絕,說:「我學法語,是為中國用的。」

1900年,他將自己的全部家產——松江、青浦等地的共計約3000畝田產,捐獻給了天主教江南司教收管,作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的基金,並毅然立下了「捐獻家產興學字據」。1902年,他以「中西大學堂」理念,創辦震旦學院,親自出任院監。「震旦」二字源於梵文,意為「中國」,更含「東方日出,前途無量」之意。馬相伯為了救國而辦學,學院以崇尚科學、注重文藝為辦學方針,由他親自授課,後來的社會知名人士于右任、邵力子、馬君武等都是該院學生。1905年該院外籍傳教士趁馬相伯生病期間幹涉校政,馬相伯等人覺得有違創辦初衷,乃率師生脫離震旦,引發「震旦學潮」,並於1905年在吳淞另立復旦公學。「復旦」之語,出於古詩《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且含「恢復我震旦,復興我中華」之雙重寓意。嚴復、于右任、邵力子等都在學校任教,馬相伯任校長,自己還擔任法文課程教學,其時他已66歲,還在課堂上口講指畫,不辭辛苦。

馬相伯能夠作為一種象徵,赫然出現在中國最流行刊物的封面上,絕不僅僅是因為辦了復旦,更是因為他對中華民族的熱愛。在戰火中,他不顧自己已高齡,四處奔波進行抗日廣播演說,一次又一次參與組織抗日民主集會,以期能喚起國民之愛國衛國的意識,有「愛國老人」之譽。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先生在越南諒山去世。這位百歲老人,還未回到故土,卻已匆匆離開人世。

一百年的時間,他留下了一所享譽中外的大學,一個讓後人永遠懷念的名字,一種始終勉勵著後人好學衛國的精神。

李登輝:人倫師表(1872-1947)


李登輝,字騰飛,復旦史冊上即馬相伯後又一個嘔心瀝血的掌門人。從1917年起,42 年的激蕩歲月中,處處留下了他戀校憂國的剪影。

1905 年1 月,李登輝從南洋學成歸國,黑須玄鬢,穿著樸素的西裝,令人注目。因這時大家還垂著辮子,穿著清朝袍褂。俗話說「學而優則仕」,可時不惜才,烏煙瘴氣的政局硬是逼得這位留學生棄政興學。當年便與馬相伯等人一同創辦了復旦大學,1917年出任復旦大學校長。

由於他生長海外,中文功力僅相當於國小的學生。有一次,學生黃季陸夜間點蠟燭看小說,李校長查宿舍碰見了,思量再三勸說道:「你應當把你的身體放在床上!」

不過,時任校長兼教師的他,豈能容忍蹩腳的中文成為自己功罪的障礙呢?一九一三年間,他每天早上與夫人湯佩琳(上海清心女學堂畢業)坐著馬車來校時,抓緊時間要夫人教他國文。

1920年時,他已能用祖國語文講演和寫作了。後來他不但能用漢語作長篇大論演說,而且還能引證「四書」了。當時有幾個大學生的國文程度還不及他呢!他這位大學校長先生,比小夥子學習還起勁。

李校長自然地實踐著1915年期所立的校訓要要「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無論是為學還是其他方面。

於國家民族,李登輝篤履其志;於立校之本,李校長亦寸步不移。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李不僅日常言行、道德典範均以教義為宗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以聖經為範本,但創辦學校時為了貫徹「學術獨立、思想自由」,他卻堅持學校與教會分離,決不強迫學生為基督教所束縛。

復旦校舍原選定在徐家匯李鴻章祠堂,為建設固定校址,李登輝於任職後的第2年,即1918 年,前往南洋募捐15萬元,後在江灣置地建校,奠定了今日之復旦根基。在李賢政眼中,父親有著松竹般的風骨,但為了募集建校資金,他不惜多次往返期間,登門拜訪,說服捐款人捐款。1922 年,花園般的江灣建造校舍落成,典雅的「東宮」即是那時的傳奇。

1947年七月在當時新落成的「登輝堂」舉行的抗戰勝利後第一次畢業典禮上,老校長最後一次蒞會講話。他對同學說:「你們現在穿的Capandgown,中國名詞叫做學士制服。你們穿過以後,應當是一個有學問道德的人了。更應當對國家有所貢獻……Capandgown的來源,起於歐洲古代的傳教士,是由傳教士的服裝改變而成的。以前歐洲的大學,起初只是研究神學的地方……一個傳教士應當有服務的精神和犧牲的勇氣……一個大學畢業生與傳教士不同,但是,更加應當為社會服務,為人類犧牲……特別是在現在,我們還需要一致團結!全國人民團結起來,中國就有希望!……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更是你們的責任……」

騰飛書院,為紀念復旦老校長登輝先生而立。「騰飛」即是取自其字,崛起成功之意。

陳望道:追望大道(1891-1977)

陳望道,字任重,是帶領復旦走進新社會的校長。在灰色時代,言傳身教著「自由」與「進步」。

1891年陳望道出生在義烏分水塘村—個中農家庭。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陳望道留學日本歸國。是年6月,他任教於杭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教授語文課,與進步師生一起積極投身於五四新文化運動,反對舊道德、舊文學,提倡新道德、新文學。不久,即遭到迫害,被強扣上「非孝、廢孔、共產、公妻」的罪名,釀成了著名的浙江「一師風潮」。這一風潮得到全國聲援,最終迫使反動當局收回成命。

在這次風潮中,陳望道通過革命烈火的磨鍊受到深刻的教育。他進一步認識到,改良是無濟於事的,必須對舊制度進行根本的改革。

一間年久失修的柴屋,一塊既當書桌又當床的鋪板,一盞昏暗的煤油燈。1920 年,《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部中譯本即誕生於此。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者就是從這個譯本中汲取力量,使星星之火得以燎原。擦出這革命火花的便是陳望道。

1920年4月底,陳望道應陳獨秀之邀,到上海參加《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年底陳獨秀赴廣東,陳望道遂主持《新青年》的編輯。1920年8月,中國第—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亦稱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正式成立。書記為陳獨秀。參加的成員有陳望道、李漢侵、李達等。陳望道還一度擔任勞工部長,曾幫助籌建上海機器工會、印刷工會、紡織和郵電工會等,為積極組織和發動工人運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繼1941年9月任復旦大學訓導長後,陳望道又出任進步學生較多的新聞系主任,長達8 年之久,促進了我國新聞教育事業的發展。

抗戰期間,復旦雖遷至北碚,卻有點延安風情。民主活動如火如荼,陳望道都是大力支持的。最為出名的是「新聞晚會」,每周舉行一次,開展民主活動,人人自由發言,探討國內外大事,影響很大。校長章益曾提出「新聞晚會太那個了……」,陳望道卻說:「出了事情,我負責!」

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教師更可謂人才濟濟、百家爭鳴。陳望道主持下的新聞系星光璀璨,教授中有歐美新聞學派代表趙敏恆;有國民黨中央委員人稱「諸葛亮」的祝秀俠;有星島日報特派員王研石;有塔斯社記者舒宗僑;還請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邵力子、葉楚傖等授課。美國新聞代表團還來新聞系講新聞自由、無匱乏自由等四大自由。特別是被人們稱為「渾身是消息」的趙敏恆,是馳名世界的記者,他在上課時,等於是新聞發布會。

抗戰勝利後,陳望道回到上海,他悉心呵護的復旦大學新聞系成為全校進步力量最強的一個系,並引起國民黨反動派仇視。1948 年下半年,國民黨「新新聞社」分子在校門口張貼了一份致陳望道的萬言「公開信」,其中稱:「新聞系的赤化,系主任陳望道應對此負總的責任」。面對威脅,陳望道處之泰然。

陳望道有一個外號叫「紅頭火柴」,本意即一點就燃,指其性情之剛烈。自擦著至燃盡,之後他照亮一世。而今的任重書院,即是取其字之中,「任重而道遠」之意。

顏福慶:杏林春暖(1882-1970)

顏福慶,字克卿,「上醫之父」。

他的雕像矗立在復旦大學醫學院和湖南醫科大學的校園中。在上個世紀,他奮鬥一生,鞠躬盡瘁,先後創辦了「國立上海醫學院」、「中山醫院」、「澄衷肺病療養院」。

他是現代中國傑出的醫學教育家,在中國醫務界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樣,對中國醫學的現代化過程有如此深刻的影響。

1905年,在南非金礦為中國礦工治病的顏福慶做出一個影響他一生的決定:去耶魯攻讀醫學博士。在耶魯苦讀四年,他成為了第一位獲得醫學博士的亞洲人。

1910年,顏福慶轉道歐洲考察了柏林、巴黎和維也納的醫學後,徑直到了長沙,創辦了他人生第一所、也是中國第一所中外合作的醫學院:湘雅醫學院。之後,顏先生受「教育救國」思想影響,不願仰人鼻息,決心獨立自主,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醫學院。他會同樂文照、高鏡朗等進行籌劃,開始了艱苦創業的歷程。他多方奔走,終於在1927年9月創建了「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原上海醫科大學前身),在吳淞原「政治大學」舊址開學。

最精彩的歷史往往會帶有戲劇色彩,據考證,醫學院最早的教學樓竟是在吳淞原復旦大學舊址,兩校的開始居然是在同一場所,這似乎是為七十多年後兩校合併埋下了精彩的伏筆。

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成立時只有8位教師、29 名轉校生。他首先說服自己的堂兄、中國紅十字會負責人顏惠慶將上海紅十字會醫院提供給醫學院充任教學醫院,再鼓動聖約翰的校友葉子衡捐出了名噪一時的葉家花園,改建成上海第一所肺結核醫療院,以支持中國肺科醫學的研究,醫院以葉父的名字命名,「澄衷肺病療養院」成了醫學院第二所教學醫院。在顏福慶的努力下,中國人自己獨立創辦的醫學院初具規模。

「西醫發達日見成效,使我國多數人得西醫之真傳,知博愛之感化,如吾人有獨辦之能力,即脫離(教會)關係,任我國人獨辦之。脫離教會,建立中國獨立之西醫事業。」這就是顏福慶一生為之奮鬥的理想:中國人要擁有醫學科學傳播自主權和主動權,建立中國人自主的醫學教育、醫學臨床和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1937年4月,國立上海醫學院和中山醫院兩座標誌性的中西合璧大樓在楓林橋落成。至此,國立上海醫學院在雄厚的經濟基礎上,擁有了管理良好的實驗室和設備,以及供臨床教學使用的附屬醫院,並在顏先生的帶領下,開始致力於醫學科學研究和教學。上海醫學院新的歷史篇章就此拉開。

謝希德:敬業樂群(1921-2000)


謝希德是新中國的第一位大學女校長,是一位富有實踐經驗的教育家。她還是一位享有盛譽的社會活動家,她積極參政議政,並投身國際學術文化交流,為復旦大學和中國走向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960年的一天,她差點暈倒在講臺上,醫生的診斷是植物性神經早搏。1966 年,被確診患了乳腺癌,醫生將她左側乳腺的腫塊切除,而且清除了所有的淋巴結。不過四年以後,癌症第二次悄悄地向謝希德襲來。這一次,醫生決定用放射治療,輔以化療。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折磨著這位有成就的物理學家,這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體會和忍受的。謝希德卻也沒有打破早就養成的開夜車的習慣,總要伏案工作到深夜。

當62歲的謝希德成了新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就職時她說:「論經驗和威望,我不能同前任校長陳望道教授和蘇步青教授相比,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有決心在有限的任期內,依靠集體的力量,完成黨組織交給的任務……」事實也證明,這位學理出生的女校長確實有兩把刷子。

在每次校長會議上,不繞圈子,長話短說是她的風格。她情願帶領一班人馬到基層去辦公,花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籤署一大摞的文件和報告。她還喜歡和老師們一起乘坐「巨龍」班車來上班,那樣,她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議論,還經常有「高見」產生。

1978 年9 月,國際核靶發展學會第七屆國際會議在西德慕尼黑附近的伽興召開。謝希德作為團長,帶領一個8 人代表團出席會議。從此,謝老為20世紀70年代末以後復旦大學與國際高等學校及學術界的交流,拉開了序幕。

與國際接軌不僅僅意味著走出去,同等重要的還有請進來,請進來與復旦師生面對面交流。為此,她曾授予日本著名物理學家茅誠司、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復旦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接待美國總統裡根、巴西吉馬良斯議長等國家級領導人來訪。通過外事活動,復旦加強了與國際的聯繫,讓師生享受大師級的指點。

來來往往的「取經」途中,一座瞭望塔塵埃落定,那就是復旦美國研究中心。這個由謝老一手籌建的中心,如今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橋梁。

在建造中心大樓的過程中,為解決資金問題,謝希德四處奔波,尋求支持。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主席康迪曾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她們都是波斯頓「紅短襪」棒球隊的球迷,謝希德也深知這一點。兩人見面握手後,謝希德張口就提「老朋友,『紅短襪隊』最近賽事如何?」,聊著聊著,謝希德很自然地就將話題轉到美國研究中心籌資的事上。後來,康迪果然不負謝希德之望,在項目投資上出了不少力。就這樣,經過好幾年的爭取,美國研究中心大樓得以於1990年4月3日破土動工。於199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正式發揮它作為教育和研究基地的功能。

千禧年除夕,舉世狂歡之際,謝先生與世長辭。依照謝老生前遺願,遺體將捐獻給醫學事業,送交上海醫科大學進行乳腺腫瘤的研究。這是謝老科學一生的最後一筆。

「復旦新青年」第二輯|燦然賢聖:

新青年 | 教師節 · 復旦精神和氣質的締造者

新青年 | 作為新生:你需要了解的旦(di)殼(biao)

新青年 | 圖說 · 復旦的大時代和小場景

新青年 | 朋友圈 · 當他們還是復旦新青年的時候

關注復旦青年微信平臺,可查看今日專輯中的其他報導。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教師節大會召開,校領導走訪慰問教師代表
    9月10日下午,第36個教師節之際,「立德樹人踐行教育初心 奮發有為擔當時代使命」復旦大學教師節大會在光華樓舉行。9位「鍾揚式」好老師、5個「鍾揚式」教學團隊和4個「鍾揚式」科研團隊,受到表彰。在復旦的三十多年當中,我明白了育人是學校的首要任務,做好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我們每位教師的重大責任。每年都有一批優秀人才加盟復旦大學,接過前輩們手中的接力棒,在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道路上繼往開來、砥礪向前。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張濤代表新入職教師發言。
  • 教師節青年教師來「拜師」 北新巴蜀中學打造「教師6.0」
    拜師典禮現場 北新巴蜀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拜師典禮現場 北新巴蜀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拜師典禮現場 北新巴蜀中學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9月9日21時28分訊(蒲思靜)在第33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北新巴蜀中學舉辦首屆青年教師拜師典禮,以工匠精神打造
  • 「弘揚高尚師德 踐行育人使命」學習貫徹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
    「弘揚高尚師德 踐行育人使命」學習貫徹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座談會暨鍾揚紀念室揭幕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行。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為指引,進一步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以鍾揚同志為榜樣,激勵全校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銳意創新,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重慶復旦中學「和雅之師」優秀教師系列報導③ 譚雪琴:生物教師的...
    譚雪琴生活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28日14時23分訊(趙桂凱)「皮格馬利翁效應」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驗證提出的,暗示在本質上,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
  • 新青年精神歷久而彌新
    所以,拋開那些宏大敘事的大詞,所謂五四精神,也是新青年用青春影響未來的精神。何謂新青年?陳獨秀謂,「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新青年「內圖個性之發展,外圖貢獻於其群」。用今時今日的話說,青年人是社會的新鮮力量,勇猛如利刃;青年人要強健自己的品格,也要對其所處的社會發光發熱。
  • 勞動致敬教師節 行動點亮好風採——濟寧市實驗初中任和校區舉行青年教師衛生大掃除活動
    為營造一個更加舒適、安全、整潔的校園出行環境,彰顯我校青年教師的青春力量,致敬即將來臨的教師節,2020年9月8日下午,濟寧市實驗初中任和校區組織全體青年教師開展了校外衛生大掃除活動。下午五時,全體青年教師拿著掃帚、簸箕等勞動工具在校門口準時集合。勞動前,劉川川主任向各位青年教師發放手套、進行勞動分工並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
  • 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習近平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回信勉勵廣大黨員 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 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 關注學習進行時  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給復旦大學
  • 【365行動】傳承、修煉、接力,復旦附中三代人這樣做!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學教師一支部和退休支部聯合開展「秉承復旦精神,傳承附中文化」主題黨日活動,邀請附中原校長謝應平、退休支部書記徐錦明、國際部原主任常強華、數學組退休教師黃亦民和政治組退休教師陳家文五位老師,與支部全體黨員共話教育使命和黨員初心
  • 她是復旦大學「最美」思政課教師,受學霸認可,學子的精神導師
    復旦大學學霸匯集,師資力量雄厚,是許多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學府,它和清華北大和南開大學合稱為著名的「清北復開」,名聲享譽海內外。02在復旦大學的教師中,陳果老師是其中一位學子喜愛的教師,她被評選為全國最美的思政課教師,也被評選為上海市最美的思政課教師,當然,她也是復旦大學最美的思政課教師,顏值出眾,氣質不凡。
  • 多樣的社團,多樣的復旦精神
    原創 復旦人周報 復旦人周報復旦大學第一個學生社團成立於1979年,40年來,各類學生社團蓬勃發展,成為復旦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園地。截止2019年,復旦大學共有184個學生社團,活動空間覆蓋邯鄲、江灣、張江和楓林四個校區,類別涵蓋思政三創、學術科技、文化藝術、體育健身和志願公益。梅貽琦先生曾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同樣,一所學校的精神氣質並不只決定於寫在紙上或刻在石頭上的口號,而更在於這裡的人。時代之輪不斷旋轉,關於「復旦精神」的討論從未間斷。
  • 13名青年獲第四屆復旦大學青年五四獎章稱號
    為紀念五四愛國運動101周年,傳承五四精神,講好青年擔當,引領青年向上,共青團復旦大學委員會組織開展了第四屆復旦大學青年五四獎章評選活動。經由初審、覆審,共有27位候選人進入今天下午的終審答辯。終審評委由校領導、團市委領導、相關部處負責人、附屬醫院、師生代表和歷屆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共25人組成。
  •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教育部黨組提出4項要求
    會議強調,各地各校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寄語精神,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熱潮,把貫徹落實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與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引導教育戰線廣大師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重要寄語精神上來。
  • 新入職青年教師:「小鮮肉」初來乍到,請多指教
    在第34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今年新入職的教師無疑是教師隊伍中的一股「清流」。他們年輕、有朝氣;他們雖然教學經驗不足,但努力向上;他們銳氣,能更快接受新事物並為我所用。記者走近一群年輕教師,聽聽他們對「教師」這個角色的理解。
  • 教育部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的通知
    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寄語精神,對於全面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寄語精神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 圍繞憲法日的校園嘉年華、社會實踐和主題研討在復旦火熱上演
    1986年,兩位復旦法律系校友陳旭東與寇樹才首次倡議設立「憲法節」。2014年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經表決通過設立12月4日為國家憲法日。開辦宣講團課程,展現青年思考在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後,復旦大學法學院迅速組織教師學生對「十一個堅持」等重要內容進行學習,並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和各班輔導員積極動員研究生、博士生骨幹組建法學院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團。經過第一輪選拔,十餘名同學通過考核加入博講團,研究課題覆蓋7門民法典方向及4門依法治國方面等多個法學前沿熱點,邀請了6位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從法律青年視角進行學理分析。
  • 太和中學召開教師節青年教師座談會
    (本網訊)為慶祝第36個教師節,9月10日下午,太和中學政教處在學校綜合樓二樓會議室組織召開青年教師座談會,傾聽青年教師心聲,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 青年教師歡聚一堂,暢所欲言。此次座談會,學校邀請了夏祖國老師給青年老師交流經驗,夏老師結合自身教育教學經歷,從師德師風、工作態度、自身修養、教學科研、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共話自身發展,鼓勵青年教師,暢想學校的美好未來。
  • 培育新時代青年奮鬥精神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要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全國各族青年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萬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徵路上奮勇搏擊。(來源:央廣網)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 圍繞憲法日的校園嘉年華、社會實踐和主題研討,在復旦火熱上演!
    在習近平同志發表重要講話後,復旦大學法學院迅速組織教師學生對「十一個堅持」等重要內容進行學習,並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和各班輔導員積極動員研究生、博士生骨幹組建法學院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團。經過第一輪選拔,十餘名同學通過考核加入博講團,研究課題覆蓋7門民法典方向及4門依法治國方面等多個法學前沿熱點,邀請了6位專業老師進行指導,從法律青年視角進行學理分析。
  • 彭州市學海湖幼兒園開展「新時代教師的幸福展望」主題教師節活動
    秋風送爽,桂花飄香,學海湖幼兒園的老師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第36個教師節。在教師節來臨之際,彭州市教育局韓局長、蔡局長、孫科長、楊科長先後來到學海湖幼兒園看望老師們,並慰問了優秀青年教師代表卿海蓮學海湖幼兒園的教師們還參加了以「新時代幼兒教師的幸福展望」為主題的教師節慶祝暨表彰會。
  • 五四青年節活動策劃書 臨沂青年節舉辦什麼活動
    五四青年節到來,各個學校和單位都會舉辦五四青年節活動,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五四青年節活動方案。   2018年五四青年節戶外活動方案   一、 活動目的:   為豐富我校教職工的課餘生活,增強教職工身體素質,倡導教師加強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發展體育運動,展現教師風採,鑄就強健體魄,讓全體教師以更加飽滿的熱情、積極的精神姿態、昂揚的鬥志投身於教育事業,教好書,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