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格隆匯4月27日丨東軟集團(600718.SH)發布2018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71.71億元,同比增長0.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0億元,同比下降89.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117.65萬元,同比下降95.27%;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董事會擬2018年度不向股東分配股利,也不進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公司未分配利潤中的可支配資金,將用於公司2019年度醫療健康及社會保障、智能汽車互聯、智慧城市等核心業務的拓展及研發投入。
。如果將報告期內和去年同期同時扣除瀋陽東軟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現更名為東軟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熙康」)、東軟望海、東軟睿馳汽車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睿馳」)、融盛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融盛財險」)等創新業務公司對公司淨利潤的影響後,同口徑下,公司主營業務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0.56%。
報告期內,公司整體收入保持增長,利潤下降,主要原因包括:一、2017年度子公司東軟望海引進投資者,使公司對其持股比例下降而不再擁有控制權確認的投資收益以及重新評估剩餘股權價值的增值收益等確認非經常性損益6.88億元,而2018年度公司未有類似事項確認的非經常性收益;二、公司以原有主營業務為基礎和平臺,通過軟體、技術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醫療健康、智能汽車等行業的變革,在「大醫療健康」、「大汽車」等板塊構造了東軟醫療、熙康、東軟望海、東軟睿馳、融盛財險等一批創新公司,基於發展需要,創新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和市場投入力度,推動有效的轉型和突破,為此,東軟望海、東軟睿馳、融盛財險等公司的經營業績虧損加大,對上市公司業績構成相應的負向影響;三、受國內國際經濟局勢影響,國內部分信息化項目建設周期延後,同時公司持續加大面向核心業務的研發和市場投入,其中研發投入同比繼續增長。
東軟始終堅持以軟體技術為核心,通過軟體與服務的結合,軟體與製造的結合,技術與行業能力的結合,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智能互聯產品、平臺產品以及雲與數據服務。近年來,公司執行創新與全球化發展策略,以自主知識資產為核心,驅動業務的專業化、IP化、網際網路化發展,推動公司核心業務持續穩定健康增長。同時,通過軟體、技術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推動大醫療健康、大汽車、智慧城市等領域的變革,不斷探索新業務新模式,為公司發展增加新的動能。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210餘個業務方向,750餘種解決方案及產品,重點發展醫療健康及社會保障、智能汽車互聯、智慧城市、企業互聯等領域,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的應用取得了新的進展。
報告期內,公司自主軟體、產品及服務業務實現收入59.81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83.41%;系統集成業務實現收入10.88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15.17%。
東軟為近500家三級醫院、2500餘家醫療機構、30000餘家基層醫療機構和診所、19萬醫療兩定機構提供軟體與服務;東軟雲HIS產品覆蓋全國50000餘家各類基層醫療服務機構。
東軟支撐約7億人的社會保險服務,為國內40餘個城市提供人社醫保平臺雲服務;東軟支撐了中國13億人口的資料庫管理;350萬大學生正在使用東軟數位化校園系統,600萬中小學師生正在使用東軟睿雲教育平臺;東軟的證券交易監察系統為超過1.4億人參與證券交易提供服務。
東軟為電信運營商提供騷擾電話集中管控平臺,垃圾簡訊治理平臺,以及安全策略集中運營分析平臺,覆蓋9億手機用戶。
東軟為超過4億人的電力使用和支付提供服務;東軟為中國國土資源部開發的國土資源核心業務系統管理覆蓋了18億畝耕地;6000餘家環保管理部門在使用東軟環境統計和環保固體廢物監管系統;6000餘家企業與政府部門使用東軟平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