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推進環境領域改革攻堅,創新環境監管、執法評審等工作機制,為強化環境管理、深化治汙攻堅奠定堅實的基礎。
歷城區以「一支隊伍、一個平臺、一套機制、一套檔案」的「四個一」建設為重點,在濟南市率先建立第一支專職網格化環境監管隊伍,創新網格化環境監管機制,實現「責任監管、智慧監管、精準監管」。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歷城分局局長劉長軍告訴記者:「我們以勞務派遣、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70名網格化專職工作人員,配置到14個街辦三級監管中心,專門從事一線網格化監管巡查工作。」
劉長軍介紹,這支隊伍配備有執法終端、交通巡查工具、統一的服裝和標誌牌,分局定期組織業務培訓,實現網格員隊伍由兼職向專職、專職向專業的轉變。
在此基礎上,歷城區創新打造數位化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人防+技防」的有機結合。先後投資130餘萬元,將汙染源在線監測、視頻監控平臺、機動車尾氣監控平臺和網格化監管4個平臺進行整合,建成歷城區網格化環境監管綜合信息平臺。
「平臺由專業技術公司提供24小時服務支持,自建成以來,實現重點排汙企業汙染源信息填報完成率及監測數據發布率雙100%。」歷城分局副局長程善平對記者說。
依託網格化監管綜合信息平臺,歷城區構建完善了責任、管理、處置、激勵「四位一體」運行機制。將轄區900多個汙染源監管對象以及9個河流斷面等環境敏感點與專職網格員一一對應,實現一對一責任監管。
按照「區域互查、單獨上報、按件獎勵」的原則,自2018年起每年落實30萬元大氣改善補償資金,全面推行網格化環境監管激勵機制,對專職網格員實行量化排名、末位淘汰,對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務基礎上積極上報汙染線索的,給予50元至1萬元不等的獎勵。
「2018年至今,網格員共上報環境問題有效線索16582條,整改率達100%。落實獎勵資金57萬元,切實加大了汙染源管控力度,增強了網格員工作積極性。」程善平說。
為進一步規範企業環境管理,歷城分局不斷健全企業汙染源檔案,對排汙企業所有環保資料進行集中管理,一個汙染源建立一套檔案。目前,已完成轄區內300餘家工業企業的「一源一檔」製作,為實現對企業的精準管理提供可靠支撐。
歷城分局還創新建立了三級案審機制,一級案審由主辦人員把關,提高準確性;二級案審由案審辦公室把關,提高合法性;三級案審由案審委會議審理,提高公平性。通過三級案審機制,實現分級把關、逐級審理,行政處罰案件(案卷)質量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