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這話充分說明了茶與水的密切關係。歷史上,晶苦愛好者大多喜歡遊歷名川大山,鑑賞天下之名泉佳水,並按其水質進行排名:金山中泠泉。金山,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部。古今聞名的中冷泉就位於金山公園西一裡處。用中冷泉泉水沏茶,茶味清香甘測。唐代張又新《煎茶水記》中記載,品泉家劉伯芻品鑑過著幹名 泉佳水後,把中泠泉評為第一,故中泠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美營。
為什麼中冷泉的泉水如此神奇呢?真正的中泠泉泉水是極為其難得的,因為它的泉眼在波濤洶湧的江心,汲取其泉水極不容易。《金山志》記載:「中泠泉,在金山之西,石彈山下,當波濤最險處。」據說古人汲水要在一定的時間,還要用特殊的器具一銅瓶或銅葫蘆,垂入石之中,才能得到真泉水,如果位置不合適,就得不到真正的泉水。後來由於地質變遷,中冷泉的泉眼露出了地面。人們在泉眼四周砌成石欄方池。清代書法家王仁堪在石欄上寫了「天下第一泉」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從而使這裡成了鎮江的一處古今名勝。
杭州虎跑泉。虎跑泉,位於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鶴峰下慧禪寺(俗稱虎跑寺)側院內,距市區約5公裡。該泉從大慈山的斷層陡壁的砂巖、石英砂中滲出,泉水晶瑩甘洲,居西湖諸泉之首,和龍井泉一起並譽為「天下第三泉」。「龍並茶葉虎跑水」被譽為西湖雙絕。古往今來凡是來杭州遊歷的人們,都以品嘗虎跑泉水衝泡的龍井茶為快事。歷代的詩人們留下了許多。
虎跑泉的來歷,相傳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高僧寰中(亦名性空)至虎跑寺,見這裡風景靈秀,便住了下來。但由於附近沒有水源,他準備遷往別處。一天晚上,他夢見有位仙人對他說:「南嶽有一童子泉,當遣二虎將其搬來。」第二天,他果然看見有兩隻老虎在跑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隨即湧出,故名為虎跑泉貫是虎跑泉水的詩篇。
京玉泉山玉泉。玉泉,位於北京西郊五導山東能。漫步在風景秀麗的題和昆明之時,玉象山上的高峻塔影和波光山色,就會映入眼帘。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中對玉泉山水作了生動描繪「泉出石罅間,諸而為池,廣三丈許,名玉泉池,池內如明珠萬鬥,擁起不絕,知為源也,水色清而碧,細石流沙,綠藻荇,一一可辨。清康熙年間,在王泉山之陽建澄心園,後更名日靜明園,玉泉即在該園中。
從清朝初年開始,玉泉就是宮廷帝後品茗御用之泉水,乾隆帝曾對天下的名泉佳水做過深入的研究和品評,除對水質的清、甘、潔進行比較之外,還用特製的銀鬥比較衡量,以輕者為上。乾隆帝把天下名泉列為七品,而京師玉泉名列第一。他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記》中說:「則凡出於山下,而有測者,誠無過京師之玉泉,故定為天下第一泉
濟南趵突泉,宋代始稱約突泉。位於山東濟南市西門橋南的趵突泉公園內。有泉城之譽的濟南市共有四大泉群,即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五龍潭而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是中國北方最負盛名的大泉之一。趵突泉從地下熔巖溶洞的裂縫中湧出三窟並發,浪花四濺,聲若隱雷勢如鼎沸。泉池的形狀為方形,面積大約有一畝周圍砌起了石欄,池內的三股清的完位於山春者南市,是中國新的果,它的表水來自地下,水著餅泉,日夜噴酒,乍一看,就像三堆白雪,甚為奇觀。由於池水澄碧、清醇、甘測,非常適合烹茶。
廬山康王谷水簾泉。江西九江廬山康王谷水簾泉,又稱三疊泉、三級泉,位於廬山東谷會仙亭旁。唐代陸羽曾名泉」,水簾泉曾名盛一時,為嗜茶品泉者所推崇樂道。宋朝詩人蘇軾和陸遊曾品鑑過溶泉之水,並留下了品泉詩章。蘇軾在詠茶詞中稱讚「谷簾自古珍泉」。陸遊在《試茶》詩曰鑄焙香懷舊隱,谷簾試水憶西遊。」從廬山觀山上看水溶泉,只見一縷天泉,垂直飛瀉而下落在大盤石上,發出洪鐘般的響聲。泉水散而復聚,曲折迴繞,又往下瀉,谷風吹來。泉水似冰組飄於空中,如萬鬥明珠隨風散落,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晶瑩奪目,蔚為壯觀
無錫惠山寺石泉水。名泉佳水著稱於天下。惠山寺石泉共有三個泉池,人門處是泉的下池,開鑿於宋代。池上面是漪測常,堂後就是聞名遐邇的「二泉亭」。平內和亭前有兩個泉池,分別為上池、中池,相傳為唐代開鑿,上池呈八角形,水質最佳;中池呈不規則方形,從若冰洞浸出,又稱冰泉」惠山寺泉水自開鑿之初,就和茶人品泉鑑水緊密聯繫在一起。
唐代,惠山寺二泉油開菌之時,陸羽正在太湖之濱的長城顧清山、義興唐貢山等地訪茶品泉,他多次趕無錫考惠山,著有《惠山寺記》.並將惠山泉評為「天下第二泉」。除陸羽外,唐代品泉家劉伯芻張又新也曾品評過惠山二泉之水。唐武宗會昌年間,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長安,曾責令地方官史派人用驛遞方法,把三千裡外的無錫泉水運去享用。宋徽宗時將二泉水列為貢品,命人按時按量送往東京汴梁。
杭州龍井泉。龍井泉,本名龍泓,又名龍湫。位於浙江杭州市西湖西面的風蘊嶺上,屬露型巖溶泉。龍井泉相傳在三國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已被發現。由於此泉大旱不測,古人以為與大海相通,有神龍潛居,所以稱之為龍井。宋代詩人蘇東坡曾稱讚龍井泉曰:「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古蛟龍潭。」龍井泉水源自山巖,水味甘醇,四季不絕,清如明鏡寒碧異常,取一小根輕輕攪拔井水,水面上即呈現出一條由外向內旋動的分水線,見者無不稱奇,據說是泉池中已有泉水與新湧入泉水的比重和流速不同所致,但也有人認為是龍泉水表面張力較大所致。
蘇州虎丘寺石泉水。蘇州虎丘,又名海湧山。位於江蘇省蘇州市門外西北山塘街,距城約35公裡。春秋吳王夫差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虎丘不僅以風景秀麗聞名遐邇,也以名泉佳水著稱於世。據《蘇州府志》記載,茶聖陸羽晚年長期寓居於蘇州虎丘。他發現虎丘山泉甘甜可口,逐在虎丘山上挖築一石井,稱為「陸羽井」,又稱「陸羽泉」,並將其評為「天下第五泉」。
因虎丘泉水清甘味美,唐代品泉家劉伯當又將其評為「天下第三泉」聞名天下的「虎丘石泉水」,其具體位置是在「千人石」右側的「冷香圖」。並口約有一丈見方,四面石壁,不連石底,並井下清泉寒碧,終年不斷。此乃陸羽當年寓居虎丘時開鑿的古石泉,即「陸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