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兒童節分為女孩節和男孩節,女孩節是每年的3月3日,男孩節則是每年的5月5日,另外11月15日的「七五三」兒童節。
日本的兒童節,叫做「兒童日」(日語:こどもの日),是一個傳統節日。在每年的5月5日,日本的家庭都會慶祝孩子的長大。二戰前,這個節日被稱為「端午節」(日語:端午の節句),並且只是男孩的節日。1948年,當這個節日成為公眾假日的時候,便成了慶祝所有兒童幸福和福利的節日。在節日當天,日本的家庭都會在屋頂上懸掛魚狀的標誌,用來象徵兒童消除厄運,克服困難,順利成長。
不過日本在3月3日還有單獨的女孩節,從上巳節發展過來,女兒節以擺放各種玩偶來慶祝。男兒節懸掛鯉魚旗是源自中國的「望子成龍」和「鯉魚跳龍門」的傳說。
男孩節
日本男孩節是在1948年被正式定為日本的國家法定節日,包括重視孩子的發展、祈求孩子出人頭地、生活幸福等內涵,同時也有感謝媽媽的意義在裡邊。這一天家中有男孩的家庭,會在庭院裡懸掛鯉魚旗。家家戶戶都在室內擺設顯示出英武氣概的娃娃,同時在室外掛鯉魚旗和七色彩旗紙做的黑鯉魚和紅鯉魚在天空迎風擺動,猶如在大海裡遨遊。
此外,在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去邪的糕團(稱「柏餅」)或粽子。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根據「尊重兒童的人格,謀求兒童的幸福,同時感謝母親」的原則,規定這一天為全國公休日。
女孩節
日本女兒節是日本女孩子的節日,又稱人偶節、上巳(じょうし/じょうみ)、雛祭(雛祭り)。屬於「五節句」之一的「桃之節句」(桃の節句)本來在農曆的三月初三,明治維新後改為西曆3月3日。父母會為女兒設置階梯狀的陳列臺,由上至下,擺放穿著日式和服的娃娃,這種娃娃在日本稱為雛人形。
日本女兒節這一天,家有女孩的人家都要擺出做工精湛、造型華美的宮裝人偶來祈求女孩幸福平安、健康成長。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女兒節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也成為日本社會生活的縮影。女兒節當天雖然不是日本國定假日,但家中的成員大都儘量聚在一起祝福女孩子健康平安地長大成人。在女兒節擺放的人偶很多是長輩贈送的,在過去,它甚至成為女性出嫁時重要的嫁妝。外公外婆通常會事先準備好紅包,讓年輕夫婦們按照自己的意願選購人偶。女兒節的人偶一般在3月3日之前數日開始擺放,結束後則要及時收藏起來留待來年再用。據說,一旦人偶擺放時間過長,將會影響女兒的婚嫁。
「七五三」兒童節
在日本習俗裡,三歲、五歲和七歲是小朋友特別幸運的三個年紀,所以每年的這一天,會專門為這三個年級的孩子熱鬧地慶祝一番。
這一天,小朋友會穿上最好的傳統和服,還會背上一個畫了松樹、烏龜或鶴等圖案的小紙袋,紙袋裡裝滿了父母買的糖果和玩具。穿戴整齊後,父母會帶小朋友上日本神社,祈求並感謝神明給小朋友帶來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