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本刊記者 孫宏超 金燁
在華爾街「企業掠奪者」卡爾伊坎看來,有著悠久歷史的摩託羅拉,或許也只是一件賺錢的工具而已。
50年以後,摩託羅拉大股東卡爾伊坎在回憶起自己首次走進紐交所時,仍然興奮得像得到一個新玩具的孩子。對於他來說,紐交所可以用「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這樣一個場景描述。
那一年,摩託羅拉還沒有擺脫軍工企業的身份,而後來震撼網際網路江湖的谷歌公司兩位創始人,甚至都還沒有出生。
近日,谷歌公司宣布將出價約125億美元收購摩託羅拉移動公司。這一交易如果最終完成,將是近10年來無線設備行業數額最大的一筆併購,也將創下谷歌收購金額的最高紀錄。
在評論家紛紛對摩託羅拉手機的衰敗進行感慨的時候,卡爾伊坎的名字也再一次名揚天下,這個年過七旬的古稀老人被稱為華爾街的「企業掠奪者」,有著悠久歷史的摩託羅拉在他的眼中,或許也只是一件賺錢的工具而已。
禍起分拆
即使是在谷歌內部,這樁交易也是嚴格保守的秘密,只有最高管理層參與。本刊記者不久前到訪摩託羅拉移動中國總部時也並未聽到任何風吹草動。而在美國本部,谷歌安卓團隊部分高級成員也是在美國時間8月15日早上才首次獲悉這樁交易。
這兩家企業早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2007~2009年期間,由於手機業務急劇下滑,摩託羅拉虧損了43億美元。自那時起,摩託羅拉移動執行長桑傑賈就把賭注壓在谷歌的安卓軟體上。
但這樁涉及到125億美元的大買賣卻是在最近幾個月才開始初露端倪。
今年1月,摩託羅拉公司分拆成了兩家公司:摩託羅拉解決方案公司專注於針對企業和政府的無線技術銷售;摩託羅拉移動則主要固守原有手機業務。
拆分後扔掉虧損包袱的摩託羅拉有望重新恢復投資者的信心。「分拆有助於提高靈活性,調整資本結構和增強管理的集中性,還可以為公司股東創造方向性更強的投資機會。」今年1月剛剛上任的摩託羅拉總裁兼CEO格雷格布朗說。
當時,絕大多數媒體還沉迷於摩託羅拉的成功分拆,各種利好消息紛紛見諸報端。但這對摩託羅拉移動並不是好消息,這意味著摩託羅拉移動的收購難度降低。這家老牌公司在變得輕快的同時,也變得沒那麼穩固。致命的是,和格雷格先生的美好想像相反,分拆並沒有讓摩託羅拉手機找回昔日榮光,反而讓摩託羅拉永遠地失去了賴以成名的手機業務。
拆分後,摩託羅拉的大股東卡爾伊坎開始公開敦促摩託羅拉移動尋求戰略選擇。在7月21日,他表示摩託羅拉移動的專利組合具有巨大價值,該公司應當為這些資產尋找更多發展機遇。該消息公布以後,摩託羅拉股票曾一路狂漲。
現在正處於高科技公司哄搶專利的高峰期,幾乎每家智慧型手機廠商都在起訴其他廠商侵犯自己的專利。就在這個消息傳出短短幾周前,包括蘋果、RIM、微軟和索尼在內的一個聯盟斥資45億美元購買了北電網絡的約6000項專利,而谷歌在競購中敗北。
根據卡爾伊坎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摩託羅拉移動的專利數量「遠多於北電」,其中包括大量與4G有關的專利。當時就有分析師指出,谷歌可能將有意購買摩託羅拉的一些無線技術專利。
事實證明,摩託羅拉不僅賣了金蛋,捎帶手把自己也賣了。
妙的是卡爾伊坎的開炮和摩託羅拉移動的出售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果因關係。卡爾伊坎一直是一名積極的行動者,他一直遊說希望摩託羅拉進行拆分,認為如果不拆分公司就沒有前途。根據後續消息顯示,在開炮前一周,谷歌的執行長拉裡佩奇就已經開始與摩託羅拉移動執行長桑傑賈進行收購談判了。
隨著談判的進行,谷歌的法律事務主管大衛杜蒙德和移動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安迪魯賓開始介入與摩託羅拉移動業務的談判工作。安迪魯賓在8月15日的電話會議上也展示了其對這筆交易的極大興趣,他在收購交易消息發布前與持有安卓許可的幾大公司舉行了會談,HTC、三星電子等均對這筆交易表示了大力支持。
此時雙方上演了一出默契的好戲,摩託羅拉移動否決了卡爾伊坎的要求,並且發表聲明稱,仍將繼續評估「最符合公司和所有股東利益的機會」。正如在足球行業中,某老闆宣稱不會買入某球員僅僅是為了壓價一樣,在IT圈,這條真理也顛撲不破。
然而,摩託羅拉移動今年7月28日的財報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財報顯示,其二季度淨虧損56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8000萬美元的盈利大相逕庭,並預計由於一款重要智慧型手機發布日期的持續推遲和平板電腦價格的下調,其三季度利潤甚至可能低於預期。摩託羅拉移動的決策層再也無力抗拒以卡爾伊坎為代表的股東們的怒火,出售成為唯一的選擇。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筆驚天收購便完成了。看似偶然,實乃步步精心布局。
獵殺摩託羅拉
在摩託羅拉被谷歌侵吞之前,手機王朝的更迭業已不斷上演。一度的強勢競爭者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法國阿爾卡特、瑞典愛立信早已先後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而另一曾經的霸主——芬蘭的諾基亞仍舊迷失在移動互聯的森林裡,和摩託羅拉一樣押寶安卓的索尼愛立信則命運難料。
摩託羅拉的磚頭手機曾經是移動通訊的經典形象,在電影、遊戲中都有眾多體現。但在變化日新月異的IT領域,一切堅固的東西似乎都將煙消雲散。
2007年上半年開始,靠吃老本的摩託羅拉手機開始了驚人墜落,市場份額從2006年年底的23%下降到2007年年底的9%左右,市場第二的排名也落入三星之手。2008年10月,摩託羅拉宣布全面使用安卓平臺的計劃,裁員數千人。當年底,摩託羅拉手機市場份額不足7%。
而恰好在這個時間段,卡爾伊坎開始謀划進入摩託羅拉。統計數據顯示,自2007年1月開始,卡爾伊坎曾斥資至少35.2億美元購買摩託羅拉的股票,隨後又出售了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自2007年初開始,卡爾伊坎在過去的7個季度中一直在增持摩託羅拉股票,並在3個季度中減持該公司的股票。
不過從2008年年底至今,卡爾伊坎沒有再減持過摩託羅拉股票。去年8月下旬,卡爾伊坎買入1.11億美元的摩託羅拉公司股票之後,已經持有摩託羅拉公司價值超過10%以上的股票。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2008年末,雅虎拒絕微軟收購要約,股價一路狂跌,卡爾伊坎瞄準機會買入1000萬股雅虎股票,並通過期權的方式控制了另外4900萬股,趁亂擠入雅虎董事會。為了重啟談判,卡爾伊坎聯合機構投資人重組雅虎管理層,楊致遠被迫下臺。新CEO巴茨上任後就與微軟達成了搜索廣告新協議,隨著公司業績好轉和股價提升,卡爾伊坎逐步將手中持有股票套現,2009年10月退出雅虎董事會,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摩託羅拉上。
卡爾伊坎曾表示按照各部分累計估價法,摩託羅拉看起來估值偏低。由於投資者難以對摩託羅拉各部門進行具體的估值,因此他們對摩託羅拉的股價信心不足。卡爾伊坎了解並建議摩託羅拉應當進行拆分,因而他不斷向管理層施壓。於是,經過幾輪的管理層更迭後,董事會最終與卡爾伊坎達成協議,並逐步採取措施以在2011年第一季度分立成兩家獨立的公司。
卡爾伊坎說,「即便我的投資出現赤字,但我已成為兩家準備分拆公司的信徒。在過去的四年裡,我們一直是摩託羅拉的支持者,我堅信分拆一定能夠極大的增加股東價值」。
今年拆分完成後,卡爾伊坎甚至再度增持了摩託羅拉移動的股票,當時被人看成是摩託羅拉移動的利好消息,現在看來,他只不過是想多賺點而已,本次交易至少讓他賺了13.4億美元。而摩託羅拉付出的代價是作為一個獨立品牌,83年的傳奇宣告終結。
誰是卡爾伊坎
在國內,卡爾伊坎並不是一個讓投資者熟悉的名字,而在國外,卡爾伊坎則是一個不那麼讓投資者舒服的名字。
在上世紀80年代,卡爾伊坎就曾以蓄意收購多家企業而聞名,這些企業包括了菲利普石油、美國第三大石油公司德士古、以及環球航空。此外,他還曾與時代華納、雅虎管理層展開激烈的交鋒。
很多人都想知道卡爾伊坎取得高回報率的秘密,他的回答是,「我通常都是在買沒有人想要的東西」,因為「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錯誤的,所以,我買的都是那些不那麼耀眼、不被人喜歡的公司,要是整個產業也失寵於大眾就更好了」。
現年74歲的卡爾伊坎在華爾街有著頗為多面的評價,既有「激進投資人」、「維權投資者」這樣帶有褒獎意味的稱謂,也有「吸血鬼」、「企業掠奪者」那樣譴責性的標籤。在批評者看來,他所關心的是如何從收購和出售中贏利,而從不關心企業的發展。然而,《財富》雜誌卻這樣描述他,「不管你信不信,現實中的卡爾伊坎是一個複雜而又多才多藝的人,他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可能他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
在紐約皇后區出生、長大的卡爾伊坎既有著猶太人與生俱來的商業天賦,也有著本土紐約客追逐財富的本能與欲望。
在踏入華爾街之前,卡爾伊坎曾在職業上做過多種選擇。他先是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哲學,而後進入紐約大學醫學院。但這份學業還沒有完成,他就選擇了輟學參軍。直到1961年,25歲的他第一次踏入紐交所,真切地感受到「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才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畢生事業。
靠著猶太人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卡爾伊坎在華爾街如魚得水。1968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伊坎公司,主要從事風險套利和期權交易,但這並不能滿足他的野心,卡爾伊坎需要一個可以讓資本更快增值的途徑。
1980年,卡爾伊坎將公司遷到了美國的金融中心紐約曼哈頓。此時他已經不滿足於只在二級市場中成為一個暴發戶式的炒家。5個月後,他斥資8000萬美元收購了瀕臨破產的Federal-Mogul汽車零件公司。之後,他重金聘請麥肯錫等國際專業顧問公司為企業在戰略設計、管理改革等方面提供諮詢,並最終將這家企業轉型成一個管理規範的現代公司。數年後,卡爾坎將之出售時,獲得了超過20倍的巨額利潤。
這讓卡爾伊坎嘗到了資本的甜頭,他嗜血的本性也被徹底誘發。
截至1984年底,卡爾伊坎旗下的公司已經多達8家,橫跨房地產、賭場、製造等多個領域,一個龐大的產業帝國初具雛形。他也開始聲名遠播。
然而行業內評價,卡爾伊坎最擅長「惡意收購」。在環球航空和時代華納兩件收購案中,他的特性顯露無疑。
1985年,卡爾伊坎發覺剛剛完成業務拆分的環球航空集團存在控制權漏洞,便聯合合伙人悄無聲息地頻繁買進該公司股票。在達到監管機構規定的需要披露持股情況的底限後,他開始瘋狂地迅速加碼,數天內將持股比例從5%驟提至16%。直到此時,環球航空公司才意識到大事不妙,但他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窮追猛打,繼續增持到持股比例達到52%,完全控制了這家公司。
然而,卡爾伊坎最終並未接手這家公司,而是在成功引來無數競購者後將其高價出售。正是這場轟動一時的惡意 收購,讓他及合伙人狂賺2億美元,而他本人也在收穫巨額利潤的同時一戰成名。
20年之後,卡爾伊坎在時代華納身上複製了這個經典故事。
面對這個龐然大物,卡爾伊坎動用了22億美元取得了時代華納5000萬股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個人股東。隨後,他又聯合其他對衝基金向時代華納施壓,要求將時代華納拆分為4家公司,剝離美國在線,同時實施2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對公司管理層進行改組,否則將大量拋售所持股票。
卡爾伊坎的強悍進逼迫使時代華納全面繳械,除了分拆公司,他與時代華納達成了停戰協約:卡爾伊坎退出董事會,公司花200億回購股票,一切整頓全部按他制訂的計劃辦理,同時他有權決定兩個獨立董事的位置。
接下來,時代華納的股價連續6個月上漲,當它從每股15元升到21元後,卡爾伊坎出售了自己持有的2/3股份,他的財富也因此增長了8.8億美元。
在過去15年時間內,卡爾伊坎對不同的公司發起了約20次代理權爭奪戰,「緝捕」目標指向食品菸草公司、卡通出版公司、百貨公司、西聯匯款、雅虎等,其中14次以完勝結束。
谷歌收購摩託羅拉移動
力挺派
創新工場
董事長兼CEO李開復
收購對全球格局的影響:1)避免專利戰取代市場戰,2)谷歌提供專利保護安撫廠商,3)安卓將繼續開放成長,4)微軟先進攻廠商,不急著併購諾基亞,5)摩託經過防火牆保全獨立性,避免文化衝突,6)摩託+谷歌依然無法取代蘋果,7)普遍認知專利在移動領域的重要性。
金沙江創投
合伙人李一男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谷歌一定會強調是因為專利的原因,因為摩託羅拉移動現在只有15%的市場份額,谷歌不會願意因為收購而導致安卓的市場份額下降。但是長期來說,谷歌一定會給摩託羅拉移動更多的傾斜和支持,讓摩託羅拉移動逐步提升市場份額,同時收緊安卓的開放程度。
懷疑派
新華都集團
總裁兼CEO唐駿
該收購讓人驚訝。第一谷歌面臨增長壓力,第二谷歌看到了軟硬體一起蘋果的成功,第三谷歌看好了未來移動終端。但是完全不同文化的公司、規模相當的兩家公司的整合不被看好,至少之前的大收購沒有很好的成功案例,只能說,谷歌也想實現蘋果那樣的成功,但是谷歌是拖不動一個下坡路的大駱駝的……
無責預測派
小米科技
創辦人、董事長兼CEO雷軍
谷歌125億美元收購摩託羅拉移動,此舉充分說明了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就是「硬體、軟體和服務的鐵人三項賽」,下一步就是微軟收購諾基亞了。
看衰派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理察·沃特斯
垂直整合方法在智慧型手機領域並未被證明是萬能藥。從Palm和黑莓這些年的實踐中就可以看出要掌握製造「拳頭產品」的所有技能是有多麼困難。谷歌所擅長的是做自己而不是蘋果,收購可能使它面臨意想不到的結果。
冷靜派
西門遠的窩
「谷歌收購摩託羅拉移動」的說法為時過早。事實上,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已經在對谷歌的關鍵業務進行反壟斷調查,調查主要集中在谷歌的幾個重要業務領域,這其中就包括谷歌的Android手機軟體以及網頁搜索業務。
浮想派
雪城來者
併購後標普將評級「買入」調為「出售」,說明華爾街並不看好這次收購。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華爾街不看好的收購一般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從興到衰的轉折點,從此衰退;一種是逆勢進發,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不過後種的概率比較小,不知道谷歌是否能繼續創造奇蹟。
旁觀派
IT老記冀勇慶
這標誌著網際網路入侵手機產業取得了完勝。蘋果有App Store、谷歌有安卓和眾多網際網路產品,他們有傳統手機廠商沒有的網際網路基因,聯手擊敗不可一世的諾基亞也就不足為奇。如今,他們將要同室操戈。未來手機的戰爭將是以網際網路作為大舞臺的戰爭,沒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廠商將淪為看客。
(責任編輯:王亞紅)