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親侄子,你不養誰養」「我又不是他爹媽,我憑什麼要養」

2020-12-22 媽小咪情感

文/媽小咪

人們常說,娶妻不娶「伏弟魔」。

通俗來講,就是與一個在親情上,沒有邊界底線的人,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很多人說,女人顧娘家,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原生家庭中重男輕女的桎梏,讓女性對娘家的哥哥、弟弟給予無底線的幫撫,哪怕掏空自己的小家。

不否認,人這一輩子,會受到原生家庭很大的影響,但是,人都是社會和環境的產物,只要敢於走出舒適區,再大的隔閡都可以化解。

再說回,親人之間「界限感」。

為什麼「伏地魔」、「媽寶男」會如此令人談之唏噓呢?

也就是女人可以為了娘家,把自己的小家當成她繼續給娘家做貢獻的工具,這是女人不敢突破原生家庭的舒適區,無論原生家庭多麼糟糕,在她心裡已經形成了一種價值觀,表面上,她誤以為這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所至,實際上,是在享受被人需要的畸形成就感。

一邊厭煩這種被卷進無底洞的感覺,一邊不願承受與親人剝離,走向真正獨立的痛苦。

「媽寶男」亦是如此。對媽媽的依賴和言聽計從,歸根結底,就是不願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無論遇到什麼事,都有一個事事替自己處理,掃除一些令自己感到不爽的障礙,就像一個活在保護圈中的人,不用接觸世間的麻煩。

可是,身處其中的「媽寶」定然也深知,生活並不是被父母包裹著那樣的美好,只不過,要去看清生活的真相,經歷撕心裂肺、日復一日的艱難之後,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自在,這個過程太過痛苦,所以他們寧願守在父母的懷抱裡,給自己一個歲月靜好的假像。

實際上,他們的心裡很焦慮和不安。

所以,小咪在這裡奉勸給予孩子無底限保護的父母們,為人父母,只能陪孩子一陣子,我們的能力,也不能給予他們一生一世的庇護,想要孩子一世安康,那必定要讓他們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經歷了苦其心志的磨難之後,他們才能長大成人,下半生也能活得坦然愜意。

至於扮演著「付出型」角色的女性,也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看清自己的內心,揭開你所謂「付出」背後的真相。

比起只知道索取的「巨嬰」,一味只會付出,用付出來充實自己的人生成就感,用付出去綁架親人之間的情感,這更是沒有長大的高境界,害人也害已。

今天之所以講這個話題,是一個朋友最近很苦惱,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對是錯,為什麼連最親的人也這麼難琢磨。

周女士是一起寫作時認識的朋友。從她沒結婚時,我們兩就認識了。兩年前,她和老公結婚,兩人特別努力,用她自己的話說,寫稿都寫禿了,就想著多賺點錢,買個房。

老天永遠不會辜負那些努力奮鬥的人。就在今年上半年,兩人總算湊夠了首付款,在市中心買了套精裝的大三房。

正當他們滿心歡喜的計劃著,明天就要個孩子,沒想到,周女士的媽媽向她提出,想帶著小侄子到住到她們家,說一方面,等她孩子生了後,可以幫忙帶帶,另一方面,小侄子面臨上幼兒園,他們鄉裡的幼兒園不行,想要城裡來上學。

作為一個備孕的媽媽,自己的媽媽主動提出來帶孩子,當然是開心的;作為一個姑姑,疼愛自己的侄兒,那也是義不容辭的。

可是,媽媽想來長住,還要把侄兒的房口上在她和老公名下,周女士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合適。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果侄兒的父母生活不能自理,亦或是發生了什麼意外,她願意與老公溝通,想辦法接納侄兒,將孩子養大成人。

可事實上,哥嫂兩個人,一直沒有好好找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哥哥喜歡玩網遊,一個月都要往裡充一兩千元,嫂子喜歡打牌,聽媽媽說,也是輸多贏少。

家裡的開銷,還是父親在世時,辛苦攢的一點錢,加上村裡給老人的補貼錢支撐著。

面對這樣一對父母,周女士說,真的不想幫他們。以前沒結婚時,看著媽媽可憐,還要帶個孩子,隔三差五會給媽媽一點錢,不成想,媽媽嘴裡罵著兒子「殺千刀」、「不爭氣」,轉臉就把錢交給兒子,掉頭再跟女兒訴苦。

時間長時,周女士知道了媽媽的「套路」,也就是從她這裡拿錢,去補貼哥嫂,她也不是不知道哥嫂這樣下去不對,但就是樂意這麼做。

就像這次,媽媽又提出讓侄兒來住,大概是哥嫂的主意,想到媽媽年紀大了,將來總有離開的一天,他們現在就想著,給孩子找個可靠的下家,他們兩夫妻可以逍遙自的吃喝玩樂。

想到這裡,周女士斷然拒絕了母親,並說:「您帶侄兒來小住,我們特別歡迎,平常家裡生活有困難,我每個月也能給您三五百的小錢應個急,但是我不是哥哥的銀行,不可能他要錢我就給,就算有錢,也不會給。」

媽媽聽了她的話,差點氣暈過去,鬧得要死要活。

要不是老公在中間轉彎,估計娘兩要大吵一架,還不知道後果怎麼樣。

好不容易,和老公一起,把媽媽和侄兒送回鄉下,還沒到家,就接到哥哥的電話,把她一通自罵,現在過去了一個多月,媽媽對她依然愛搭不理,給的錢她也照單全收,就是言語中,儘是指責,說她沒良心,白眼狼。

周女士心裡委屈又不解。

這麼多年,她給家裡的補貼並不少,為什麼現在自己成家了,想讓小家過得好一點順一點,就變成了「白眼狼」。

看過太多的女人拼命扶持娘家,把自己的小家毀掉的事,她和老公感情特別好,得到這一些也不容易,未來的路,依然需要步履不停,作為母親,她為什麼就不能替女兒著想,哪怕十根手指頭,給她一個小拇指,也滿足了。

當周女士在我們的寫作群裡,講完自己的事,大家紛紛替她的「三觀」點讚,舉雙手雙腳贊同她的做法。

親兄弟,明算帳。哪怕再親的人,也要懂得劃清界限,這才是人與人相處的智慧。

人和自己的影子隔得太近的時候,影子也會不見。

人和人挨得太緊,轉個身都會撞到鼻子。

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是很難處理好和朋友、親人與愛人的關係的,當別人要求你做這個、做那個時,你不懂得拒絕,受傷的總是自己。

同樣的道理,付出得太多的你,總會希望有回報,亦或當你有求於人,也斷定他人會給予你幫助。

其實不然。不管是什麼關係,幫是情份,不幫是權利。

同樣的,周女士不願意把侄子接來養,哪怕沒有任何理由,也是她的權利,更何況,孩子有那樣一對好吃懶做、不學無數的父母,更不能縱容他們這樣的習慣,久而久之,必定把自己推向無底洞的深淵,於人、於已、於家庭都是一種災難。

作為父母,心疼自己的孩子,有親有疏,也算是人之常情,有些觀念根深蒂固,是很難改變的。

但是不要將自己陷入「恨鐵不成鋼」和「他弱他有理」的怪圈,一邊罵著不聽話的子女,一邊又覺得,不成氣的他是弱勢。

一個人之所弱,或許有先天不足的緣故,但也離不開一個「懶」字,而所有的「懶」,都是被慣出來的。

想要孩子獨立,父母就得「懶」。

想要家人和睦,人就得學著點「自私」,不要在無形之中,把別人的責任扛到自己身上,有些責任,扛一次兩次無所謂,次數多了,就會變成習慣。

生活不易,請一定要讓自己輕鬆一點。

相關焦點

  • 相信「我養你」的女人,最後都得到了「我憑什麼養你」的答覆
    相信「我養你」的女人,最後都得到了「我憑什麼養你」的答覆文︱煙火生活01、你儂我儂中,誰不曾聽過曹雲金的離婚聲明避重就輕,放之四海而皆準,誰的離婚不是性格不合,不可調和呢?而唐菀的離婚聲明則有些難以割捨,聲淚俱下。當人人一邊倒,為放棄大好前途的唐菀不值、為她挽留渣男不解之時,曹雲金助理一句:婚後男方在養家女方無收入。引起了熱議。
  • 「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的晚年,很心酸
    其中,有一個網友評論說:「養一個孩子我都養不起,更何況是養三個?」 如今隨著社會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人們的社會壓力也在變大。每個人都在忙著如何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忙著用壓迫一種需求去換另一種需求的自由。在這種工作忙碌生活又不斷被壓榨的狀態下,生孩子越來越成為當代年輕人不敢想、不敢提的一件事。
  • 婆婆不幫忙帶孩子,我憑什麼養她?
    我和小張是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她經常對我抱怨婆婆在鄉下幫弟媳帶孩子,很少上來看望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說帶孩子了,所以她覺得婆婆很偏心,可能嫌棄自己的孩子是女孩吧!所以常常憤怒地說「婆婆不幫忙帶孩子我憑什麼養她?」我告訴她,你不贍養婆婆是違背倫理道德的,也是違法的!
  • 「這是你親侄子,房不給他給誰」丁克夫妻:血緣算啥,對我好才行
    就是丈夫的親哥。他經常勸夫妻倆趁著歲數還允許,趕緊要一個孩子,不然將來老了怎麼辦。可慢慢地,眼見夫妻倆一直沒孩子。哥哥、嫂子開始玩起了「歪」心思,也惦記起這對夫妻的財產了。哥嫂甚至揚言:「這是你親侄子,房不給他給誰」丈夫直接回懟:「血緣算個啥,對我好才行!」對於哥嫂的異想天開,夫妻倆很是憤怒。
  • 「我替你養孩子,我的孩子誰來養?」高齡父母生二胎,是生給誰的
    「我替你養孩子,我的孩子誰來養夫妻倆聽完說了一句:「我們歲數大了,不是還有你嗎?」女兒聽完這句話更生氣了:「哦,你們歲數大了,就要我替你們養孩子,那我的孩子誰來養呢?怎麼你們生孩子是給我生的嗎?那給你們帶孩子這筆帳怎麼算?
  • 養娃費錢是小事,關鍵是費爹媽
    我的頭髮就像我家A4紙一樣越來越薄,我的心情就像印表機噴頭一樣越來越堵,我的寧靜就像我支付寶餘額一樣越來越少。 昨天兒子又猛地衝進我書房,我不得不把正在列印的28頁紙的合同暫停,先列印他的練習卷,他對我說「你那個又不急,我這個馬上網課要用的。」 我能說什麼?
  • 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憑什麼你的孩子要我來養?
    憑什麼綁架自己女兒的人生?」「22歲養2歲的弟弟,養到38歲,父母也該60歲左右了,繼續養爹媽。這姐毀了,一輩子都是賺錢工具,對象不好找,孩子不敢生。」22歲的年紀,正要是要去闖蕩、戀愛、旅行,去盡情擁抱自由的時期。
  • 「我養你」不過是一句虛偽的情話
    在當今許多女生看來,你連我每個月的個護洗髮套裝都負擔不起,你憑什麼說「我養你」;你沒錢、沒車、沒房,你憑什麼說「我養你」;你無法讓我現有的生活品質得到保障甚至提高,你憑什麼說「我養你」。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養你」成了富人才有資格說的話。
  • 就不出去工作,我爸媽有養老金,養我綽綽有餘!網友:都養廢了
    這一緩就2年多,父母讓他出去找工作,他就鬧,反正就是不出去打工,嫌棄自己父母迂腐無知。後來他父母央求親戚朋友對兒子說教,起初兒子還有耐心,時間一長,他兒子直接說:就不出去工作,我爸媽有養老金,養我綽綽有餘!
  • 「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睡」,李玫瑾:誰養孩子孩子跟誰親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從小就不跟父母一起睡,漸漸心也遠了,甚至喊出「你不要過來。」這樣讓人傷心的話。孩子和誰睡,就是誰的孩子小石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父母在上海工作很忙,沒法照顧他。但是,孩子根本就不親近父母,玩的時候只找奶奶。石頭媽媽晚上要哄睡,他直接說,你從床上下去,這是我和奶奶的床,你不能上來睡覺……這些話像刀子一樣隔在媽媽的心上。因為錯過了最初的親密時光,因為沒有從小的時候就親自養育,石頭就變成了奶奶的孩子,而不是媽媽的孩子了。
  • 「沒錢,你憑什麼生下我?」女兒的話警醒父母:女兒真的要富養?
    文丨沐沐導語:「沒錢,你憑什麼生下我?」女兒的話警醒父母:女兒真的要富養?01.父母往往盼子成龍、盼女成鳳,窮苦人家更是把孩子當成了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老梁頭什麼都不知道,發現了這個問題,還總想糾正這個問題。但女兒,卻在這個時候爆發了。「你知道我為什麼自卑麼?」老梁頭搖頭。「別人家的女兒,都是粉紅公主裙,在家裡嬌生慣養。可我呢?卻要衣衫襤褸,頂著大太陽和你們一起去地裡幹活。我變得這麼糟糕,這就是你們父母的作為?」
  • 我又來騙你養狗了!
    今天,元元就是來騙你養狗的。有本事你順著網線過來打我呀,或者你報警抓我呀!今天就讓元元按照中老年保健品詐騙的一般流程來好好的騙你一騙。第一步:套近乎,對你絕對忠心奇葩說選手馬薇薇曾經有一句經典的名言:「你沒有愛了,你需要陪伴,養條狗啊!」話糙理不糙,要說到狗狗能給你的陪伴,絕對比任何人都要多。你就說現在誰能24小時陪伴在你身邊,誰能?
  • 「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還沒老,財產已被盯上
    街頭採訪有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果家人不幹預你,你會生幾個孩子?」有70%的年輕人回答:「一個都不生!」一、「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隨著社會大眾思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少年輕人開始反思到底要不要生孩子。畢竟,在現代社會的高房價和高工作壓力的雙重打擊下,他們每天都過著緊張的快節奏生活,心理壓力負擔極重,完全沒信心以這樣的狀態生兒育女。
  • 姐姐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你們生的孩子,憑什麼我來養?
    對於父母的決定,她表示強烈反對:「憑什麼要我養弟弟,你們就是告我,我也不養「生孩子不用姐姐同意,憑什麼養孩子姐姐不能拒絕?」「雖然法律規定必須養,但這麼做對大女兒真的好嗎?」她們不是沒想過反抗,可但凡她們流露出一點兒不情願,就立馬被父母扣上「不孝」、「自私自利」的罪名,緊接著父母會想盡辦法軟硬兼施,逼她們就範。 她們就是現實版的樊勝美、房似錦,省吃儉用養活一家子,每天為弟弟(哥哥)的房貸、輔導費、侄子的奶粉錢操碎了心,還要應付隔三差五來堵門鬧事的父母。
  • 「不是親生的孩子養不熟」?大家誤會了,娃跟誰親與這些因素有關
    現在有很多家庭都是重組家庭,尤其是有「後媽」存在的家庭,很多成為孩子後媽的女性都非常難做,一是因為孩子跟自己不親近,二是因為孩子養不熟。那麼孩子跟誰親,就只有血緣這一層關係嗎?,不是自己親生的就不行,養不熟。
  • 「我是你親侄子,房子不給我給誰」丁克夫妻還沒老,遺傳已被盯上
    當大家被問到不考慮外界因素,自己打算生幾個孩子的時候,大多數的年輕人都說:「一個我都不想生!」有人覺得這些年輕人不過是在說氣話,但是生活當中,確實是有很多丁克族,他們從開始就決定了以後不要孩子。主要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養一個孩子的花費是在是太高,很多人連自己都還養不起,又拿什麼去養孩子呢?
  • 老婆,我弟弟妹妹是我在養著,你憑啥向他們要1000生活費?
    老婆,我弟弟妹妹是我在養著,你憑啥向他們要1000生活費?你老公有本事了,養多二個都無所為,但前提是不要破壞你們的生活,23歲的人都不願出去作工有這個義務嗎?一頭半個月不算了但要長住長養不出問題隨怪。是我會開個小家庭會公開說明情況。
  • 「我養弟弟,誰養我兒子?」面對大女兒的質問,老兩口回應太現實
    就算不考慮是否能懷孕的問題,高齡產婦對生孩子有著諸多不利的因素在其中,而在孩子出生之後,養育孩子更是長久的事情,到時候父母年歲大了,孩子誰來養呢?與二寶有著血緣關係的大寶似乎成了當仁不讓的選擇了。「讓我養弟弟,那誰養我兒子?」
  • 我不需要你養,但還是想聽你說「我養你啊」
    在一期王牌對王牌節目中,張栢芝重現了電影《喜劇之王》中」我養你啊「這個經典片段,時隔多年,這個片段還是感動著在場的每一位嘉賓,也感動著作為觀眾的我們,短短四個字,卻可以讓人從頭暖到腳。」我養你「,這是一句比」我愛你」更動聽的情話。
  • 全職媽媽對老公怒吼:你不是在養我,你是在養家!
    路先生:不是一直在養你哈[大笑]飯小盒:看吧路先生:看啥呀?飯小盒:觀念要轉變一下,你沒在養我,我也沒在養你。你賺錢養家,我帶娃持家。路先生:[贊][贊][贊](我估計他是一時詞窮,在想怎麼回我,所以用了表情包)飯小盒:沒有我在後方持家守家,你哪能在前方打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