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是蔣介石的獨子,1910年出生,前面和大家說過。蔣經國之所以來到這個世上,是因為奶奶王採玉的大力支持,並聲稱:「蔣氏貴子必得原配所出」。這樣,1909年,王採玉便帶兒媳婦去上海看留洋歸來的兒子蔣介石,並於次年圓房,生了蔣經國。蔣經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被蔣介石重點培養,16歲那年,蔣介石將他送去蘇聯學習深造。
在蘇聯生活了12年的蔣經國,1937年才回國。為什麼回國,其實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蔣家已經有後了,再說兒子已經28歲。蔣經國在國內,擔任了很多重要職務,1978年,蔣經國正式上臺。而蔣經國與杜月笙的一段糾葛,發生在1948年,當時上海經濟蕭條,底層人民生活十分困難。蔣經國在進行金融改革的同時宣布,禁止一些商販漲價,也不允許任何遊行和示威活動。
此外,他通過發行「金圓券」取代「法幣」。用1:300的比例,吸走市民和商家手中的大量存款,以及黃金、白銀。把大量的民間財富,搜刮到了國民黨政府的名下,用金圓券紙幣,來交換市民和大亨們手中的黃金,不值錢的金圓券給民眾,貶值不貶值他不管;值錢的黃金他拿走,然後繼續購買物資打內戰,激起上海上層階級不滿。可好景不長,他打老虎就打到了杜月笙三子杜維屏的身上。在事情初起的時候,杜月笙還裝著不太在乎的樣子,對人說:死了杜維,我還有七個兒子。
這個杜月笙可是人生大贏家,在謀略上是奇才,可以說名利雙收,做事滴水不漏。
比如,1929年,黃金榮的黃金大戲院來了 3名坤伶,剛一亮相,就轟動了整個上海灘。更想不到的是,這色藝雙全的母女3朵姐妹花,竟讓42歲的杜月笙一次次沉陷其中。風姿卓越的母親筱蘭英,唱老旦;柔情媚骨的大小姐姚玉蘭,唱鬚生;英姿颯爽的二小姐姚玉英,唱武生。色藝雙絕的妙人母女同臺,這是難得的奇景,讓黃金大戲院場場爆滿。
母女三人,筱蘭英的韻味讓杜月笙著迷,兩位妙齡小姐的姿色讓杜月笙垂涎。而他最先中意的是二小姐姚玉英,幾番風流快活後,卻把大小姐姚玉蘭收作了第四房姨太太,害得二小姐相思成疾,英年早逝。母女三人通殺?顯然,但凡是個要臉要皮的人,稍稍懂得寡義廉恥的人,都做不出。但是捲入傳言的杜月笙卻無法自證清白,因為「有沒有」這個事,本就只有男女雙方可知。
杜月笙1888年生於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他3歲死了媽,5歲死了親爹,7歲繼母失蹤成了孤兒,14歲隻身跑到上海討生活。後來,在黃金榮的原配林桂生的支持下,杜月笙在上海乾得風生水起,比如,在當年的上海灘娛樂圈有一條潛規則,凡是來上海灘打碼頭的角兒,無論男女,露臉之前,按慣例都要先去杜公館拜訪一道。
姚玉蘭和孟小冬
因為杜月笙有「先過一道手」的江湖權勢,有人便推測,姚玉蘭母女在登臺之前,便已經落入杜月笙的虎口。此後,姚玉蘭成為杜月笙的四房太太。杜月笙一生所娶了5位太太,與他合葬的,也只有這位四太太姚玉蘭了。自從和姚玉蘭結婚後,有姚玉蘭在旁相助,他交友的範圍越來越廣,在名士權貴的圈子裡更加如魚得水,伸展自如。
姚玉蘭
尤其是姚玉蘭為他攀上孔祥熙之母,又屢次為他登臺義演救災,漸漸的,流言蜚語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杜月笙梅開四度,真的得了一位旺夫的「女菩薩」。
姚玉蘭
1931年,9.18事變後大量東北難民南下,杜月笙組織抗日救國會,一邊積極籌劃救助東北難民,一邊又向倒賣日貨的商家徵收「保護費」。
1937年,抗戰爆發,杜月笙跑去香港避難,一邊遙控指揮上海幫會囤積居奇賺國難錢,一邊又通過他的公司倒騰了不少醫藥與武裝物資,大力資助了國共兩黨抗日。是與戴笠共同建立一支1萬人的部隊,以幫會和工人為基礎,配合正規軍作戰,並暗殺日本間諜和漢奸無數,包括暗殺張嘯林。可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上海灘土皇帝,也有弱點,那就是他能左右逢源,得到蔣介石的器重。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當時通貨膨脹嚴重,蔣經國準備在上海進行一次「大手筆」。為表示改革決心,蔣經國抓了杜月笙的第三子,中匯銀行的總經理杜維屏。事後,蔣經國拍電報請示蔣介石,蔣介石特意把回電發到《申報》上,懇請杜月笙支持蔣經國。杜月笙結交的貴人朋友一個比一個有文化、有身份,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蔣介石要娶宋美齡時,當時家裡還有一個老婆陳潔如沒法安排,杜月笙出錢出面給人好好地安排到了美國讀書。也就是說,杜月笙的權勢和依附蔣介石有很大的關係,只是杜月笙可不是任人擺布的馬前卒,他處事沉穩。沉甸甸的硬頭貨(黃金),換成輕飄飄的紙幣金圓券。在當時很多大亨不願意,他們都找杜月笙給拿主意,杜月笙感慨地說道:「小胳膊擰不過大腿啊!」,由於國民黨的腐敗,加上在軍事上的失利,金圓券的發行量越來越大,國民黨統治區物件飛漲不可抑制。於是想靠「幣制改革」挽救國民黨經濟危機的計劃破產了。一隊隊市民揣著一疊疊嶄新的金圓券,就是買不著需要的東西。糧店大都關門,百貨店和副食店的貨架上空空蕩蕩,人們瞪著發綠的眼睛四處張望。而那些官吏豪門們,卻依舊花天酒地,等著物價進一步上漲就可坐收厚利。
上海出現了中國經濟史上前所未有的怪現象。消息傳到南京,蔣介石急了。聽說上海又有人利用幣制改革囤積居奇,鬧得物價飛漲,人心惶惶,他怎能不火頂腦門兒。蔣介石便命令宣鐵吾查辦投機商,堅決平抑物價。宣鐵吾動員全部警力宣鐵吾不敢怠慢,立即親自布置調查,結果卻令他大吃一驚。凡是在上海能囤積居奇的,個個都是大腕,人人都有後臺。而鬧得最歡的,就是青幫頭子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和揚子公司總經理--孔祥熙的兒子孔令侃。這是燙手的山芋,宣鐵吾自知徹查此事會引火燒身,於是隱退。這才有了蔣經國去上海查案的事情,蔣經國來到上海後,掄圓了板斧,不打蒼蠅,專打老虎,突然查封了他最大的一個倉庫。經查發現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的倉庫裡面堆滿了明令禁止囤積的物品。
一直跟著蔣介石幹,打完了抗戰,又走進了內戰。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蔣經國想拿他開刀。先是蔣介石特意在報紙上回電,讓他支持蔣經國的改革。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被捕了,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遍了上海灘,連孔令侃聽了頭皮都直發麻,莫非這個俄羅斯兒子真敢太歲爺上動土?果然,蔣經國在逮捕了杜維屏後,立即在浦東大樓召集所有巨商開會。
孔令侃
就在蔣經國要宣布散會的時候,杜月笙站了起來,輕輕地咳嗽了兩聲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是讓他把違法囤積的物資交出去,二是將他交給蔣先生法辦。但我想說一句,既然蔣先生以國法為重,執法如山,就應該一視同仁。我兒子是我沒教好,據我了解,在上海灘囤積居奇的不止我兒子一家,揚子公司也有不少,蔣先生為何不到他們那裡查查?」
不料杜月笙當眾將了他一軍,看來孔令侃是不能不查了。
蔣經國當場對杜月笙說:「揚子公司我當然要查,這次不管是誰,觸犯了國家法律,我都不會放過。」
杜月笙冷笑了一聲連說:「好,好!那我敬候佳音。」說罷兩袖一甩,走出了會場。
「楊子」公司的老闆,正是自己的表兄孔令侃。孔令侃是宋美齡的姐姐宋靄齡與孔祥熙的大兒子,民國時期的四大家族就有孔家,憑藉家族關係,孔家一度成為當時中國最富有的家族。當時有美國人統計了全球最富有的50人,其中就有孔令侃,他有多少錢誰也不清楚,有宋美齡在背後撐腰,孔令侃誰也不怕,肆無忌憚,就是蔣經國也對他束手無策。
當晚,蔣經國便查封了孔令侃的倉庫。這個孔令侃,可是宋美齡的外甥,宋美齡作為蔣介石的妻子,並沒有給蔣介石生個一兒半女,對孔令侃視如己出,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般。聽說蔣經國把自己的外甥抓了,殺氣就不打一處來。她飛速趕赴上海找到蔣經國,勸他不要對揚子公司下手,說那樣會從根本上影響國民黨的聲譽,給反對的人找到藉口。
不過有趣的是蔣經國並沒有買宋美齡的帳,還聲稱說:父親派我來上海整頓上海秩序。現在是小官看大官,百姓看上頭。如果欺軟怕硬,怎麼能服人呢?於是宋美齡一氣之下一紙書信送到了蔣介石手裡,蔣介石得知後氣得不行,回到了南京將兒子蔣經國痛罵了一頓。
可是,幣改沒有成功,因為蔣經國發行的金圓券越來越不值錢,他們把換來的黃金用於打內戰,物價飛漲,改革方式違背了經濟規律,金融市場和商業市場進入報復性的混亂,引來民怨聲沸騰。不久就在南京宣布:揚子公司一案撤銷,上海的經濟管制結束。1948年底,杜維屏交納了一筆罰款,他和父親杜月笙一家人都遷去了香港。蔣介石敗北後,曾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去臺灣,他斷然拒絕,無論怎麼勸說與恐嚇,杜月笙都決不肯去臺灣,直至去世。
其實杜月笙為何不去臺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抗戰勝利後由杜月笙當選上海市長,可是老蔣不讓當也就算了,竟然寫了幾個字去罵杜月笙:杜月笙是黑勢力的代表。可能是老蔣對上海市民如此擁護一個黑幫老大有很大的不滿吧。也有可能老蔣是出於對社會的考慮,畢竟一個黑勢力的人當了會損壞國軍的形象,甚至還幫著黑勢力進行洗白了。而蔣經國抓杜維,明擺著是拿自己開涮,杜月笙怎麼還敢相信這一家人呢?其實孔令侃又何嘗不是如此,他從香港遷居美國定居,從此「默默無聞」地經營公司,投資股票和房地產。
但孔家財產在美國仍是令人咋舌:1997年孔家變賣一部分佛羅裡達州地產,得款2000多萬美元捐給學校和醫院;1999年又出售迪士尼附近400多英畝土地,價值數千萬美元。
1951年,杜月笙去世。蔣介石在他的墓碑上題詞:【義節聿昭】,意思是義氣和品節應該書寫出來昭示天下。還有張群題詞:譽聞永彰。
結語:其實當時國家經濟的弊病在哪裡,蔣經國不知道,要不然他不會拿杜月笙開刀。舊社會就是滋生弊病的溫床。杜月笙讓他處理「揚子公司」,其實就是在告訴他,除非你掀了自己家老窩,否則許多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蔣經國的行動以失敗告終,只能將杜維平放了出來。也說明一個道理,強龍終究鬥不過地頭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