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錄》記者 田樹兵 於境源 特約記者 馮怡紅 通訊員 劉世玉 發自 湖北武穴
湖北黃岡武穴市餘川鎮地處武穴市東部,與黃梅縣、蘄春縣接壤,全鎮版圖面積202平方公裡,山區和丘陵平分秋色,境內大別山餘脈太平山的兩個主峰橫崗山和一尖山分別是該市最高的山脈。由於山峰跌宕起伏,溝壑錯落有致,天平山區自古以來就是兵家藏兵駐紮和佛道仙家話禪論道的好地方,是武穴市特色旅遊生態鎮。
從隋唐開始,這座山名叫大王山,相傳明朝太平軍曾避戰亂10萬餘人屯兵於此僥倖躲過官兵追殺,故改名為太平山;山中有始建於漢唐時代的古廟,有明清時代的古城牆,鮑照讀書臺和抗金名將餘玠墓更給這座鄂東名山增添了神秘的傳奇色彩。
武穴市餘川鎮王衝、太平橋等村有樹齡數百乃至上千年的參天古樟、銀杏,可謂是樹種百花園;由於植被豐富,水分充沛,山上山下溫差相隔7度左右,縣鄉道建設,通村公路鋪設以及近兩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的連環貫通,使餘川鎮的所有村全部實現公路聯網,居民出行和農副產品運輸十分便利,這裡又成了人們休閒避暑和盛產名優特產的好地方。
由於優勢顯現,餘川鎮被譽為武穴的後花園,武穴市委、市政府確立這裡為該市旅遊重鎮,終極目標就是爭創全省旅遊名鎮,圍繞這一目標,餘川鎮一個謀劃管到底,堅持補短板、攻特色,堅持農業、生態和旅遊優勢相互融合互補發展,2018年,餘川鎮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8 萬元,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6%;完成旅遊產業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均超額完成預定的目標。
目標已確定,數年來,餘川鎮一任接一任的領導按照確立的目標砥礪前行,堅持把築巢迎風,吸引能人回鄉創業作為做大做強旅遊產業的有效抓手,持續激活「歸雁經濟」。僅去年,全鎮籤約能人回鄉創業項目17個,協議投資額13.153億元,先後落戶的有青山養生體驗園、橫崗山蟠桃園、王憲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等4個項目,總投資額達7.6億元。
引用成功的經驗全面統籌推進湖北省級橫崗山風景區、仙人湖旅遊度假區、通天河景區、廣濟塔生態公園、龍門花海景區、一尖山景區等重點建設項目,在全鎮初步形成了橫崗山、一尖山兩大片區,紅色旅遊路、松大路、環仙人湖路等三條沿線美麗鄉村,龍門花海、怡湖山莊、青山體驗園等一大片旅遊景點的「231」旅遊產業發展格局,旅遊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
旅遊不是空泛的吃住玩,產業支撐才能羽翼豐滿,近年來成功的無數事實證明了這一點。把特色農業做特做優又是該鎮發展旅遊產業的又一有效途徑。
據清同治壬申《廣濟縣誌》記載,唐貞觀年間開始引入種植、至今有1300多年歷史武穴佛手山藥,栽培面僅限橫崗山向太平山周邊地區有限擴展;廣濟古稱佛國,武穴市的前身廣濟縣名即取廣施佛法,普濟眾生之意。相傳,唐貞觀年間,唐僧玄奘和尚(俗名蔣祖)遠遊暹邏(今泰國)等地,途經廣濟,建大藏寺居之。佛手山藥即由大藏禪寺僧人先行先試栽種,後傳到民間以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藥物廣泛種植,因首栽種於寺廟,用之於醫藥,且形似手掌,故稱「佛藥」---這是武穴佛手山藥傳說之一。另一傳說是出身於廣濟縣前身永寧縣、公元580年農曆三月初三的四祖道信禪師,接過三祖僧璨的衣缽後廣開佛門,度眾願行,密懷齋檢,莊嚴戒行,為了彌補廟裡僧眾戒行清苦而帶來的營養不足,便從山中挖來野生番薯補充能量,進而引種到寺廟的菜園後變成佛掌模樣,便被人們稱作「佛手山藥」。
幾經千餘年的蕩滌,武穴佛手山藥由於固有秉性的特殊要求,種植地域範圍僅限武穴市梅川鎮、餘川鎮及其毗鄰的部分生長區域,地理坐標為東經115°22′-115°49′,北緯29°50′-30°13′。2009年07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武穴佛手山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該鎮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農業發展特色種植效果明顯。連年來以蘆河、車坊、青蒿、梅宕等村為中心的山藥基地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截止目前,餘川鎮山藥種植面積達到11000餘畝,年產山藥1.6萬噸以上,2018年畝平純收入達9800元。去年10月份,餘川鎮成功借力承辦第四屆武穴佛手山藥鄉村文化旅遊節,使佛手山藥聲震名遠。
在發展山藥等優勢農作物品種的基礎上,他們還大力利用自然生態優美發展草莓、葡萄、蘋果、杜瓜等特色果品種植,特色林果種植面積突破1000畝,結合旅遊產業發展採摘遊、休閒遊、體驗遊,不斷擦亮綠色品牌名片。
以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為榜樣,全面鋪開村鎮建設提檔升級,全鎮上下形成營造建設旅遊名鎮氛圍。
近年來,餘川鎮始終把鎮村建設建設全省旅遊名鎮工作的助力器,全方位爭取、高起點謀劃,全力推進「兩中心一公園」等13個鎮區項目和多個村級改造項目建設進程。鎮區便民服務大廳和綜治中心建設項目已完成規劃立項,目前正在招投標,預計今年6月全面完工。濱河公園已完成立項申報工作,即將推上日程。總投資62萬元、總長度1.6公裡的銀杏時光隧道項目已種植嫁接金葉銀杏近800株,今年秋天顯現觀賞效果。計劃投資190萬的荊竹路項目已完成80%,建成之後將直接連通鎮區和銀杏時光隧道景區,為遊客帶來全方位的視覺盛宴。省級「四好農村路」創建進程不斷加快,項目涵蓋13個村,全長19.8公裡,目前雙城驛等13個沿線村的公路新建、加寬、升級工程已全面完工;一尖山國際禪修中心旅遊公路一期項目順利推進,使全鎮路網結構不斷優化。
美麗鄉村亮點紛呈。打造樣板引路,著力推進不斷完善車坊、蘆河、龜山、砌石、王衝、大壩、龍門衝、徐衝等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讓一批美麗垸場成為美麗鄉村「三線」示範帶(即紅色旅遊線、松大線、仙人湖周邊線)建設,形成一批美麗鄉村建設亮點村,2018年,餘川鎮美麗鄉村建設代表武穴接受黃岡市檢查並受到省市領導高度評價。在此基礎上還完善配套,重點打造砌石美麗鄉村、王衝通天河景區、怡湖山莊、龍門酒店等工程建設,取得了切實可行規劃和建設雙管齊下的實質性進展。
近年來,武穴市餘川鎮持續加快省級旅遊名鎮創建步伐的同時,為了使旅遊名鎮品牌進一步擦亮,該鎮還積極與多媒體平臺對接,在電視廣播、微信公眾號、戶外廣告等多媒體平臺與報刊雜誌平臺上,廣泛宣傳餘川山水資源和禪修歷史文化,大力挖掘山水人文特色,打造旅遊名鎮文化品牌。
僅2018年,餘川鎮在省、市各級微信公眾號發表轉載稿件32件,刊登文章10餘篇,在社會各界中樹立了餘川「山美水美人更美,經濟社會雙推進」的良好形象。去年12月份,宣傳該鎮宣傳片 「山水鍾靈 文旅名鎮」在中央電視臺7頻道黃金檔播出,旅遊名鎮宣傳口號更高層次叫響。還有一項舉措就是主動與市場主體對接,充分挖掘自然人文資源,整合優勢旅遊資源,以文化活動激活鎮域旅遊,巧借全市性舉辦的「油菜花海壟上行」、「鄉村文化旅遊節」、首屆「農民文化節」、「第七屆老年人健身運動大會」等一系列活動機遇,贏得社會各界好評。今年農曆大年初四上午,「廣濟一家親」團拜會活動在鎮內龍門衝度假村成功舉辦,企業家互動交流,共話鄉情,共謀發展。藉助活動,餘川的自然人文資源、招商引資項目和邢元青峰綠茶、佛手山藥、野山筍等餘川地方特色產品得到了大範圍、深層次的推介,旅遊產業內生動力不斷激發。
2019年是是新一屆村委班子換屆選舉後大幹事實,勵志創業的首戰之年,也是餘川鎮創建省級旅遊名鎮的關鍵之年,如何行之有效的推動鎮域經濟發展的支柱,鎮委書記饒為學於是說:招商引資是促進鎮域資源整合的平臺,項目建設是鎮域經濟發展的支柱,大力推進項目建設進程,才能帶動各行各業滾動發展,為創建省級旅遊名鎮奠定堅實基礎。下一步我們工作重點就是要圍繞充足的土地資源儲備、電力資源、水資源項目開發的優勢招商引資,也是我們加快發展的潛力所在。各村(社區)要消滅招商引資空白點,圍繞「創建省級旅遊名鎮」的目標,依託山清水秀的自然資源優勢和禪修、西遊文化底蘊,大力實施能人回鄉戰略,積極與在外能人溝通聯繫,重點做好產業招商,引進大的旅遊開發企業入駐餘川,同時積極引進工業企業進入園區,極力促成一批優質、優量、優產的新項目在餘川安家落戶,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要突破固有的思維方式,把招商引資與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農家樂、生態農莊等旅遊餐飲業,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認真抓好橫崗山蟠桃園、王憲農業生態旅遊觀光園等籤約項目的開工建設;積極促成推怡湖山莊、橫崗山風景區、龍門衝度假村等一批已建項目的續建工作;順利推進九龍莊園、青山養生體驗園等在建項目進展。餘川土地廣闊、資源豐富的山水大鎮,創建省級旅遊名鎮就要選準路子,發展旅遊業,打造餘川地方特色品牌,在招商引資利用外力的同時,
除此之外,還要依靠餘川的經濟能人、產業大戶、民營業主以及返鄉創業青年,通過他們的人脈關係,牽線搭橋,招賢選能,吸引外資,廣進人才,開發資源,真正讓佛手山藥、太平野山筍等特色產業潛在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通過組織開展鄉村文化旅遊節、佛手山藥文化美食節等慶典活動,廣泛宣傳餘川旅遊發展優勢,不斷擴大餘川特色產業知名度,全面形成「武穴、黃岡乃至全省旅遊看餘川」的良好社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