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4小時上網 銀髮流量帶火「專屬APP」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關鍵詞】銀髮網民、老年網紅、中老年專屬APP

  每天花4小時上網 銀髮流量帶火專屬APP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中國每五名老年人之中就有一個拿著手機上網的「網民」,他們K歌練舞,聊得了微信,鬥得了地主,和年輕人一起「解毒」雞湯和養生騙局。在這個全民互娛的時代,銀髮人群正在用網際網路豐富他們的晚年生活。

  84歲老人遊戲裡「開黑」,98歲老人拍抖音成了「網紅」——這些「網癮」老年人比90後還會玩,給手機應用平臺帶來新的增長點,包括短視頻、社交類在內的「適老」網際網路產品看到了商機,紛至沓來。

  購物、唱歌、短視頻 銀髮網民「三大件」

  根據2018年騰訊應用寶發布的《老年用戶移動網際網路報告》,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8000萬老年網民,佔老年人口的20%,也就是說,每五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使用手機上網。國內研究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銀髮人群洞察報告》顯示,超過50歲的銀髮人群移動網際網路月人均使用時長,從2017年12月的98小時增長到2018年12月的118小時,同比增長20.7%,意即他們每天有將近4小時上網。不同於多年前老人集體排斥上網,如今的長輩們對網絡的熱情有目共睹。

  但老年人上網並不容易,得求教於子女晚輩。使用頻率方面,86%的老人每天都用微信,42%的老人覺得自己每天無數次打開微信。他們自我調侃,也要建立像青少年防沉迷系統的中老年人防沉迷系統。

  調查顯示,銀髮人群每天長達4小時的上網時間,主要熱衷於年輕人愛玩的淘寶、拼多多等為代表的購物類APP,美顏相機為代表的潮流APP,全民K歌為代表的唱歌APP,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APP。他們和年輕人玩的是相同的APP,卻是另一番畫風。

  以短視頻為例,首先,老年人的短視頻標籤以人生哲學、兩性話題和千古秘聞為主。諸如「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做對五件事」「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等,此類話題一直是老年人的興趣點;其次,老年人的短視頻在形式上畫風清奇,五顏六色的字體、花花綠綠的特效、模板式的各種相冊等。他們發布的評論也與眾不同,不打字多用表情,以大拇指、玫瑰和笑臉為主;最後,老年人的短視頻在傳播上相對比較滯後,較少跟上熱點新聞和潮流風尚,但大量的原創段子「老梗」,有意無意就會引領網絡語言。

  與時俱進 老年網友也追現代梗

  喜歡玩抖音、快手的朋友,經常能夠刷到一些中老年用戶自己或者朋友幫忙拍攝的短視頻。很多老人已經從「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愛一個人」,變成現在在抖音裡拍「左邊跟我一起畫個龍,右邊畫一道彩虹」。抖音上粉絲超500萬的「小頑童爺爺」等老年群體,上傳了不少生活短劇,以及賣萌的舞蹈,如今他們成為了短視頻的主力軍。「鮀城大叔」用一個自拍杆,嘗試年輕人喜歡的東西,例如星巴克和喜茶等,還搞起了時裝搭配,甚至還為年輕人帶起了貨。

  根據專注研究老年群體的新媒體AgeClub的數據統計,抖音平臺上,中老年網紅主要可以分為以「濟公爺爺」遊本昌為代表的個人網紅;和以羅姑婆為代表的MCN網紅,意即在資本支撐下有運營團隊網絡產品的網紅。許多老年KOL關鍵意見領袖,正在源源不斷地湧入短視頻平臺。不同於那些鮮明風格的個人網紅,資本支撐的專業化生產模式,讓一些老年人開始籤約平臺,並且對準某類人群讓其刷到自己的短視頻,可以說是具有針對性的商業廣告。中老年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如今已成為稀缺人才,2018年阿里巴巴還曾專門招聘研究專員,首要條件必須年滿60歲。

  「專屬APP」湧現 社交圈老年大學搬上手機

  網絡平臺湧現出許多針對中老年群體的APP。例如針對廣場舞市場,2015年糖豆APP將受眾瞄準為60後和70後,將中老年女性跳廣場舞的視頻列為該應用的最大品類,如今已成為中老年群體廣場舞重要的學習平臺。教學軟體也向線上老年社區轉型,新增了社區功能和生活搞笑內容。

  「跟我拍舞蹈,我要做達人。」錄下同款手勢舞,這是達人的晉級任務。高等級可獲得展示推薦位,新星舞臺、舞蹈服試穿或贊助機會。該APP平臺每天有40萬用戶在平臺聊天,老年人跟著復古音樂,邁著整齊的步伐,享受著自己的舞臺。

  市場上還有多款主打中老年社交的APP。比如,老友圈的功能和微信朋友圈類似,有人發遊記、有人曬孫子、有人講人生哲理;老年大學教你山水畫技法、唱歌發聲的基礎、用手機拍大片……相關類目應有盡有;看戲聽曲將戲曲、相聲、有聲讀物精心歸類,迎合老年人喜好。在這些平臺,老年人學習、分享、交友,和年輕人的網絡社交生活別無二致。

  銀髮流量為「夕陽紅」產業帶來商機

  當下的中老年人有錢有閒,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化,他們在旅遊、保健品、網購、視頻、遊戲等方面都有較大需求,許多APP產品抓住需求聚集流量。這個群體最大的特點是會使用產品,但綁定支付難、付費意願低,電商、線下活動也都是小場景,很難形成變現渠道,市場短期爆發很難,可能還需要5-10年,付費習慣、付費意願、網購習慣才能慢慢養成。像彩視、小年糕、美篇等微信小程序,這些中老年應用平臺的盈利大多採用流量變現,通過各種橫幅廣告、推薦頁的擺放,以及知識付費的方式,讓用戶買單。

  同時,需要社會關注的是,一部分老年人的「網癮」其實是孤獨導致的,他們缺少了陪伴,需要在網絡釋放天性,需要被人看見。年輕人與其說教老人少刷微信抖音,倒不如多擠點時間陪他們聊聊家常。

  中國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網際網路產品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銀髮群體入駐像以抖音為首的短視頻社交網絡,專屬於中老年群體的APP產品也會越來越多。不僅豐富了老年人晚年生活,也使「夕陽紅」產業愈加紅火。

  文/王珉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手機上網調查:超4成每天上網超5小時
    那麼,大學生每天手機上網多久?主要在做什麼?是否擔心網絡安全? 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手機上網話題,對全國122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4成學生每天上網超過5小時,超8成學生上網主要是社交聊天,多數學生認為手機上網讓行動支付、信息獲取、社交方式更便捷,近9成學生擔心網絡安全問題,多數學生期待5G的網速能夠更快、更方便於學習生活。
  • UKOM:2018年英國人平均每天花3小時8分鐘上網
    有兩種方式可以了解「平均上網時間」,網民平均上網時間和英國人平均上網時間。和其他媒介相比,後者更適用於公平地比較網絡平臺。下圖的數據來自comScore,顯示了英國成年人使用PC/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上網的情況。        英國成年人平均每天花3小時8分鐘上網,但是在各年齡中這個數據的差異很大。
  • 近半大學生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 今天你被網多久?
    那麼,大學生究竟每天有多少時間在上網?根據校園記者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近300名學生中,幾乎每天都使用電腦上網的人佔61%;每天都用手機上網的人佔受訪人數的94.5%。關於上網時長的調查顯示,48%的大學生選擇了「4小時以上」,32%的大學生選擇了「3~4小時」,17%的大學生選擇了「1~3小時」,僅有3%的大學生選擇了「1小時以內或者不上網」。
  • Google 出的流量控制 App,再也不怕流量偷跑 - Triangle #Android
    作者:黃子洵經常還沒到月底,我們就發現手機流量所剩無多,但卻不知道流量都去哪了?於是只能到處找 Wi-Fi 上網,沒有 Wi-Fi 時只敢使用微信。但是沒想到到了月底,流量還是超了。今天,AppSo(公眾號 AppSo)推薦一款 Google 官方出的流量管理 app:Triangle。對於 Android 用戶來說,這款 app 可以很好解決「流量都去哪了?」和「後臺 app 消耗流量」的難題。
  • 免流軟體不「免流」、專屬流量不「專屬」 聯通騰訊王卡流量套餐遭...
    據介紹,該套餐包含40GB專屬流量,這些專屬流量可用於100多款免流軟體,例如微信、QQ等應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遊戲,騰訊視頻、QQ音樂等軟體,鬥魚、虎牙等直播平臺……為應對其他不免流軟體,李先生又以每月30元購買了20GB的通用流量。根據李先生的計算,他每月應可使用60GB的總流量。
  • 免流軟體不「免流」、專屬流量不「專屬」聯通騰訊王卡流量套餐遭...
    據介紹,該套餐包含40GB專屬流量,這些專屬流量可用於100多款免流軟體,例如微信、QQ等應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遊戲,騰訊視頻、QQ音樂等軟體,鬥魚、虎牙等直播平臺……為應對其他不免流軟體,李先生又以每月30元購買了20GB的通用流量。 根據李先生的計算,他每月應可使用60GB的總流量。
  • 在校大學生11%幾乎不讀書 48%每天上網超4小時
    調查結果顯示,43%的大學生日均閱讀時間低於1小時,48%的大學生日均上網時間超過4小時。多數大學生上網時長遠超讀書時長,且上網主要是逛論壇、發微博、看視頻等休閒娛樂活動;閱讀類型中,休閒娛樂性圖書和考級考證書籍排在前兩位,經典名著鮮有人問津。  如同吃飯睡覺  一天不上網就很難受  「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時間讀書?」
  • 大學生每天花多長時間上網?每天貓在電腦前到底在幹什麼?南國都市...
    大學生每天要花多長時間上網?每天貓在電腦前到底在幹什麼?最近,南國都市報記者在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和海口經濟學院等多所高校展開調查,網蟲們在網絡上所消磨的時間令人震驚。  一天上網15小時30分  起床不洗臉不刷牙先開電腦  一天上網15小時30分  每天早上起床可以不洗臉不刷牙,唯獨不可以不上網。
  • 家裡斷網四個月 上網課一天花百元流量費 2020-03-09 21:15:07
    (原標題:家裡斷網四個月 上網課一天花百元流量費)
  • 中信銀行發力「銀髮經濟」專屬信用卡申請年齡延至70歲
    北京商報訊(記者孟凡霞 實習記者 任利)作為國內最早探索老年金融的銀行之一,中信銀行於又在「銀髮經濟」有了最新動作。7月17日,中信銀行與中國老齡協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啟動「幸福+」老年大學信息化行動,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為「銀髮一族」提供全方位金融及教育服務。
  • App中的非必要功能和用戶界面上的流量路徑
    這個東西做之前,誰都不知道數據如何,比如萬一用戶瀏覽數據比較高,那就可以開放個人寫美食貼,然後在最底層還有一個「其他」的tab,做了一些別的除了美食之外的嘗試,(雖然不可能,但是)萬一火了呢?2、拉勾是一款找工作的app,現在開放了言職,簡而言之就是一款職場知乎。這個的目的是什麼呢?
  • 調查顯示:臺灣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近三小時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日電 臺北消息:一項針對臺灣大學生時間運用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用於功課的時間則越來越少:平均每天花兩小時四十八分鐘上網,但準備功課只有兩小時四分鐘,平均一天睡眠七個半小時,大約有三成二的大學生表示「不喜歡上學」。
  • 調查稱北京70%大學生每天上網超2小時
    一項調查結果這樣勾勒北京大學生的「標準」面貌:他每天的上網時間有7成的可能超過兩個小時,上網、睡覺和社交是他最主要的課外活動;他最大的壓力是學習和就業,他有近四分之一的可能會面臨學習困難;他的月消費水平較大可能在800~1600元之間,其中,社交、娛樂、購物等佔有較大比例。
  • 上網流量用超?我有流量安心包!
    微博QQ朋友圈,遊戲視頻下軟體,流量超支怎麼辦?安心流量來解決。        全面進入4G時代,大家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上網流量就和4G網速一樣飛了起來!面對更快的4G網絡,在提供更優惠、更便宜的資費套餐基礎上,江蘇移動從客戶需求出發,推出了多項貼心舉措,幫助客戶解決多項流量問題。
  • 每天多少時間上網 超過一半大學生五小時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上網最新資訊 > 正文 每天多少時間上網 超過一半大學生五小時
  • 調查顯示73.4%的大學生每天上網在3小時以下
    73.4%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3小時以下,但仍有3.4%的大學生上網時間過長,每天上網時間在5-6小時及6小時以上,有沉溺網絡的「宅男」、「宅女」之嫌……這是中國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員會進行的北京高校大學生網絡交往調查的一些數據發現。調查顯示,網絡文化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互動關係。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數位化成長的「網絡世代」,已經構成了當前大學生的主要群體。
  • 2019江蘇網民近半億,平均每天上網4.5小時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紅豔)江蘇網民規模接近半億、平均每天上網 4.5 小時、光纜線路總長度繼續領跑全國 ……5 月 15 日,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紀念大會暨 " 互聯(江蘇)賦能新基建 " 學術論壇召開。
  • 中國網民每天上網超3.7小時 長時間上網的7大危害
    在這個網絡普及的時代裡,上網已經是許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視乎沒有網絡就活不下。CNNIC發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截至2015年12月:①中國網民6.88億,90.1%通過手機上網;②通過Wi-Fi接網比例達91.8%;③網民中,學生比例最高,為25.2%;④去年中國網民人均周上網26.2小時,相當於每天上網超3.7小時。  每天上網3.7小時對於我們來說是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那麼你知道長時間上網有哪些危害嗎?
  • 調查顯示超六成孩子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學生反問:家長几小時?
    3月12日,中國青年報公布了其對1923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數據顯示,64.4%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其中,孩子每天上網3-5小時的佔44.4%,每天上網6-8小時的佔17.6%,9小時及以上的佔2.4%。
  • 三大運營商推出了日租卡手機流量套餐,到底是福利還是套路?
    1、關於日租卡所謂的日租卡即按流量日租計費,正如題中提及的1元1GB/天,流量是按日計費。假設手機流量套餐中沒有任何通用流量,那麼在使用流量過程中需要消耗通用流量,也就會進行消費。目前三大運營商均推出了不同的日租卡套餐,比如移動的19元移動花卡寶藏版(19元/月,1元1G/天,3款app免流);比如電信的19元小抖卡(19元/月,1G通用+1元1G/天+定向免流),比如聯通的19元,騰訊王卡,天神卡,米粉卡,V粉卡,小歪卡、阿里寶卡等日租卡都是這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