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中院研究室主辦、知產庭承辦的第四期青年法官論壇於2020年9月22日在無錫中院舉行。全市兩級法院近40名青年法官圍繞「正義的成本——懲罰性賠償在精細化審判理念中的應用」這一主題,結合審判實踐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
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趙建聰出席論壇並做了講話,江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葉敏副教授應邀參加論壇並做主題演講。
論壇上,葉敏副教授首先進行了《懲罰性賠償的沿革與理論支撐》的主題演講。葉副教授從漢莫拉比法典談起,介紹了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產生、演進和發展,通過對比中外差異、介紹立法目的、展示司法實踐,全方位地將該制度的演進路徑、發展方向呈現出來,引發大家共同思考。
無錫中院知產庭單甜甜法官、環保庭郭繼光法官、民一庭寧尚成法官分別從智慧財產權保護、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三個角度,通過大量案例、結合法律法規對懲罰性賠償在司法實踐中的運用情況做了生動分析,立意新穎、案例生動、娓娓道來。
在交流環節,參會人員積極發言,大家談感受、談實踐、談觀點,內容豐富、感情真摯。
濱湖法院法官 楊洋
司法保護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致性,懲罰性賠償被載入民法典更像一種宣言,昭示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水平要踏入更高水準,法官用法、法治宣傳也要更上臺階。
新吳法院法官助理 孫春鳳
結合工作體會,從完善舉證規則、發揮懲罰性賠償服務創新保護功能、警惕懲罰性賠償濫用三方面來看,我認為懲罰性賠償作為一種司法手段,要在精細化審判理念的框架下使用才能對社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無錫中院民二庭法官助理 戴文娜
作為青年法官要學會掌握原則、運用規則,不斷提高站位、做多方法、做大格局,思考裁判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對社會價值的導向,在宏觀與微觀兩個維度彰顯公平正義。
無錫中院知產庭潘志江庭長在論壇小結時充分肯定此次論壇取得的良好效果,大家圍繞主題,從不同角度展開交流、分享觀點;不僅有理論交流、也有思想碰撞,是青年法官一次難得的相互學習機會,收穫滿滿。
他認為,在當前持續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大趨勢面前,實行最嚴格司法保護就必須加強懲罰性賠償規則在具體案例中的實際運用,以遏制智慧財產權領域侵權泛濫、屢禁不止的現象。此次論壇交流,對知產法官的審判實踐予以很好啟示。他同時勉勵大家,要在多辦案、辦好案的前提下,善於多領域學習,不斷總結審判經驗,形成裁判規則;作為青年法官,要「漫步在法律街頭、沉思於孤燈之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始終心懷夢想、常思進步,努力讓自己成為彰顯公平正義的燈塔。
論壇最後,無錫中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趙建聰作了講話。他對本次論壇取得的成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論壇內容將會對懲罰性賠償在精細化審判理念下的運用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藉此機會,他對青年法官予以殷切期望:
夯實理論基礎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青年法官要順應時代潮流,大浪勇立潮頭,激情澎湃、主動作為,多讀書、讀原著,不斷加快學習進度,更新理論觀念,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增強服務意識
懲罰性賠償作為一種司法手段,目的是要遏制侵權,服務社會發展。青年法官要有司法為民的情懷與擔當,以彰顯公平正義為己任,善用司法手段,發揮司法引導、教育社會大眾的司法功能,以服務社會發展大局。
養成多重思維
青年法官不僅要精通法律,也要學習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知識,做到融會貫通,獨立思考,不斷拓展糾紛解決思維,要精雕細磨寫好裁判文書,鍥而不捨挖掘司法富礦,四面出擊打造複合型人才。
打造公正藍天
青年法官是法院的未來。大家要不斷提高自我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踏踏實實走好人生路,為打造公正廉潔的司法藍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