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下午,香港特區政府新聞網發布公告稱,因路面及交通情況逐步回穩,全港小學、中學及部分特殊學校11月20日恢復上課。幼稚園、肢體傷殘兒童學校及智障兒童學校將停課至11月24日。
這次停課從本月14日開始,此前一天,香港特區政府網站發布新聞公報稱,因應當前及可預計的交通狀況,以及全港學校的整體匯報,全港學校(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及特殊學校)將於明日(十一月十四日)停課,以策安全。
顯然,此番停課原因仍要歸咎於香港街頭的暴力活動,學校停課是為規避風險,以保證學生的安全。而今日香港學校復又開課,應當說在香港警方的努力下,街頭秩序得以好轉,學生的上學路重新有了保障。
綿延五個多月的「修例風波」,可以說給香港經濟社會帶來深重危害。公共運輸設施被破壞,政府部門被衝擊,商鋪關門營業,普通市民被傷,個別大學變成「戰場」……但尤其不能忍的是,香港的中小學正常教學也被暴力活動裹挾。
▲香港市民撐警遊行,母親哽咽譴責暴力:不能讓孩子在暴力中成長。新京報「我們視頻」。
此前,據香港教育局新聞公報稱,除學生上學路被毀外,更有保姆車遭受惡意破壞,亦有學校遭受不同程度的威嚇。不客氣地說,香港街頭的暴力活動已嚴重影響到中小學生正常受教育的權利,若不及時止暴制亂,或將對下一代的成長造成直接傷害。
眾所周知,基礎教育是一國一地區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關係一個國家與一個地區的未來。如果基礎教育不能正常運轉,這傷害的是永續發展的源頭活水。
尤其是對香港來說,香港的基礎教育在香港國民體系裡佔據重要地位,其完備的體系與學制一直為人所稱頌。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為香港儲備了大批「預備人才」。
而從數據來看,2016年,香港全年教育支出791億港元,佔政府開支總額約18.5%。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投入比例,正是因為港府認為投資教育很值得,社會發展應著重於人才的發展。
但香港街頭的暴力活動,已嚴重幹擾了中小學以及幼兒園的正常上課秩序,政府投資建設的教育設施被破壞,教學活動受到恐嚇,政府層面縱有再高的重視程度,如果因為暴力遲遲不能複課,那也只能是無濟於事。
諸多愛港愛國愛教育的港人不能容忍暴力侵蝕中小學,已有多所中學表示,學校是一個老師教學及學生接受教育的地方,社會的爭拗及分裂不應該進入校園,騷擾學校的校政。為了讓同學明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香港直資中學還將設研討會與同學們作理性討論,指導學生如何「以正確和合法的方法」表達意見,以抵禦極端思想入侵校園內部。
正常的基礎教育就該如此,讓孩子安全地端坐於教室,是一個社會最大的良心。暴力活動影響中小學教育不該被縱容,讓中小學生儘快複課就是理性港人的最大心理公約數。
香港中小學、特殊學校複課,某種意義上傳遞出積極信號,這或許意味著香港街頭的局勢正在得到扭轉。就在昨天,香港新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上任,其表示將堅守崗位,打擊暴力,儘快恢復社會秩序。他也被外界普遍寄予帶領警隊走出當前情勢的期待。隨著香港中學小學開課,不少人從大學和平撤出,我們可以期冀,香港正在走出暴力泥潭,重新恢復和平穩定的社會秩序。
□喻辛(媒體人)
編輯:王言虎 校對: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