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個項目,26所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後繼有人了

2020-09-05 比鄰星b

9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6個被認定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公示名單。

2020年計劃遴選產生20個左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傳承項目主要包括: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美術、民族民間舞蹈、戲劇、戲曲、曲藝、傳統手工技藝和民族傳統體育等。

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向所在地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申報,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組織本地遴選推薦工作。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上報數量按普通高校數確定,普通高校50所以下的省份可推薦1個高校基地,普通高校50—100所的省份可推薦2個高校基地,普通高校100所以上的省份可推薦3個高校基地。


在26所高校中,既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江南大學、南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這樣的雙一流高校,也有湖州師範學院、黃岡師範學院、榆林學院、蘭州城市學院、邢臺學院等這樣的省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職業技術學院有2所高校在名單裡,分別是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山西藝術職業學院,被公示的基地從傳承的項目看,涉及到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都是歷史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項目。

比如,邢臺學院的邢窯白瓷,江南大學的江南染織,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的宜興紫砂陶,河南中醫藥大學新的八段錦等等,都是需要保護和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高等學校接受教育,而專業教育很難替代傳統的言傳身教,尤其是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上,很多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項目後繼無人,非遺項目傳承人問題也成為傳統文化項目能否得以繼承和傳承的關鍵問題。

從難度上看,這些文化項目學習周期長,既需要有一定天賦,更需要後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年輕人缺乏傳承文化項目的熱情,長周期的學習見效也慢,經濟效益上還不如打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湧向城市,湧向經濟發達地區,目的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更好的經濟收益,這些都是擺在傳統文化項目傳承面前的現實問題。

以宜興紫砂陶為例,宜興紫砂壺大師有顧景舟、曹婉芬、呂堯臣、張佳龍、蔣蓉、張 漢 軍等,方琴華就是其中新的優秀代表,她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委員,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自幼受到濃厚的陶瓷藝術氣氛的薰陶,對陶瓷藝術的興趣與日俱增,1985年進紫砂工藝一廠學藝,從事紫砂創作已有多年,憑著對紫砂藝術的迷戀與執著,潛心研究並得到多位大師指點,使自己的創作技藝日臻完美。所製作品線條流暢,做工細膩,雅樸端莊。古樸中求新穎、典雅中求豐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結合現代工藝之巧妙,作品充充滿了生命力和想像力,工藝精美、神、韻兼優,不斷努力學習,探索創新,對紫砂藝術有獨到的見解和研究,所製作品新穎,典雅且型用完美結合,具有較高的文化品位,深受國內外收藏家們的喜愛。

方琴華代表作品《竹韻》

再比如安徽的歙硯。歙硯的製作材料被稱為歙石或歙硯石,一般需要5-10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適合制硯的是輕度千枚巖化的板巖 [1] 。其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石英、黃鐵礦、磁黃鐵礦、褐鐵礦、炭質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硯鋒為片狀硯鋒。歙硯石的花紋結構十分突出,分為魚子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類型。由於其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布均勻,故有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的效果,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讚。造型渾樸,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手法是歙硯臺的工藝風格和特點。

歙硯為歷代文人所稱道。南唐後主李煜說「歙硯甲天下」;蘇東坡評其「澀不留筆,滑不拒墨,瓜膚而縠理,金聲而玉德」;米芾說:「金星宋硯,其質堅麗,呵氣生雲,貯水不涸」。2004年9月中國輕工聯合會和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歙縣「中國歙硯之鄉」榮譽稱號。

歙硯代表作品

邢白瓷。邢窯是中國白瓷的發祥地。中國古代最早的官窯之一。內丘在唐代屬於邢州,故史稱邢窯。河北內丘邢窯遺址被評為 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邢窯古代窯址位於今邢臺市內丘縣與臨城縣一帶。邢窯是中國最早的白瓷窯址,邢白瓷的發明與製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南方以浙江慈谿越窯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河北內丘邢窯為代表的白瓷並駕齊驅、平分秋色的格局,形成了 「南青北白」的格局。

唐代邢窯白瓷文物

依託高校進行傳統文化項目的傳播、傳授和傳承,有利於激發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激發他們未來從事傳統文化項目傳承的積極性,而高校依託這些項目,可以通過教學、觀摩、訓練等方面,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大學生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保護和傳承的需要,也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需要。


各位看官,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討論。

請關注支持@比鄰星b。

相關焦點

  • 優秀!26所高校入選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9月2日,教育部官網上公布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
  • 2020年全國26所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公示
    9月2日,教育部公示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公示稱,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26所高校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9月2日,教育部官網上公布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26所高校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3日訊 9月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公示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共計26所高校入選。
  • 通知 | 26所高校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9月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公示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共計26所高校入選。
  • 26個獲批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吉林省高校榜上有名
    教師節前夕,教育部公布了26個獲批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由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申報的傳承項目《東北秧歌》,成為全省唯一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高校。自2015年起,該校舞蹈專業師生先後參與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長春市朝陽區教育局「蓓蕾計劃」等項目建設,並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東安實驗學校、養正高級中學、長春市清華實驗學校、長春市第158中學、柳河孤山子鎮小學等20所城鎮和農村中小學建立了藝術教育實踐基地,對創編的「東北秧歌大課間操」「東北秧歌舞蹈組合」等項目進行推廣,累計課程覆蓋面達6000餘人次,為東北秧歌的各教育階段傳承提供了豐富資源和平臺
  •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出爐,江蘇兩所高校上榜
    揚子晚報網9月3日訊(記者 周碧瑩)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在教育部官網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9月
  • 全國共26個,河南1個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公示!
    篆刻、中華繩結、冰燈冰雕製作技藝、武術……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教育?近日,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公示了,共26個。公示期為2020年9月2日至2020年9月8日。
  • 我校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9月8日,經過教育部網站公示,我校申報的傳承項目《東北秧歌》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也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根據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
  • 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滬上兩所高校上榜
    近日,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上海兩所高校項目上榜,分別是:華東師範大學的篆刻,上海體育學院的武術。原文如下: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見附件),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9月2日至2020年9
  • 教育部公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篆刻、中華繩結、冰燈冰雕製作技藝、武術……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教育?近日,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公示了,共26個。公示期為2020年9月2日至2020年9月8日。
  • 美術學院獲批2020年國家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其中我校美術學院申報的黎錦傳承項目獲批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 教育部:確定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9月2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發布了關於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見附件)。
  •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吉林省高校榜上有名
    教師節前夕,教育部公布了26個獲批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由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申報的傳承項目《東北秧歌》,成為全省唯一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高校。自2015年起,該校舞蹈專業師生先後參與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長春市朝陽區教育局「蓓蕾計劃」等項目建設,並在東北師範大學附屬東安實驗學校、養正高級中學、長春市清華實驗學校、長春市第158中學、柳河孤山子鎮小學等20所城鎮和農村中小學建立了藝術教育實踐基地,對創編的「東北秧歌大課間操」「東北秧歌舞蹈組合」等項目進行推廣,累計課程覆蓋面達6000餘人次,為東北秧歌的各教育階段傳承提供了豐富資源和平臺
  •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
    關於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的公示  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
  • 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公示
    根據《教育部關於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的通知》(教體藝函〔2018〕5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開展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遴選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20〕16號),經高校自主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遴選,教育部擬認定26個基地為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見附件),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0年9月2日至2020年9月8日。
  • 河南這10所高校正式入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河南地處中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而中原一直都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中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此次,河南10所高校入選&34;,既是對河南各高校的充分肯定,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陝西公布19個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陝師大皮影等入選
    央廣網西安9月7日消息(記者雷愷)經高校自主申報、陝西省教育廳組織專家遴選,陝西省教育廳認定西安交通大學等19個基地為全省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這次認定的陝西省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包括:西安交通大學的秦腔傳承基地、西北工業大學的中國傳統壁畫藝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眉戶戲、陝西師範大學的陝西皮影、長安大學的富平碑刻技藝、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傳統瓦作技藝、
  • 北科大「傳統金屬工藝」等26所高校入選!教育部公示一重要名單
    9月2日,教育部公示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北京科技大學傳承項目——傳統金屬工藝等26個基地入選。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如下:
  • 26所高校!教育部最新公示一基地名單
    高考資訊·指導雜誌大學、專業、學科、志願、勵志……那些事兒關注篆刻、中華繩結、冰燈冰雕製作技藝、武術……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教育?據了解,為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創新新時代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形式與方法,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教育部於2018年,決定在全國普通高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建設100個左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