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內心失衡、陷入迷茫怎麼辦?試用「攀比的心理誤區」破局

2020-12-22 心之帝王

有一天,我朋友過生日。大家為她精心了把準備了生日蛋糕,在生日會上讓她許一下個美好的願望。她十分虔誠地許願:「希望自己的身材變得苗條,變得越來越漂亮!」看到大家不屑的表情,她很傷心,又許願:「如果我不能變得漂亮,那就讓所有的女孩兒都比我更難看吧

這個故事人走入盲目攀比的怪圈,則容易內心失衡、陷入迷茫。

一、攀比的心理

人為什麼愛與他人進行攀比呢?心理學家的觀點:人是在不斷地與周圍的人特別是同類、同年齡段進行攀比中獲中獲得自我認識的信息。

二、攀比的心理誤區

生活中,一些人總是喜歡比較,而一旦走入盲目攀比的怪圈,則容易內心失衡、陷入迷茫。如一個人認為自己是有社交能力的,這便是他與許多人進行比較的結果。

國外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實驗者請大學生作為被實驗者來和別人起討論參加工作的問題。實驗初,被實驗者都接受了一項自尊的測試。然後,他們碰見了一位與他競爭工作職位的「申請人」(實際上是實驗者有意安排的)。有一半被實驗者看到的競爭者是衣衫襤樓,長相平平的人;另一半被實驗者所看到的則是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的人。接著,實驗者又對這些大學生做二次自尊測驗。結果,見到「超過自己」的、即衣冠整齊的競爭對手的被實驗者,他們的自尊心明顯地降低;而看到「不如自己」,即衣衫不整的競爭對手的被實驗者,他們的自尊心大幅度地提高了。

三、生活中如何避免攀比的心理

人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評價,是受與他人相比較所影響的。但是,如果選擇的對象沒有可比性或者不恰當,那麼這種「比」就要比出問題—滅自己威風,消自己的志氣,貶低自己的價值,傷及自己的自尊。

人生的缺憾,最大之一就是盲目地與別人比較,盲目比較是沉重的心靈包袱。與聖者比較會使我們自卑;與俗人比較會使我們庸俗低下;與強者比較會使我們自怯;與弱者比較會使我們自傲。其實一切只要自己盡力了,就是一種莫大的欣慰。丟掉盲目比較這一心靈的包袱,你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輕裝前行,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

結語:在現代社會的生活裡,人們的諸多苦惱往往來自於這種「比著活」。因為當人們以某種單一的、流行的、外在的價值尺度來進行自我評估時,則必定會忽視了對生活的真正體驗,而只著重於在金錢、地位、名譽等方面的攀比,而此類攀比全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因而少有能真正從中感到成功與幸福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心理失衡源於盲目攀比
    在當今商品經濟社會裡,突然發現心理失衡的人越來越多,農村人與城裡人相比心裡不淡定了,藍領與白領相比心理不舒服了,百姓與官員比心裡就彆扭了,窮二代與「官二代」、「富二代」、「拆二代」相比心裡就有點羨慕嫉妒恨,公務員與國企高管相比就有些許不平,令人羨慕的官員與老闆相比也坐不住了,於時便有了一些官員落馬後懺悔道:總想自己付出很多,卻沒有舒服的老闆過得多,便在心理失衡中想撈一點,使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能安逸一點……社會分配不公,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 阻礙我們成為好媽媽的4大心理誤區,你踩了嗎?
    作為一個全職媽媽,我從這本《如何停止不開心》裡看到了自己當媽路上的那些壞習慣,如何傷害孩子、破壞親子關係,所以我把從《如何停止不開心》裡學到的阻礙我們成為好媽媽的4種心理誤區,分享給大家。那麼如何管理你的攀比之心呢?首先為你的成就自豪。作為一個媽媽,我們把孩子健康養大,就已經是莫大的成功,諸如成績優秀不過是附加,不必因為孩子成績不好,或者自己沒有其他媽媽拼命而自責。其次控制能做到的。
  • 孩子心理不成熟,在學生時期「盲目攀比」,應該這樣克服
    所謂攀比(CompareWithTheHigher),是指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與「高標準」相比,從而做出不顧客觀條件的行為。仔細留意生活,你會發現,攀比是人的天性,每個人身邊都有攀比風。比如,讀書攀比、工作攀比、彩禮攀比、旅遊攀比、家庭條件攀比、學歷攀比、職位高低的攀比等等,正是這種攀比風,才導致很多人陷入攀比的怪圈,走不出來,讓自己陷入迷茫,產生越來越多的負面情緒。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正是學生時期的攀比。
  • 生活中負性攀比心理一定要克服
    而在實際生活中攀比心理已經演變到方方面面,如學習攀比誰家的小孩上的是市重點、誰家的小孩上的是省重點;技能攀比,你會鋼琴、他會開車等;外貌攀比、社會地位等等,只要是圍繞在自然人的物質
  • 迷茫的時候,該怎麼辦,做什麼能夠填補內心的焦躁與不安?
    職業迷茫期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多數人也會因此焦躁不安,阿胖在內容中將會分享給你3個步驟,助你從頭到尾擺脫迷茫,不再受焦躁與不安的影響!一、給自己定位很多時候內心的焦躁與不安是由於職業迷茫導致的,按照這個邏輯,如果當你的職業不再迷茫,你內心的焦躁與不安肯定也會一定程度上的減少。所以,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自己不再迷茫?
  • 「新型攀比」在幼兒園蔓延,家長要及時引導,別讓孩子踏入誤區
    對孩子這樣的攀比心理,家長一定要及時去引導,否則很有可能會讓孩子他容易去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有很多的幼兒園現在就存在著一種新型的攀比現象,朋友這幾天就因為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況非常的焦慮,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 左撇子的兒童容易心理失衡
    而顯示出的「心理失衡」可謂五花八門:程度不一的自卑、自慚,較為強烈的孤獨感或失落感,不合群,輕度抑鬱等;而且,這些消極心理如果長期得不到克服,則容易引起遺尿、失眠、食慾不佳、頭疼、記憶力差等異常表現,最終還可能導致智力發展和身體發育遲緩。
  • 那些很厲害的人,是如何度過職場迷茫的?
    牛逼的人究竟是如何破解迷茫,從而找到更廣闊的空間?洋哥並不牛逼,但一年前也有過迷茫,那時已經是創業的第五個年頭,敗了上百萬,年齡也接近網際網路的「清退」警戒線,且一無所獲。我陷入了一種焦慮恐慌的情緒,整晚睡不著覺,偶爾還會想:如果年紀大了找不到工作怎麼辦?是不是要考慮下賣保險、送外賣?
  • 人生感悟:「誰的青春不迷茫」,現代人很迷茫,不知所措該怎麼辦
    迷茫從字面解釋簡單的來說,「迷」就是模糊,不清楚,不明白。「茫」就是茫然,神情恍惚,通常指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方向感到不知所措。迷茫是一種必經的人生階段,誰的青春不迷茫,特別是現代人,處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對當下不知所措對未來更是前途茫茫,不知道該怎麼辦。
  • 黃奕拒絕女兒攀比式購物:有了攀比心理,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所謂攀比心理是消費心理的一種,是指脫離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畸形消費心理。這種心理,對於正在成長初期的小孩會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會讓孩子在吃穿用度方面,處處跟別人比較。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攀比心理。
  • 黃奕拒絕女兒攀比式購物:有了攀比心理,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隨後認真的告訴女兒:買東西是自己需要才買,不要跟別人的比,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跟你沒有關係。你今天是自己賺錢了?還是自己努力了?正確的育兒觀念引得一眾網友紛紛點讚。所謂攀比心理是消費心理的一種,是指脫離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畸形消費心理。
  • 心理解讀:為什麼有些人執著於「購物狂歡」?從眾、求異和攀比
    從消費心理學中的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和攀比心理來進行解讀該行為。你定會感覺對方向你炫耀,你心中或多或少會產生一種不忿,並想去把對方比下去。因此,你也要擁有新款包包、新款手機、新款吊具,以此挽回自尊心(顏面),這便是消費心理學中的「攀比心理」。
  • 家庭本不富裕,孩子卻愛攀比怎麼辦?教您3招解決孩子的攀比心
    當孩子的要求家長無法實現時,孩子的內心就會陷入一種既困擾又自卑的境地,他會覺得為什麼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不能享有那些資源呢?陷入了這樣的牛角尖會使孩子的內心越來越敏感,為人處事也缺少自信。>心理學家表示攀比心理是每個正常人都會出現的內心活動,攀比心不分好壞,正確的攀比心理會給人帶來一種積極影響,而錯誤的攀比心理,給人帶來的則是壞影響。
  • 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愛攀比怎麼辦。可是沒幾天淘淘就不願意讓他爸爸去接自己了,非要讓媽媽去接,淘淘媽媽很納悶你不是很久沒見著爸爸老說想他嗎怎麼就幾天時間不願意了呢?於是就問淘淘為什麼,淘淘告訴媽媽因為爸爸老開他的破舊車去接他其他小朋友都笑話他因此要媽媽開著新車去接他。此以後淘淘媽媽就發現孩子越來越在意自己的玩具是不是新的,衣服鞋子是不是名牌如果不是就會大哭大鬧。
  • 孩子喜歡攀比,家長怎麼辦?
    孩子們總是愛和家長說,同學有新玩具了了,小朋友有新玩具了,為什麼我就沒有,大人們開始苦惱,為什麼孩子會有攀比心理,會跟別人比較,別人有的,他也要有。​其實孩子有攀比心理往往跟家長脫離不了關係,很多時候,家長內心也存在著攀比心理,比如以下三種:1、別人有的我孩子也要有除了別人買我也買的情況,別人的孩子所擁有的一切好的物質條件
  • 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怎麼辦?往往因為父母的2種行為,趁早改正
    但父母對孩子的這種付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理解或滿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名牌,孩子也不例外,看見別人穿得光鮮亮麗,身穿名牌,回家就會和父母要,這樣的孩子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父母已經竭盡全力在給他最好,但是他卻想要更好,這也是一種攀比心理的表現。孩子出現「攀比心理」怎麼辦?
  • 為什麼白天越努力,晚上越迷茫?| 心理問答
    我最近感到好迷茫。 白天時一直在努力,到了晚上很疲憊,沒有力氣再做其他的事情。而且每天都很累,還因一些挫敗對自己感到失望。 我在想,自己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該怎麼辦呢?這個問題,我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線城市奮鬥人們的現狀——工作很努力,白天很充實,但到了夜晚的時候,就會陷入空虛、疲憊,甚至工作日挺好的,一放假就陷入低落和迷茫。 繼而,開始質疑生活和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仿佛總是迫切需要去做點什麼,通過做到什麼來定義和衡量自己,才能確認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 克服攀比的心理
    就是因為盲目攀比的心理使這個人沒有看到樹木的真實價值,讓利益嫉妒蒙蔽了自己的眼睛。所以說,一個人要想成就大的事業就要克服盲目攀比的心理,樹立正確健康的心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段「沉香」,但往往不能珍惜它,反而對別人的木炭羨慕不已,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庸人自擾,迷失了尋找快樂的方向。
  • 戒掉攀比心理,人生才能過得輕鬆
    這種優越感有一種「致幻」的能力,不斷地發酵內心的虛榮,甚至持續膨脹放大。一些小的攀比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盲目又過度的攀比不僅會毀掉你原本幸福的婚姻,甚至還有可能斷送你的友誼和很多人際關係。怎樣戒掉攀比心理?攀比心理產生的原因是把別人對自己的生活的幹擾無限放大,然後不自覺地把自己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相較量,但是攀比心理是凡事都要一爭高下,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 孩子愛攀比怎麼辦?
    但很多家長又擔心,如果孩子習慣了事事攀比,養成了錯誤的價值觀怎麼辦?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熱衷攀比已不是個別現象。喜歡攀比炫耀的孩子,往往是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這種感覺可以讓他們的內心得到滿足。其實,攀比是孩子的本能,孩子想要獲得別人的關注和羨慕,本沒有什麼不對。但如果事事都要和身邊的人一爭高下,為了攀比而攀比,那就應該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