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TAD:疫情衝擊跨國投資,全球價值鏈脫鉤或加速

2021-01-11 貿易風險預警

新冠疫情爆發前,聯合國貿發會議曾預計,2020~2021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量將保持平穩水平,可能增加5%。3月8日,該組織發布新冠疫情對全球投資影響的報告稱,疫情對2020年全球 FDI 的負面影響為-5%~-15%。

對生產設施的投資,與全球價值鏈緊密相連。疫情或加速全球價值鏈脫鉤及重組。

疫情如何影響 FDI?

疫情會減緩跨國公司及其外國子公司的資本支出。已關閉或產能較低的生產地點將暫時停止對實物資產的新投資,並推遲擴張。

綠地項目和併購通常被視為對海外市場的長期承諾,受疫情影響,二者都可能放緩。2月份的數據顯示,跨境收購完成率大幅下降,從正常的每月400億~500億美元,降至100億美元以下。

FDI 還可能受到另一個間接機制的影響,即外國子公司利潤降低導致再投資收益(FDI 的一部分)降低。在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經濟體中,再投資收益約佔 FDI 流入總額的40%。

對於貿發會議作為總投資趨勢風向標的100強企業中,69家就疫情對其業務的影響發表了聲明。其中,41家已發布利潤預警或暗示風險增加,10家預計銷售下降,12家預計對生產或供應鏈中斷產生負面影響。

例如,富士康是全球主要科技公司的電子合同製造商,在中國擁有巨大產能。富士康將其對2020年全球銷售增長的預期,從3%~5%降至1%~3%。

汽車、航空和旅遊業受影響最大

從全球5000強(上市)跨國公司樣本來看,上個月對2020財年的盈利預測平均下調了9%。特別是汽車(-44%)、航空(-42%)和旅遊業(21%)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此外,對能源(-13%)及基礎材料行業(-13%)的衝擊也較大。這些行業通常是重要的資本投資者。

中國、韓國、日本受影響最大

疫情對各地區的影響並不均勻,負面需求衝擊造成的影響集中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經濟體;而停產和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影響,對於以中國、韓國和日本為中心的全球價值鏈緊密結合的經濟體,以及東南亞經濟體尤為明顯。

新興經濟體跨國公司的利潤面臨更大風險。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利潤下調了16%,而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利潤下調6%。

在汽車行業,最顯著的負面調整來自東南亞受影響最嚴重地區的零部件生產商,而發達經濟體的主要汽車製造商尚未出現這種衝擊。不過病毒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進一步擴散。

疫情或加速脫鉤

FDI 的大部分影響來自全球需求衝擊導致的投資延遲。然而,重大的負面影響將出現在高度依賴全球價值鏈貿易的經濟體和產業。因此,疫情的爆發有可能加速現有的脫鉤趨勢(全球價值鏈紐帶的放鬆),以及跨國公司希望使供應鏈更具彈性而推動的重組。

(機工智庫研究員/馬彩霞)

相關焦點

  • 「疫情難撼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英商界人士看好中國市場
    新華社倫敦3月3日電 財經觀察:「疫情難撼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英商界人士看好中國市場新華社記者於佳欣 孫曉玲「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我們對華投資信心,就在不久前,我們會員企業通過上海『雲籤約』活動,加大對華投資。」
  • 「東豔 馬盈盈」疫情衝擊、中美貿易摩擦與亞太價值鏈重構——基於...
    隨著疫情的爆發及在全球蔓延,以及中美脫鉤論的再度興起,中長期來看,亞太價值鏈將趨於簡單化和國內化,中國應當基於「一帶一路」倡議和疫情帶來的契機,促進國內價值鏈進一步發展。2020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經濟貿易協議》的籤署,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美面臨的對峙和衝突。
  •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應重塑經濟金融含義與全球價值鏈
    本報記者 徐蔚冰在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2020世界經濟論壇上,多位專家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演變,世界經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一方面,為應對疫情衝擊,發達經濟體採取極其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政府債務持續屢創新高,金融資產價格上漲脫離市場經濟的發展實情。金融資產價格的超級修復與實體經濟的艱難復甦形成鮮明對比,全球資產價格出現泡沫化傾向。另一方面,全球經貿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進入區域化加速發展階段。
  • 殷立娟:疫情蔓延下,全球價值鏈應該重新本國化嗎?
    美國從歐巴馬時期就積極引導製造業回國投資,現任川普政府更是利用此次疫情對全球化產業鏈造成影響的機會,順勢推出補貼美國企業回國的政策。然而,全球價值鏈的重新國內化生產,真的如很多政府和專家所希望的那樣,是使各國免受流行病打擊的有效的策略嗎?本文從現有經濟研究和歷史經驗角度闡述這一問題。
  • 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本報告從全球價值鏈淺析、發展中國家全球價值鏈參與度及不斷變化的生產和貿易方式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貿易政策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等幾個方面闡述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意義及全球價值鏈重塑帶給中國的啟示。
  • 基於國際直接投資視角分析新冠疫情對發展中經濟體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預計2020年全球國際直接投資(FDI)規模將大幅萎縮。本文基於FDI視角,首先探討近年來全球FDI的流動情況,然後分析新冠疫情暴發對FDI全球價值鏈的衝擊,最後討論FDI全球價值鏈的削弱對發展中經濟體在國際貿易、經濟結構以及外債負擔方面的影響。
  • 胡春春:疫情導致「脫鉤」和「撤資」?大眾集團硬核回應
    在全球經濟處處因為新冠疫情而陷入衰退危機之際,德國大眾汽車這一筆高達20多億歐元的投資,給國內外觀察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很顯然,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集團不可能突然作出增資中國的決定,而今年突發的新冠疫情也沒有阻止大眾集團這一戰略性的步伐。
  • 疫情後全球新格局對經濟和產業意味著什麼?
    這一輪經濟跌下來坑確實是跌得比較深的,但是爬出來的時間相對比較短、比較快,相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要快得多,原因有三:1)這次疫情本質上是一個外生衝擊,而不是經濟內部失衡導致的內生衝擊;2)這次企業去槓桿的壓力也是比較溫和的;3)這次全球的政策刺激力度大。
  • 巴曙松:疫情衝擊倒逼經濟金融的變革與轉型丨新刊鮮讀
    只有清晰地評估直接受衝擊的程度、產業、群體和地區,才能對「大隔離」產生的影響有清晰的把握,政策才可能產生好的和長遠的效果。首先,疫情對全球的供應鏈和需求形成了雙重打擊。通常的劃分,第一波衝擊界定為來自中國的供給,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供應鏈中心市場之一,疫情導致部分市場停工停產。第二波衝擊來自歐美的需求,隨著疫情擴散,歐美經濟活動減緩,乃至暫停,反過來使得中國的外貿訂單擱置或減少。
  • 政協發言人郭衛民:很多跨國企業並不願意從中國撤回去,新的企業不...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的確對於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很大衝擊。我們也注意到,在國際上也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也有人提出要把在國外的企業搬回去,也有人聲稱要鼓動本國經濟和中國「脫鉤」。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多數國家的領導人和國際主流輿論呼籲各國加強團結,保持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
  • 臺灣無緣RCEP恐與全球脫鉤!回歸一中原則是解方
    島內經濟學者示警民進黨:別讓臺灣在全球供應鏈脫鉤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所長譚瑾瑜在《中國時報》投稿表示,國際知名智庫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早已得出CPTPP及RCEP對於全球實質所得為正面效益的結果。中美貿易戰之後,則強調CPTPP與RCEP的籤署確能彌補貿易戰帶來的損失。
  • 「全球投入產出表」視角下全球第二、三波疫情衝擊
    全球疫情的三波衝擊,第一波為我國自身疫情衝擊,第二波為主要發達經濟體(日、韓、美、歐等),第三波為新興市場疫情的衝擊。全球投入產出表可以反映全球各國經濟各行業與部門投入的來源和產出的去向,以及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提供、相互消耗產品的技術經濟關係,多用於評估一國的貿易地位或者身處全球價值鏈的位置。單純外需角度的分析,對於評估總量經濟運行比較有效,在對行業傳導評估的時候,則有些捉襟見肘,特別是僅依據出口額評估經濟衝擊程度,忽略了國內生產行業之間的傳導。
  • 中美「脫鉤」可能性多大?疫情和貿易戰,無阻美企進軍中國市場
    對於川普的說法,美國媒體表示,這但是事實上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經濟全球一體化,國與國之間環環相扣,中美「脫鉤」是很難實現的一個議題。政治力量改變不了經濟規律貨櫃貨運是一種新型、先進的現代化運輸,使用這種方式隕石,效率高、速度快。其運輸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國家貿易的重要衡量點。
  • 麥當勞宣布旗下品牌麥咖啡計劃未來三年投資25億元 加速布局中國...
    麥當勞宣布旗下品牌麥咖啡計劃未來三年投資25億元 加速布局中國內地市場 來源:中國新聞網 • 2020-11-17 10:42:02
  •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全球價值鏈變革與新「中國效應」
    為揭示出一些長期為人忽視的變革趨勢,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以2016年2月發布的報告《數字全球化:全球流動的新時代》為研究基礎,對43個國家中23個行業的全球價值鏈動態展開分析。 本研究採用了數十次行業專家訪談的結論,以及豐富的專有行業數據和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分析的價值鏈貢獻了96%的全球貿易、69%的全球產出和68%的全球就業人口。
  • 疫情「龍捲風」中的製造業: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疫情「龍捲風」中的製造業:全球最大鏡片生產基地生存實錄這次疫情對全球眼鏡行業上下遊的衝擊較大,行業會加速洗牌,鏡片供應商開始趨於集中、強者更強。這對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來說,可能會在本輪疫情帶來的危機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十四五」改革開放新格局|沈銘輝、楊超:中國在亞洲價值鏈的地位...
    在推動中國在亞洲價值鏈升級的過程中,培養和提升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是關鍵,需把握新一輪科技突破的機遇,促進我國中高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符合產業鏈發展的制度、技術標準建設,促進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通過多邊合作,加強亞洲國家的政策協調,提高亞洲供應鏈抵禦外部衝擊的韌勁。中國在亞洲價值鏈的地位變化歷程戰後全球產業分工格局,主要是由全球性跨國公司主導塑造的。
  • 《中國金融》|疫情衝擊下全球經濟面臨變革
    疫苗是應對疫情最有效的手段,主要國家正全力研發疫苗,但短期內無法滿足全球需求;「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正悄然抬頭,疫苗分配不均將導致各國復甦不均衡,並引發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過度自動化在沒有促進生產率增長的同時替代了勞動力,增加了失業,疫情正在加劇這一趨勢。疫情也使得全球經濟中原有的脆弱性和結構性扭曲加速暴露。
  • 王正毅:物質利益與價值觀念:全球疫情下的國際衝突與合作
    引子在疫情期間,筆者參加了由北京大學國家關係學院組織的「疫情下的國際關係」(2020年3月29日)、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組織的「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與中國」(2020年4月11日)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組織的「中國國際問題論壇2020:新冠疫情背景下的世界秩序與中國外交
  • 美國或將加大經濟制裁,中國如何應對脫鉤可能?
    新冠病毒疫情的嚴重性和廣泛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目前,世界經濟萎縮,旅遊、貿易、投資等都受到疫情防控的醫學要求為起因的制約。疫情後,這些限制的解除難免會因種種國際政治因素疊加而受到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影響。解決問題終究還要靠政府之間的雙邊互動。聯合國、G20以及其他多邊協調機制在未來發揮作用的空間不大。這很可能也是大家感到迷茫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