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野廟口,頗為有來歷

2021-02-17 鄉風儒語

 這裡是《三坔夜話》,李老師斯時鄉軒臨窗,於此跟你詩詞吟哦,抒懷述志,漫筆人生,點情碰心,說故事,聊語文,話莊道巷,談古論今,. 


本公號自建號以來,一直以挖掘地方文化作為本公號的一個主要的特色,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這讓我更體會到,最民族的東西才是最具文化的東西,也才是最受歡迎、最有影響和最具生命力的東西。今年因疫情防控,鄉親們、回鄉的遊子們多宅於家,於是也就對家鄉的文化、對自己的衣胞之地,對自己的根,多了一份關注和多了一份了解的需求。筆者為了滿足許多讀者的這些要求,幾乎於本公眾號每期都要撰文「說莊道巷」;不過,佤泰興歷史悠久,村莊眾多,差不多是一村有一史,筆者所知僅是九牛一毛,而民間多少閱盡滄桑的知之者、耳濡目染的傳承者則隱於市井鄉野,欲識卻無緣,由是總想以拙文會佳友,以寡知獲眾知,如能遂願,則餘之大幸也!幾天前,有讀者給我留言,要我寫寫野廟口、官溝和姚岱;我一查,此三處而今皆隸屬泰興姚王鎮,官溝我已於本公號做過專文介紹,必要時可再發一次;姚岱,民國時發生於此的歷史事件讓人刻骨銘心,我也有文涉及過,必要時亦可專文作介;官溝和姚岱這兩處其溝其岱都因戰爭而成,而由此來考證相鄰的野廟口的由來或許還是有幫助的。現在筆者就先來說一說野廟口這個地方。野廟口,地處泰興城東六七公裡。這裡三面環水,東與郭家橋和王家堡毗鄰,西為姚莊(姚岱)和肖萬莊,南與魯家堡隔河相望,北面是私鹽橋,可見這裡是一個要口,南口可到河失(這裡的失迷亦有說法,有當年嶽家軍之故事),還可由官溝去張家營、李家營(官溝、張家營、李家營均有說法,亦有嶽飛抗金的故事),北邊則有一個三角地帶,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也就無怪乎此處地名中有一個「口」字了。

那麼,為何又叫野廟口的呢?這個說法版本就比較多了。一說在光緒年間,村西北有一座古廟未經官方登記註冊,被人稱之為野廟,又因這野廟居路口河口要塞故而得名。相傳光緒十年(即1884年)時,王姓鐵匠先來此落戶,後又有肖、魯、李、胡、梅等多姓遷入,並有了肖家霸、魯家垛子、梅家巷等地名,後來人們才將這裡統稱為野廟口。
有人說,這裡有廟不假,但廟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土地廟,而且廟在南野口,此處也是通往河失和折東往黑松林(黃橋)的要口,舊時認為人死之後其魂靈首先要去城隍廟報到,「申報戶口」,因此每個州縣,包據比較繁華市鎮,都建有城隍廟;泰興城東的河頭莊,因地處泰興城、黃橋鎮當中,河頭莊的人去世後,死者親屬要專門去土地廟卜問土地公公,死者陰魂是去泰興的城隍廟報到,還是去黃橋的城隍廟落戶,而這曠野要口的土地廟「威望」大,所以周邊的人都到這裡來燒香卜問。於是,這裡也就有了野廟口的名稱。第三種說法是這裡為軍事要地,嶽飛曾在泰州、泰興一帶抗擊金兵,曾在這軍事要口打了一仗,打得及其慘烈;這是嶽飛率軍繼曾為泰興縣令所在地柴墟南霸橋戰役後與金兵在泰興腹地的一次血戰,雖然殲敵無數,但嶽軍也死傷慘重,為記懷那些陣亡將士,這裡村的村民自發的建了一座廟,因在這要口建的廟是專祭孤魂野鬼的,所以這廟稱之為野廟,這地方便稱之為野廟口(又傳時血腥曾引來眾野貓,故亦稱野貓口)。於此同時,泰興人民還在泰興城東北角的城牆下建了另一座廟,即佘將軍廟。佘將軍是宋代嶽飛的偏將,為使泰興免遭金人塗炭,率旅與金人展開殊死搏鬥,不幸捐軀。泰興人民感念他的功德,故特為他建廟世代供奉。傳說,廟所在地是他陣亡之處,廟東小河是他的安葬之所。

這種說法似乎可信。居史料記載,建炎四年,嶽飛為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領管泰興,奉命率兵抗金。因泰州無險可守,退保柴墟。嶽飛利用南壩橋有利地形,抗擊強敵。建炎四年十一月初三,拂曉前總攻開始。嶽飛部將嶽亨派兵潛入敵東營北側縱火,片刻火光沖天。嶽亨、傅慶二將乘機率部衝殺敵營,金兵倉促應戰,全無還手之力。西營敵軍見東營被襲,急忙過橋增援。嶽飛部將劉經、王貴伺機令偽裝成敵軍的士兵,趁亂混進去焚燒營房。過橋敵兵見本營起火,急返回營,被嶽家軍一陣砍殺,死傷無數。被打得昏頭轉向的金兵,竟難分敵我,相互廝殺。劉經傳令偽裝潛入敵營的嶽家軍退陣,然後王貴帶領大隊人馬衝殺進去。金兵被嶽家軍殺得屍橫遍野,潰不成軍。整個戰鬥歷經兩個時辰,殲敵七千餘人,捷報傳到後方,柴墟城內外一片歡騰。戰後,嶽飛留下「得勝」「雄風」墨寶。然而嶽軍在泰興腹地野廟口打響的這一仗,史料似乎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嶽軍從南霸橋撤退後進入泰興腹地又與金兵打了一惡仗應是事實,戰役結束,嶽軍正是從官溝至張橋紮營(張家營、李家營),東一支則於黃橋稍整,然後相繼進入陰沙(靖江),待安置好百姓即由此渡江去江陰並上書朝廷請求治他泰州、泰興失守之罪的。

這裡可有官溝為證。官溝河從張家營往北穿越古城防工事一直通往老龍河,南宋嶽軍為了軍中運輸,拓寬河床,疏浚淤泥,在河東岸建有碼頭一座,故名「小碼頭」,是軍中漕運水道,軍為「官」也。軍人疏浚拓寬非民之工程,故名為官河(官溝河),故而有了這條河而得官河莊名。在小碼頭東出口處,有一田塊名為營內,東出口近一千餘畝地在南宋時也曾是軍營使用。

再說泰興宣堡曹家河北岸邊的一處竹林內,工友們接連挖出了五座古井。五處古井遺址基本在一條線上,成排狀分布,間距約五百米左右。五座古井均屬磚砌,專家鑑定其時期大體在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古井遺址處工友們還挖出了兩隻疑是宋代「韓瓶」的陶罐。韓瓶是一種流行於南宋和元朝時期的瓷瓶,外形瘦長,是當時軍隊士兵用於取水的工具,其功能相當於現在的軍用水壺。之所以通稱為「韓瓶」,相傳這種陶罐是南宋名將韓世忠攻打金兵時,軍隊裡的士兵用的汲水器。泰興宣堡名鎮即相傳因宋代嶽飛麾下大將宣秉在此安營建堡抗擊金軍而得名。筆者所居處王坔距野廟口並不遠,有三條「龍路」,實是戰壕,村東平田整地時亦挖了好多有「韓瓶」的古井,遺憾的是未能很好保存。不過這些皆可佐證。一隻四系韓瓶、兩個灰瓷碗、一個圓形護心鏡……這些文物2018年被挖掘於古溪鎮常垛村,經文物專家鑑定,這些都是南宋時期的文物,其中四系韓瓶和護心鏡都是當時在泰興境內英勇抗金的嶽家軍裝備。這一重大發現,不僅進一步填補了泰興挖掘有關嶽家軍文物的空白,也為當年泰興是抗金戰場提供了進一步的實物佐證。至於野廟口這地名,還有一種說法,說是季三韃子當年進京趕考,因餓昏於此,冥冥中竟夢得考題,醒來又見安身處是一野廟,廟中一老者剛給他餵完供品,他剛要道謝,不料老者卻不見了。後來他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做了駙馬,為了感恩,他特到此地燒香,並命此處叫野廟口,同時還在泰興城裡建了一寺,名「慶雲寺」。這只是一段美傳,實不可信,但慶雲寺始建於北宋鹹平二年,元駙馬都尉蔡夢祥舍宅增廣,於是「殿宇鉅麗稱名藍」,這倒是有據可稽的。

野廟口地名的由來,還有其他一些說法,但大同小異,主要的為這四種。由於野廟口的地理優勢得天獨厚,所以不僅軍事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同時也是商家的青睞之處。解放前,不少有識之士、有經濟頭腦的人都來這裡開店做生意。最先來此地的是泰興西門外陸姓開的酒行、木行;陸桂元家的縫紉店;張姓的糧油店;丁濟東和翟桂林的藥店;劉同春開的新海春茶館店;唐漢成、焦壯元等人開的鐵匠鋪;李少文、殷巧明開的農具……於此同時,還有本庄人肖長安開的槽坊、豆腐店;劉增元的燒餅店;劉光明的肉店等。當時,在這裡流傳著這樣的一個說法:魯家堡有三塊銅,野廟口有三條龍(成殿龍、周老龍、凌九龍),神仙從野廟口過一過,還要丟下三塊土機布。出名的這三戶,因兄弟姐妹多,外人不敢欺侮而得名。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泰興東門外商貿集聚地,鐵匠鋪和農具廠合併為泰興縣野廟口農具廠,為縣屬大集體企業。1950年又建了供銷合作社和豬行(後稱之為食品站)以及信用合作社。當時的野廟口可謂遠近聞名。1954年,這裡劃歸王魯鄉。1958年設立城黃區時,這裡劃為姚王公社王堡營,1963年歸郭橋小公社向陽大隊,文革後恢復原名,仍稱野廟口。2001年行政村合併,為姚王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同時野廟口又有了一個行政官名,叫新鎮居委會。

改革開放催生了野廟口的繁榮。野廟口是泰興減速機工業的興起之地,如果說泰興是減速機之鄉,那麼姚王鎮、姚王鎮政府的所在地的野廟口就是這株減速機之鄉大樹的根。現在,在這塊佔地約一平方多公裡的土地上有私企十多家,莊內三橫三豎主幹道全部硬質化,樓房林立,大道寬闊,環境優美怡人。特別是減速機主題科普公園和鄰近農民公園的建成,更讓人來到這裡後心曠神怡,留連忘返,禁不住的嘖嘖稱讚!

長情貫微,與君碰心;杏園秋雨,期盼幾許!作者杏園秋雨(原名,李長貫,籤約作家),掛鞭歸去來兮杏園翁,好吟喜文,著有長篇小說《杏雨燭淚》,常以塗鴉知會。歡迎關注、分享、鼓勵與賜稿(來稿可附百字內簡介和生活小照一張)!QQ郵箱:398746528@qq.com

喜歡按如香茗,鼓舞創作更美。

相關焦點

  • 基隆廟口
    基隆廟口的小吃最早可溯源至日據時代,而今日「廟口」已成為眾所周知的觀光地點,基隆廟口因位於俗稱「聖王廟」的「奠濟宮」前而得名;奠濟宮建於1873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百年古剎;奠濟宮供奉的是開漳聖王,是唐朝的陳元光將軍,開漳聖王是河南人,在公元686年奉命平定閩粵有功,因此死後封為開漳聖王;當時由基隆地方士紳白番,有濟堂連新永、自楊傳等購買外木山十多頃田地為廟產
  • 廟口為中心 美味小吃全方位
    ;臺灣不少夜市就以廟口為中心點,慢慢向外拓展,包括基隆夜市、士林夜市、萬華夜市、饒河夜市都屬此種形態。   北臺灣的基隆廟口夜市以飲食攤出名,120年歷史的「奠濟宮」座落於市中心的仁三路,廟口前聚集60多攤美食,與仁三路垂直的愛四路有更多小吃攤商,簡單來說,基隆廟口小吃街呈「L」形,來趟基隆廟口,等於小吃之旅。   基隆廟口的特色小吃種類極多,從著名的紅燒鰻、天婦羅、鼎邊趖、小香腸、泡泡冰、三明治、奶油螃蟹,到滷肉飯、排骨湯、四神湯、豬腳等應有盡有。
  • 雲林:西螺廟口粿仔條(圖)
    雲林:西螺廟口粿仔條(圖) 2008年07月07日 17: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7月7日電 據臺灣媒體介紹,臺灣雲林縣西螺知名小吃廟口粿仔條堅持
  • 泰興市委書記調研泰興經濟開發區
    中國江蘇網1月26日泰州訊 1月24日上午,泰興市委書記張育林帶領發改、經信、商務等部門負責人,調研泰興經濟開發區項目突破、園區建設、「開門紅」和春節前後工作安排等。泰興市委副書記、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坤,市政協副主席、財政局局長董劍東參加調研。
  • 泰興工業十強企業,有你在的嗎?
    工業強則經濟強經濟強則百業興百業興則泰興旺4月1日上午,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上宣讀表彰了2019年度泰興工業十強企業。這些佔據了泰興工業C位的企業都有哪些呢?
  • 江蘇泰興海底撈二店選址及泰興本土餐飲發展看點
    海底撈入駐哪個城市,可以說代表了那個城市餐飲商業的提升,目前很多普通地級市沒有海底撈,但也有很多發達縣級市擁有了,比如浙江慈谿市已經有三家海底撈,在縣級市中可謂一絕騎塵。泰興周邊的海陵區擁有兩家,姜堰區一家,靖江市也將有一家,周邊都有了,泰興當然也不能落後,也有一家在萬達廣場。
  • 新北市蘆洲提前慶元宵 周六享受銅板廟口美食
    圖片來源:欣傳媒    年假剛放完,接下來的重頭戲當然是元宵節,各地方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元宵活動,不過新北市蘆洲將在周六提前舉辦「蘆洲元宵美食祭」,現場除了提燈與福袋贈送由新北市經發局主辦,23日在蘆洲忠義廟前廣場的「蘆洲元宵美食祭」,現場將開放百位民眾一起搓湯圓外,還提供元宵湯圓讓民眾免費品嘗,以及限量2000份的福袋、3000份應景的蛇年提燈讓民眾免費索取,提前感受元宵氣氛
  • 「分屍」式信仰並不罕見 舜王神像內臟被搶造廟
    王壇鎮的舜王廟據記載最遲也是同治年間重建的,因其木雕、石雕和磚雕都異常精美而被稱為「三絕」,享譽遐邇。在歷經100多年的動蕩滄桑尤其是「文革」的劫難之後,至今依然大致完好,也顯得頗為神奇,我對它確乎是心儀已久的了。  可是我們一行沒有被帶到鎮上這個著名的舜王廟,卻到了該鎮下面的一個比較偏遠的村子——湖墩,這裡的廟宇顯然是最近幾年新修的,規模小而形制簡陋,讓我感到有點失落。
  • 上海到泰興的汽車時刻表
    泰興13:00217公裡亞星28元--;參運泰興汽運高速;參運泰興汽運上海中山交通客運有限公司泰興11:20227亞奔31217公裡金龍---;參運泰興汽運上海長途公司北區客運站泰興14:5032元-泰興汽運上海浦東長途汽車客運總站(白蓮泰興12:20217公裡金龍
  • 收藏 | 南宮紫冢鎮及各村村名來歷
    >收藏 | 南宮南杜辦及各村村名來歷點藍字查看蘇村鎮:收藏 | 南宮蘇村鎮及各村村名來歷點藍字查看大高村鎮:收藏 | 南宮大高村鎮及各村村名來歷點藍字查看垂楊鎮:收藏 | 南宮垂楊鎮及各村村名來歷此地有一地主,把土地劃分為六個方塊,因此附近的村莊均名「六方」,此村居南,故名南六方。東六方:「六方」來歷見南六方。明永樂三年(1405),徐金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因村居東,取名東六方,俗稱徐家六方。建國後定名東六方。北六方:「六方」來歷見南六方。
  • 臺灣基隆廟口少賺7成 野柳遊客數雪崩
    (張睿廷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向來人潮滿滿的基隆廟口夜市和野柳地質公園等知名景點,今年都因新冠肺炎大受影響,基隆廟口還受到網絡謠言中傷,生意驟降7成;野柳地質公園過去遊客以大陸、韓籍等觀光客佔大宗,疫情爆發後,來客數直接「雪崩」,減幅高達9成5,整座園區空蕩蕩,情況慘不忍睹。
  • 崇德向善、德耀泰興:一起來認識認識泰興的這些道德楷模!
    11月5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美德基金會主辦,泰州市委宣傳部、文明辦、泰興市委宣傳部、文明辦、融媒體中心等單位承辦的省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走進「銀杏之鄉」泰興。
  • 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來歷 原址原為一座太監廟
    周恩來微側著頭像是在回憶什麼:「我記得大概是在1927年的11月吧,我們有一批同志在北京讓張作霖給殺害了,其中就有咱們北方局負責人王荷波同志。他們的屍骨不知埋在什麼地方,你們一定要設法找到,還有李大釗同志的遺骨都要找到。等公墓建好後再把遺骨遷入公墓。到時候舉行個儀式,我親自參加。」
  • 泰興人的宴席 銀杏入芳饌 捨我其誰
    「泰興大佛指」白果,是我市特有的銀杏品種,是泰興人民的驕傲。人們吃銀杏、品銀杏、贊銀杏,在親朋聚餐、招待友人、家庭宴請的時候,泰興人最熱情推薦的就是各式銀杏菜餚。千百年來銀杏在泰興生根發芽,人們逐步形成「人人吃銀杏,無果不成席」的餐飲新常態。
  • 清明節掃墓的來歷意義是什麼 臨沂人知道掃墓的演變嗎
    我國的傳統節日習俗眾多,清明節也不例外,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掃墓,那麼掃墓的來歷是什麼呢?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   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
  • 北樓口恆山廟,仕女腳上,為何被釘上大鐵釘子
    北嶽恆山腳下有個村子叫北樓口,北樓口村東的山頭上有座恆山廟,廟裡塑著幾尊神像,有的慈祥端坐,有的神色飛舞,有的清眉秀目……那像塑得呀真叫好。只是有一尊仕女像塑得特別,這仕女面如桃紅,一副羞澀不敢見人的樣子,尤其特別的是兩隻腳上各釘著一個大鐵釘,你知道為啥嗎,原來這裡頭有個緣故哩。
  • 值得遊玩的歷史遺蹟,有趣繁華的廟口夜市,看看基隆有哪些好玩的
    假期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繁忙的工作以及學習生活中相信有不少的人都已經感到了有些疲倦,在這個時候出門旅遊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發洩壓力的出口,不僅僅可以放鬆身心還可以讓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然後要給大家介紹到的這個景區非常適合對佛教有一定興趣的人遊玩,這便是大佛禪院。現在它位於基隆市最為中心的高山壽山的頂峰,由於位置的特殊可以俯瞰一整個基隆市的市區,不少的人也專門來這裡觀看基隆的夜景。
  • 龍頭節的來歷介紹 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和傳說介紹
    龍頭節的來歷  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我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虞舜、夏禹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作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
  • 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北洋港媽祖廟的來歷傳說
    收集:北洋港媽祖廟子孫 相傳以前北洋港村有一戶李氏兄弟出海打魚。突然遇到狂風暴雨,海面掀起巨浪,船覆人翻。李氏兄弟在茫茫大海中絕望地拼命呼救。就在這萬分危急時刻,天空中出現萬丈紅光普照大海。
  • 泰興「三假」公司暢通無阻
    註冊:「三假公司」很順利  王桂平的操作手法非常簡單,他是從常州華格爾化工有限公司購進1噸價格比丙二醇低數千元的二甘醇後,加裝標誌為泰興化工總廠的丙二醇標籤,然後發往「齊二藥」的。  記者核實,所謂有著合法營業執照,經營範圍為「化工產品銷售」的「合法企業」奇美化工卻是一個假注資、假場地、假合伙人的「三假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