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村俗語的流傳確實離不開廣大農民,因為在農村人們餐前飯後的談資就是俗語,老人們會利用古往今來的俗語來詮釋農村所發生的一切,在討論人與人的關係時候各種鑽研內心的俗語就會應然而生,而討論莊稼收成的時候,各種重要的節日就會出現,這都是老一輩人通過經驗總結來的「俗語」,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最近春節將至,筆者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俗語「好男有毛別鞭春,好女有膘別看燈」,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
好男有毛別鞭春
好男如果在現代人看來,能賺錢、體貼人、懂事聽話一定會是一個好男人,但在古時候,人們對於好男人的評價更多偏向於身體健碩、毛髮興旺,這是為什麼呢?
古時候的農村生活基本就是耕地種田,在這種環境下,男人就充當了農村的「第一生產力」,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復始的農耕生活會要求男人有一個健碩的體魄,如果身體單薄,手無縛雞之力是很難在當時那個環境下生存的,所以那時候好男人的標準是身體健碩。
那麼毛髮是什麼意思?在古時候兩鬢滿鬍鬚會被認為是精力旺盛的表現,其實這不是人們的主觀思想,在當代,我們也可以看出很多渾身毛髮旺盛的男性,提醒一般都很健碩,而且精力充沛,這種毛髮多的男性在古時候就會被認為是健康的表現。
而鞭春在古時候是一個習俗,在立春的前幾天,人們會用木質的樹條邊框出一個牛的形狀,然後用紙質的外殼貼滿邊框,牛在過去的時候是農村人珍重的寶貝,不管幹什麼的離不開牛的功勞,之所以鞭牛就是因為人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祈求明年的年景會更好,讓莊稼豐收。
而在那個時候毛髮旺盛的男人就不被允許去那鞭春,這個機會要留個那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家庭,因為這些家庭的男人所產生的糧食收成不好,而那些毛髮好身體健碩的男人糧食收成都比較好,所以為了照顧一些「弱勢群體」就會舉行這個儀式,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好男有毛別鞭春的由來。
好女有膘別看燈
現在的女性都是以骨感美為主,瘦瘦高高的形象會被認為是美,但在古時候,「環肥」才是健康、美的表現,古時候的女性除了一些大家閨秀和名門望族之外,其它的女性都會加入勞動中,畢竟過去的人都很實際,只有動手才能有糧食吃,所以那時候瘦弱的女性會被認為是沒有能力的,因此那時候的男人多數都會娶身寬體胖的女性為妻。
那麼為什麼有膘的女性別看燈呢?這主要還是過去的人認為女性拋頭露面是一種「傷風敗俗」,既然已經嫁入夫家就要尊崇相夫教子的規矩,而古時候的十五賞燈多數都是一些未婚男男女女的聚會,如果已經成家在出去逛燈會的話,會被認為是在「三心二意」,所以古時候的思想還是挺封建的。
說了這麼多,相信朋友們對於古時的習俗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現在在農村這些習俗和這些審美觀點已經徹底被顛覆,男人更多的是細化毛髮少的,女性更多的是那種「燕瘦」的,所以這個俗語大家理解即好,不必過於較真其中的道理,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