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寫了一篇10萬+的文章,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是個菜鳥,只是經過不斷的練習,終於找到了合適的方法,我總結了一下經驗,現在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拿出我的案例,做簡單的剖析。
看題目
那個有錢又開朗的老闆娘自殺了:眾生皆苦,好好活著
找關鍵點。
反差:有錢又開朗——自殺
關鍵詞:自殺
在所有人的認知裡都認為,有錢又開朗的人,必定是生活在蜜罐裡的,自殺是什麼鬼?
這樣的反差會引人深思,為什麼呢?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抓住了人的好奇心,就順利的引進了閱讀的大門。
接下來我們就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要想看透事情的本質,就需要深入的分析人物內心的感情世界。
從關鍵詞語入手,例如此案例中的開朗。
我們都聽過陳奕迅的那句歌詞:每個人都會很習慣於見了人先做表面…………
先做表面!
做人很難,可假裝開朗卻很簡單。
身為一個老闆娘,每天招待客人都需要和顏悅色,甚至強顏歡笑。
這樣一來我們的觀點就出來了,笑容背後必定隱藏著痛。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柴靜在《看見》裡面的一句話:有些笑容背後是緊咬牙關的靈魂。
當然引經據典需要你日常多積累、多讀書,假如一時找不到合適的素材,可以直接搜索。
文章中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我就不一一講述了,詳情可以看文章的內容。
接下來就是文章的正文。
常有人說,我上學時候語文都不及格,寫10萬+,是不是有點痴人說夢呀?
其實寫作是講方法的。
假如你不知道正文怎麼寫,那麼你可以按照這三個步驟:觀點、案例、總結來寫。
觀點:大家都很清楚,通常是我認為什麼,是一句較精簡且經典的話,觀點切記口語化。
案例:案例要引用與文章觀點相符的案例。
或名人案例、或經典故事、或名人名言、或是自己深有感觸的真實故事。
一般不建議虛假的故事,因為連自己都打不動的故事,又何談打動別人呢?
總結:總結是對觀點的重複升華或是為下一個觀點做邏輯上的延伸,利用遞進關係使整篇文章節奏緊密,形成完美的閉環。
讀者思維:
首先,當我們在談一個觀點或者描寫案例的時候,可以想像出來一個場景,利用相似的痛點直達人心,而不是枯燥的陳述。
其次,可以利用第一人稱用語,與讀者拉近關係,建立良好連接。
最後:在描寫案例或觀點的時候,要注意避免那些生僻的詞語或許專業領域的詞語,有必要的時候需要單獨解釋出來,不要一味陷入玩弄文字的自high中,覺得自己懂得很多,而大家根本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一定有分段,一般建議採用三段式。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精簡、經典。這對文字表達的能力要求非常高,需要長期的積累與閱讀。
文字精簡經典需同時表現在標題和正文中。
一個醒目的標題是決定閱讀量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正文的質量。
文章繁雜冗長,則會讓讀者失去耐心,找不到文章的重點,看不下去,即使你的觀點再好也無用。
可讀性強,強調的是讀者通過你的文章能感受到什麼?能學到什麼?能受到什麼樣的啟發?
而不是看過之後一句話也記不住,沒有絲毫可回味的地方。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是刪了又改,改了又刪,無論選題或正文都需要精心打磨。
寫出好的文章不是一件易事,輸入和輸出都是成正比的。
10萬字的輸入才可能有1000字的輸出,所以堅持閱讀,堅持寫作吧。
寫出好文章的經驗不止這些,今天就簡單分享一下。
假如我的文字對你有用,請關注我吧。假如你有更好的意見,請在下面留言,我們互相學習,互相探討。
我是 期待和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