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電器維修過程中,經常用萬用表檢測電容器的好壞。傳統的方法是和同樣型號電容器進行充放電比較,操作很不方便,有些電容由於引腳短、容量過大,有時也不能用數字萬用表檢測。筆者在長期的維修實踐中,摸索出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檢測方法,現介紹如下,希望能給同行們帶來一點點方便。
在電學測量中,有兩種結構完全相同的電流計。一種是衝擊電流計。它是用來測量脈衝電流的電量的精密儀表,當流過衝擊電流計的脈衝電流的持續時間遠小於衝擊電流計錶針的自由振蕩周期時,錶針的最大偏轉幅度正比於脈衝電流的電量,從而可線性地測量脈衝電流的電量。另一種是靈敏電流計,指針萬用表的表頭就是一種靈敏電流計。用指針萬用表的電阻擋測量電容時,將產生一個脈衝充電電流,如果此脈衝電流的持續時間遠小於表頭指針的自由振蕩周期,表頭由靈敏電流計變為衝擊電流計,其指針的最大偏轉幅度Am正比於該脈衝電流對電容器所充的電量Q。而電容器的電量Q=CE,E為該電阻擋的電池電動勢,是定值,所以Q又正比於電容量C,錶針的最大偏轉幅度Am也就正比於電容量C。根據這個道理,就有可能用線性讀數來測量電容量。指針萬用表的電阻擋在小角度偏轉時全滿足上述規律,因此可準確測量電容量。
現以MF500型萬用表為例,說明添加電容刻度的方法和使用。MF500型萬用表刻度盤如圖所示,選取直流均勻刻度線左端的10小格作電容量的線性刻度。這是因為它既可滿足小角度偏轉的線性條件,又方便讀數。超過10格,刻度將逐漸變為非線性。取一個新電容器,例如標稱值為3.3F的電容器,用數字萬用表測得其實際容量為3.61F,把500型萬用表的R×1擋作歐姆調零。用表筆尖使電容器放電後,用兩表筆接觸電容器兩極,觀察錶針的最大偏轉幅度。再用R×10、R×100、R×1k、R×10k擋依次重複上述步驟,看哪一擋在10小格範圍內偏轉幅度最大。結果在R×1k擋時,錶針的偏轉幅度最大,為3小格,用3.6μF除以3小格,得RX1k擋的電容靈敏度為,1.2F/格,只要測出一個擋的電容靈敏度,就可算得其他擋的靈敏度,電阻倍率高的靈敏度高,倍率低的靈敏度低,相鄰擋成10倍關係遞推。於是得MF500型萬用表電阻擋的電容靈敏度如下,RX1擋—1200F/格,R×10擋1201F/格,R×100擋—12F格。R×1k擋——1.2F/格。Rx10k擋-----0.12F(120nF)/格。
從上面500型表的電容靈敏度可看出,最大可測容量為1200F格×10格=12000F,因此,完全能適應日常維修的要求。筆者就是把這組數字刻在了電阻擋旋鈕上,使用起來很方便。
〔實例〕某待測電容器的標稱值為10F,試測試其好壞?
1,選擋,根據標稱值為10F,應選取1.2F/格擋,即R1k擋。
2、歐姆調零,此步切不可忽略,否則讀數誤差大。
3、放電、測量、讀數,用表筆尖短路被測電容器的兩引線,進行放電。放電後,用兩表筆分別接觸電容兩引線(電解電容「+」極接黑表筆,「-」極接紅表筆)。這時可讀取錶針的最大偏轉,實讀為8.5格。
4.口算實際容量,C=1.2F格×8.5格=10.2F。
5.再觀察錶針已回零。判斷,容量正常,無漏電,是好電容器。其他型號萬用表可照此方法加電容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