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戀人有哪些行為特徵?

2021-02-27 遇心情感

要了解迴避型戀人的人格特徵,可以從一個故事開始。

有一個學生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他特別崇尚獨立和冒險,討厭平庸,討厭群體生活。他堅持要去荒島生存一段時間,從家鄉到荒島路途遙遠。

因為需要食物和設備用品,學生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人,他們都勸他不要一個人去荒島,因為荒島周圍地區不安全,去了之後可能就回不來了。

但是學生並不害怕,堅持自己去,甚至不告訴家人自己的計劃,並以此為榮。

同時,學生拒絕了一路上朋友的建議:找個人一起去。他從小就堅持自己可以獨立完成,鄙視依賴他人的行為。

結果學生在荒島上生活了一段時間,因為荒島周圍結冰而無法與外界聯繫,最後在荒島上獨自度過餘生。

TA臨死前留下了一句話:能和別人分享的幸福,才是最值得追求的幸福。

在《魯濱遜漂流記》和電影《荒島求生》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個人生活在孤島上,周圍沒有任何其他人的聲音,獨自面對著這個寂靜的世界,電影中描繪了主人的絕望。

孤獨是所有人類都希望克服的東西,也是人類形成社會的本能動力。

對於迴避型的人來說,他們推崇獨立,鄙視依賴。獨立是他們最崇尚的狀態,即使面對最親密的戀人。

這就是迴避型戀人的基本人格特徵。

也許,對於迴避型人的戀情,那個學生留下的話,值得他們細細品味。戀愛中,迴避型戀人需要學會分享,學會讓戀人依靠,也要學會依賴戀人。

那麼,極度崇尚獨立、鄙視依賴、對情感漠不關心的迴避型人格是如何產生的呢?

接下來,我們共同學習形成迴避的大腦機制——情緒壓制型依戀系統。

為了理解迴避型人的依戀系統是如何工作的,我們先來看幾個迴避型人格的戀愛例子:

1. 李某某是典型的迴避型人格。他感情穩定,和愛人戀愛10年,但總是習慣挑愛人的刺。他認為他的愛人沒有自己聰明,雖然愛著對方,但總覺得不滿足。他隱約覺得會有更好的人等著他。

2. 王某和男朋友同居了幾年,但她覺得自己越來越適合一個人住。她覺得和愛人住在一起束縛了她的自由,卻忘了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是很孤獨,很不開心。

3. 小陳英俊,富有。他也渴望愛情和婚姻,但對另一半要求極其嚴格。年輕,漂亮,有事業心,走到哪裡都願意跟著自己,不喜歡自己的愛人不聽自己的話。結果他找了好幾年,還是找不到「合適」的伴侶。

4. 楊某某結婚十多年了,現在,他覺得被婚姻束縛了,很難受。所以,每當有機會,他就一個人出去旅遊或者和朋友聚會,卻開始迴避和妻子獨處和約會。

我們會發現這些迴避型的人,在談戀愛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是很強烈的。

對於安全型的人來說,他們願意接受戀人作為共同的伴侶,堅信戀人在他們心中是獨一無二的,是美好的。

但是迴避型的人不行。一旦戀愛,就會和戀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傾向於防禦戀人,害怕戀人傷害自己的自我意識,時刻準備著退出愛情的姿勢。

這種防禦行為其實是受到情緒壓制依戀系統的影響。

迴避型戀人在情緒壓制依戀系統的影響下排斥親密關係。他們有愛的需求,卻拼命壓制這種需求。

內心深處,他們需要親密,但不喜歡表達,他們傾向於認為壓制這種親密才是最正確的。

我們對迴避型的人的理解大多是:他們是獨立的,即使在愛情面前,他們也反對依賴,似乎對愛情沒有太大的需求。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反駁了迴避型人不需要愛情的觀點。這項研究通過讓迴避型戀人展示他們潛意識中的自我來反映他們的情感需求。

研究發現,迴避型人不是不需要依戀,只是採用一種情緒壓制的依戀系統。

所謂壓制,是指迴避型人對愛情的真實感受被工作、學習、興趣、愛好等其他一些行為所掩蓋和壓制,在面對這些時,迴避型人往往會形成心理防禦系統。

他們可能會貶低戀人,鄙視依賴,但只有去掉這種防禦系統,或者面對生活中的一些重大變化,他們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實感受。

如開篇所述,迴避型學生直到去世或者逐漸被孤獨吞噬,才體會到分享和依戀的快樂。

所以,其實迴避型的人也有分離焦慮,也害怕孤獨,害怕戀人離開,想和戀人保持穩定的關係。

只是這種需求是被壓制在內心深處的,只有分手後很難過的時候,這些需求才會顯露出來,而這個時候,迴避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自己對戀人的真實感情。

而安全型和焦慮型的人不會隱藏這些需求,他們會隨時展現給戀人,不會認為是不合理的需求。

那麼,迴避型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有哪些典型的行為特徵呢?

1.挑剔戀人的缺點

並且將前任完美化

當情緒壓制依戀系統起作用時,迴避型戀人的第一個重要行為就是傾向於批判現有戀人的缺點,放大前任的優點,我們稱之為自欺欺人。

其實迴避型戀人也有矛盾糾結的時候,但這種矛盾糾結與焦慮型戀人完全不同。

焦慮型的人談戀愛,主要是糾結於想讓戀人給他想要的親密,但往往得不到想要的,就是這樣的衝突和矛盾。

而迴避型的人與戀人之間的矛盾,在於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

他們一方面享受過現有的愛情,甚至可能是很甜蜜的,但另一方面又時不時地拿現任和前任比較。

或者拿現任和其他曖昧對象作比較,往往會看到現任不好的地方,從而完美化前任或者其他曖昧對象。

因此,如果說焦慮型戀人是誇大了現有戀人的優點,那麼迴避型戀人就是過分貶低了現有戀人。

所以你會發現,焦慮型的戀人往往比較專一,而迴避型的戀人往往因為經常比較,常常是比較花心的。

但是,相比較焦慮型戀人經常發洩情緒,攻擊戀人的防禦行為,迴避型戀人則主要採用冷暴力的方式。

這主要是他們的壓制行為,也就是故意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們稱之為迴避型戀人的情緒壓制依戀系統。

同時,迴避型戀人會在現任面前直接和前任比較,在現任面前頻頻誇獎前任,他們會讓戀人覺得對方不如前任。

而且,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迴避型戀人往往會認為是自己需要親密感了,但實際上恰恰相反,他們說出這樣的話傷害了現在的戀人,因為他們是想逃離親密感。

2.分手後

才想起前任的好

迴避型戀人分手時,會忘記以前是如何挑戀人缺點的,會把過去的「缺點」歸零,會後悔分手,會懷念過去的愛情。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影子前任現象」。

迴避型的人和前任分手後,相隔一段時間,就會開始想起前任的好,放大前任的優點,對戀人愛慕不已。

這主要是因為迴避型的人和前任分開後,那種讓他們喘不過氣來的親密感就不復存在了,此時情緒壓制依戀系統也就不再起作用了

在愛情中,迴避型的人只有在被依戀系統壓制的感情完全釋放時,真實的感情才會顯露出來。

促使他們再次想念念、欣賞、敬佩前任,認為前任是無可代替的、完美的。

而且這种放大前任優點的行為,讓他們忘記了當初是怎麼發生衝突的,又是怎麼分手的。

也促使迴避型戀人忘記了是自己曾經感到窒息,於是趕走了戀人的。

他們傾向於認為這個前任已經丟了,再也不會回來了,這才是最好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想法,迴避型的人在想要挽回前任的時候,往往一開始會試圖靠近,但後來又迅速逃離。

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了恐懼親密感,害怕情緒壓制依戀系統再次被觸發,害怕自己無法呼吸。

也正是因為這種惡性循環,他們才經常和每一個戀人短暫相處。

或者說,即使他們心裡覺得前任是最好的,兩個人都只是單身,但還是不敢去挽回,只是把想念留在心裡。

也正是因為這種分手後才想起前任的好,一方面讓迴避型戀人無法享受與現任戀人的愛情,挑剔戀人的缺點。

另一方面又對前任求而不得,總是夢想著和愛人重溫舊情,從而習慣於將前任和現任相比較,這讓雙方都不開心,最終導致了關係的破裂。

所以,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當我們作為迴避型戀人,想要挽回前任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有勇氣,要堅定。

相反,當我們想要挽回迴避型的人時,我們需要在主動接觸對方之前,給對方一定的距離,再去聯繫對方。

然後,讓對方真正看清自己的內心,在開始想念你之後,再去嘗試挽回,這樣才能成功。

3.戀愛前後

有巨大的變化

迴避型的人在第一次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把對方的優點放大,被對方深深吸引。

約會之初,迴避型的人往往覺得對方是那麼完美,但這卻導致了真正戀愛後對對方失望。

迴避型的人真正談戀愛時,開始發現自己的戀人沒有追求階段那麼完美,就會開始找茬,注意到戀人身上的「缺點」。

比如,吃飯不再那麼優雅,比如,同樣面臨吃喝拉撒的凡人慾望,比如,開始面對對方需要親密感時帶來的窒息感。

迴避型的人逐漸發現,戀人吸引的光環在開始時逐漸淡化,剩下的就是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和戀愛前後的鮮明對比。

出現這種戀愛前後變化很大的原因,其實是迴避型人的情緒抑制依戀系統在起作用。

這個時候,迴避型的人往往會把這種消極的感覺歸結為我不再愛對方了。

但是,殊不知這並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迴避型戀人的天性:他們不想面對內心深處的親密感,不了解壓制系統對親密需求的壓抑。

這個時候,迴避型的人往往在被壓制折磨後就分手了,而不是主動面對和解決問題。

此時,如果戀人苦苦糾纏Ta不要分手,並且死纏爛打,會進一步讓Ta喘不過氣來,讓Ta相信Ta的分手決定是多么正確。

迴避型的人往往會頻繁反覆的更換戀人,陷入死循環,並且每次當他們覺得等到了心中的另一半時,就會受到戀愛前後的對比所影響,又會重蹈覆轍。

最後他們總覺得自己會找到完美的TA,但事實是,他們卻一直找不到。

4.自我意識最強

合理化孤獨與依靠自己

迴避型的人自我意識很強,大多數迴避型的人傾向於認為人只能依靠自己,以依靠自己為榮,以依靠別人為恥。就算是戀人,也覺得不應該依靠,不值得依靠。

從前有一個迴避型的諮詢者,他的父母教他要靠自己,不要指望別人。所以,即使長大了,他也認為戀人不值得依賴,不應該被依賴。

他們傾向於認為時間不應該浪費在戀人身上。但是,他在接受心理諮詢師的指導後,才明白,其實打他一出生,就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

相反,在他的生活中,他一直在依靠別人,不管他內心反抗與否,這是既定的事實。

也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他強迫自己只能依靠自己的想法,是違反大多數人的規律的。

意識到這一點後,他就釋然了,放下發誓不依賴戀人的執念,重新尋求與戀人的相互依賴。

許多迴避型的人拒絕向別人尋求幫助,因為他們有很強的自我意識,這樣做的不好結果是他們感到非常孤獨。

同時,因為過於依賴自己,迴避型的人非常缺乏親密感。他們習慣在戀人面前隱藏自己的心聲,失去了親密感帶來的甜蜜和愉悅。

由於他們排斥親密感,他們也難以享受與愛人合二為一的那種快感,也因此無法與愛人分享最親密的消息,導致他們對戀情很難有滿足感。

他們會孤立自己,拒絕別人的接近,導致他們失去生活中與愛人、朋友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最好體驗。

同時,由於自我意識較強,迴避型的人在戀愛中也面臨著一個麻煩,那就是過於忽視戀人的感情和需求。

所以,迴避型的人不僅在戀愛中總是面臨挫折,在戀愛中也很難享受到快樂,使得每一段戀愛都漸漸失去應有的樂趣。

5.更傾向於

對戀人做負面評價

與此同時,心理學研究發現,迴避型的人更加傾向於在戀愛、生活中,給予戀人負面的評價,而不是積極的評價。

他們要求參與實驗的戀人們把每天的生活記錄下來,結果發現,迴避型的人基本都寫的是不好的評價,基本都是戀人不好的地方。

但事實上卻是他們的戀人往往給予了他們許多的愛與鼓勵。

而這項實驗的心理學家對結果的解釋是,由於經常處於情緒壓制依戀系統被觸發的狀態,迴避型的人習慣於抗拒親密感。

當他們感覺到來自戀人的關心與支持時,他們要麼故意裝作看不見,要麼通過貶低戀人,來使得自己的依戀系統達到平衡。

也就是遵從情緒壓制依戀系統給予自己的提示,從而抗拒親密感。

在研究中,有一位叫威爾的迴避型的人,他在戀愛中習慣於放大戀人的劣勢,批評戀人,儘管戀人給予了他許多的幫助與關愛,他仍然繼續維持負面評價。

反倒是當他們分手了之後,威爾有了自己的空間,不再感覺到被親密感窒息及威脅,他才放下了心理防禦線。

慢慢感受到自己對戀人的依賴與真實情感,重新發現戀人的許多好,只可惜此時往往已為時過晚。

 

6.刻意迴避

戀人的真實感受

事實上,最能夠體現迴避型的人屬於情緒壓制依戀系統的,便是迴避型的人迴避戀人真實感受的行為。

迴避型的人的母親或者撫養者,往往對於作為嬰兒、一無所知的迴避型的人,採取冷漠的態度。

如果說安全型母親是對嬰兒知冷知熱,能夠及時滿足嬰兒的需求,那麼迴避型的人的母親則是完全不顧及嬰兒的正常需求。

餓了、渴了、傷心了、恐懼了,等等,這些嬰兒的情緒、欲望,母親都採取迴避的態度和行為。

事實上,母親並不是刻意迴避,而是,她們的確感知不到嬰兒有這種需要,特別是在嬰兒需要愛、關心、擁抱的時候,母親感覺無所適從。

此時的嬰兒,可能會用「莫名其妙」的哭泣,來引起母親的注意,但是當嬰兒歇斯底裡地哭泣仍然得不到想要的關心時,嬰兒此時就放棄了掙扎,壓制住自己的情緒需求。

有意思的是,長大之後,迴避型的人往往會複製自己母親的這種行為,並且把它應用到自己的親密關係中去。

在戀愛中,迴避型的人覺察不到戀人的情緒,或者儘管稍微有覺察,也會刻意地對戀人的情緒和感受進行迴避。

他們的潛意識認為,自己只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甚至連自己的情緒都應該壓制,更不用提為戀人的情緒負責了。

他們傾向於認為,如果戀人因為自己或因為別的事情有了情緒,心裡難受,他們也應該「獨立自主」,依靠自己平靜下來,而不是指望著自己來去撫慰。

也是因為這種偏激的想法,他們的戀人往往感覺不到迴避型戀人的情感支持,也感覺不到那種戀愛的親密、溫暖與滿意感。

如何改變迴避型的人情緒壓制依戀系統被觸發的狀況呢?我們在改變迴避型依戀風格的方法中,會詳細地提到。

總而言之,當迴避型的人的情緒壓制依戀系統被觸發時,迴避型的人不僅壓制自己的情緒需求,還壓制自己,不讓自己覺察戀人的情緒需求。

而這對雙方戀情的發展,是相當不利的。

因為戀愛講的就是一種感覺,如果感覺被忽視了,自然這場戀愛談得就會變得「沒感覺」,更糟糕的是,變得「負面感覺」爆棚。

 

7.專一性更低

容易「沾花惹草」

迴避型的人是所有依戀風格中最容易三心二意的。他們除了在現任面前美化前任,在分手之後認為前任無敵好外。

還常常在有戀人的時候還沾花惹草,讓現任充滿著所謂的「神秘感」與「不安全感」。

同時,即便是處於單身狀態,迴避型戀人也可能與一些不可能在一起的異性糾纏不清。

比如:與已婚人士過分曖昧,或者與對自己不專一的人更加一見傾心。

他們的情感狀態更加不穩定化,在戀愛時,他們更加可能說出:我很愛你,但我認為自己還沒有做好穩定下來的準備。

這樣的情感觀念常常讓所有戀人傷心難過、無所適從,經常的狀態是:

戀人與迴避型的人在一起幾年,依然沒有得到迴避型的人結婚或者一心一意的承諾。

 

8.害怕親密

更傾向於「分床睡」

迴避型的人的依戀系統還有一個特點,它會促使迴避型的人本能地壓制自己對親密感的需求。

當情緒壓制依戀系統被觸發時,自己心中所有的需要親密的需求就會被無情地殺害。

安全型與焦慮型依戀系統促使我們尋求戀人的親密,而情緒壓制依戀系統卻拼命抑制迴避型的人向戀人索要親密,使得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也因此,他們把這種想法也強加給戀人身上,認為戀人向自己索要親密的行為也是可笑的。

在他們心中,他們覺得,我都沒有向你索要親密,你,憑什麼呢?

而當迴避型的人使用這種壓制策略的次數越多,他們對戀情卻又感覺到越不滿意。

因為他們並不是真的不需要親密感,而是自己拼命壓制這種需求。而當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對愛情的滿意感,就無從談起了。

同時,迴避型的人往往採用一系列行為,來確保自己的親密感是被壓制的,同時也確保戀人不會向他們索要親密感。

這些行為包括,不給戀人穩定的承諾,挑剔戀人的缺點,在現任面前誇大前任,與其他異性曖昧;

拒絕說出我愛你但在行為上又讓對方覺得是被喜歡的,戀情進展一步,他們就本能地撤退一步;

總是喜歡無法走到最後的戀情,當戀人跟迴避型談論真實感受時,他們的腦子無法集中注意力,也不會去覺察戀人的真實需求;

為了保持自由,他們傾向於向戀人封閉內心,不與戀人分享心情,不喜歡性愛,與戀人保持身體距離,比如喜歡分床睡,不喜歡牽手擁抱接吻等等。

迴避型的人就用這些行為,來去確保戀人或者提示戀人不要侵犯自己的隱私空間,不要越過紅線試圖與自己親密。

但是這些行為使得他們的需求倍加壓抑,阻礙了他們在戀情中的幸福感。

與此同時,迴避型的人的腦子更為頑固,獨立自由自我依靠的意識根深蒂固。

這些偏見與情緒壓制依戀系統共同作用下,他們與戀人越來越疏遠,最終終結了一段又一段戀情。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寫出來的也只是一個大方向,並不代表套用方法就代表一定成功。為了避免失誤,最好還是找專業老師做一對一指導,以免因為失誤影響成功率。如果您的情況比較緊急,可以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或在公眾號菜單欄點擊「諮詢老師」直接與我一對一解決您的情感問題。

相關焦點

  • 迴避型戀人的最終感情歸屬在哪裡?
    導語阿米爾·萊文博士和蕾切爾·赫爾勒博士在他們的著作——《讀懂戀人心》這本書中,闡釋了三大成人依戀關係風格,分別為:迴避型依戀風格、安全型依戀風格和焦慮型依戀風格。不同依戀風格的人,有不同的行為表現。其中,迴避型依戀風格的人,在感情話題中,就經常被提及。
  • 迴避型戀人:男朋友一生氣就冷暴力,我該怎麼辦?
    生活中有這麼一類人,跟伴侶有了矛盾,喜歡通過極端的方式去解決,有的人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一定要跟另一半吵個天翻地覆。有的人是一吵架就逃避,不跟你溝通,也不解決問題,就這麼冷著,交給時間解決嗎?我們把習慣於用冷暴力來逃避矛盾衝突,對感情問題採取冷處理的戀人叫做冷暴力迴避型戀人。
  • 讀懂戀人心,遇到迴避型戀人學會這幾招教你挽回心愛的TA
    從而去懷疑對方對自己的感情,因為「迴避型戀人」表現出來對戀人的姿態就是與你無關緊要、你不值得被愛、與表現冷漠的姿態,而這種感受讓人很抓狂,讓人開始去懷疑這段感情。其實「迴避型戀人」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只不過是因為幼年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的在父母面前得不到認可,和正面反饋便形成了一種自己使得父母放棄了,失望了的感覺。
  • 迴避型依戀:4個技巧讓你抓住「高冷」戀人!
    有沒有發現你的伴侶在意的很多,說出口的卻沒幾個,明明也很愛你卻無法表達出來,他對你的熱情給予迴避的態度,但是又十分依賴你的呵護?這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一、什麼是迴避型依戀?成人依戀最初被分為三種大類型:安全型、焦慮矛盾型和迴避型。
  • 你知道迴避型人格的特徵有哪些嗎?
    人向來都是群居動物,既然是群居就免不了社交,一些人對社交表現出巨大的興趣,一些人卻避而遠之,不喜歡社交,只想靜靜的呆著,而這類人的大多數可能是迴避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這類人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使得自己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 可能他是「迴避型依戀人」!
    「迴避型戀人」是指「親密關係中的行為模式特點,以迴避親密方式為主的群體」。簡單點地來說,那就是對另一半冷淡,感覺有沒有另外一半都沒有關係、有牴觸親密的行為、看起來很獨立,完全不依賴你,也不喜歡麻煩你,總是給你一種距離感。這就叫做「迴避型戀人」。迴避型依戀人格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 迴避型戀人有這幾個特點,快來看看你是不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吧!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寫道:「愛情是想觸碰卻又縮回去的手」,我想用這句話來形容」迴避型依戀「的人,最合適不過了。 很多「迴避型依戀」的人,不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一段感情中,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可能就想要逃離了。下面我給大家列了「迴避型戀人」的幾個特點,如果你在戀愛中感覺對方或者自己有以下兩種狀態,那就很有可能是「迴避型依戀人格」了。
  • 你有迴避型人格障礙嗎?具有哪些特徵呢?
    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這樣的,剛進入一個新的工作環境,融入一個新的群體會感覺有壓力,感覺不自在。甚至下意識迴避別人的眼神,避免過激的討論,往往帶著不愉快去工作,接受別人的意見,迴避自己的想法,由於害怕被拒絕,被反對而常常想要逃避當時的情況,長時間如此會導致人們具有迴避人格障礙。
  • 迴避型戀人如何克服「逃避」心理,努力給她幸福!
    我們之前說到迴避型戀人不喜歡親密感,對於另一半的親密需求很難感知到,何況去滿足呢?對於前任的美好幻想、對於未來完美伴侶的不斷追求,都會讓迴避型戀人們很難投入精力在這一段感情當中去。既然,另一半是自己主動尋求的,你們之間的關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們兩個的心情,所以,如果你還想繼續下去,就嘗試以下方法吧!
  • 迴避型人格障礙特徵及治療方法
    其特徵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總希望被他人所承認和接納,但又害怕做錯事而遭譴責,內心衝突不安,適應困難。 一、表現特徵 迴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之後,一些心理學家發現,這種依戀行為的影響會延續到人們成年,主要凸顯在親密關係上,由此衍生出三種不同的戀愛人格:安全型依戀人格(secure attachment),焦慮型依戀人格(anxious preoccupied)和迴避型依戀人格(avoidant attachment)。
  • 實用心理學:缺少關愛導致的依賴型人格和迴避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從小缺少愛的成長環境,會使她向依賴型人格或迴避型人格發展。依賴型人格與迴避型人格是心理學中的兩種障礙性人格體現。迴避型人格的主要表現是封閉自己的情感世界,童年的失愛經歷會使他們對「被拒絕」有一種恐懼感,進而使其對人際關係的發展存在一種抵制情緒。
  • 焦慮型如何挽回迴避型愛人
    那麼一個迴避型依戀的人,他們的行為模式共性大概有哪些呢?1、「親密需求」低,「獨立訴求」高不論在關係內,又或是在關係外,迴避型依戀的人總是在關係中表現出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迴避行為 —— 甚至是拒絕親密。
  • 如何搞定迴避型依戀戀人?
    1,人的矛盾性人本身就是複雜的,矛盾的,這個世界上單純的迴避型依戀很少,迴避型依戀在特定的情況下表現出焦慮的行為是很正常的,即使迴避型依戀迴避親密關係,但是對親密關係是渴求的也是正常的。渣男和迴避型依戀的外在行為上具有相當高的重合度。同樣的不負責任,忽冷忽熱,低效溝通。這事可以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來看。客觀來講,一個人,他過於自私,為了讓自己爽肆無忌憚的傷害別人,掠奪別人,那這個人就是渣男無疑,一定要遠離。從主觀上來講,如果和一個人在一起,自己越來越不喜歡自己,自己變得越來越差勁,那麼無論是渣男還是迴避型依戀,都應該越早遠離越好。
  • 遇到「梁朝偉」式的迴避型戀人,究竟該怎樣與之相處?
    或許換了別人,婚姻早就散場了吧,不過劉嘉玲既然愛他,就一定懂他,表面上任性的他,實際上是個瀟灑卻落寞的獨行俠,他的世界是自由與孤獨並存,若非有十二分的理解和包容,他是不會允許誰呆在身邊的,但劉嘉玲除外,因為她懂得該如何與梁朝偉的這種迴避型戀人相處。
  • 迴避型依戀的人適合和什麼人談戀愛?
    你不能打開他的心房不代表他就是一把壞鎖啊廢話不多說,進入正題;迴避型依戀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特徵?和迴避型依戀戀愛是很痛苦的事嗎?誰才是迴避型依戀的完美適配伴侶?A.迴避型依戀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特徵?因為迴避型依戀很需要空間時間來休息,哪怕和戀人相處時都要計較這一畝三分地。4.和任何人在一起都會有一層「關係壁壘」。在你沒有進入到對方的內心前,他是不敢把自己真正脆弱的一面讓你看到的。
  • 怎樣讓一個迴避型戀人重新愛上我呢?我學會了理解
    有一種戀人,表面上看上去似乎不難相處,但是真正跟他們相處過的人,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迴避型戀人。迴避型的戀人有一些顯著的共同點:他們不愛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他們的觸覺十分的敏銳,能夠感受到身邊人的喜怒哀樂,但是他們很少會據此給出回應。
  •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篇
    迴避型依戀特徵一、自卑之痛「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三、 「迴避型依戀者」畫像在心理學範疇內,「迴避型依戀者」又叫「性單戀者」,他們是一群「永遠也不能摘到星星的人」,因為,每當有機會靠近星星時,他們就會突然覺得:星星是一塊塊巨大的隕石,隨時都有可能墜落,會把他們砸得四分五裂!
  • 迴避型依戀的人不好挽回?試試這一點,保證有效果!
    可是,分析之後往往會發現,其實對方並不是迴避型,而只是行為有點兒像而已!先來科普一下,到底什麼是迴避型依戀。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分手後,迴避型戀人往往能恢復一開始的理智理性,嚴肅地表達:我們不合適,甚至會說出那句讓人痛苦欲絕的話:我對你沒感覺了,我不愛你了……分手後,迴避型戀人到底怎麼想的呢?真的不愛了嗎?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但也有一些人雖然對愛情有這樣的渴望,卻又莫名的恐懼愛情的到來,他們在一段關係中總是極為被動,有時明明很想念戀人,很需要戀人卻自我壓抑,並且極度自卑,拒絕伴侶的親密行為。這類人會下意識的疏離最愛的日,這樣內向的性格導致了他們在一段關係中最不能長久。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