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融匯中西文化,緊鄰內陸珠海,貫通南北經濟,是一國兩制的綻放點,是一個國際知名都市。在澳門這片土地上,活躍著這樣一位潮籍企業家,他創立了目前澳門最具規模的國際貨運代理、物流貨運服務支柱企業,他成為了在珠澳跨境物流業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就是陳維熾——現任澳門捷通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會長。
▲陳維熾
捷通物流董事長陳維熾是個精明的商人。16年前,他就瞄準了珠澳跨境工業區與澳門一水之隔的地理優勢;當了解到這裡使用的是保稅區的延伸政策與功能後,他當機立斷進駐珠澳跨境工業區,並成為園區內第一家落成的企業。
目前,捷通物流是澳門唯一的智慧物流企業,在物流業界被稱為:物流界的百貨公司。它的客戶幾乎涉及所有行業,包括國際大型綜合酒店、大型百貨公司和國際連鎖超市等。
從打工仔到物流大王
上世紀70年代末,陳維熾告別家鄉,隨父親來到澳門闖蕩,並進入當地一家較有規模的貨運公司。初來乍到,因為缺乏貨運工作經驗,他只能從最底層職位做起,晚上則鑽研學習相關貨運知識。多年勤勤懇懇的工作,讓陳維熾積累了豐富的商業運營經驗,並擔任了公司部門經理。認真做事的態度與高度的責任心,讓他贏得了客戶的肯定和讚賞。
20世紀80中期,因為經營問題,陳維熾所在的公司宣告倒閉。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陳維熾憑藉十幾年積累的豐富客戶資源,開始著手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1988年,他創辦了捷通貨運貿易有限公司,這就是澳門捷通物流有限公司的前身。
創業伊始,條件十分艱苦,公司只有包括陳維熾在內的兩名員工和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陳維熾以潮汕人積極進取、勇於開拓的韌勁,帶領著自己的公司,經過多年打拼,為公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品牌口碑。由他一手創立的捷通物流,逐步成長為現代化的大型物流企業,與國內外國際運輸同業及航空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同澳門威尼人酒店度假村,Dutti、CK、新八佰伴等世界知名服裝品牌和大型百貨公司,澳門國美、蘇寧電器等國際知名電器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服務網絡覆蓋至全國及美洲、歐洲、亞洲、非洲等世界各地。
「千載難逢好時機」 一通電話與珠海結緣
2003年12月5日,在珠海拱北茂盛圍與澳門西北區的青洲之間,由珠澳雙方通過填海造地而成的0.4平方公裡土地上,全國第一個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經國務院批准開始建設。其中,珠海園區約佔0.29平方公裡,澳門園區約佔0.11平方公裡。兩個園區之間由一條天然形成、約15米寬的水道作為隔離,在此基礎上興建橋梁,並開設專門口岸通道連接。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陳維熾最先嗅到了園區的商機。
「做物流要有自己的倉庫,澳門土地緊缺,當時聽聞珠海有這麼一塊地方可以給我們蓋樓,我就跑過來了。」彼時,隨著澳門旅遊服務業的興起,陳維熾的公司也在考慮轉型:從國際貨運代理到物流配送服務。對澳門物流行業而言,跨境工業區帶來了土地資源與勞動力成本的雙重利好。
生怕錯失機會,為找到園區的聯繫方式,陳維熾翻出了一份報紙,隨即撥打了園區在上面刊登的公告電話,從此與珠海結緣。
「我做事果斷,說幹就幹。」沒有提前了解,陳維熾帶著在澳門辦事的思維來到珠海,只用了2天就辦好了「開工證」。
陳維熾仍清晰地記得開工當晚的場景,用他的話來形容,就是「整個園區烏燈黑火,一片灘涂」。如今,陳維熾辦公室的窗外,濠江兩岸的夜晚已是燈火輝煌。
歷時3年建設,2006年12月,珠澳跨境工業區正式投入運營。陳維熾憑藉著超前的戰略眼光,為捷通貨運抓住了這個歷史的機遇。而2006年竣工的佔地20000平方米的捷通(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國際倉儲園區,也成為公司多年來發展的一個新裡程碑。
專用口岸24小時通關 是見證者也是推動者
作為珠澳跨境工業區第一批投資者,陳維熾參與並見證了珠澳跨境工業區的成長。為了園區的更好發展,陳維熾自發組織成立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這個商會得到兩地政府的高度重視。
專用口岸開通前的一個夜晚,凌晨2點多,陳維熾的手機鈴聲不斷響起,來電者是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當時,劉藝良正在考慮提交專用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的建議,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重要議題。要不要24小時通關?作為珠澳跨境工業區商會會長,陳維熾的建議十分重要。
「人,一定要實行24小時通關;貨,可以慢慢再放開。」陳維熾解釋,當時珠澳兩地的貨物往來還不是特別頻繁,貨物24小時通關,則意味著供貨、收貨的員工也必須24小時待命,在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這不利於節約資源。
在劉藝良、陳維熾等人的推動下,2006年12月8日,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正式開通啟用,實現了園區工作人員的24小時通行,成為全國第一個24小時通關口岸。
24小時通關,在陳維熾看來,不僅大大方便了兩地人員交流、交往,還是對澳門企業的一種鼓舞。2007年末,園區內註冊企業已超過50家,其中外資38家,總投資額逾1億美元,當年投產企業18家。「這裡剛好彌補了澳門在土地資源、人力資源方面的不足。通過這個園區,企業辦公得以實現珠澳一體化。」陳維熾這樣評價。
從2006年「24小時通關專用口岸」的設立,到2014年「先進區,後報關」制度的試行,再到2019年「兩步申報」通關模式試點的啟用,陳維熾見證了跨境工業區貨物倉儲及配送效率的日益提升。
與時俱進 物流大廈升級為商貿大廈
17年過去,珠澳跨境工業區已從一片灘涂發展為如今的高樓林立。跨境電商、倉儲物流、服務貿易、軟體開發、信息技術……越來越多的澳門企業選擇到這裡開闢新天地,繪就產業新版圖。
見證了園區蝶變的每一步,陳維熾更加意識到「與時俱進」的重要性。
從起初的2個人到現在的170多名員工,捷通(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國際倉儲有限公司在園區中茁壯成長。今年,恰逢珠海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這家珠澳跨境工業區的老牌企業也剛剛度過自己的30歲生日。
「現在,我們的捷通大廈也要與時俱進,升級改造為商貿大廈了。」陳維熾介紹,未來,新的大樓將主要用於商貿展示展銷,並將物流產業逐步向知識型、智能型發展,最快將於今年年底開始動工。
陳維熾始終關心著腳下這片土地:「希望園區能有更多新鮮空氣和血液,讓更多創新經濟載體落地,跟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
來源:南方新聞網、 聽見珠海等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