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財帝原創 · 作者|懂財君
產業網際網路成為時代潮流,商業社會的秩序被重新定義。
如果說前十年是屬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高光時刻,那接下來的十年,產業網際網路將湧現更多的商業明星。
傳統網際網路賽道上,BAT佔據了三個最大維度的賽道:人與信息之間的連接,人與商品之間的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在傳統網際網路已極大方便了人們生活的前提下,又有像美團滴滴等在幾大不同場景和需求之間的複合型生活平臺進一步完善了「網上生活」。
更深入的改造正在繼續,進入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產業基礎設施平臺開始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網際網路地產平臺——貝殼市值接近5000億元,其市值接近「萬科+碧桂園」總和。
網際網路汽車平臺——特斯拉市值超過5600億美元,其市值超過老牌汽車福特和豐田。
醫藥產業領域也正在被重新改寫。
網際網路醫藥平臺——1藥網正構建全國最大的藥品銷售網絡,他連結國內30萬家藥店,覆蓋全國約57%的藥店,對接直採藥企300多家,輻射國內數億消費人群。
國內醫藥企業龍頭,恆瑞醫藥市值超過4700億。如果按照上述產業網際網路對標,網際網路醫藥公司市值也將達到千億乃至萬億級。
而目前,1藥網市值僅約5.5億美元,網際網路醫藥大變革的大幕,正徐徐開啟。
顛覆傳統網絡:構建醫藥數位化平臺
1藥網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於剛、劉峻岭仿佛是為產業網際網路大潮而生的。
他們曾經聯合創造了電商第一梯隊的明星公司——1號店,如今拼多多、美團、滴滴還混戰在他們曾掃蕩過的領域。
不再糾纏於消費網際網路,他們一頭扎進產業網際網路時代。2015年,他們帶領1藥網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醫藥赴美上市第一股。
1藥網的上市,打破了租房、裝修、美容、醫療等極不標準產業難以復現BAT、TMD那樣成功的格局。
過去十年,1藥網打通了藥企、藥店、醫生、患者等整個醫療生態圈。
毫無疑問,網際網路科技賦能下的醫療科技生態,正成為外界無法攻破1藥網的立體護城河——X軸藥品,Y軸病症,Z軸服務。
從多維度競爭格局中的X軸—藥品來看。
1藥網在線上已搭建覆蓋海量用戶的醫藥平臺;在線下,1藥網則連接了超過30萬家零售藥房。這意味著1藥網能通過「藥房」這一中間平臺獲取海量的用戶數據、反饋信息,並為藥企提供消費者需求洞察,以助力新藥的研發。
在供應鏈端,擁有供應鏈背景的創始人於剛建立了高效的供應鏈體系。目前,1藥網已在全國設立了6個樞紐倉,將自己的去中心化供應鏈體系開放給合作夥伴。
其次在需求側,1藥網早在2019年就推行了一鍵採購、入庫、營銷等賦能藥房的服務,藥房能根據1藥網提供的SAAS應用「智能採購系統」進行藥品的高效和精準採購。
在患者端,以禮來中國入駐1藥網線上糖尿病患者管理平臺為例,該平臺能提供一站式的「醫+藥」服務,能讓患者與專業醫生在線交流,並提供送藥上門服務。
從Y軸—病症與Z軸—服務來看,1藥網還將B2B2C戰略細化至B2P2C(Pharmacy藥店)和B2D2C(Doctor醫生)戰略。
B2D2C主要通過搭建醫患管理數位化平臺,實現患者與醫生的高效連接。
而在B2P2C,1藥網則主要為藥房提供SAAS服務,幫助他們搭建線上藥房並打造私域流量池,以便更好的觸達及在線管理患者,尤其是慢病患者。
藥店、藥企、患者和醫生四者緊密相連,互為依存,並呈現滾雪球的方式,在數量上越滾越大。
以需求帶動服務,最終形成競爭壁壘,是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所遵從的底層商業邏輯。
1藥網從產業底層進行系統性布局,用數位化手段重構醫療行業,打造了B2C醫藥平臺、網際網路醫院和B2B醫藥平臺三大平臺,構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生態產業鏈,實現了「診+療」的閉環服務。
回到大環境,1藥網成功實踐的背後是產業網際網路大潮的奔湧激蕩。
當下純網際網路公司已非常少見,傳統網際網路平臺正著手構建自己的生態。
阿里張勇表示:「過去十年我們共同擁抱網際網路。今天擁抱不夠了,擁抱是物理接觸,今天需要全面融合到網際網路,融合到數字世界當中。」
產業網際網路連結產業和消費者,如同為行業提供水電煤一樣,正在成為整個行業數位化基礎設施。
攻堅克難:重構醫療產業鏈價值
滴滴連接車和人,美團連接餐飲店和人,貝殼連接房子和人,而1藥網連接的是藥和人,這個1.8萬億的市場正在等待被撬開。
不同於貝殼在房產交易中重新建立的規則,更早實踐的1藥網對整個醫療價值生態的重構是獨特創新的,對整個產業鏈「多個環節」完成了價值重構。
在創意、設計、研發、製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後等十個環節的價值鏈中,前5個歸品牌商,後5大環節則歸零售商,「吃掉越多環節」就意味著發掘更大的商業價值。
京東物流正是基於此,才能在行業競爭中形成競爭壁壘。
1藥網目前所做的是構造銷售、流通等後5個環節,把醫療行業原本割裂的服務統一起來,但這絕非易事。
醫藥行業資深人士向懂財帝介紹,在流通環節中,商品成本大概有70%是信息傳遞成本,20%是物流傳遞成本,10%是資金流動成本。
在過去十年裡,1藥網依託於B2C模式建立了對上遊藥企強大的供應鏈。
對比頭部公司來看,京東有500萬個SKU,其產品周轉天數約為34天。全球零售巨頭Costco的SKU為4000個,其產品周轉天數為30天。
而1藥網管理藥品超過數十萬個SKU,但其周轉天數僅為30天。據此來看,1藥網的供應鏈能力已躋身全球前列。
對比同業,1藥網產品周轉天數更是快於京東健康的45天,而2019年中國前5大線下藥房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則為88.2天。
但在整個醫藥行業,信息傳遞成本佔到所有交易成本的最大比例。
這是因為藥品不同於普通消費品,消費者認知與商品本身之間存在差距,消費者極難依靠主觀意識購買對症藥品,他們需要專業意見。因此1藥網意欲通過數位化手段完成重構。
Q3財報披露,1藥網已覆蓋超過30萬家線下藥店,這意味著1藥網已搭建了一張龐大的虛擬藥店網絡。
在這個網絡中,1藥網不僅能幫助藥企將貨鋪到終端,並實現SAAS動態管理,還能將銷售政策或產品等知識傳遞給店主、銷售人員、藥師等。
針對慢病性管理,1藥網已經搭建了糖尿病、銀屑病、腫瘤等專科網際網路醫院,並引進了多位醫療資深人士。
此外,1藥網還通過內部管理平臺,數位化賦能銷售團隊。據介紹,目前,這一套數位化管理體系已高效管理全國超過200個城市和千名銷售人員。
1藥網所做的是在攻克醫藥行業的難點,道阻且長。站在未來看過去,那些勇於開創先河,用科技來重構產業、創造價值的企業在初期往往是困難重重、飽受爭議的,但也只有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嘗到了豐碩果實。
既有成熟的B2B,也有成熟的B2C,1藥網已經構建了完整的商業閉環。
數億人的商業價值
1藥網市值起飛前夜
懂財帝認為,通過構建全新的價值網絡,1藥網在今年年底有望連結上遊400家左右的知名藥企,中遊通過醫院、醫生、藥店等接觸到數億級消費人群。
1藥網2020年Q3財報顯示,公司第三季度淨營收23.6億元,同比增長112.8%,Non-GAAP淨虧損佔比由去年同期9.9 %大幅降低至4%。
此外,財報顯示,1藥網B2B業務實現藥店訂單111.4萬單,同比增長297%;錄得營收22.02億,同比增長134.1%;錄得毛利0.58億,同比增長達344.5%。
核心業務的亮眼業績,似乎預示著1藥網正處於爆發前夜。
貝殼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平臺交易總額(GTV)達到1.05萬億元,同比大增87.2%。
受益於強勁的業績增長,貝殼上市後的市值一路上漲,僅用三個月就實現了市值翻倍。截至12月2日,貝殼市值達到738.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接近5000億元。
與網際網路公司對比,貝殼市值已超越網易和百度,成為僅次於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的中概股網際網路公司;與房地產公司對比,成立僅2年的貝殼幾乎相當於「萬科+碧桂園」的市值總和。
這意味著,1藥網市值增長空間無限。網際網路醫藥產業高速發展契機正在到來——政策加速釋放紅利。
11月30日,國家醫保局表示:符合要求的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複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網際網路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在線開具電子處方,線下配藥的,參保人可按規定享受醫保支付待遇。
11月1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在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允許網絡銷售處方藥,這意味著,網售處方藥將持續開放。
這對醫療網際網路的創業者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利好消息。儘管這個行業早有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等巨頭的布局,但1藥網作為一個從零起步的創業公司,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唯一一個增速在100%以上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個PS在0.5以下的公司。
以此來看,站在更長遠的周期,隨著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的高速增長,1藥網的成長空間巨大,更大的生長指日可待。
亞馬遜創立後連續虧損20年,到2016年底,其累計總盈利只有87億美元,相比之下蘋果一個季度利潤就達150億美元。但股票估值卻截然相反:蘋果市盈率為14倍,谷歌30倍,而亞馬遜的市盈率高達1436倍。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中國,美團創立9年後才在今年的7月份迎來首次盈利,但這次盈利讓美團市值翻了三倍;拼多多在連續5年的虧損下在今年第三季度迎來首次盈利,市值暴漲1倍多。
相比於在其他賽道上風生水起的創業者們,1藥網的低調務實讓人們低估了它的價值。
1藥網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底,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現金和短期投資共計12.13億元,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正向現金流達2500萬元,現金流表現持續良好。
從投資角度看,營收是平臺能力的體現,而現金流是健康的體現。1藥網進入健康循環,盈利可期,市值增長之路,開始起步。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本文僅代表該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