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山,那水」之間感悟美麗中國

2020-12-25 人民政協網

「這本書勾起了我的回憶,我出生在農村,兒時的家鄉依山傍水,春天桃花絢爛,夏天荷花飄香,秋天蘆花飛舞,真是美極了!上世紀70年代以後圍湖造田,修建了幾道大壩,湖水退到村莊十裡之外,『那山,那水』已經變成了一種鄉愁。」

全國政協委員皮劍龍動情地打出一段文字,輕敲手機鍵盤,發送到委員移動履職平臺的「兩山」理論學習討論讀書群裡。

「您這番話可能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我們深有共鳴。」作為「群主」的全國政協委員張福成很快回應說。

這本勾起「鄉愁」的書是作家何建明所著長篇紀實文學《那山,那水———美麗中國從這裡開始》(以下簡稱《那山,那水》)。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餘村調研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十多年來,當地在「兩山」理論指引下,逐步走出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路子。這一划時代的變遷被何建平忠實地記錄在《那山,那水》一書中,通過書中優美的文字,能深切感受到「兩山」理論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

如果說文學是時代的先聲,讀書群活動就是委員們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觸摸新時代發展脈搏的生動實踐。

「廣大政協委員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努力建設書香政協。」今年4月全國政協正式啟動委員讀書活動時,汪洋主席如是強調。活動開展以來,委員移動履職平臺設立了「全國政協書院」,第一期開通11個主題讀書群,「兩山」理論學習討論讀書群就是其一。從4月23日開群後一個多月時間裡,委員們以書為媒展開了熱烈的學習探討。這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有思想與思想碰撞的火花,有樸素濃鬱的鄉情鄉音,在書香氤氳中,大家讀出了共建美麗中國的堅定信念,讀出了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履職擔當。

「江南春」的啟示

「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對那裡一點不了解,心裡一直打鼓:這個地方到底有什麼值得我去寫?到了餘村後發現,簡直太美了!」

7月2日,「兩山」理論學習討論讀書群組織線下交流活動,何建明通過視頻連線暢談創作體會。

餘村到底有多美?委員們在何建明如詩如畫的文字中已經感受到了:「煙蒙蒙雨霏霏,清甜溼潤、沁人肺腑的氣息拂面而來,帶著桃花的香味,挾著油菜花的蜂蜜甜,當然,還有時不時透過雨滴當頭撒過來的暖春陽光……這便是『江南春』最好的景致。」

這片「江南春」的景致得來實屬不易。何建明說,上世紀90年代,餘村人開礦致富,蓋起了新樓房。但老百姓發現樓房建了也不能住,窗外的灰太多了,汙染太嚴重。「老百姓還跟我講,村裡每年都要死幾個人,開山闢林要用炸藥,一炸就容易出問題。」

在苦悶與彷徨間,「兩山」理念的提出為餘村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打定主意的餘村人關停了礦山,依託「竹海」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白茶、椅業等產業,還開起了農家樂,發展生態休閒旅遊經濟,餘村人的錢袋子又鼓了起來。

「這是一部與時代同行的作品。」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沈德詠說,由此可見,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單純以追求GDP為導向。

書中「把一根竹子『吃幹榨淨』、足有一千元的產值收入」的案例深深觸動了全國政協委員呂紅兵。「一開始當地人炸山開礦,砍了竹子賣錢,後來礦停產了,從砍竹子賣錢到不砍竹子賣風景賺錢,綠水青山真的就一步步變成了金山銀山。」呂紅兵感嘆說,既想要綠水青山、又想要金山銀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讀這本書,感受和思考也更深刻。」全國政協委員段餘應在群裡有感而發:「我們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認識青山綠水的重要價值,還要從提升人民健康幸福水平上認識其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對完善我國生態環境法治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為全國政協社法委駐會副主任,呂忠梅很關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的法治理論與法治實踐。她說,這應該成為社法委履職的重要內容和抓手。

曾多次到浙江考察的全國政協委員閔慶文從經濟學角度對「兩山」理論進行了思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資產的認識和評估問題;如何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是生態資產的價值轉換或實現問題。」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鍾茂初認為,「享受綠水青山利益的主體與維護綠水青山的主體往往不是同一主體,所以生態補償機制極為重要,享受綠水青山的人群應當合理分擔維護綠水青山的責任。」

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踐行「兩山」理論,但在全國政協委員張興贏看來,有個別地方滿足於「拿個牌子」或「開個會議」,求其名而不求其實。為此,張興贏在群裡上傳了一份自己團隊所做的相關社會調查報告,他說,實踐「兩山」理論還需要更深入的探索。

從事法律工作的呂紅兵在群裡列出兩個法律案例,闡述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司法保護的重要性;來自農工黨的全國政協委員蔣和生上傳了農工黨關於生態保護的調研報告和建議;全國政協社法委副主任強衛回憶了自己在青海、江西兩地工作時踐行「兩山」理論的切身體會……在讀書群裡,這些不同界別、不同專業領域的委員們從興趣出發、向履職聚焦,在交流中不斷創造出智慧結晶,越讀越有收穫,越讀越有共識。

▲▲▲「搭臺」是個技術活兒

全國政協的讀書活動不是為讀而讀,栽下讀書的「種子」,是為了收到履職的「碩果」,因此,搭建讀書學習的舞臺是一項需要下大力氣的技術活兒。

為搭建好「兩山」理論學習討論讀書群這個舞臺,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多次在群內發言指導並親自發動住浙委員分享感悟,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斌結合時代發展和人民所盼發言論述「兩山」理論的深刻內涵,全國政協副主席汪永清出席線下交流活動並指導讀書方法。全國政協社法委專門為此搭建了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計劃,進行通盤謀劃。

作為讀書群的「大掌柜」,同時也是「店小二」,群主張福成全程參與了組織服務工作:「我們在規劃時,確定了初識總攬、細品耕讀、深思悟道、舉目遠眺等四個階段,制定了創作背景介紹、作者連線互動等15項內容的讀書學習計劃,以章節為序,對作者的觀點內容、主要思想進行定時推送。在導讀形式上,以圖文解讀方式再現作品內容,引發話題互動,並整理上傳相關音視頻資料。」

為引導更多委員參與,全國政協社法委一方面鼓勵已在群內的委員結合專業領域和讀書感悟開展議政建言,另一方面通過查詢往年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尋找部分對生態文明建設感興趣、有思考、能建言的委員加入,並通過浙江省政協組織住浙全國政協委員參加,為大家帶來一線的實踐體會。此外,還邀請《那山,那水》作者與委員開展線上線下交流活動,進一步激發委員的閱讀興趣。

除了為委員閱讀提供充足的「養分」,全國政協社法委在引導、啟發大家學習討論方面也做足了功課,比如用貼近生活、滿溢地氣的生動語言帶動委員參與討論,並在每周內保持一兩個較為深入的討論熱點。在全國兩會剛剛結束、大眾熱議民法典期間,讀書群聚焦民法典的綠色原則,適時組織呼應和發布有關材料,釀成委員討論熱點。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還組織委員再次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闡釋的「兩山」理論,討論這一理論的全球實踐和所獲讚譽,深化大家的認知。

這一個多月的讀書學習收穫是沉甸甸的,委員們對「兩山」理論蘊含的戰略思維、全局理念、辯證眼光和科學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識,也更深刻地領會到在抗擊疫情的當下,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重要意義。在「開卷有益」的過程中,大家逐漸凝聚起共識:要以勇毅篤行的精神投身「兩山」理論的實踐,共繪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的美麗中國畫卷。


相關焦點

  • 何建明報告文學《那山,那水》:「兩山」故事甘醇至美
    何建明的長篇報告文學《那山,那水》以安吉為例,緊緊抓住時代命題,投入飽滿熱情,積極反映時代精神,將「兩山」科學論斷藝術地呈現給大家,發掘安吉在「兩山」科學論斷指引下,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根源和非凡業績,生動詮釋了「兩山」科學論斷引領美麗中國建設的強大生命力。
  • 「晶都風韻」那山,那水
    楊運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我的心靈深處,難以忘懷的就是家鄉的那山、那水,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那些瑣碎的記憶是我生活的源頭,是我心靈永駐的驛站。那山,雄偉秀麗,三山連綿,是我童年、少年的樂園;那水,清澈見底,流水潺潺,帶走我的童年、少年。
  • 【那山那水我代言】魅力積石山 秀麗大墩峽
    【那山那水我代言】魅力積石山 秀麗大墩峽 2020-03-10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進終南山下,秦嶺深處,那山,那校,那時光
    青蔥的歲月,懷念的時光,似水的流年,一晃就過去了,承載著我們曾經所有的青春時光,被定格的舊時光在記憶的隧道裡發出耀眼的光芒,有關大學的那些人,那些事,歷歷在目,揮之不去,帶著悸動和希望,在路上,不期而遇。
  • 那人,那山,那狗,那情,那故事,那些感動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段關於家庭的故事,把大山裡的山色水影展現的淋漓盡致。那個侗族姑娘出現的絕美黃昏、那青山翠竹的小道,那質樸內斂的山寨,這些精緻的畫面鏡頭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影片結束的時候,導演運用了橙色的燈光,來暗示父子之間的情感關係變化。在兩種光效的銜接與轉換之中,將光影融入到了影片的敘事。鏡頭運用導演的鏡頭運用也給我們帶來了影片中層次分明的空間構圖。
  • 【那山那水我代言】好油純天然,滴滴菜籽香
    【那山那水我代言】好油純天然,滴滴菜籽香 2020-03-31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憩,遇見那山、那水、那個家
    這一站,北京出發,郴州落地,只為領略山水中的別樣民宿風情,開啟一段清新、幽靜、恬淡、優美的旅行時光,遇見那山、那水、那個「家」。那山那水·攬悅灣風格是濱海的奇景風格,定位是以80後、90後對生活有標準、有品味的一些年輕人,主要是結合民宿與旅拍的方式做的民宿,體驗當地文化、體驗當地風景、體驗具有一些儀式性的活動和生活方式,把小東江的美、民宿的美體現的淋漓盡致!
  • [綠色中國行動]那山、那水、那核桃人家
    央廣網北京6月17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初夏的傍晚,涉縣北腦山綠意盎然,記者的到來,打破了核桃園的寧靜,一位黑瘦的老漢快步走來,他就是核桃園的主人陳水洋。這個水這兩年變的怎麼樣了?  農民:水,比前兩年清亮點了。這幾年,河裡有小魚了,野鴨子,到處都有。  涉縣縣委書記李書生自豪地說:  李書生:現在可以這麼講,涉縣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 川島芳子填寫的兩首歌,那美麗的中國和難忘的婚姻生活
    一戰中,有個雙面間諜,名叫瑪塔·哈莉,她生得極其妖豔,遊走在德國和法國之間。二戰中,也出現了一個女間諜,她以美貌和多才多藝混跡於上流社會,為日寇搜集情報,被稱為「東方的瑪塔·哈莉」,這個女人就是川島芳子。
  • 中國五嶽到底指的是那幾座山呢?
    在學地理的時候肯定學過中國五嶽,那麼到現在你還記得這五嶽到底指的是那五座山嗎?它們分別位於哪裡?它們又為什麼被稱之為五嶽呢?中國五嶽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東西南北中是根據它們所處的位置來進行命名的,這五座山之所以出名是古代民間山神崇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 這五座上也是古代文化的一個縮影,並且這五座山風景優美,也是現在人們常去旅遊的勝地,從古至今流傳的一句話:「五嶽歸來不看山」。
  • 孟憲春:雕刻在山水間的那人那情那歌
    只有遠離過家鄉的人,才更欣賞家鄉的山,一山一木,都是情。喜歡一個地方,就聽那山那水那情那人,唱出來的歌。拾憶,曾經的那些山水人歌,或許依然那樣……最近,我在QQ音樂上聽了一首歌《那山那水那人》,這首歌是由石順義作詞,饒榮發作曲 。
  • 那些年,我們一起爬過的那座山
    山無言,水無語,只是讓記憶的閘門打開著,任心靈宣洩肆意的情感。小時候,其實那時也不小了,正上初三,可現在想起就是小時候的感覺,好奇怪的體驗。我們學校座落在一個叫「老虎嶺」的地方。順嶺下來就是東泉,順嶺而上幾裡就是傳說中的黃羊山。那時候最快樂的事莫過於中午放學後去東泉取水了。東泉毗鄰汶河,汶河的水有多清,東泉的水就有多甜。
  • 豆瓣8.6《那山那人那狗》:父子的一次交接班,更是一場人生接力
    《那山那人那狗》上映於1999年,是一部很清新純粹的電影,或許當時不像其他都市片偶像片那樣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的故事。
  • 精美詩句,浪漫愛情短詩《漫漫》賞析,慢慢,山為滄海、水為桑田
    本篇取自流光詩人筆下詩集:「夜非之時」之《漫漫》,帶你走入詩歌美文佳作欣賞精美詩句,體會人生感悟好詩篇。【詩歌正文】《漫漫》看山是山,水是水。花開花落,雲舒捲。慢慢,山為滄海、水為桑田。漫漫,我花了眼、你白了發。慢慢,恨透歲月、頻頻灼人顏容。漫漫,所有苦樂,惟惟你懂我知。
  • 散文丨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
    父親的那座山,母親的那條河文/顧洪峰時光的列車,伴我走過了五十六個滄桑歲月,有甘甜有苦澀,有悲歡也有離合,已到天命之年的我,經過歲月的沉澱,有了一些人生感悟。……父親走了,母親健在,我要把對父親的那份愛,全部給予我的母親,讓母親晚年的生活,過得舒舒服服,快樂快樂。
  • 那山那海那些人 環島臺灣最憶是花蓮
    原標題:那山那海那些人 環島臺灣最憶是花蓮   臺灣人心目中,花蓮、宜蘭、南投、臺東這四個地方,他們管它叫「淨土」。所謂淨土指的就是佛經裡面諸佛菩薩們居住的神聖美麗聖潔的美好地方。在臺灣人的淨土選單裡面,花蓮排名首位。   花蓮,一個只有30多萬人口的小城,卻是我臺灣之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 美麗中國:灕江陽朔竟夢幻
    中國園林網4月1日消息:帶著「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美感,和單位的同事一道,走進了那山、那水、那田園,那讓我魂牽夢縈的山水畫卷。  有人說:到桂林,不能不遊灕江。我正是帶著這樣的心情走進桂林山水的天然畫廊和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水在轉那山也轉
    母愛如水,奔流不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母親之愛,偉大也危險,最怕泛濫致溺。父愛如山,堅定不移。常言道「山高皇帝遠」,父親之愛,崇高也遙遠,最怕漠然至缺。對於每個成長中的孩子來說,父親和母親一樣重要,母愛加父愛,才是完整的愛,孩子將會帶著這份愛,自信地去愛人、愛世界。缺失一股愛的力量,都可能因為一點外境機緣而促成人格的缺陷。
  • 音樂經典丨《月亮河》,那美麗與憂傷
    月亮河,不過寬一裡 來日優雅地見到你 哦,織夢人,那碎心人 無論你到哪裡,我都陪著你 兩浪人,去環遊世界 可以看到很多的美麗 我們在同一彩虹末,凝望在彼岸 我可愛的朋友,月亮河,和我
  • 那山、那人、那茶,雲南好茶為自己代言
    作為中國重要的茶葉產區之一,雲南茶葉的名聲卻在大約二十年前才由普洱茶逐漸打響。追根究底要去尋找雲南人本土的喝茶方式,可能還是要回到與藏族相近的各個山地民族所熱愛的火塘邊,圍著火塘燒一壺水,再把茶葉掰碎放進幾個小陶碗裡。水開了衝茶,端起碗便喝,茶渣嚼一嚼,吐出來咽下去都無妨。要是去到文教昌隆的大理,還能找到「烤茶」和「三道茶」這些更有儀式感的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