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丨為什麼「喵嘰嘎哞咩」是口字旁,「汪汪」是水字旁?

2021-02-19 字媒體

接下來你將看到:

   ● 狗叫和水有什麼關係?

   ● 憑什麼「汪汪」能從臨時工轉正? 

   ● 古時候的狗怎麼叫

想寫貓不想寫狗的值班編輯 / 宅殆

汪汪說的是水,怎麼就變成狗了呢?

 -+-

翻閱文言文,我們幾乎很難發現用汪汪來表示狗叫的。但是確實有「汪汪」這個詞。比如:

「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濁,不可量也。」

——《後漢書.卷五十三.黃憲傳》

 

這當然不可能是說黃憲黃叔度像狗一樣汪汪叫了起來……這裡的「汪汪」是從「汪」字的本意「(水)深廣」而來,所以那個「千傾陂」通「千傾波」。

宋代夏圭的《長江萬裡圖》局部,這就是古人眼中「汪汪」的樣子

現代漢語裡的「汪洋」、「油汪汪」、「水汪汪」、「淚汪汪」,都是從這層意思來的。

 

文言文裡如果要形容狗叫,那標準用法多半是「狺狺(yinyin)」,此處請自行腦補「斷脊之犬、粗鄙之語」等等。

這個標準用法上千年一直都沒有改變。但是在使用白話文,也就是老百姓語言的文學作品裡,可就不是這樣了。

 

現在能找到比較早把「汪汪」當狗叫聲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 (《董解元西廂記》)。

其卷六有:

 

「【商調】【定風波】好事多妨礙,恰拈了冠兒,鬆開裙帶,汪汪的狗兒吠,順風聽得喊聲一派。」

 

這裡講的是崔鶯鶯偷見張生,兩個人攜手歸寢,正準備進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情節,忽然被狗叫聲打斷。

然後,「汪汪」的用法在明代變得逐漸常見,還是在《金瓶梅》這本奇書裡有:

「兩個並肩而坐,交杯換盞飲酒。那王婆陪著吃了幾杯酒,吃的臉紅紅的,告辭回家去了。二人自在取樂玩耍。婦人陪伴西門慶飲酒多時,看看天色晚來,但見:密雲迷晚岫,暗霧鎖長空。群星與皓月爭輝,綠水共青天同碧。僧投古寺,深林中嚷嚷鴉飛;客奔荒村,閭巷內汪汪犬吠。」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第八回《盼情郎佳人佔鬼卦 燒夫靈和尚聽淫聲》

 

這一段以景寫情堪稱妙筆。天雷地火將發未發之際,忽然轉向渺茫清冷的山野,真是浩浩茫茫的人生寂寞,才襯得一對狗男女不能不放浪形骸,以填充虛無之生命。小黃書寫得悲天憫人,當代編劇沒幾個人能夠鋪排出這個境界。

扯遠了。繼續說狗叫。

在《西遊記》裡也可以找到用「汪汪」的例子,就不引用了,免得大家說我騙稿費。

 

大家都知道現代漢語文學起源於白話文運動,所謂白話,就是老百姓的口語。反正都是白話,從明清白話小說中吸取點養分貌似也沒有什麼不妥。這個「汪汪」的寫法大概就如此被繼承了下來。

 

憑什麼「汪汪」能從臨時工轉正?

 -+-

現在有人要問了,既然有「狺狺犬吠」,為何要發明一個「汪汪」?大家試著讀一下「狺狺」(yinyin)……

 

一點也不像狗叫是不是?和猛犬更是相差十萬八千裡。

 

這個對讀書人來說完全沒問題,反正他們讀的「之乎者也」老百姓也聽不懂。但是中國古代的白話小說,起源於宋代「說話藝術」的「話本」,也就是民間說書人表演的底本。

《清明上河圖》裡的說書人

如果老百姓沒聽出來你在學狗叫,反而錯以為你在「嚶嚶」地賣萌討賞錢,可就麻煩了。

 

所以這個擬聲詞一定要像才行,至於用什麼字記錄反而不重要。「汪汪」就是這麼一步步被借用然後上位的。

 

問題到這裡大概算解決了。不過有人一定暗中腹誹:古代讀書人怎麼這麼蠢,連學狗叫都學不像……

 

咳,咳,其實這個不能怪古人了。在先秦時代,文言文還是直接記錄自人們說的話,但從漢代開始,文言文和人們說話就開始逐漸分離,關係越來越遠。作為書面語的文言文,在此後幾千年裡保持了相當強的穩定性。

 

這有很多好處,比如大家口音差很多,一個說廣府話一個說唐山話,互相完全沒法理解,也不影響書面交流,讀書人也都可以輕鬆閱讀一兩千年前的書籍。中國能長期保持文化上的統一和延續性,文言文可以說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甚至中國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也因為曾經把漢語文言文作為官方文字,大家雖然語言完全不通,卻可以通過文字進行

筆談。

日語版唐詩對中國人來說也毫無壓力

比如1825年有一艘中國商船「得泰號」,意外擱淺日本本州島島遠州榛原郡下吉田村。幕府派人護送他們去長崎的時候,日方接待人員之一的野田笛浦是一位儒者,就用文言文和中國人筆談:

「貴邦太祖(清太祖努爾哈赤)出何州?」

大副劉聖孚謊稱:「出於江南。」

結果馬上被熟悉中國掌故的野田揭穿:「我聞貴邦太祖出長白山下,不知此山江南何州?」他們的對話全都被記錄在日本的《得泰船筆語》這本書裡。

 

不過文言文的穩定性也有一個壞處,那就是沒法真實記錄現實場景中人們到底是怎麼說話的。特別是漢語的語音,在這兩千年裡變化非常巨大,從漢代及先秦的上古漢語,經歷魏晉,演化為唐宋的中古漢語,然後又演化為明清的近代漢語,最終又成為今天的現代漢語。

 

到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一種方言,包括普通話、粵語、閩南語,可以讓唐詩全部押韻,其中變化之大就可見一斑。甚至早在南北朝以後,人們就發現《詩經》這樣的先秦詩歌,讀起來經常不押韻,比如《邶風·燕燕》裡有:

「燕燕於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其中的「南」和「音」「心」,就不押韻了。那怎麼辦呢?他們提出了一個叫做「叶韻」或者「協句」的處理方法,意思就是說吟到這裡的時候,要把「南」讀成nin,也就是「乃林」反切,而不是正常的「那念」反切。

這只是一種毫無道理、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處理措施,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明朝音韻學家們才開始明白,這個「叶韻」其實不是古人作詩時有意為之,而是古今音韻變化的結果。

 

比如明朝的音韻學家陳第,就在他的《毛詩古音考》中說「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

 

所以關於我們這個「怎麼學狗叫」的問題,一個合理的猜測就是「狺狺」最初的確是模擬狗叫的,但是因為語音的變化,它就不像了。當然我要是在這裡就結束,大家一定還會說我騙稿費,所以只好再放一些

硬貨。

 

古時候的狗怎麼叫

 -+-

首先是「狺/㹞/㹜」 這一組,在現代漢語普通話裡都讀作yin,王力先生考證說這三個其實是一個詞的不同寫法,記錄的是相同的語音和意思。《說文》裡說:「狺,犬吠聲。從犬斤聲。語斤切」。《楚辭·九辯》裡就說「猛犬狺狺以迎吠」。

這個字在上古的時候到底讀什麼呢?根據語言學家鄭張尚芳的研究,「狺」在上古漢語中的擬音大概是:/ŋrɯn/。

 

這個ŋ讀法和英語裡差不多,這個聲母就是漢語聲韻中的「疑」母;ɯ和u差不多,不過口型要那麼圓,屬於半元音。你可以試著發一下音,是不是有點像狗叫了!

如果有江浙的朋友,也就是母語是吳語的,可以用自己家鄉話的「魚」(也有可能是五、我)(ŋ) 和「文」(wen)快速一起讀。如果可以的話,多試幾次,有點感覺了吧?

 

再翻開《說文解字》,我們會發現除了「狺」這個欽定的狗叫聲以外,其實還有一些現在都沒法用的狗叫聲。

「狋:犬怒兒。從犬示聲。

猩,猩猩,犬吠聲。從犬星聲。遠聞犬吠聲猩猩然也。

猥,犬吠聲。從犬畏聲。

狠,吠(犬)鬥聲,從犬艮聲。

獜,健也。從犬粦聲。詩曰:盧獜獜。

犭音,竇中犬聲。從犬從音,音亦聲。

犭番,犬鬥聲。從犬番聲。」

 

其次,「吠」這個指代犬叫聲的名詞,和英語的bark有點像,最初也是擬聲詞。它的上古擬音/bods/,有點像英語裡模仿狗叫的bow-wow。現在客家話裡這個字的發音,還有留著一些上古的痕跡。

 

就連漢語裡表示狗的兩個字犬和狗,最初很有可能也是擬聲詞,就是說用模仿狗叫來指代狗。

首先是孔子他老人家曾經曰過:「狗,叩也。叩氣吠以守。」上古擬音是/koːʔ/;犬字是「苦泫切」上古擬音是/kʰʷeːnʔ/。所以這兩個字在上古都以k作為聲母,很有可能也是在模仿那種急促的狗叫聲。

 

總之,這些字最後全都因為語音變化太大,一點也不擬音了。雖然從偏旁還能看出來和狗有關,但是讀起來的聲音很難讓人聯想起狗。人民群眾只好自己想辦法,就找到了「汪汪」這個發音更符合狗叫的詞來用。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只有狗叫聲「汪汪」是水字旁?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前一段時間我們討論過為什麼網際網路上關於貓的信息要遠遠多於狗。其實貓和狗之間還有一個巨大的差異,就是在現代漢語中,貓叫的擬聲詞「喵」,狗叫的擬聲詞是「汪」。差異有多大呢?我們看一下漢字中各種動物叫聲的擬聲詞寫法。「喵嘰嘎哞咩汪」……一堆口字旁的字裡混進了一個三點水。
  • 說文解字:為什麼「聽」字是口字旁?原因竟是意料之外!
    讀過《說文解字》的很多朋友都喜歡琢磨,比如有網友就說,為什麼「聽」字是口字旁?按理說應該是用耳朵在聽啊!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口在說,聽的人心裡論斤稱一稱話的份量」?這是形聲字還是會意字呢?但聲音不一定是口說出來的,世間萬物都可以製造聲音!跟「口」有什麼關係,該如何解釋呢?
  • 如果你會運用這些口字旁的字,學起粵語來就容易多了!
    我們平時說粵語,好多語氣詞是口字旁;為什麼有那麼多字是口字旁的,也許是跟廣東人能吃好吃有關吧,正所謂我們是大吃省嘛。
  • 曼德拉效應又出現了,口字旁的當為什麼打不出來?
    就是:口字旁的當為什麼沒有了? 我們經常口頭闡述叮叮噹噹。那麼這個「dang」字該如何書寫呢?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應該是一個口字旁加上當。 相信不少人都和我一樣,明確的記得小時候的的確確有看過這個字。 然而現在在輸入法打上「dang」,如何尋找也找不到這個字。
  • 口字旁的「當」字原來不存在 網友:30多年都記錯了?
    這兩天有個話題又被翻出來了,結果網友都被整懵了——口字旁的「當」字原來不存在,但是記憶中這個詞確實有。這是怎麼回事?隨便打開一個輸入法試試就知道了。剛剛為了驗證,試了下QQ輸入法,DANG這個拼音下有當這個字,還有繁體字「噹」,唯獨沒有大家記憶中的那個口字旁的「當」。
  • 口字旁的「當」打不出!難道我們記憶被消除過?
    突然有人談論說打不出口字旁的「當」,筆者表示不服,動手幾下打出拼音dang,結果認真找幾遍還真沒有發現這個字。找不到口字旁的「當」什麼情況?童年的《叮口當貓》呢?總不可能是這個「當」吧?難道的記憶被消除過嗎?還是這個字原本就不存在?
  • 絞絲旁、口字旁、日字旁、單人旁的字,如何寫好?來看這些代表字
    2、左窄右寬,「工」字大致處在中間(就上下位置而言)。3、「工」的第一橫,起筆做了一些變化。第二橫,整體託上。二、葉註解:1、筆畫少的字,注意處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2、口字旁,不宜寫得太窄,整體位置靠上,且有一定的斜度。
  • 曼德拉效應—口字旁的「當」存在嗎?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展開今天的話題,口字旁的「當」是否存在。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好像我們腦海裡存在的口字旁「當」現實中不存在,符合曼德拉效應。口字旁的「當」存在嗎?很多朋友表示,它確確實見過,但是現在找不到了,也羅列出來證據。
  • 毛筆書法中偏旁部首的結構特點和書寫方法之三:口字旁與日字旁
    毛筆書法中口字旁和日字旁是比較常見的兩個偏旁。在漢字中的位置也多種多樣,所以書寫時要多加揣摩。多看古人寫的帶這兩個偏旁的例字。「口」字在漢字中的位置比較靈活,可以在字的左邊,也可以在字的右邊,可以在字的上面,也可以在字的下面,不同的位置寫法上有一定的區別。先看「口」字的寫法:◆ 口字旁在左邊,字形不宜大, 上寬下窄。◆ 兩側豎畫內收,左低右高。
  • 口字旁的「當」存在嗎?難道是是曼德拉效應?
    最近很多人表示口字旁的「當」不見了,輸入法裡沒有;百度百科查找也不存在;查找字典也找不到。究竟是什麼原因?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展開今天的話題,口字旁的「當」是否存在。口字旁的「當」存在嗎?很多朋友表示,它確確實見過,但是現在找不到了,也羅列出來了一些證據。
  • 一個口字旁一個當念什麼?曼德拉效應再次出現,這個字根本不存在!
    那麼這個「dang」字該如何書寫呢?在眾人的印象當中,應該是一個口字旁加上當然的當。事實上在中國漢字當中根本就沒有這個字,不管是用百度輸入法還是搜狗輸入法,這個字根本就打不出來。也可以去尋找相關的新華字典,裡面也並沒有關於這個字的記錄,為什麼我們明明記得存在的漢字,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這也反映了曼德拉效應。
  • 口字旁的「當」為何沒了?曼德拉效應浮現,專家:根本沒那個字
    86版字典 那麼提到「曼德拉效應」,就必須要提到一個漢字,口字旁的「當」,這個字如今根本打不出來,不相信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嘗試,然而在多數人的印象中
  • 楷書中足字旁和三點水旁寫法,在具體字中如何進行應用
    我們今天繼續分享楷書中左偏旁的部首結構,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足字旁和三點水旁的部首的寫法和應用,三點水旁可能大家對寫法比較熟悉,我們先聊足字旁的寫法吧,足字旁是由一個口和一個止兩個部首組成,口字我們就不多說了,止字的中豎可上面的口字相連,止字的底橫向左突出起筆,向右上形成斜勢。
  • 如何寫好硬筆楷書的『王字旁』(附獨家技巧)硬筆楷書偏旁部首王字旁的講解
    『王字旁』
  • 毛筆書法楷書「月」字旁的書寫方法及結構特點
    「月」字做偏旁的字在漢字中非常常見,大部分月字旁的字和月 亮及身體部位有關。「月」字旁在漢字中所處的位置大概有三種,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還有時在字的下面。無論處於什麼位置,「月」字旁寫法都比較近似,但姿態不一樣。
  • 口字旁的「當」字原來不存在-網友:30多年都記錯了?
    於是乎,網友們都懵了--字旁的「當」字不存在,但記憶中這個字確實存在。這是怎麼回事?只要打開一個輸入法試試就行了。只是為了驗證一下,我試了一下QQ輸入法。當在拼音下有當字,繁體字「當」,但在大家的記憶中,這個字旁邊卻沒有「當」字。怕輸入法字庫出錯,就順手在網上找了一些教材軟體裡的介紹。
  • 為什麼貓「喵喵喵」是口字旁,狗「汪汪汪」是三點水?
    ● 古時候的狗怎麼叫想寫貓不想寫狗的值班編輯 / 宅殆汪汪說的是水——《後漢書.卷五十三.黃憲傳》 這當然不可能是說黃憲黃叔度像狗一樣汪汪叫了起來……這裡的「汪汪」是從「汪」字的本意「(水)深廣」而來,所以那個「千傾陂」通「千傾波」。
  • 這些反犬旁的字,你會寫嗎?
    導讀 核心提示 反犬旁:撇畫左下平行行筆,收筆出鋒,彎鉤弧度大,注意起筆收筆對應一條線。硬筆書法-反犬旁 犯字 犯:
  • 為什麼蝙蝠是哺乳動物,卻是「蟲」字旁?
    古代造字對蝙蝠使用了蟲字旁最初是對不同生物的分類識別,蟲字旁的蟲與昆蟲的蟲最初指的都是蟲子嗎?當然不是,蟲字旁的蟲不一定全指昆蟲,它們文字演變中有著不同的樣式與解釋。
  • 偏旁部首:見字邊、牛字旁、氣字頭、斤字邊、貝字旁,折文,橫山,將字旁,戈字邊,水字底的寫法
    今天繼續學習偏旁部首,見字邊、牛字旁、氣字頭和斤字邊!先看見字體頭:牛字旁:續分享偏旁部首,貝字旁、折文,橫山、將字旁、戈字邊、水字底。先看貝字旁:將字旁:水字放在下邊作為偏旁用時,要寫得略微扁平。撇捺控制好長度。除了少量字外,水字的撇捺寬度要比上邊部分要稍寬,看起來能支撐起上邊而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