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浙江省第24屆國際教育展上,國外各高校來杭展示風採。本報資料圖片
中考前夕,許多初三學生 一手準備中考,一手準備考國際高中,國際高中已成為不少中考 生的另一條成才之路——
是什麼 催熱了國際高中?
周一至周五,每天6點15分起床,7點25分前到學校,晚上夜自修回家後天天寫作業到12點,然後睡覺;周六補課;周日上培訓班,中午下課回家稍微休息會,然後繼續寫作業。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初三生林其(化名)每周的作息時間表基本如此。
作為今年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林其正作著兩手準備:一手準備中考,一手準備考國際高中。林其用一個字來形容自己的現狀:「累」。
國際高中,正成為杭城不少像林其這樣成績不上不下的中等生考慮的另一條成才之路:既然憑目前成績,中考考入前八所重高無望,無法在國內讀到好大學,那還不如直接在國內讀與國外大學銜接的國際高中班,高中畢業後直接申請去國外讀大學。
現象
中考不再是初三生的獨木橋
從寒假到現在,不少初三學生正在一手準備中考,一手準備參加國際高中的考試。
國際高中,指的是學生在國內享受國際化教育,所授課程對接國外大學本科教育,學生畢業後可直接申請國外大學。國內目前有多種形式的國際高中,從合作方不同區分,有劍橋國際高中、中美合作高中、中加合作高中等等。江浙滬一帶以在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支持下推出的「國際高中課程項目」的劍橋國際高中比較流行。學生經過在劍橋國際高中兩到三年的學習,通過劍橋大學國際考試委員會的全球統一考試後,可以申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等全世界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
陳先生就是劍橋國際高中的追隨者之一。陳先生一直很為女兒的出路煩惱,女兒今年初三,英語不錯,其他成績一般,在班級裡是個名副其實的中等生。
「中考的話,杭城重高前三所肯定無望,前八所也很懸。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更加無望。現在找工作這樣困難,我實在不忍心一個以後連敲門磚都沒有的女兒衝進去無畏拼殺。」陳先生說,之前有朋友女兒的情況和自家的很相似,考上了上海一個劍橋班,後來申請到美國一所不錯的學校,「現在聽他說,女兒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點,學得樂在其中,性格也活潑開朗不少。他覺得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
陳先生女兒1月份參加了杭州師範大學錢江學院國際部伊頓劍橋國際中心的入學考試。「筆試考三門,英語、數學、科學。她覺得數學、科學都不難,但英語的詞彙量很大,超出課本很多。」陳先生說,4月初女兒還打算去考一下杭外的劍橋班。
不僅是成績中等的學生,事實上,不少成績拔尖的學生也在作中考和國際高中兩手準備,中考能進前三就去讀,若進不了前三就去讀國際高中然後出國。
不斷刷新的報名人數
據了解,送孩子讀一所國際高中,一年學費大致在七八萬元左右。不過,有業內人士介紹,其實送孩子去讀國際班,每年的實際花費要在10萬元左右。
「除了學費、生活費,孩子還要去參加很多培訓,要去境外考試,上課期間還要參加很多活動,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很難在這樣的學校讀書。」
但高昂的學費,並沒有阻擋家長、學生報讀國際班的熱情。有一個數據,可以反映國際高中不斷升溫的狀況:
杭外劍橋國際高中課程實驗班,2008年招收首批新生時,面向校內招收2個班級58人,報名的大約100人。去年,面向校內招收60人,報名人數比2008年增加一倍,達到200多人。面向社會招收60人,報名的則有400多人,招生比例高達7:1。「估計今年報名人數會超過去年。」杭外相關老師表示,今年招生簡章還沒出來,但已經有很多人來諮詢。
寧波鎮海中學劍橋班,2008年,學校總共招收2個班級,當時的報考錄取比例大致是3:1。去年的時候,學校招收3個班,報考錄取比例增長到6.5:1。校長吳國平介紹,這幾年,鎮海中學劍橋班的報名人數也是逐年增長,按照這兩年的情況看,今年的報名數應該會創新高:「今年學校的招生計劃還沒有出來,不過大致跟去年相同,也是招收3個班,每班3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