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一本書,不到一定的年紀無法讀懂。父母在,再辛苦,也要盡心照顧好他們。
媽媽真正的衰老是從2017年開始的,當時89歲。此前,她身體硬朗、精神矍鑠,腦子和腿腳都很好。
我每個周末都陪母親出門,南京路、外灘、浦東濱江大道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我們一起走路,聊天,看著窗外的街景,回憶過往的生活。上海小吃很多,母親最愛吃的是炒麵、餛飩、烤鴿子、生煎,我們邊吃邊聊,日子過得悠閒。
那時母親身體好、心情也好,我們總有聊不完的話,攜手走在上海繁華的街頭,心裡格外溫暖。
她也常對我說,「你父親63歲就過世了,我都快90歲了,沒有想到晚年這樣幸福,你們幾個兄弟對我真心實意,我知足了。」
那時,我和母親外出都乘地鐵,母親腳步穩健,一個人在地鐵口上上下下,毫不費力。隨著年齡的增加,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多次滿街找廁所,控制不住。從那開始,母親外出漸漸少了。
沒多久,母親就不能走路,需要用輪椅,我也偶爾推著母親坐著輪椅就近轉轉,但再也不能上下地鐵和公交了。2018年,母親還幾次在家摔倒,骨折臥床幾個月,身體機能明顯下降。
2019年的一天,母親突然開始不認識人了,慢慢地,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糊塗的時間越來越長。
今年開始,母親已經完全不認識人了,包括她四個兒子,不斷問:「你是誰?」告訴她後一會兒,又問:「你是誰?」看著母親一天天衰老,我心裡無比悲傷,感嘆歲月真是不饒人。
母親年輕時在工廠醫務室工作,特別能幹,腦子又好,全廠4000多人名字全都叫得出,每個工友的病歷卡絕不會弄錯。母親還做過打字員,那時打字不容易,需要一個人在一個大轉盤找出鉛字,排列好秩序,用小榔頭,一個字、一個字敲打在蠟紙上,這種工作對眼神、腦力要求特別高。
這樣精明能幹的母親,怎麼會得了阿爾茨海默症?我們兄弟四人都盡心盡力照顧母親。有時候母親白天睡多了,晚上就不睡,一會拉床單,一會踢凳子,撕開尿布,弄得我們精疲力盡。今年6月6日,母親又一次突然發燒,主要是間質性肺炎引起的。大哥、三哥及時打120,救護車把母親送到醫院,醫院馬上開具了病危通知書。我半夜趕到醫院,值了一個晚上的班。第二天一早,大哥、三哥又給母親轉院,醫院再次開具了病危通知書。
由於疫情,陪護人員也要做核酸檢測,大哥自告奮勇,陪護母親一周,我們幾個兄弟天天去醫院。經過治療,母親終於轉危為安,我們再一次把母親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家有病人,尤其是家裡有得了阿爾茨海默症病人,全家必須全心投入,大哥、二哥、三哥每周輪流值班,母親大小便無法控制,但是母親仍然很乾淨,幾個哥哥經常為母親洗澡。洗澡特別花氣力,又要特別細心,每次給母親洗完澡,我們的衣服都全部溼透。
我大哥72歲,二哥69歲,每日照顧,沒有一點怨言,有困難幾個兄弟一起上,大哥帶頭好,從不計較。
一個人的長壽離不開親人的細心照料。阿爾茨海默症是一場漫長的告別,母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痛苦,沒有煩惱,而這個家庭從此背上深重的擔子,終日疲勞。但如果這辛勞能夠換得母親生命的延續,我們願意繼續付出。10月2日,我去看望母親,我問母親,我是誰?母親一下子脫口而出:「你是希安。」我聽後淚流滿面,媽媽,您還記得我。
父母是一本書,不到一定的年紀無法讀懂,而你真正讀懂時,父母或許已經遠在天國了。我今年做爺爺了,才真正體會到父母一生不容易。
每個人都有青春時代,讀書、戀愛、就業、成家,每一個時期都是快樂的。但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孤獨是生活的常態,疾病衰老是自然會面臨的一道坎兒。
有父母在,家便還在,父母是把死亡堵隔在我們前面的一道牆。因此,父母在,再辛苦,也要盡心照顧好他們。(劉希安)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