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註定是留美家庭極度「不省心」的一年。
一開始是擔心疫情安危,再之後,大家又憂心於SAT、託福取消了,慢慢地開始擔心今年秋季能否正常開學,再後來,留學生的政策不斷收緊,還不時曝出,又有多少留學生被大學突然驅逐,強制限時回國......
可以說,這半年來,留學黨們的問題,隨便就可以寫一本《中國留學家庭焦慮大全》了。
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是否還要去美國留學?」的討論高居熱門不下。
但是,不容易歸不容易,前段時間,QS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僅4%的留學生表示將取消留學計劃。
美國可以說一直是中國留學生的熱門留學目的地之最,究竟有多熱門?
近日,美國移民和海關局(ICE)發布2019年度國際學生和訪問學者項目(SEVP)數據報告,其中數據,就為我們展現一幅「中國留學生美國求學大數據」!
接下來就和艾老師一起看看,這些年中國學生在美國留下的足跡。
圖片來自ice.gov
在美留學生報告要點
中國是赴美留學生最多的國家
報告顯示,亞洲(1,137,419名)仍是美國留學生最大生源地。
圖片來自ice.gov
其中,中國(474,497名)、印度(249,221名)、韓國(84,071名)依次為留學生最多的國家。
相比2018年,3個國家的留學生人數都有輕微的下降。中國留學生減少了4,235名,印度減少了2,069名,韓國留學生減少了4796名。
從比例上來看,中國留學生的人數下降最少,僅約為1%。
也就是說,中國仍然是美國最龐大的留學生群體,光是去美國一個國家的學生和學者,就有近47萬。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十萬中國留學生,2018年為美國財政貢獻了149億餘美元的收入,高居美國國際生人數榜+貢獻榜NO.1。
這裡老生常談一句,中國學生為美國經濟做出的巨大貢獻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美國高校必然不願意看著中國學生變少。
一半低齡留學生來自中國
目前在美國共有78,366名低齡留學生。
在這個模塊,中國的表現非常驚人,簡直可以說是「單方面碾壓」其它國家。
以下為K-12階段赴美留學最多的5個國家,以及低齡留學生比例:
中國:47% (36,842)
韓國 :8.6% (6,748)
越南 :7.5% (5,862)
墨西哥:3.4% (2,658)
巴西:3.1% (2,415)
看到中國低齡留學生的數據高達47%,你是不是很震驚?!『』
圖片來自ice.gov
圖片來自wsj.com
事實上,早在2017年1月4日,華爾街日報就發表了一篇聚焦中國小留學生在美國學習生活的報導,題目是《越來越多中國父母送低齡孩子來美國讀書》(More Chinese Are Sending Younger Children to Schools in U.S.)。
圖片來自wsj.com
據分析,家長選擇孩子較早留學,主要原因有:
超過半數的家長認為孩子出國讀書能更快樂地學習,擺脫應試的壓力,更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科目,從而提升綜合能力;
其次是家長認為低齡留學出國可以更快適應海外大學生活。
與此同時,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豐富人生經歷、開拓視野;
便於申請大學;更容易融入外國文化等等。
紐約大學是留學生最多的學校
根據統計,NYU和哥大分別招收了數量最多的F1留學生,分別為19,750名和19,741名。
排在後兩位的是東北大學和南加州大學,留學生數量也都超過了1.9萬。
看完報告,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相比2018年,中國留學生數量下降了1%左右,但整體來看剛剛過去的2019年,美國對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依舊強勁。
此前,《泰晤士高等教育》有報導,美國教育理事會認為,美國高校的國際留學生2020年度入學率預計將銳減30%以上,且實際情況也許會更嚴重。
此外,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NFAP)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20-2021學年秋季入學中,美國高校的國際新生入學人數預計將比2018-19學年下降 63%-98%,最少下降6,000至12,000人,最多下降87,000至100,000人,入學率可能會降至二戰以來的最低水平。
然而,專家可能低估了留學生們對美國教育的熱情。
就目前所出的一些比較權威報告來看,很多人對美國高等教育還是抱有很大期待和嚮往的。
熱衷於統計各種排名的QS近期發布了《新冠疫情如何影響不同層次學生的留學意願》白皮書。
QS此次全球調查的範圍主要針對來自中國、歐盟、印度和北美的留學生。
共有30000名學生接受了調查,這份數據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疫情下,全球高等教育對於國際留學生的相關影響。
當被問及留學計劃是否受疫情影響時,50%左右的人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中國留學生表示受影響最高,佔到66%。
對於具體的影響,50% 左右的學生表示會推遲留學計劃或更改留學國家,而確定取消留學計劃的人數佔總人數比例不到一成。
中國留學生決定放棄留學的僅佔 4%。
這說明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並沒有動搖大多數學生的留學想法。
為了明確未來國際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偏好,QS 在調查中增加了一個問題,詢問受訪者預期將從哪一年開始學習。
42% 的受訪者希望在2020年開始學習,40% 的受訪者希望在2021年開始學習。
這表明絕大多數受訪者都期望在未來兩年內開始他們的學業。
回國學生入讀國際學校
因疫情受限,不少留學生也選擇了在無法前往學校的這段時間入讀國內過渡課程班。
前不久,諸如紐約大學、杜克大學等30多所高校表示,受疫情影響無法去往美國的學生可以在國內的合作大學參加過渡課程。
另外,針對因疫情突然回國的低齡留學生,滬上不少國際化學校也增設了插班入讀名額,並在學分轉化和課程設置上做了相應準備工作。
比如上海融育學校就開設了「小留學生」項目,幫助孩子做過渡期學習規劃,過渡期結束後,學校將會為學生提供在讀證明和經世界知名學校認證機構Cognia認證的成績單。
除了融育之外,還有崑山加拿大國際學校等多家國際學校也有針對過渡期小留學生的項目,有計劃入讀的,可以查詢、諮詢目標學校的官網。
國際教育的「含金量」大家有目共睹,但其實,選擇好的國際化教育不一定都要出國。
很多優秀的國際學校也在全國各地落戶,同步的課程、教材,實力相當的師資......在國內國際教育發展40年後的今天,入讀一所高質量的國際學校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但是,我們也希望,全球疫情能儘快平息,生活和學習都歸於平常,繼續以努力不負青春和夢想。
↓點擊「了解更多」,預約國際學校開放日,報名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