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老師為市民畫漫畫肖像。南都記者 梁煒培 攝
↑昨日,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在289藝術園區啟動,市民觀看藝術演出。南都記者 梁煒培 攝
南都訊 記者尚黎陽 畫家為市民免費畫像,唱作人首發原創作品……昨日,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啟動儀式暨廣州文藝志願者「12·5服務日」系列活動在289藝術園區舉行,音樂、文學、動漫等13個空間全部對外開放,把藝術送到市民的家門口。據悉,廣州文藝市民空間成為廣州文藝工作進入生活、服務人民的新平臺,聯結藝術家和市民的重要基地以及廣州文藝生活的新地標。
打造文藝生活的新地標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楊建城,廣東省文聯副主席李仙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第政,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李鵬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編輯黃常開,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總經理王垂林等出席活動。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289藝術園區主辦,廣州文藝志願者協會、廣州市文聯「一家親」文藝志願服務團承辦。12月5日是第31個國際志願者日,在289藝術園區,音樂、舞蹈、曲藝、戲劇、動漫、文學、讀書、美術、攝影、雜技、書法、民藝、生活13個空間全部對公眾開放,數百名文藝志願者為廣州市民送來了一場文藝盛宴。
廣州文藝市民空間的牌匾高懸在289美術館門口。據悉,三個人簇擁鋼琴、一本書、一個調色盤,組合成木棉花花蕊形狀,象徵市民與文藝的聯結。「我們希望並致力於將『廣州文藝市民空間』打造成我市文藝工作更好地進入生活、貼近人民、為人民服務的嶄新平臺、聯結文藝專家和廣大市民的重要基地以及廣州文藝生活的新地標。」李鵬程說。
藝術家與市民零距離互動
在啟動儀式上,廣州市文聯和289藝術園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後雙方將共同推動廣州文化藝術的交流,推介廣州青年藝術家,打造廣州文藝活動品牌,傳播廣州優秀的文藝活動。據介紹,「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強調文藝與生活的聯繫,倡導「藝術就是生活」的理念,讓文藝志願服務與當代群眾生活更加緊密地貼合。
在嶺南活力非遺藝術館,1000多平米的展廳布置了美術空間、動漫空間、戲劇空間、讀書空間等,數百名市民和文藝志願者一起享受文藝的盛宴。在美術空間,廣州市美協副主席孫戈等多位藝術家現場為市民畫像,十幾位市民排隊等候。
著名歌唱家鄧韻分享了她的歌劇人生。鄧韻脫掉平時的表演裝,身穿運動鞋,一身休閒打扮,一亮相就讓人感覺親近,「我穿得這麼休閒,希望大家都能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聽我講講,今天是我藝術人生中一個特別的日子」。
鄧韻回顧了自己這些年追求歌劇藝術的經歷,1981年她考入了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的美國歌劇中心,成為那裡的第一位中國學生。2003年她回到廣州,發起建立了廣州歌劇學會,2010年又成立了鱒魚歌劇藝術團。「我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歌劇,欣賞歌劇,而且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歌劇結合起來。」在活動現場,鄧韻邀請《詩經》的男女主角現場為聽眾演唱一段《木瓜》,深情的歌聲讓聽眾深受感動。
在文學空間中,著名作家、廣州市文藝報刊社社長兼總編輯鮑十舉辦他的新書分享會。今年出版的「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大型文庫,收錄了鮑十的新作《芳草地去來》。這位出生於東北的作家與廣州很有緣,2003年就從東北來到廣州發展文學事業。他的小說《我的父親母親》曾被張藝謀導演拍成電影,反響很大,這部作品也是鮑十來廣州之後出版的。在分享會上,鮑十坦言,對東北出生地的深刻記憶和作為「異鄉人」對廣州的新發現,是他近十年的創作源泉。
傾聽市民的需求和建議
當天,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官方微信正式開通,這是廣州文藝資訊的權威發布平臺。據悉,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將強化與市民的互動,傾聽市民的需求和建議,充分發揮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傳播優勢,借力新的媒介手段,使廣州文藝市民空間———289藝術園區率先成為廣州市民的文藝之家。
李仙花表示,作為新的平臺,廣大的文藝志願者有了固定的場所,可以把藝術展演送到市民的家門口,這裡成為文藝志願者的舞臺,是社會資源與文藝資源創造性整合的一次很好的嘗試。
廣州文藝市民空間還在傳播方式上進行創新,邀請更多的媒體和自媒體參與到文藝志願的工作中來。作為文藝志願者,來自樹華美術的蔣然峰組織了100名學習美術的學生來到現場,在289美術館繪傘,「我們和在我們機構學習畫畫的學生一說,很多學生都自願報名參加這次活動」。
一把把紅色的小傘插在礦泉水瓶之中,中間環繞著白色的打傘。兩旁的學生正靜靜地在傘上描繪圖案,以嶺南「十香」為題材,用繪畫組合成一幅大的「花海」。在海珠區讀中學的王同學參與了這次集體創作,他說,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服務別人,也是提高自己。
在一家藝術機構工作的蔡惠歡當天剛好調休,在微信中看到別人推薦,就來2 8 9園區參加這個活動,一位漫畫老師在半小時內為她畫了一幅漫畫肖像,「我覺得這次活動辦得非常好,把多種藝術形式都帶到市民身邊,希望以後還有更多的類似活動。」
蔡惠歡看到了民間藝術空間中的眾多非遺珍品,感到非常震撼,「這麼多精緻的雕刻,比如張民輝 的 大 師 之 作《嶺 南 明珠》,用牛骨作為材料,刻得栩栩如生,技藝超凡。」在攝影空間中,展出了很多「古董手機」,把市民帶回了以前的日子。「這些老舊的手機,比如著名的諾基亞手機,基本上看不到了,這次重新看到,感到很新奇。」蔡惠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