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前,聯合國貿發會議曾預計,2020~202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將保持平穩水平,可能增加5%。3月8日,該組織發布新冠疫情對全球投資影響的報告稱,疫情對2020年全球 FDI 的負面影響為-5%~-15%。
對生產設施的投資,與全球價值鏈緊密相連。疫情或加速全球價值鏈脫鉤及重組。
疫情如何影響 FDI?
疫情會減緩跨國公司及其外國子公司的資本支出。已關閉或產能較低的生產地點將暫時停止對實物資產的新投資,並推遲擴張。
綠地項目和併購通常被視為對海外市場的長期承諾,受疫情影響,二者都可能放緩。2月份的數據顯示,跨境收購完成率大幅下降,從正常的每月400億~500億美元,降至100億美元以下。
FDI 還可能受到另一個間接機制的影響,即外國子公司利潤降低導致再投資收益(FDI 的一部分)降低。在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經濟體中,再投資收益約佔 FDI 流入總額的40%。
對於貿發會議作為總投資趨勢風向標的100強企業中,69家就疫情對其業務的影響發表了聲明。其中,41家已發布利潤預警或暗示風險增加,10家預計銷售下降,12家預計對生產或供應鏈中斷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富士康是全球主要科技公司的電子合同製造商,在中國擁有巨大產能。富士康將其對2020年全球銷售增長的預期,從3%~5%降至1%~3%。
汽車、航空和旅遊業受影響最大
從全球5000強(上市)跨國公司樣本來看,上個月對2020財年的盈利預測平均下調了9%。特別是汽車(-44%)、航空(-42%)和旅遊業(21%)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此外,對能源(-13%)及基礎材料行業(-13%)的衝擊也較大。這些行業通常是重要的資本投資者。
中國、韓國、日本受影響最大
疫情對各地區的影響並不均勻,負面需求衝擊造成的影響集中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經濟體;而停產和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影響,對於以中國、韓國和日本為中心的全球價值鏈緊密結合的經濟體,以及東南亞經濟體尤為明顯。
新興經濟體跨國公司的利潤面臨更大風險。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利潤下調了16%,而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利潤下調6%。
在汽車行業,最顯著的負面調整來自東南亞受影響最嚴重地區的零部件生產商,而發達經濟體的主要汽車製造商尚未出現這種衝擊。不過病毒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擴散。
疫情或加速脫鉤
FDI 的大部分影響來自全球需求衝擊導致的投資延遲。然而,重大的負面影響將出現在高度依賴全球價值鏈貿易的經濟體和產業。因此,疫情的爆發有可能加速現有的脫鉤趨勢(全球價值鏈紐帶的放鬆),以及跨國公司希望使供應鏈更具彈性而推動的重組。
(機工智庫研究員/馬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