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病毒說返場就返場,考驗你的免疫力沒商量。
在家宅了三個多月,好不容易等來復學了,北京中小學的孩子們又被緊急送回家裡,恢復網課教學,真的是史上最短的學期。而湖北的孩子們,這學期更是復學無望了。
停課越久,意味著孩子宅家越久。社交隔離減少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居住在小公寓中的城市兒童尤為明顯。而缺乏運動,對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非常不利,隨之帶來的疫情宅家綜合症,如肥胖、近視、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暴躁等,也將對孩子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產生諸多負面影響。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6月21日的直播中,呼籲青少年早日恢復體育鍛鍊,「大家不要因為這件事情(北京疫情)阻礙了讓孩子出去運動的可能性,又開始全部悶在家裡,我們要開始動起來。」
6月22日,張文宏在《第一財經》節目採訪中還表示,注重心智鍛鍊的中華民族,在下一階段更要關注體魄的強健。
體魄的強健必須從運動訓練中得來,孩子的成長不能沒有運動。
1
缺乏運動對孩子成長的危害
現在的孩子作業越來越多,活動空間越來越小,運動不足是普遍的現象。
缺乏運動的直接後果,是身體素質差,肥胖、發育遲緩、身材矮小、免疫力底下、容易生病……
而久坐不動、看電視、玩電子遊戲,還會影響視力發育,過早近視;以及影響身體感統能力的正常發展。
另外,缺乏運動除了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發展,進而影響學習。因為孩子生性是好動的,如果因為諸多因素而運動不足,孩子的能量得不到充分釋放,專注力就會受到影響。
不得不承認,孩子上了小學以後,周一到周五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幾乎沒多少或根本沒有戶外活動時間。
作業多是一個問題,孩子做作業不專注也是一個問題。稍一拖拉,一不小心就到了晚上10點……所以,孩子的活動時間就被縮減再縮減,甚至被取消。
只是,如此便陷入惡性循環:
缺乏運動-專注力差-作業拖拉……缺乏運動-專注力差-作業拖拉……
我們只知道,當學習目標沒有達成之前,運動時間就得讓步,卻沒想過它對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你知道嗎?幼兒的運動不足、不均衡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有很大隱蔽性,可能要在孩子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顯現出來。因此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幼兒運動。
2
運動對孩子的成長幫助到底有多大?
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除了我們眾所周知的對生長發育的好處,還有對性格塑造有決定性影響。
在知乎上,關於「運動對孩子的成長幫助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最高贊的回答來自跳水冠軍吳敏霞。
她認為從小練習跳水帶給她的,不只是技巧,更多的是面對困難不妥協、再努力一下的堅韌品格。
「運動對於一個人意志力的鍛造、毅力的考驗,甚至心性的打磨、性格的養成,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
如何懂得練習的意義、堅持的力量,如何看待勝負輸贏,如何跟夥伴合作,如何尊重對手,包括如何面對外界的看法、期待、壓力……這些心態的培養,都是在成長的道路上,可以通過運動收穫的寶貴財富。」
因此,她建議:「不一定每一個孩子都要從事職業競技體育,但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堅持鍛鍊、持續刻意練習的體育項目。
還有位爸爸給了運動極高的評價:「運動簡直是這屆孩子的底層作業系統……沒有運動,莫問前程。」
運動,是幫助孩子心智成熟、身心健康、建立社交關係的重要途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有兩個調查結果需要引起家長們重視:
一個是「00」後中小學生普遍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閱讀不足;
一個是關於青少年的幸福指數,數據顯示「朋友多、愛運動的孩子更快樂」。
愛運動的孩子之所以快樂,是因為運動可以釋放多巴胺,多巴胺能夠傳遞「快樂與興奮」的信號,促使注意力集中,有助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另外,運動對滿足兒童的社會化需求同樣幫助很大,孩子從3歲開始就需要夥伴交往,隨著年齡增長,人際互動的需求會越來越強烈。而在團隊運動訓練中,孩子會學到如何與他人合作,並成為一個好的隊友。
3
兒童運動僅靠跑跑跳跳夠嗎?
大多數家長認為,兒童每天都在跑跑跳跳,運動量應該是夠了。但是,科學的運動與平常的走走跳跳完全不同。
「強健體魄」不僅僅需要日常活動中的有氧運動,還需要力量練習、柔韌鍛鍊、平衡鍛鍊和協調鍛鍊等。
北京近日出臺「加強中小學體育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二十條措施及配套文件」,鼓勵小學生每天增加1小時鍛鍊時間,即「每天鍛鍊兩小時」。
政府、學校已經越來越重視體育課,因為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證據表明,學齡前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反而比總是靜坐少動的孩子在今後更容易取得優異的學業成績。
瑞典精神科醫生Anders Hansen也主張:「只是坐在桌前解題,孩子們的學習能力無法提高」。
這就提醒僅僅注重「智力開發」和學習成績的家長們,讓孩子積極地運動更能促進大腦發育和學習效率,應該將科學運動訓練放到孩子的日常學習計劃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