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表妹跟我聊天,她說:
老姐,能不能請教一個「羞羞」的問題?就是感覺懷孕後,小內內上面總是溼噠噠的,分泌物增加了很多,這正常嗎?還是我出現什麼問題了?萬一需要治療,吃藥是不是對胎兒不好?
相信不少孕媽媽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和擔憂,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關於孕期陰道分泌物的那些事兒~
一、正常的陰道分泌物是什麼樣的?
這裡所說的陰道分泌物,就是我們俗稱的「白帶」。其成分主要有宮頸黏液、陰道上皮細胞分泌的黏液、前庭大腺分泌的黏液、陰道脫落的細胞、陰道壁正常菌群等等。
正常情況下,生理性白帶量少、色白、帶黏性、無臭,其量及性狀也會隨著月經周期稍有變化,起著溼潤陰唇皮膚及陰道的作用;又因其中含有乳酸桿菌、溶菌酶和抗體,白帶還能把衰老死亡的細胞和致病菌排出體外,並抑制細菌生長。
二、為什麼孕期分泌物會增加?
女性懷孕後,體內的激素水平會有些變化,帶著濃鬱女性氣質的雌孕激素分泌會增加,陰道上皮細胞和宮頸腺體分泌旺盛,陰道分泌物也就隨之增多,小內內就變得溼噠噠了。
雖說這是正常現象,但是也不能置之不理。
因為潮溼的環境更適合細菌滋生,為了保證私處清潔健康,建議孕媽媽們每天要換洗內褲哦~
此外,可以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無需藉助器材深入清潔,也不推薦用清洗劑,以免破壞陰道的酸性環境和正常的菌群平衡。
三、分泌物出現這種信號,要警惕!
我們知道,孕媽媽們的免疫功能相對下降,對疾病的防禦能力也會大大減弱,很容易受到各種病菌的「襲擊」。
如果發現陰道分泌物除了增多,還伴有顏色、氣味或性狀異常,出現瘙癢、疼痛等,就要重視起來,很可能是陰道炎找上門。
之前袋鼠麻麻就為大家介紹過如何區別三種常見的陰道炎,今天再分享一下:
細菌性陰道炎
分泌物呈水樣或灰白色、灰色,稀薄狀,有臭雞蛋味或魚腥味,在性生活後更明顯,有的還會出現陰道灼熱感。
滴蟲性陰道炎
分泌物一般發黃、發臭、泡沫樣,有外陰瘙癢、燒灼感、尿頻、尿急、尿痛、下腹疼痛或性交痛。
黴菌性陰道炎
分泌物為豆腐渣樣、白色或黃綠色塊狀,外陰常有瘙癢感,甚至出現紅腫、疼痛、尿痛、性交痛。
那麼問題來了:孕期發現陰道炎,治還是不治?
不少孕媽媽擔心治療陰道炎用藥會影響胎兒,選擇「忍」。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如果孕期有陰道炎卻不積極治療,很可能會因為炎症的刺激、感染等,造成羊膜腔發炎,引起羊膜早破甚至早產;如果出現順轉剖或需要產鉗助產等,還可能會增加手術感染的風險,這些對胎兒都是有危險的。
所以,孕期一旦出現陰道炎,一定要及時就醫,遵照醫囑積極治療,千萬不要在網上查一些資料然後擅自用藥或者利用洗劑清洗。
此外,孕期裡出現褐色分泌物,也千萬不能大意,這可能是孕酮偏低的信號或者是發生了出血,為了自己和胎寶寶的健康,一定要儘快就醫,明確病因,及時應對。
袋鼠麻麻有話說:
陰道分泌物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發現有變化別不在意,也別因為「羞於啟齒」而放任不管或者隨意用藥,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接受正規的治療,這樣才是對自己和胎寶寶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